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接纳·引领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chao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唤醒——发掘潜能
  
  教例:特级教师靳家彦在教学《有这样一个小村庄》时的一个精彩的片断。
  师:你们班谁读书最好?(学生们推荐了一位女生)
  师(请该女生站起来):你是不是这个班读书最好的?
  女生(有些不好意思):不知道。
  师:你的回答很妙!说是吧,不够谦虚;说不是吧,心里又不愿意。你真聪明。
  师:请班里读书有困难的同学站起来。
  (学生们的目光集中到一位男生身上,该男生难为情地低着头慢慢站起来。)
  师(抚摸着该男生的头,问站着的女生):他读书一定能超过你,你信不信?
  女生:不信!
  (师带着该男生一遍又一遍的读课文第一句话,读了三遍,男生读熟练了。)
  师(问女生):他这样大胆认真地练下去,能超过你吗?
  女生(激动的点点头):能!
  (男生充满信心地坐下去了。)
  <思考>靳老师的做法真让人赞叹,也令人感动。他在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巧妙地让读书好的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暂时落后的学生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赶上来,并可能超过自己,从而激励自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重要的是,那些暂时读书有困难的学生深深体会到,暂时落后算不了什么,只要下工夫努力,就一定会超过别人,使他们的内心燃起了一种希望。这给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一个启迪。
  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因为它是一个人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靳老师的这种方法正是一种唤醒,是对学生的潜能的唤醒。
  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我们的班务工作应以人为本,班主任应关注学生的发展。但我认为,班务工作更要去唤醒,唤醒学生的学习、创造的潜能,唤醒学生的自信心和奋进精神,唤醒学生的尊严和人格,唤醒学生做人的力量等等,使我们的管理走进他们的心灵,照亮他们的情感世界、精神世界。
  “唤醒未被知晓或沉睡中的能力,使每个人都能分享到人的完全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幸福。”我想,这是我们班主任工作要追求的最高境界。
  
  二、接纳——平等对话
  
  小故事:《一块柠檬片》
  中午刚到教室坐下来,小宇兴冲冲地跑过来,手里好像捏着什么东西。
  “老师,给你吃!”
  “什么好东西啊?”
  “柠檬片!是我姑姑从马来西亚带回来的。”
  “哦?马来西亚?国外的?好!老师尝一块。谢谢你呀!”
  别的同学见了,都围上来看稀奇。只见小宇很自豪的晃了晃手中的柠檬片,“柠檬片,从国外来带回来的!我给老师尝尝。你们要不要尝尝?”他显得很兴奋。我也不禁被他那可爱的样子逗乐了。
  <思考>学生给东西我吃,以前也有过。但我从来都是婉言谢绝了,总觉得老师吃学生的东西,不合情也不合理,有失身份。可是每当我回绝后,都觉察到学生那乘兴而来的脸上会露出失望的神色。学生给东西老师吃,说明学生喜欢老师,或者想亲近老师,博得老师的好感,因而他们很在乎老师的态度。但这纯粹是一种童心的闪现,不带丝毫的功利性。童心是人的天性,是人文明的生长点和个人提升的根基。因此,我一直在考虑这样的问题:如果拒绝了学生的一番心意,会不会给学生那满腔的热情泼了冷水?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冷落、呆板、师道尊严给他们带来莫名其妙和不知所措的伤害,从而使学生感到老师不可亲近、高不可攀?而这样的结果是即使老师平时多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也会给他们留下遗憾,使他们与老师的心灵之间、感情之间总有一堵不可逾越的墙。学生虽然喜欢老师,那也只是一种敬畏之爱,仰视之爱,不是平等之爱。
  在新课程理念中,特别强调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而我认为民主平等关系的基石就是要学会接纳学生。接纳,意味着我们首先把学生当作了和我们一样的人,一个自由、独立、有其独特天性、独特人格和尊严的人。接纳是一种爱,但不是给予和施舍,而是一种平视,是理解、接受,是关注和认同,甚至是宽容。
  接纳,意味着人格平等基础上的“视界融合”的对话,意味着相互信赖的氛围中的心智启迪,意味着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
  我想,接纳学生不仅是学生的幸福,也是老师的幸福,更是教育的幸福。
  
