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活动为主体,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课堂学习策略体系。在英语阅读中进行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并能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及能力的方法。
笔者在阅读上大量地采用了课堂小组讨论这一合作学习方式进行阅读课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以《牛津高中英语》模块6 Unit 2 The search for happiness为例,对该课阅读材料的教学,笔者进行了如下设计:
首先,笔者以一首If you are happy引出本文的关键词happiness,并提出如下问题:What can make you happy?要求学生就此问题进行1-2分钟的小组讨论(4人一组)。讨论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about happiness. Happiness is important to everyone, so 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search for happiness.由此导出新授课内容。
在新授课这一环节中,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笔者给学生提出三个较为简单的问题,如:
1.What is the topic of the TV interview?
2.What is the name of the psychologist?
3.When and where was Sang Lan born?
然后播放一遍课文录音,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了解与文章相关的三个关键词:Happiness, Dr. Brain and Sang Lan。
其次,笔者组织学生针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第二次小组讨论:
1.What does happiness mean for people?
2.What does happiness mean for the injured or the disabled?
3.Who is Sang Lan?
4.What happened to Sang Lan in 1998?
5.What does she look like now?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一个reporter汇报讨论结果。
第二轮讨论过后,笔者再让学生就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桑兰的个性进行第三次讨论。
最后,笔者布置学生课后讨论一个问题:
How can we find happiness?
通过采用小组讨论这一教学形式,笔者发现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的意识得到增强。同时,团队互助的学习氛围变浓了,课堂效率有所提高。
但与此同时,在小组讨论和汇报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问题一:小组讨论时,有些组员从不参与发言,只是充当“听众”。
问题二:一个小组在汇报时,其他小组的成员却仍在进行本组的活动。
问题三:一个小组的汇报员常常固定不变。
面对这样的问题,笔者开始了思考,觉得上述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有些学生习惯了上课充当“看客”“听众”,而教师为了不拖延时间或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也就忽略了这一部分学生。
二、小组汇报结果时,教师总是对汇报者的表现进行评价,这样容易导致发言的同学慷慨激昂,而其他同学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三、小组成员的角色分配不到位。有些小组全部是能力强的学生,有些则全是学习能力稍欠缺的学生,这样导致了好学生的小组讨论热烈,而稍差的小组几乎鸦雀无声。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尝试采用了如下的措施,结果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合理分配合作小组
合作小组的分配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因此,教师在分组之前应认真分析和研究全班学生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情况进行摸底,依据学生的学业水平、智力差异、能力倾向、个性特点、性别等方面的差异,一般以4 人为一组来划分。实行男女生交叉,能力强的学生帮助能力弱的学生,性格外向活跃、能言善道的学生搭配内向的、沉默寡言的学生,成绩突出的学生与基础较差的学生配合。这样有利于调动小组的学习气氛,增强组员之间的合作意识。
二、认真落实小组成员的角色
各个小组内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体行为,这需要每个学生都要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因此,教师要确保每位组员都能担任一定的角色,并负起每个角色应承担的责任。如:
小组长: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保每个成员的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能够在小组中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小组长的人选是固定的,常由英语成绩好、有良好组织能力的学生担当。
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小组活动完成的任务内容,为小组汇报员的汇报工作做准备。记录员的人选应当定期更换。
汇报员: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活动完成的任务内容,每一次小组活动都应当由不同的小组成员来担当。
主持人:负责掌握小组讨论的全局,分配发言机会,协调小组的学习进程,掌握合作学习的时间。主持人的人选应当由有激情、口才好的学生担任。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担任一定的角色,让每一位学生都觉得自己是小组的主人,自觉加入到小组活动中来。
三、采取有效、科学的课堂评价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小组学习评价体系,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及时恰当的评价,能大大提高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淡化竞争,增强合作,提高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形式可以分成: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同伴评价。
在课堂上,教师的评价往往侧重于对个体或汇报员的评价,忽略了汇报员所汇报的结果是小组合作所得。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组内其他成员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评价相结合。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时,主要从小组成员分工是否合理,小组合作方式是否恰当,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整理报告是否科学等方面来评价;对小组成员的评价主要从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整理报告是否科学,小组合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及与别人合作学习的情况、思维的创新性等方面来评价,这样能有效提高小组的合作意识。教师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同伴评价则可以成为教师评价的一个有力的补充。同伴的合理的评价能激发起更强的参与性和责任感,能起到相互督促、互相学习的作用,这有利于激发学生你追我赶的上进心。
通过这次反思,笔者意识到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真正让合作学习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学习状况等方面进行合理分组,明确分工,科学评价,发挥小组每位成员的最大潜能,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笔者在阅读上大量地采用了课堂小组讨论这一合作学习方式进行阅读课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以《牛津高中英语》模块6 Unit 2 The search for happiness为例,对该课阅读材料的教学,笔者进行了如下设计:
首先,笔者以一首If you are happy引出本文的关键词happiness,并提出如下问题:What can make you happy?要求学生就此问题进行1-2分钟的小组讨论(4人一组)。讨论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about happiness. Happiness is important to everyone, so 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search for happiness.由此导出新授课内容。
在新授课这一环节中,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笔者给学生提出三个较为简单的问题,如:
1.What is the topic of the TV interview?
