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影响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c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地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入手,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深入分析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黄河文化、回族文化、西夏文化等地域文化特征,进一步研究其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土地利用规划(2006-2020年)》编制的影响,以期为其他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或调整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地域文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结构与布局;宁夏回族自治区
  中图分类号S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18-06004-04
  地域文化是一个特定地域内特定的文化体系,即一个特定地域内的精神价值、生活方式及集体人格的总和。不同的气候水文、地形地貌及植被类型等自然环境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即为空间性文化;特定地域的历史沿革形成了植根于乡土深处的风俗传统、生活习惯,即为历史性文化;特定地域的民族背景和民族文化,以及地域之间的人口流动和民族融合,促进了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大发展,即为民族性文化;特定地域的特有历史地域功能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特殊发展定位,即为功能性文化。这些特定地域形成的多维度文化的融合构成了特定的地域文化。笔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地域文化特征出发,结合《宁夏回族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分析了地域文化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影响。
  1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域文化特征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东部、黄河中上游,自古以来就是内接中原、西通西域、北连大漠、民族往来频繁地区。全区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4.63%,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全境自北向南呈现出由风蚀地貌向流水地貌过渡的特征,大体分为贺兰山山地、宁夏平原、鄂尔多斯台地、黄土丘陵及六盘山山地;全区气候地域差异明显,自北向南跨干旱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黄河在宁夏境内流程397 km,是宁夏的主要灌溉水源。宁夏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孕育了黄河文化、回族文化、西夏文化和枸杞文化等多种文化,也形成了宁夏开放、包容、和谐的地域文化。宁夏区位及主要文化遗址如图1所示。
  1.1黄河文化“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文化汇宁夏”,宁夏人民依黄河而生存,因黄河而发展。奔腾的黄河滋润了宁夏平原,造就了“沃野千里、塞上江南”的自然环境,养育了600万宁夏人民,形成了宁夏空间性地域文化——黄河文化。宁夏黄河文化历史悠久,包括宁夏人民开发黄河的科学技术、治理黄河的手段业绩、管理黄河的政策方针、保护黄河的理念方略、欣赏黄河的历史氛围等。基于深厚的黄河文化底蕴,宁夏着力打造黄河文化品牌,主要包括银川黄河湿地公园、灵武黄河书院、罗平黄河主题公园等标志性黄河文化建筑,以及黄河文化节、黄河大典、祭祀黄河母亲等黄河文化软实力。更重要的是,宁夏还提出了打造黄河金岸,发展沿黄城市群,以黄河文化促城市发展,凸显黄河文化潜在价值。
  1.2回族文化宁夏回族人口约占人口总数的1/3,有大、小清真寺3 000多座,是全国重要的回族聚居地,被称为中国的“穆斯林之乡”。宁夏回族的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婚丧风俗等极具地域和民族特色,造就了宁夏民族性地域文化——回族文化。其中,回族饮食风味独特,注重保健,喜爱面食和羊肉,面食和羊肉在整个菜肴中占据重要地位。此外,回族建筑风格也独具韵味,尤其是清真寺的装饰艺术,不仅反映了回族文化特有的精神意蕴,而且记载着内地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与发展的历史,是中阿建筑工艺的结合体,突出表现了清真寺的民族和宗教文化特点。
  1.3西夏文化历史上西夏王朝仅存不到200年,但西夏人却创造了异常璀璨的西夏文化。西夏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历党项族、汉族、藏族、回鹘族等多民族文化长期融合、彼此影响、兼收并蓄而形成的一种多源头、多层次的历史性文化,现已被列入“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神秘的历史、西夏的文字、没落的王朝是西夏文化最恰当的表征,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无数海内外学者和游客。沉睡在贺兰山东麓的西夏王陵,不仅吸收了唐宋王陵之所长,还受佛教建筑的影响,使汉族文化、佛教文化与党项民族文化有机结合,构成了我国陵园建筑中别具一格的形式,被不少中外历史学家称为“东方金字塔”。
  1.4枸杞文化宁夏中卫市是世界枸杞的发源地和正宗原产地,素有“天下枸杞出宁夏,中卫枸杞甲天下”的美誉。宁夏资源土壤谐和,温寒兼容,排灌适时,光照充沛,极其适宜枸杞的生长,再辅以杞农世代相传的几百年栽培经验,使宁夏枸杞盛誉久持,蜚声中外,被称为“枸杞之绝品”。中卫枸杞得厚于天时地利,功就于人勤艺精,自明朝就被列为贡果,至今已有600多年的辉煌历史。宁夏枸杞扑朔迷离的传奇、神奇功效的药理、红红火火的吉祥、养生保健的健康产品、美好浪漫的诗篇,已形成了宁夏独特的枸杞文化。
  2宁夏回族自治区土地利用主要特点
  宁夏复杂的地貌,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其多样的土地利用类型,呈现出具有宁夏特色的土地利用特点。
