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不断进步,经济迅速发展,我国教育方面有了较大的变化。新课程改革以后,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前置性学习被高度重视起来,充分彰显了积极作用。对于小学数学来说,课前预习的开展十分重要,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强化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对此有必要重视起来。本文对此做了深入研究,首先阐述了小学数学前置性学习的重要性,随后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前置性学习的开展与实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高年级;课前预习
小学生年龄较小,由于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能力问题,知识接受能力较差,对此,前置性学习的开展便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这一问题,教师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结合实际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策略开展课前预习,帮助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真正意义上实现高效学习。
一、数学教学中前置性学习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预习是小学生在新课开始之前,对新一章的内容进行自我学习,且这种学习是在脱离教师的辅导下独立进行的,因此对学生自主性方面的要求较高。首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来说比较薄弱,且对于数学当中一些理论性很强的定理及性质或是一些数学公式,无法从字面意思和公式本身结构上进行理解。根据预习独立性的特点,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自己查资料,找解释,弄清楚其含义,对于陌生的公式,学生通过几轮的例题训练,能够初步的掌握公式的运用方法和涵义。在这个独立性的预习当中,学生对新的知识点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路,其自学能力也会得到明显提高。
2.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进行课前预习之后,学生会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课堂中教师再进行一遍正确式的引导与讲解,能够有效加深学生的印象。相较于传统教学来说,有效改变了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强化了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来说,学生在预习过后,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也会在脑海中构建初步的表象,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自信心,自然就会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3.有利于锻炼学生学习意志
学生的行为意志对其行为动作有一个长期的影响作用。学生在自主前置性学习的过程中,在遇到困难与不解时是需要自己独立解决的,这对学生的意志力有较高的要求。前置性学习是一种意志行为,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問题,积极克服困难。因此,在前置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磨练学生的意志力也会得到强化,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前置性学习的实施
1.组织趣味性的前置性学习
相较于枯燥式的课堂讲解,学生对生动有趣的学习方式更感兴趣。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前置性学习习惯,教师可以适当的布置一些前置性预习作业,且尽量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更大的数》一课中,因为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并没有接触较大的数字,对于一些“大数”比较陌生,尤其是对于“亿”这类的数字心理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所以在预习起来会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课前上网收集一些需要用“亿”这个单位来表示或者计算的事物,并鼓励学生在理解这个单位之后联系生活实际回想一些相关内容。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课前自己查找资料实现了有效的预习,轻松理解了“一亿”这一单位概念。相比学生从书本中生硬的预习“一亿是由十个一千万、一百个一百万……一亿个一组成”等概念知识要生动形象的多。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提高了预习的效果。
2.组织针对性的前置性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强调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人,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采用同一种课堂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毫无层次感,那么必然是失败的课堂。对此教师要重视起来,结合实际需要组织针对性的前置性学习,根据学生理解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为不同学生布置不同的前置性学习任务。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长方体》一课当中,教师就要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布置不同层次的前置性学习要求和任务,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要求他们通过前置性学习理解长方体的特点,并掌握长方体的面积及体积运算公式;对于理解能力好一点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之前的基础上让学生预习思考长方体中线与面、面与面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前置性学习的策略,既不会让能力差的学生感到前置性学习难度较大,同时也会让能力强的学生感受到挑战性,充分满足了不同思维能力学生的前置性学习的需要。
3.组织竞争性的前置性学习
在数学学习中有一个好的竞争对手,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激情充分得到激发。由此可见,学生只有具备了竞争意识,才能更好的进步,对此教师必须要重视起来,结合实际需要积极组织竞争性的前置性学习。
每节数学课堂上,教师都应该花相应的时间来检查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效果,每周末定期评选出数学课堂“最佳前置性学习小能手”,并将该学生的前置性学习笔记展示在班级的数学专栏中,供全班同学学习和参考,以此激发其他学生的竞争意识。充分发挥竞争作用,抓住每个学生都想成为“前置性学习标兵”的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前置性学习兴趣与自觉完成前置性学习任务的主动性。
4.开展实践性的前置性学习
小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好动,喜欢追求一些新鲜有趣的事物。对此教师在开展前置性学习时候,也要注意这个特点,积极开展实践性的前置性学习,组织学生主动参与课前实践活动,使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完成前置性学习任务,达到良好的前置性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数据收集和分析的重要性,教师可以以全班学生期中考试数学成绩为例,组织学生积极调查每个同学的考试分数,首先按照分数的阶段“60分以下、60分~70分、70分~80分、80分~90分、90分~100分”进行人数统计,然后引导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思考学习成绩的变化。通过这样一个动手实践的前置性学习,即增加了前置性学习本身的乐趣性,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注重前置性学习的评价
眼下我国推行素质教育以来,对学生的评价不再局限于考试成绩,而是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化评价。为了体现教育公平性,在数学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在前置性学习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详细的记录,并纳入其综合测评,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前置性学习主动性,使其可以积极参与到课前的前置性学习中来。
在平时的课前前置性学习中,教师要严肃对待,对学生的前置性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详细分析和记录,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情况进行加减分处理。通过这样一个评价机制的实施,学生的前置性学习热情与积极性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高,且在潜移默化中把前置性学习当做爱好和习惯,这样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前置性学习是学好小学数学以及其他课程的基础,前置性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自身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前置性学习兴趣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效果,若是以一种被强迫前置性学习的状态,那么学生必然以一种敷衍了事的态度,前置性学习效果可见一般。若是学生将前置性学习当做是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一种兴趣,即便不需要老师的监督与要求,学生也会进行自我主动性地进行前置性学习。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前置性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必须要客观地分析和了解学生,创造最有利于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活动的条件,促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进行前置性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数学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志新.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 2017(16).
