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国现代地域性建筑中传统符号的应用进行分析,期望能更好的促进传统符号的应用。
【关键词】传统符号;中国现代;地域性建筑
一、概念
(一)传统符号
传统文化符号博大精深、种类繁多关于如何对传统文化符号进行分类风水学专家张惠民先生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分为自然符与人造符两大类。而在对“传统符号在新中式风格建筑中的现代表达”的研究中我把传统符号分为传统隐性符号和传统显形符号。传统符号中的传统隐性符号指的是中国传统的观念与思想传统隐性符号的传承是对民族思想智慧的传承,如:孔子、老子、庄子等思想。传统显性符号指的是传统文化直接表现出来的可以看得到的实体,如:传统图案符号、中国书法等。隐性符号和显性符号都会共同存在于一个符号之中加:中国瓷有唐瓷、宋瓷、明瓷、清瓷等我们可以直接看到的实体及各种瓷器上的颜色图案都属于传统显性符号而隐藏在中国瓷背后的创造思想则属于传统隐性符号也就是说海一个传统显性符号的背后都会因为朝代、地域的差别而具有不同的传统隐性符号。隐性符号是理论指导思想显性符号是实践经验的结果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建筑的地域性
在本文中,现代建筑的地域性表达是指现代建筑与所处当地地域自然环境现状、人文传统特征和社会经济结构形态具有一定特定的关联,但是在功能、构造方面上都遵循了现代标准要求,并且达到了为现代服务功能性的表达途径与方式。由于地域本身是处在一种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具有动态连续特征的地域性在不同时代呈现出了不同特性,所以在现代建筑中所呈现出的地域性呼应时代的发展、地域概念不断得到更新完善以及提升。双重批判的属性呈现在现代建筑地域性,而在另一方面地域化思想对整个世界全球化进程中所造成趋同化加以批判,另一方面对地域本身具有的闭塞守旧传统加以批判。地域性实践受到了两种文化的影响:一种是属于本地区的当地文化,另一种则是世界文化。两种文化融合过程表现了地域主义。地域主义背景下的建筑试图在设计中融入建筑本身所处场所的“精神”。使得建筑成为当地环境相适应的文本主义建筑。
二、影响现代建筑的发展的客观因素
(一)材料性能的提升与结构形式的丰富
随着材料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木制产品的性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尤其是在利用胶合技术以后,工程木的尺寸也突破了木材本身的限制,并且克服了木材本身各向异性的特点,使工程木的强度大幅提高,能够满足更高强度和更大跨度的需要,为木质建筑空间表达和建筑设计方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现代木结构的形式也因此能够通过对传统结构形式的改良与新结构的开发,从而得到极大的丰富。
(二)设计建造技术的发展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对于木建筑的研究,有别于手工业时期木建筑对于建构的专一关注,也不似工业化生产对于木建筑建构所产生的无区别化倾向的影响,其目的在于需求一种有效的建筑设计与建造的耦合,一种综合了建筑设计、结构计算和建筑生产及建造,同时能够提供高品质的建筑空间并且可持续化的木建筑建构的解决方案。
(三)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类文明而产生的問题。与其他材料相比木质材料来源具有可再生性、可靠性和充足性。木材作为建筑材料被大量使用能够有助于改善气候环境和节能减排。
三、传统符号在小高层新中式风格建筑中的现代表达
(一)“含蓄”的审美情趣
