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ia_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语文教育既是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又是发展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的必要条件,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扬全体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要发扬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电教手段,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活动、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质疑议论,主动探索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思维的基本手段。学生自己发问,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依赖心理,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出现问题后,上课时间更多的由学生用来小组讨论以解决这些问题。学生有了充分的学习实践,其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能力都能得到锻炼,独立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将学生提出的疑问随机输入,并显示在屏幕上,同时把它们排列成序,再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小组探究,最后,以学生汇报的形式将问题解决。这样,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探究式学习”,改变了课堂固有模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创设情境,入景动情
  
  现行语文教材融语言文字训练与德育教育为一体,通过学习课文,不但提高了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和情感。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各种情境,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最佳形式之一。
  
  三.激发兴趣,观察感知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看到,而学生学生阅历又较浅,问题难以得到满意的解决。教育技术,使之直观化、具体化。“百闻不如一见”,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观察,引发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在学习古诗词中利用电教手段,每一学期我们都安排了若干首古诗的学习,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优势,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四.突破难点,品词品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知识,教师用几句教学语言很难表达清楚。为了突破这些难点,利用电教媒体,就能大大减少教学时间,而且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掌握本领。如《精彩的马戏》一文,为理解“绝活”一词,在体会课文语句的同时,如再让学生观看一段“山羊走钢丝”的录像,这样对理解词义就大有帮助。
  
  五.深化练习,延伸扩展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语言练习,将知识实行延伸、扩展以达到理解基础上的运用,可以较平时运用普通教法更省时、省力,更直观,易掌握。如教学生用“… …像… …”的句式说话,可以运用电教媒体手段,在图像上出示若干本体,再以提示方式出示相应的喻体。可以让学生很快找到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联系,生动形象的句子自会脱口而出。
  在课后练习中,运用多媒体电脑可以展示更多学生感兴趣的习题和课文补充材料。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的教学软件,可以把习题的形式变得更活泼、新颖,把习题的内容扩展得更广、更深,这也是课文知识内容的补充。这样在落实知识的同时,扩大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调动了學生的主观能动性,使练习部分由枯燥,而变得有形有声,如游戏般易操作,好掌握。
  初中语文教材的知识内容极为丰富,其中许多知识都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说不清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充分发挥其再现性的特点,把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不易演示的实验通过动画、录像、投影的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显示屏幕上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色兼备,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来实行意义建构,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记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形成。
  (作者通联:635114四川省大竹县杨家中学)
其他文献
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中唱歌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能直接抒发感情、愉悦身心。然而,中学生正处于从童声过渡到成年人声音的变声期阶段。这个时期,学生身上用于学习音乐的“天然乐器”发生了变化,声音由原来的明亮、甜美变得粗闷、沙哑;音域变窄,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音量变弱,嗓子容易疲劳,容易跑调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正常的音乐学习活动。学生生理上的变化也会引发其心理上的变
期刊
【摘 要】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历程。阅读教学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从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习惯和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初中语文教学應着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养成习惯,形成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培养 习惯能力  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历程。阅读
期刊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人们在教育的实践中,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该注重观察力、直觉力、想象力的培养。培养直觉思维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直觉的概念    数学直觉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数学对象(结构及其关系)的某种直接的领悟和洞察,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活动,没有具体的直观形象和可操作的逻辑顺序作思考的背景。人们对各种事件作出判断与猜想离不开直觉,
期刊
实验是考查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迪学生的思维。其中,启迪学生的思维是核心。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意识地设立探索环境,使学生消除思维定势,达到创新学习的目的呢?    一.透彻理解实验基础知识    实验基础知识是创新的源泉,创新离不开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例如:用简易启普发生器制取气体,按《大纲》要求,不属于学生实验,为了让学生更好
期刊
哲学家康德曾说:“生气,是拿別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与学生朝夕相处,难免有时会惹你生气。学生犯错了,老师如果接着大发雷霆,那犯错的应该是我们老师了。  今年天气变化无常,时冷时热,许多学生患上了感冒。终于迎来一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我们让学生晒晒被子,杀杀细菌。  午饭过后,同学们一窝蜂似的冲进寝室,抓起被子裹在头上,飞跑着去抢“好位置”了。只见一个男同学头顶两床被子费力地向前冲,这
期刊
由于小学数学是一项复杂的认知活动,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等特点,这样,思维过程就是这一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心理过程。培养小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的目的和任务之一。学生借助一系列的思维过程来理解概念,学会计算,从而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认知目的,提高学习效率。由此可见,正确的逻辑思维往往是理解和掌握计算题、文字题、应用题的重要保证,有利于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所以
期刊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四条基本理念中,第三条中有这样一段话:“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下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那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
期刊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新课的引入至关重要,它是导言,是开端,是前奏,是师生连接情感的第一音符,是沟通师生心灵的第一座桥梁。   如果我们每天都重复着那句单调而乏味的语言“今天我们讲xxx”来引入新课,学生则会听而不闻,旁若无事。学生在这种涣散和无意识的心理状态下是不可能集中精力把课听好的,因此也就不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一堂课的开始教师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地导入新课,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集中地投入
期刊
所谓“练笔”,就是练习写作,训练笔力。它同属“作文”范畴,但它比作文无论在时间上、空间上、要求上都更灵活、更自由,它是作文的基础和延伸。  那么,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练笔”的理念和要求呢,新课标没有明确的措施,许多教师不知如何具体操作。本文拟就这一课题谈一些浅易的做法与认识。  练笔在中学阶段,按照中学生的认识水平和作文教学的发展规律,我认为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起始阶段:练习运笔  
期刊
一.教材简析    《渔歌子》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的主题是田园生活,伴随着诗意浓郁的语言,一幅幅  清新的田园风景展现在眼前。翁卷、范成大、张志和更是以凝练的语言再现古老的乡村田园的意趣。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全诗不仅画面美,而且情意浓。张志和十六岁,举明经,曾献策宗令招待翰林,后被贬官,不再复官,在湖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