[2]成之亮.高效课堂理念下有效预习策略探究[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7(8):71.
[3]观文辉.试析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策略[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8.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高年级;课前预习
小学生年龄较小,由于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能力问题,知识接受能力较差,对此,前置性学习的开展便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这一问题,教师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结合实际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策略开展课前预习,帮助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真正意义上实现高效学习。
一、数学教学中前置性学习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预习是小学生在新课开始之前,对新一章的内容进行自我学习,且这种学习是在脱离教师的辅导下独立进行的,因此对学生自主性方面的要求较高。首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来说比较薄弱,且对于数学当中一些理论性很强的定理及性质或是一些数学公式,无法从字面意思和公式本身结构上进行理解。根据预习独立性的特点,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自己查资料,找解释,弄清楚其含义,对于陌生的公式,学生通过几轮的例题训练,能够初步的掌握公式的运用方法和涵义。在这个独立性的预习当中,学生对新的知识点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路,其自学能力也会得到明显提高。
2.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进行课前预习之后,学生会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课堂中教师再进行一遍正确式的引导与讲解,能够有效加深学生的印象。相较于传统教学来说,有效改变了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强化了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来说,学生在预习过后,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也会在脑海中构建初步的表象,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自信心,自然就会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3.有利于锻炼学生学习意志
学生的行为意志对其行为动作有一个长期的影响作用。学生在自主前置性学习的过程中,在遇到困难与不解时是需要自己独立解决的,这对学生的意志力有较高的要求。前置性学习是一种意志行为,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問题,积极克服困难。因此,在前置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磨练学生的意志力也会得到强化,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前置性学习的实施
1.组织趣味性的前置性学习
相较于枯燥式的课堂讲解,学生对生动有趣的学习方式更感兴趣。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前置性学习习惯,教师可以适当的布置一些前置性预习作业,且尽量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更大的数》一课中,因为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并没有接触较大的数字,对于一些“大数”比较陌生,尤其是对于“亿”这类的数字心理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所以在预习起来会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课前上网收集一些需要用“亿”这个单位来表示或者计算的事物,并鼓励学生在理解这个单位之后联系生活实际回想一些相关内容。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课前自己查找资料实现了有效的预习,轻松理解了“一亿”这一单位概念。相比学生从书本中生硬的预习“一亿是由十个一千万、一百个一百万……一亿个一组成”等概念知识要生动形象的多。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提高了预习的效果。
2.组织针对性的前置性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强调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人,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采用同一种课堂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毫无层次感,那么必然是失败的课堂。对此教师要重视起来,结合实际需要组织针对性的前置性学习,根据学生理解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为不同学生布置不同的前置性学习任务。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长方体》一课当中,教师就要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布置不同层次的前置性学习要求和任务,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要求他们通过前置性学习理解长方体的特点,并掌握长方体的面积及体积运算公式;对于理解能力好一点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之前的基础上让学生预习思考长方体中线与面、面与面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前置性学习的策略,既不会让能力差的学生感到前置性学习难度较大,同时也会让能力强的学生感受到挑战性,充分满足了不同思维能力学生的前置性学习的需要。
3.组织竞争性的前置性学习
在数学学习中有一个好的竞争对手,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激情充分得到激发。由此可见,学生只有具备了竞争意识,才能更好的进步,对此教师必须要重视起来,结合实际需要积极组织竞争性的前置性学习。
每节数学课堂上,教师都应该花相应的时间来检查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效果,每周末定期评选出数学课堂“最佳前置性学习小能手”,并将该学生的前置性学习笔记展示在班级的数学专栏中,供全班同学学习和参考,以此激发其他学生的竞争意识。充分发挥竞争作用,抓住每个学生都想成为“前置性学习标兵”的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前置性学习兴趣与自觉完成前置性学习任务的主动性。
4.开展实践性的前置性学习
小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好动,喜欢追求一些新鲜有趣的事物。对此教师在开展前置性学习时候,也要注意这个特点,积极开展实践性的前置性学习,组织学生主动参与课前实践活动,使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完成前置性学习任务,达到良好的前置性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数据收集和分析的重要性,教师可以以全班学生期中考试数学成绩为例,组织学生积极调查每个同学的考试分数,首先按照分数的阶段“60分以下、60分~70分、70分~80分、80分~90分、90分~100分”进行人数统计,然后引导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思考学习成绩的变化。通过这样一个动手实践的前置性学习,即增加了前置性学习本身的乐趣性,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注重前置性学习的评价
眼下我国推行素质教育以来,对学生的评价不再局限于考试成绩,而是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化评价。为了体现教育公平性,在数学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在前置性学习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详细的记录,并纳入其综合测评,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前置性学习主动性,使其可以积极参与到课前的前置性学习中来。
在平时的课前前置性学习中,教师要严肃对待,对学生的前置性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详细分析和记录,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情况进行加减分处理。通过这样一个评价机制的实施,学生的前置性学习热情与积极性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高,且在潜移默化中把前置性学习当做爱好和习惯,这样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前置性学习是学好小学数学以及其他课程的基础,前置性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自身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前置性学习兴趣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效果,若是以一种被强迫前置性学习的状态,那么学生必然以一种敷衍了事的态度,前置性学习效果可见一般。若是学生将前置性学习当做是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一种兴趣,即便不需要老师的监督与要求,学生也会进行自我主动性地进行前置性学习。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前置性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必须要客观地分析和了解学生,创造最有利于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活动的条件,促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进行前置性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数学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志新.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 2017(16).
[2]成之亮.高效课堂理念下有效预习策略探究[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7(8):71.
[3]观文辉.试析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策略[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