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中国时政期刊“全景”风貌之作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y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罢手头这部取名为《纸上论政》的书稿,我感到非常高兴,作者张萱是我曾经指导过的一位博士生,在攻博期间,她勇于质疑、勤于思考的学术旨趣与好学上进、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今这部由她的博士论文修订完善而成的书稿,即将以专著的形式付梓面世,自然值得我为她庆贺!
  该书稿所研究的是当代中国时政期刊的话语表达,这是一个重要且富有新意的选题。众所周知,时政期刊是新闻传播体系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方面军”;不了解时政期刊,便难以完整地把握新闻传播,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当代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中,却鲜见对时政期刊的关注,有关其话语表达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从这一层面说,这部书稿填补了这一空白。
  这部书稿选取了《三联生活周刊》、《半月谈》、《瞭望新闻周刊》等三家期刊作为研究的主要文本,这是颇具匠心的。这三家期刊在林林总总的中国时政期刊中,不但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且还初具典型性。无论是刊物的定位、宗旨,或是办刊的风格、特色,这三家期刊都是当下中国时政期刊三大流派的当然代表者。因此,透过这三家期刊历史的梳理、现实的反思和未来的探索,可以展示中国时政期刊的“全景”风貌。
  在具体研究中,这部书稿还有两个显著特点值得总结和肯定。一是独特的视角。书稿紧扣住时政期刊中新闻文本的“主题内容”、“主题结构”两条线索来进行爬梳、分析,这一研究视角不落俗套,显示了作者独具慧眼。事实上,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中国社会尽管经历了不同阶段的不同变化,但总的来说,坚持改革开放的路线始终没有动摇。由此,作为社会政治生活镜子的时政期刊,必然也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这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客观、全面地报道改革开放的得与失、进与退,自然构成了不同时政期刊的共同“主题”。因此,“主题内容”与“主题结构”理应是当代中国时政期刊研究的题中之义。正是借助这一研究视角,作者发现当代中国时政期刊对政策、经济、社会等不同主题内容的选择及其表述形式,实际上是与中国社会的改革发展同步的。国家强调什么样的主旋律,时政期刊上就会有什么样的反映,大到封面标题、主打新闻、特刊报道,小到栏目设置、采访对象等等。时政期刊“主题内容”和“主体结构”的这种与时俱进的演变,实质上是中国社会变革的真实写照。
  难能可贵是,作者在研究中并非停留在做一种历史性的总结,而是从演变的原因入手,理性地对作为其外因的政治经济体制、社会文化结构以及作为其内因的期刊组织内部结构入手,进行透彻的剖析并提出,当意识形态与新闻价值之间的关系产生互动时,时政期刊不但要自身有嬗变的欲望和动力,更要积极付诸实际行动,与读者产生共鸣,以形成一种类似于“文学场”的传播接受体系。应该说,这一见解反映了作者对这一问题是有着自己独立思考的。
  二是前瞻性的理念。这部书稿中,不乏让人耳目一新的新思路、新思想,用作者的话讲,叫“未来发展新思维”,比如,伴随新媒体的崛起,传统时政期刊遭遇困境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络传播与手机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电子期刊不断在与传统期刊抢市场,并且日渐获得更多读者的认同。面对这一生态环境的变化,传统时政期刊怎么办?其前行之路又在何方?这部书稿从角色、写作与观念“三大转型”入手,对此作了具体深入的探究,堪称独辟蹊径。此外有关“监督角色与喉舌角色的转变”、与网络相融合的“共享式评论”、“文化发展均衡论”等等观点的提出及其论述,也都反映出了作者的不凡眼光和前沿思考。
  当然,这部书稿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我也一并指出,比如作者所寻求的理想时政期刊是否真的能够作为一个普遍性的模式而存在?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里,国际媒体、个人自媒体对于中国时政期刊会产生何样的影响?作为正处在“改革十字路口”的中国,持不同主张的时政期刊又反映了当前怎样复杂的社会思潮?上述这些问题,这部书稿还没有能展开深入的讨论。我希望这些问题可以伴随着作者今后的学术研究而不断深入、深化。作为八零后的张萱还很年轻,我期待着她能够不断有更新、更完善的成果问世。
  是为序。
  (张萱:《见证主流——当代中国时政期刊话语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其他文献