《白地馆》是为福建闽北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设计的师生作品展览馆展览馆的名字取自“白地青花瓷”。首先“白地”的名字给人低调、含蓄、委婉的印象。建筑造型主体白色在玻璃窗上抹以淡淡的蓝色加明代诗人《咏瓷花》中“浮梁瓷器白无暇巧偕蓝色写青花”般古朴典雅、清新流畅带给人无限畅想空间《白地馆》的建筑实实在在地存在与“白地”上可描绘的“虚”景共同构成了“白地”之名虚实相生的含蓄美。其次,`含蓄”的审美情趣体现在错落有致的空间结构造型上。传统建筑中讲究庄重而朴实在空间组织上力求独立、统一、具有活力却不开放空间交错、出入有致是中国传统建筑内敛含蓄的特点所在。例如大理山水间的设计,园林层叠、湖光山色、虚实相称,诊释内敛含蓄的中国特色的现代空间模式。借助自然景观,使建筑与环境相互衬托,并且使用简洁而委婉的造型语言,让欣赏者慢慢品味整个空间的审美趣味《白地馆》平面空间结构造型上围合的圆与传统建筑中围合院落的含蓄美相呼应在纵向空间造型上更是错落有致相互组合、相互依赖层层可从镂空的青花窗借景来抒情青花窗的实与窗外景物的虚,一起表达着《白地馆》对“虚实相生”的意境追求。(图)l最后,“曲”的优雅含蓄之美在《白地馆》建筑中充分体现。传统建筑环境中通常会使用许多的曲线造型体现“曲则为美”的中国风水学说。飞檐翘角、曲径通幽及丰富多彩的门窗造型等都力图用曲线来体现“含蓄之美”。《白地馆》建筑外形由7个大圆构成楼空的窗花用曲线造型体现建筑内部的螺旋楼梯各层展台沿着外圆造型弧线布置处处体现“曲”的委婉含蓄的审美情趣。
(二)抽象变形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形象思维在文艺中的作用和思想性》里说净由象就是提炼,也就是毛泽东同志在稼实践论》里所说的`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因此,设计方法中的抽象是将传统显性符号整个或局部进行提炼概括设计。变形同样可以将传统显性符号整个或局部进行变形设计,常见的做法有改变比例、夸张特点、错位组合等。抽象变形可以将一些具象显性符号抽象简洁化池可以将一些简洁的显性符号内容丰富具体化。例如苏州博物馆屋顶的设计采用了传统建筑中坡屋顶的形式新的屋顶通过抽象变形的设计手法演变成简洁的几何效果三角形与四边形构成整个建筑屋顶使其焕发出新中式风格建筑鲜明而强烈的民族文化时代特征《白地馆》建筑抽象变形的设计手法运用在两方面。一是整体建筑从青花瓷瓶的演变过程。(图1)首先将青花瓷瓶用夸张的方法将其旋转变形然后将其错位组合形成一个青花瓷瓶演变后全新的建筑姿态。二是建筑青花窗的抽象演变沐」用树为原形,将其树干、树枝、树叶利用抽象变形的方法,得到一个抽象简洁的树的形象。抽象变形使新中式风格建筑具备传统韵味的同时又能体现现代简洁时尚的风格。
(三)分解与重构
地域建筑不是对传统建筑的简单模拟,而应有概念的或形象的表现,是地域性与当代性结合的产物。建筑创作中的分解与重构是指在地域建筑的设计中不照搬原有的建筑形态,也不局限于具体的符号创作,而是紧抓当地传统建筑的基本形态及神韵进行简化变形与分解重构处理,对传统建筑的构成体系加以打散和分解,然后根据时代的审美意识,在本系统内或系统之间进行异位、拼接、重新编配和组构,从而创造出新秩序和新关系,产生出新的形态和表现语言,从而达到既拥有传统建筑的韵律风味,又体现现代建筑的时代气息、节奏感与技术特征。面对大量的地域建筑元素,只有通过主观经验的参与、综合、理解,将形态分解再重新组合,形成新的造型要素,从而建筑造型更具人性化、功能化。这些打散与重构的方式并非简单机械的组合与拼接,而是在理解传统建筑的前提下进行有机的整合,以起到新旧沟通的作用。
如银川火车站的外立面处理,设计者较恰当地运用了拱形符号,将伊斯兰建筑中的圆形“拱”变形为以直线元素为主的菱形“拱”,打破了传统,抓住了民族文化的神韵,同时不失现代感,从而体现出浓郁地域特征,体现了银川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
总而言之,历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我们无权否定过去、割断历史,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的产物来源于不同的地方文脉并解释着地方文脉。地域性建筑创作也绝不是资料的收集或是符号的套用,更不是地域传统建筑的再现,地域性建筑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已成为时代新纪元的推动力量,其时代性和现实性不可计量,而其艰巨性和紧迫性也是不言而喻。创造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不仅仅是传承历史,创造新的作品,更是对中国悠久文化的一次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胡婍婧.基于地域性表达的现代木质建筑设计关键问题研究[J].四川建筑,2014,05:66-67+70.
[2]曾明,杜天蓉.宁夏地域性建筑创作的符号表达[J].大舞台,2014,09:246-247.