2.What is the name of the psychologist?
3.When and where was Sang Lan born?
然后播放一遍课文录音,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了解与文章相关的三个关键词:Happiness, Dr. Brain and Sang Lan。
其次,笔者组织学生针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第二次小组讨论:
1.What does happiness mean for people?
2.What does happiness mean for the injured or the disabled?
3.Who is Sang Lan?
4.What happened to Sang Lan in 1998?
5.What does she look like now?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一个reporter汇报讨论结果。
第二轮讨论过后,笔者再让学生就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桑兰的个性进行第三次讨论。
最后,笔者布置学生课后讨论一个问题:
How can we find happiness?
通过采用小组讨论这一教学形式,笔者发现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的意识得到增强。同时,团队互助的学习氛围变浓了,课堂效率有所提高。
但与此同时,在小组讨论和汇报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问题一:小组讨论时,有些组员从不参与发言,只是充当“听众”。
问题二:一个小组在汇报时,其他小组的成员却仍在进行本组的活动。
问题三:一个小组的汇报员常常固定不变。
面对这样的问题,笔者开始了思考,觉得上述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有些学生习惯了上课充当“看客”“听众”,而教师为了不拖延时间或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也就忽略了这一部分学生。
二、小组汇报结果时,教师总是对汇报者的表现进行评价,这样容易导致发言的同学慷慨激昂,而其他同学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三、小组成员的角色分配不到位。有些小组全部是能力强的学生,有些则全是学习能力稍欠缺的学生,这样导致了好学生的小组讨论热烈,而稍差的小组几乎鸦雀无声。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尝试采用了如下的措施,结果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合理分配合作小组
合作小组的分配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因此,教师在分组之前应认真分析和研究全班学生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情况进行摸底,依据学生的学业水平、智力差异、能力倾向、个性特点、性别等方面的差异,一般以4 人为一组来划分。实行男女生交叉,能力强的学生帮助能力弱的学生,性格外向活跃、能言善道的学生搭配内向的、沉默寡言的学生,成绩突出的学生与基础较差的学生配合。这样有利于调动小组的学习气氛,增强组员之间的合作意识。
二、认真落实小组成员的角色
各个小组内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体行为,这需要每个学生都要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因此,教师要确保每位组员都能担任一定的角色,并负起每个角色应承担的责任。如:
小组长: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保每个成员的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能够在小组中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小组长的人选是固定的,常由英语成绩好、有良好组织能力的学生担当。
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小组活动完成的任务内容,为小组汇报员的汇报工作做准备。记录员的人选应当定期更换。
汇报员: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活动完成的任务内容,每一次小组活动都应当由不同的小组成员来担当。
主持人:负责掌握小组讨论的全局,分配发言机会,协调小组的学习进程,掌握合作学习的时间。主持人的人选应当由有激情、口才好的学生担任。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担任一定的角色,让每一位学生都觉得自己是小组的主人,自觉加入到小组活动中来。
三、采取有效、科学的课堂评价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小组学习评价体系,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及时恰当的评价,能大大提高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淡化竞争,增强合作,提高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形式可以分成: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同伴评价。
在课堂上,教师的评价往往侧重于对个体或汇报员的评价,忽略了汇报员所汇报的结果是小组合作所得。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组内其他成员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评价相结合。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时,主要从小组成员分工是否合理,小组合作方式是否恰当,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整理报告是否科学等方面来评价;对小组成员的评价主要从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整理报告是否科学,小组合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及与别人合作学习的情况、思维的创新性等方面来评价,这样能有效提高小组的合作意识。教师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同伴评价则可以成为教师评价的一个有力的补充。同伴的合理的评价能激发起更强的参与性和责任感,能起到相互督促、互相学习的作用,这有利于激发学生你追我赶的上进心。
通过这次反思,笔者意识到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真正让合作学习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学习状况等方面进行合理分组,明确分工,科学评价,发挥小组每位成员的最大潜能,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