  三、引领——扶正指误
  
  教例:《三打白骨精》的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全文,读完后,心中有没有愤怒、同情、敬佩等等感受?
  生1:我非常憎恨唐僧,因为他好坏不分,把孙悟空赶走了。
  生2:我非常同情孙悟空,因为他一心为了师傅,反而被师傅责怪。
  生3:我非常憎恨白骨精,因为她害得孙悟空被师傅骂。
  生4:我非常敬佩孙悟空,因为他虽然被师傅骂,但仍旧一次又一次打白骨精救师傅。
  生5(大声地):我非常敬佩白骨精,因为她一次次失败,没有被困难吓倒,继续努力,不泄气。
  一个意想不到的思维方式,让听课教师为之一震。只见教师微微一笑——
  师:哦!一次一次的努力,是干好事还是干坏事?
  生,(不好意思):当然是干坏事了。
  师(笑):干坏事不泄气,那坏事岂不越干越多了?
  (全场笑,该生也在笑,不过似有所悟。)
  <思考>从以上片断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面对学生学习中的多元反应因势利导,在学生思维认知的过程中,起到了导航、引领的作用,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又体现了文本正确的价值取向。该教师的精彩之处就在于一句诙谐的语言,轻轻一点拨,不露痕迹地引导学生讨论、甄别,在不经意间带给了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效果。
  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他们的境遇、精神生活、生活意义都会因为理解的不同而不同。他们阅读一篇篇文学作品,就是进行一次次的精神探险;他们在生活、学习中的感悟是他们成长过程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独特见解进行及时的反馈和鼓励,因为学生收到激励、鼓舞、感化和召唤,其心态才能保持开放,才能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也才能生成新的知识。
  但我们班主任的责任还在于引导学生从真善美的角度,去追求生命的意义,帮助他们认识、体验人类的诚实、善良等美好禀赋,将一颗真善美的种子植根于学生的心里,不仅做一个知识的引导者,更要做一个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的引领者、促进者。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  学习用软塑料瓶制作生活用品或玩具。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信息、构思设计等活动,知道废弃的软塑料瓶经过剪、刻、粘、贴,可以变废为宝,制成有趣又实用的生活用品或玩具。  2.通过动手动脑,手脑并用,学会用软塑料瓶设计制作生活用品或玩具,初步掌握设计制作的基本技能。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环保意识及合作学习的意识,体会制作乐趣,激发制作兴趣。  
期刊
教育学生首先要有爱心和耐心;其次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与在校内外的表现,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和需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与他们交朋友。如果学生对你敬而远之,这是教育方法失败的表现;如果学生把你当作可信赖的知心朋友,向你倾吐内心世界,就表明他想改变落后的现状,这是转化学生的最好契机。以下是我班刘小禾(化名)同学的转化案例。    一、起因    “报告老师:李小平文具盒里的两
期刊
曾有教育界专家断言:“优秀是卓越的大敌!”细细品味,的确有一番道理。很多人都有当“大教师”的远大追求,渴望拥有大爱心、大智慧、大境界。然而,当走到一定的程度、达到一定的高度时,我们却开始停滞不前,形成了一座难以逾越的成长高原——可持续发展遭遇到前所未遇的严峻挑战。
期刊
中小学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成为制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瓶颈”。浙江省教育厅山台了“减负27条铁律”,具体详细规定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措施,“减负”行动声势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但是,在传统教育弊端积重难返的今天,这一行动使人们,包括教师、家长或抵触或怀疑,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学生没有一定的压力和负担能保证教学质量吗?有的家长担心如果自
期刊
一、师生关系的“怪”现象  镜头一:武汉市一位叫帆的男生,因不满老师制止其破坏课堂纪律行为,竟然当众扇了老师一记耳光,还举起板凳冲上讲台,欲砸老师……
期刊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它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格。”可见,教育需要适当、有效的惩罚,教育惩罚的存在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而我们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全体学生,对一些“灰色学生”的违纪违规行为或达不到自己预期的要求就实施惩罚,如:罚抄书、罚扫地、罚站、写保证书、打手心,甚至以歧视、
期刊
国务院颁布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申明确规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营业场所。”这本是一件好事,广大家长和教师都对此拍手叫好。但是,有一些人却就此推而广之:互联网对中小学生危害极大,非禁不可,应该让广大青少年远离网络。  事实果真如此吗?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坚决反对这种“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的观点。    “触网”宜导不宜堵    确实,网上有许多有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是红旗的一角,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是一种荣誉。可如今,充满神圣的红领巾竟被一部分学生看为无足轻重。我校那个透明的“失物招领箱”除了装着各种学生用品,更多的是躺在里边的一条条无人认领的鲜艳的红领巾。
期刊
家长会是学校与家庭、教师和家长沟通交流的重要环节,一次成功的家长会,往往能架设好沟通的桥梁,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因此,作为班主任应当高度重视,并努力开好家长会。    一、尊重主体,走出三个误区    由于工作年限长短、个人综合素质不一和性格特征迥异,不同的班主任对家长会的认识不一:其一,把家长会当作“教师会”。他们往往要请来校领导,台上端坐,高谈阔论一番之后,班主任、任课教师侃侃而谈,此时,天
期刊
国外案例:  法国某校一堂社会公民课,主题为《人要有同情心》,教学过程大致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