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教育理念没有转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改变学生等待观望的态度,不应仅仅是简单直接的介绍。教学安排应渗透到每一门课程中。从每一门授课中输送自主就业的意识,在传授知识时教学内容与社会的需求进行衔接。2005年南京工业大学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报告中显示,在最困扰毕业生求职的因素中,就业指导不够列首位。由于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手足无措”、“盲目签约”等现象。
(二)就业教育只停留在理论讲解上,缺乏感性认识
学生不了解社会、不了解企业,不了解职业,也不了解自我,更谈不上经验,所以学生进入招聘会现场,只能“两眼一抹黑”,不知道该去哪儿,也不知道如何展示自我。
(三)就业创业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整体性
有些高校为了紧跟形势开展创业教育,积极筹办或参与创业大赛等,建立创业基地,在相关知识和经验都不具备的条件下,使学生进入另一个误区,即认为创业不是那么困难。事实上,真正进行创业并能成功者,需具备一定的素质、能力、知识和经验,还需要相应的资金、场地等条件。所以创业热潮在高校中一度消退。提倡大学生创业、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是国家的一项政策,也是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向,但不是简单地鼓励大学生创办一个实业或租用一个门面经销商品,而是要培养学生一种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在就业创业教育中,没能很好地将职业生涯规划引入整个就业教育体系中
许多大学生从进入大学到走出校园,都不知道在这四年中应如何度过,也不知道结束大学生生活后,何去何从,所以才出现随大流现象,如“考研热"、“考证热”、“出国热"等。
(五)就业创业教育目标和要求没有在学校的培养目标中得到体现
学生的就业没能与学校的招生、培养计划挂钩。社会要求工科院毕业生是应用型人才,而学校培养的目标是高级专门人才,其实际应用能力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六)就业创业教育内容功利性强
高校开展教育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就业率,工作重点放在可就业性上,对大学生就业的全程性教育还不够,未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
二、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工科院校就业创业课程体系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奠定就业创业教育的基础
一年级阶段,开展以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对于一年级大学生,加强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的思想政治教育,适应大学校园生活,实现由中学到大学的过渡。工科院校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只偏重通过实践使学生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认识以及动手能力的提高,而未重视学生个性、创新思维、创新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学校可在专业课的实验实习环节中,结合学生实际和专业特点,推出部分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注重学生综合性、设计性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可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这样一种学习氛围中,学生既学到了专业技能,提高了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所学专业的特点及未来发展的前景,认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目标并让学生初步了解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为制定将来的职业目标打下基础。同时,组织高年级的学生与新生座谈,聘请用人单位的专家来学校开展讲座,介绍单位对人才的要求等,使学生从入学时就树立起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规划好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
(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拓展就业创业教育的实效
二年级阶段,开展以规划生涯为主要内容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发展是一个与人的身心发展相一致的过程,职业指导是协助其在现实社会中接受考验,并转化为实际的职业,以满足个人需要,同时造福社会。因此,工科院校在开展就业创业教育中,应加大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获得事业的发展。学校可聘请社会上专业的生涯指导机构的专家对学生进行自我测评、职业生涯规划、形象设计等,提高学校就业创业指导水平,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及其所处的行业,确认职业目标,根据未来目标职业的要求,培养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实力。还可以聘请相关专业的专家、校友、企业人士、政府人员等作为学校的顾问,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讲座,提供职业咨询服务。
(三)三年级阶段,开展以提高各项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就业创业教育
对于三年级大学生,加强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了解市场和自身特点,认清专业所适应的职业。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调适,培养和发展与目标相适应的各方面能力,掌握各项与职业目标相应的技能,充分发挥自己特色。同时,组织学生到单位去实习,强化社会实践。学校与基地企业之间除了开展学生实习活动外,还可以尝试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和科技开发工作,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的效益。院校与企业之间还可以探索开展“订单式”的培养方式,根据学校专业特色和渊源,寻找与学校关系密切的企业建立基地,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互惠互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大学生实践活动创造广阔的空间。
(四)四年级阶段,开展以求职技巧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指导和心理辅导
對于四年级大学生,加强大学生应聘技巧的训练。通过就业创业咨询、讲座、模拟面试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市场、职业等内容,指导学生收集就业信息,并对学生在应聘过程的心理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辅导,以积极的姿态去参加应聘。(作者单位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B16ZZ006)