每到岁末,伦敦各大媒体依循惯例展开了一系列评选当年十佳音乐会、十佳唱片的排名的活动。2015年,英国媒体普遍评价较高的音乐会包括了伊恩·博斯特里奇(Ian Bostridge)在巴比肯艺术中心的舒伯特《冬之旅》套曲音乐会、英国国家歌剧院制作的瓦格纳歌剧《纽伦堡名歌手》以及西蒙拉·特尔(Simon Rattle)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的《西贝柳斯交响曲全集》等。但是除了这几场少数各大媒体认同的音乐会之外,
妘橦、田田:  爷爷读到了团结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由你们编辑的《道德经》吟诵珍藏读本,很欣慰。你们是有心人。封面简明,没有俗劣的包装,只表明:这是一本书!序一,学童口吻,天真可爱;序二,学者口吻,老成持重,哲思可抵人心。内文设计全为读者想,赵孟頫五千言行楷,八大山人插图,江希张白话解读,白玉蟾注解,雅音吟诵领读,尽善,周到,无藻饰,有书香。  团结出版社出版这本《道德经》吟诵读本,旨在关心人类生
赌,对许多人来说完全不陌生,打个麻将、玩个拖拉机、炒个地皮、拱个猪,既是娱乐也顺带下点本来个输赢,更有甚者在地上捡几颗石子猜多少或猜单双都可定输赢,这些主要是民间的玩法。把赌博叫作博彩则是澳门的创造,澳门立法会于1982年5月通过的《澳门新博彩法》,将“赌博娱乐”正式更名为“幸运博彩”,并严格限定经批给赌牌的娱乐场内经营幸运博彩的方式包括百家乐、廿一点、花旗骰、番摊、十三张、牌九、轮盘、弹子机等共
在我的几种著述中,《喧闹的骡子——留学与中国现代文化》耗费的心血最多,酝酿、斟酌的时间最长,也是自己最得意的一部。在此之前,笔者已有《暧昧的日本人》、《东瀛过客》、《看不透的日本——中国文化精英眼中的日本》三部著作问世。毫无疑问,《骡子》的诞生,与前三者的铺垫是分不开的,尽管它的影响力远不如《暧昧的日本人》那么大。  許多朋友认为:此书的精华主要在留日部分,相比之下,欧美部分显得单薄,“东风”盖过
特殊的时代,总是在特定的意识形态氛围和文化语境中赋予人以特定的精神特质。作为差不多见证了一个世纪时代风云的文学编辑家秦兆阳,其精神特质和编辑活动,无疑具有标本性意义。在编辑学领域耕耘多年的周国清教授以其新著《文学编辑家秦兆阳研究》,力图以秦兆阳作为文学编辑家的精神坐标为切入点,从而探寻编辑活动的发生,为探寻主体精神、社会政治文化语境与编辑活动的内在关联,拓展新的理论生长点,颇具可读性。视角:编辑主
在晚清外交官所写的海外旅行记中,钱锺书最赏识的是《三洲日记》。在《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第十四册(商务印书馆2011年8月第一版)中,他写道:“鞧轩诸记以此最为词条丰蔚,惜行文而未能尽雅,时时有鹦哥娇之恨耳。”“鞧軒”本是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故常作古代使臣的代称。“鹦哥娇”比喻书艺尚未成熟,犹鹦鹉之学人语仅能数句,讨巧而已。  《三洲日记》作者张荫桓(1837—1900),字樵野,号红棉主人
自唐代以来,青楼是科举或仕途失意的文人感情慰藉和精神寄托的场所,那些美丽灵秀、善解人意的歌妓与多才文人之间发生了缠绵委婉、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给文学创作注入了不竭的活力。文人最动人的吟唱往往是写给歌妓的,文人和歌妓的愛情题材作品在唐代以来的文学创作中蔚成大观,从唐传奇、宋词、宋元话本、元杂剧到明清传奇、拟话本,出现了一系列经典名篇,如《李娃传》、《救风尘》、《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
中国研究李白的作品,最早版本是由唐代李阳冰编成的《草堂集》十卷,但早已散失,无法看到。至今存世的文本仅有北宋宋敏求增补刻本《李太白文集》三十卷,巴蜀书社曾在1986年据此影印。  其实,李阳冰所编李白的集子,到了南宋复刻后,国内已没有了,现只存日本静嘉堂。因我亲自读到真本,故可来一谈,其证是我贴上的书影。如今,于国内各大图书馆,已无法找到此书影。  宋代四川地区曾刊刻大量唐人文集,其内容多源于古本
晚清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列强环伺,朝廷腐败,风雨飘摇,舆论哗然,社会处于转型期,呈现“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各派虽然政治主张不一,但“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已成有识之士共识。张謇作为站在历史潮头的人物,提出“父教育而母实业”,实业与教育叠相为用的思想,“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实业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正如《私立敬儒高等小学校歌》所唱的那样:“私资创造,实业襄持,教育斯能宏。”张謇办工厂
一、儿童的发现  人文主义兴起,以卢梭为代表的思想先驱提出要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从而逐渐开始了儿童的发现。儿童这个群体从缩小的大人到拥有独立人格、独立审美趣味的群体的重新定义,也就直接引发了为儿童专门产生的读物、专门创作的儿童文学的出现。法国作家保罗·阿扎尔写的《书,成人与儿童》一书,就生动地描述了这一过程。开始儿童们是被压迫的,也没有独立的读物。法国作家佩罗因为创作《鹅妈妈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