[3]胡平凡.基于地域性的滨水建筑设计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3.
【关键词】传统符号;中国现代;地域性建筑
一、概念
(一)传统符号
传统文化符号博大精深、种类繁多关于如何对传统文化符号进行分类风水学专家张惠民先生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分为自然符与人造符两大类。而在对“传统符号在新中式风格建筑中的现代表达”的研究中我把传统符号分为传统隐性符号和传统显形符号。传统符号中的传统隐性符号指的是中国传统的观念与思想传统隐性符号的传承是对民族思想智慧的传承,如:孔子、老子、庄子等思想。传统显性符号指的是传统文化直接表现出来的可以看得到的实体,如:传统图案符号、中国书法等。隐性符号和显性符号都会共同存在于一个符号之中加:中国瓷有唐瓷、宋瓷、明瓷、清瓷等我们可以直接看到的实体及各种瓷器上的颜色图案都属于传统显性符号而隐藏在中国瓷背后的创造思想则属于传统隐性符号也就是说海一个传统显性符号的背后都会因为朝代、地域的差别而具有不同的传统隐性符号。隐性符号是理论指导思想显性符号是实践经验的结果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建筑的地域性
在本文中,现代建筑的地域性表达是指现代建筑与所处当地地域自然环境现状、人文传统特征和社会经济结构形态具有一定特定的关联,但是在功能、构造方面上都遵循了现代标准要求,并且达到了为现代服务功能性的表达途径与方式。由于地域本身是处在一种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具有动态连续特征的地域性在不同时代呈现出了不同特性,所以在现代建筑中所呈现出的地域性呼应时代的发展、地域概念不断得到更新完善以及提升。双重批判的属性呈现在现代建筑地域性,而在另一方面地域化思想对整个世界全球化进程中所造成趋同化加以批判,另一方面对地域本身具有的闭塞守旧传统加以批判。地域性实践受到了两种文化的影响:一种是属于本地区的当地文化,另一种则是世界文化。两种文化融合过程表现了地域主义。地域主义背景下的建筑试图在设计中融入建筑本身所处场所的“精神”。使得建筑成为当地环境相适应的文本主义建筑。
二、影响现代建筑的发展的客观因素
(一)材料性能的提升与结构形式的丰富
随着材料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木制产品的性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尤其是在利用胶合技术以后,工程木的尺寸也突破了木材本身的限制,并且克服了木材本身各向异性的特点,使工程木的强度大幅提高,能够满足更高强度和更大跨度的需要,为木质建筑空间表达和建筑设计方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现代木结构的形式也因此能够通过对传统结构形式的改良与新结构的开发,从而得到极大的丰富。
(二)设计建造技术的发展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对于木建筑的研究,有别于手工业时期木建筑对于建构的专一关注,也不似工业化生产对于木建筑建构所产生的无区别化倾向的影响,其目的在于需求一种有效的建筑设计与建造的耦合,一种综合了建筑设计、结构计算和建筑生产及建造,同时能够提供高品质的建筑空间并且可持续化的木建筑建构的解决方案。
(三)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类文明而产生的問题。与其他材料相比木质材料来源具有可再生性、可靠性和充足性。木材作为建筑材料被大量使用能够有助于改善气候环境和节能减排。
三、传统符号在小高层新中式风格建筑中的现代表达
(一)“含蓄”的审美情趣
《白地馆》是为福建闽北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设计的师生作品展览馆展览馆的名字取自“白地青花瓷”。首先“白地”的名字给人低调、含蓄、委婉的印象。建筑造型主体白色在玻璃窗上抹以淡淡的蓝色加明代诗人《咏瓷花》中“浮梁瓷器白无暇巧偕蓝色写青花”般古朴典雅、清新流畅带给人无限畅想空间《白地馆》的建筑实实在在地存在与“白地”上可描绘的“虚”景共同构成了“白地”之名虚实相生的含蓄美。其次,`含蓄”的审美情趣体现在错落有致的空间结构造型上。传统建筑中讲究庄重而朴实在空间组织上力求独立、统一、具有活力却不开放空间交错、出入有致是中国传统建筑内敛含蓄的特点所在。