(一)教育理念没有转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改变学生等待观望的态度,不应仅仅是简单直接的介绍。教学安排应渗透到每一门课程中。从每一门授课中输送自主就业的意识,在传授知识时教学内容与社会的需求进行衔接。2005年南京工业大学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报告中显示,在最困扰毕业生求职的因素中,就业指导不够列首位。由于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手足无措”、“盲目签约”等现象。
(二)就业教育只停留在理论讲解上,缺乏感性认识
学生不了解社会、不了解企业,不了解职业,也不了解自我,更谈不上经验,所以学生进入招聘会现场,只能“两眼一抹黑”,不知道该去哪儿,也不知道如何展示自我。
(三)就业创业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整体性
有些高校为了紧跟形势开展创业教育,积极筹办或参与创业大赛等,建立创业基地,在相关知识和经验都不具备的条件下,使学生进入另一个误区,即认为创业不是那么困难。事实上,真正进行创业并能成功者,需具备一定的素质、能力、知识和经验,还需要相应的资金、场地等条件。所以创业热潮在高校中一度消退。提倡大学生创业、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是国家的一项政策,也是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向,但不是简单地鼓励大学生创办一个实业或租用一个门面经销商品,而是要培养学生一种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在就业创业教育中,没能很好地将职业生涯规划引入整个就业教育体系中
许多大学生从进入大学到走出校园,都不知道在这四年中应如何度过,也不知道结束大学生生活后,何去何从,所以才出现随大流现象,如“考研热"、“考证热”、“出国热"等。
(五)就业创业教育目标和要求没有在学校的培养目标中得到体现
学生的就业没能与学校的招生、培养计划挂钩。社会要求工科院毕业生是应用型人才,而学校培养的目标是高级专门人才,其实际应用能力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六)就业创业教育内容功利性强
高校开展教育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就业率,工作重点放在可就业性上,对大学生就业的全程性教育还不够,未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
二、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工科院校就业创业课程体系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奠定就业创业教育的基础
一年级阶段,开展以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对于一年级大学生,加强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的思想政治教育,适应大学校园生活,实现由中学到大学的过渡。工科院校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只偏重通过实践使学生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认识以及动手能力的提高,而未重视学生个性、创新思维、创新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学校可在专业课的实验实习环节中,结合学生实际和专业特点,推出部分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注重学生综合性、设计性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可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这样一种学习氛围中,学生既学到了专业技能,提高了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所学专业的特点及未来发展的前景,认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目标并让学生初步了解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为制定将来的职业目标打下基础。同时,组织高年级的学生与新生座谈,聘请用人单位的专家来学校开展讲座,介绍单位对人才的要求等,使学生从入学时就树立起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规划好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
(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拓展就业创业教育的实效
二年级阶段,开展以规划生涯为主要内容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发展是一个与人的身心发展相一致的过程,职业指导是协助其在现实社会中接受考验,并转化为实际的职业,以满足个人需要,同时造福社会。因此,工科院校在开展就业创业教育中,应加大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获得事业的发展。学校可聘请社会上专业的生涯指导机构的专家对学生进行自我测评、职业生涯规划、形象设计等,提高学校就业创业指导水平,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及其所处的行业,确认职业目标,根据未来目标职业的要求,培养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实力。还可以聘请相关专业的专家、校友、企业人士、政府人员等作为学校的顾问,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讲座,提供职业咨询服务。
(三)三年级阶段,开展以提高各项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就业创业教育
对于三年级大学生,加强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了解市场和自身特点,认清专业所适应的职业。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调适,培养和发展与目标相适应的各方面能力,掌握各项与职业目标相应的技能,充分发挥自己特色。同时,组织学生到单位去实习,强化社会实践。学校与基地企业之间除了开展学生实习活动外,还可以尝试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和科技开发工作,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的效益。院校与企业之间还可以探索开展“订单式”的培养方式,根据学校专业特色和渊源,寻找与学校关系密切的企业建立基地,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互惠互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大学生实践活动创造广阔的空间。
(四)四年级阶段,开展以求职技巧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指导和心理辅导
對于四年级大学生,加强大学生应聘技巧的训练。通过就业创业咨询、讲座、模拟面试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市场、职业等内容,指导学生收集就业信息,并对学生在应聘过程的心理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辅导,以积极的姿态去参加应聘。(作者单位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B16ZZ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