例如大理山水间的设计,园林层叠、湖光山色、虚实相称,诊释内敛含蓄的中国特色的现代空间模式。借助自然景观,使建筑与环境相互衬托,并且使用简洁而委婉的造型语言,让欣赏者慢慢品味整个空间的审美趣味《白地馆》平面空间结构造型上围合的圆与传统建筑中围合院落的含蓄美相呼应在纵向空间造型上更是错落有致相互组合、相互依赖层层可从镂空的青花窗借景来抒情青花窗的实与窗外景物的虚,一起表达着《白地馆》对“虚实相生”的意境追求。(图)l最后,“曲”的优雅含蓄之美在《白地馆》建筑中充分体现。传统建筑环境中通常会使用许多的曲线造型体现“曲则为美”的中国风水学说。飞檐翘角、曲径通幽及丰富多彩的门窗造型等都力图用曲线来体现“含蓄之美”。《白地馆》建筑外形由7个大圆构成楼空的窗花用曲线造型体现建筑内部的螺旋楼梯各层展台沿着外圆造型弧线布置处处体现“曲”的委婉含蓄的审美情趣。
(二)抽象变形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形象思维在文艺中的作用和思想性》里说净由象就是提炼,也就是毛泽东同志在稼实践论》里所说的`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因此,设计方法中的抽象是将传统显性符号整个或局部进行提炼概括设计。变形同样可以将传统显性符号整个或局部进行变形设计,常见的做法有改变比例、夸张特点、错位组合等。抽象变形可以将一些具象显性符号抽象简洁化池可以将一些简洁的显性符号内容丰富具体化。例如苏州博物馆屋顶的设计采用了传统建筑中坡屋顶的形式新的屋顶通过抽象变形的设计手法演变成简洁的几何效果三角形与四边形构成整个建筑屋顶使其焕发出新中式风格建筑鲜明而强烈的民族文化时代特征《白地馆》建筑抽象变形的设计手法运用在两方面。一是整体建筑从青花瓷瓶的演变过程。(图1)首先将青花瓷瓶用夸张的方法将其旋转变形然后将其错位组合形成一个青花瓷瓶演变后全新的建筑姿态。二是建筑青花窗的抽象演变沐」用树为原形,将其树干、树枝、树叶利用抽象变形的方法,得到一个抽象简洁的树的形象。抽象变形使新中式风格建筑具备传统韵味的同时又能体现现代简洁时尚的风格。
(三)分解与重构
地域建筑不是对传统建筑的简单模拟,而应有概念的或形象的表现,是地域性与当代性结合的产物。建筑创作中的分解与重构是指在地域建筑的设计中不照搬原有的建筑形态,也不局限于具体的符号创作,而是紧抓当地传统建筑的基本形态及神韵进行简化变形与分解重构处理,对传统建筑的构成体系加以打散和分解,然后根据时代的审美意识,在本系统内或系统之间进行异位、拼接、重新编配和组构,从而创造出新秩序和新关系,产生出新的形态和表现语言,从而达到既拥有传统建筑的韵律风味,又体现现代建筑的时代气息、节奏感与技术特征。面对大量的地域建筑元素,只有通过主观经验的参与、综合、理解,将形态分解再重新组合,形成新的造型要素,从而建筑造型更具人性化、功能化。这些打散与重构的方式并非简单机械的组合与拼接,而是在理解传统建筑的前提下进行有机的整合,以起到新旧沟通的作用。
如银川火车站的外立面处理,设计者较恰当地运用了拱形符号,将伊斯兰建筑中的圆形“拱”变形为以直线元素为主的菱形“拱”,打破了传统,抓住了民族文化的神韵,同时不失现代感,从而体现出浓郁地域特征,体现了银川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
总而言之,历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我们无权否定过去、割断历史,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的产物来源于不同的地方文脉并解释着地方文脉。地域性建筑创作也绝不是资料的收集或是符号的套用,更不是地域传统建筑的再现,地域性建筑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已成为时代新纪元的推动力量,其时代性和现实性不可计量,而其艰巨性和紧迫性也是不言而喻。创造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不仅仅是传承历史,创造新的作品,更是对中国悠久文化的一次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胡婍婧.基于地域性表达的现代木质建筑设计关键问题研究[J].四川建筑,2014,05:66-67+70.
[2]曾明,杜天蓉.宁夏地域性建筑创作的符号表达[J].大舞台,2014,09:246-247.
[3]胡平凡.基于地域性的滨水建筑设计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