  2.1土地总面积小,农用地所占比重最大宁夏土地总面积为519.54万hm2,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0.54%。土地利用中以农用地比重最大,占土地总面积的 70%以上,耕地和牧草地所占面积较大,优质耕地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引黄灌区;牧草地分布范围较广,在全区南部、中部和北部回族居住地周围均有分布。
  2.2区域土地利用差异明显受水热条件、地形地貌等自然地理条件影响,全区土地利用区域差异明显。北部黄灌平原区是优质耕地集中分布区,同时也是全区重要城镇集中分布区,各类交通水利用地纵横交错,黄河贯穿、渠系密布;中部干旱台地丘陵区以牧草地为主,间以扬黄灌区耕地、零星自然保留地和建设用地,为农牧矿综合发展区;南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以旱地和林地为主,牧草地次之,间以零星建设用地和自然保留地等,为农林牧综合发展区。
  2.3后备土地资源充足,但开发利用难度大全区后备土地资源充足,是全国东部沿海滩涂区、河套银川平原区、滇西南地区、川西南地区、吉林西部地区、三江平原区、新江南北疆山麓绿洲区、甘肃河西走廊及中部沿黄灌区和青藏地区等9个宜耕土地后备资源重点区域之一。区内后备土地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北部的同心县、红寺堡、盐池县、沙坡头等地区,但该地区受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开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等影响,开发利用难度较大。   3地域文化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影响
  3.1对土地利用战略的影响基于黄河文化、回族文化和枸杞文化等地域文化,《宁夏回族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规划期内土地利用重点战略: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机遇和宁夏的资源优势,高水平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大力推动沿黄城市带建设,切实保护国家西北地区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基地[1]。
  3.1.1大力推动沿黄城市带建设。黄河中上游宁夏引黄灌区不仅拥有上天赋予的母亲河资源,历来被喻为“塞上江南”,黄河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而且宁夏作为我国最主要的回族人口聚居地,回族文化源远流长。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当地与中东及周边穆斯林国家的人员和贸易往来日益密切,逐渐成为我国向穆斯林国家开放的窗口和经济文化友好交流的平台。宁夏以该地区为依托,以地缘相近、交通便利、经济关联度较高的首府银川市为中心,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卫市3个地级市为主干,青铜峡市、灵武市、中宁县、永宁县、贺兰县、惠农区、平罗县城和若干个建制镇以及宁东基地(含太阳山开发区)组成“沿黄城市带”,打造宁夏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和主要增长极。为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及黄河文化、回族文化优势,打造“黄河名城”品牌和“中国回族之乡”民族品牌,建设 “黄河金岸,塞上明珠”特色精品城市带,《规划》中提出了“大力推动沿黄城市带建设”的土地利用战略,促进宁夏黄河沿岸城市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
  3.1.2切实保护国家西北地区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基地。近年来,“唯黄河而存在,依黄河而发展,靠黄河而兴盛”的宁夏,凭借黄河文化资源、回族文化特色和枸杞文化产业,依靠便利的引黄灌溉条件、丰富的清真牛羊肉生产经验、独有的枸杞栽培技术,走优质稻麦生产和精品农业发展之路,打造出了优质稻麦、玉米、中宁枸杞、盐池滩羊等一批具有宁夏地域特色、地理标识的“宁字号”名特优农产品,行销全国、步入高端。为充分利用文化优势和彰显文化特色,《规划》中提出了“切实保护国家西北地区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基地”的土地利用战略,加大对重要商品粮基地和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建设优质稻麦、枸杞、乳制品、清真牛羊肉等重要商品粮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优质农产品推向全国提供土地保障。
  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3.2对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的影响地域文化通过影响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机遇和方向,间接影响土地利用综合分区。如图2所示,《规划》提出了北部黄灌平原综合发展区、中部干旱台地丘陵牧农矿区和南部半干旱丘陵山地农林牧区3大土地利用综合分区,呈现产业分工明晰、发展特色鲜明的“三大战略空间格局”。
  北部黄灌平原综合发展区深受黄河文化、回族文化等影响,凭借文化优势大力发展灌溉农业、绿色清真农产品加工、穆斯林用品加工、文化交流和商贸物流等,逐步发展成为带动宁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实施城市化战略的核心区域,是宁夏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经济的精华所在,是宁夏重要的能源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土地利用调控方向中,应以传承黄河文化为理念,加快实施引黄罐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绿洲生态系统。
  宁夏中部和南部得益于回族文化喜食牛羊肉的习惯,农林牧业较为发达,且注重牧草地和林地的生态保护。其中,中部干旱台地丘陵牧农矿区是宁夏生态保护、生态屏障建设的重点区域,是保障宁夏粮食安全,发展宁夏旱作节水农业的示范区域,同时也是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等能源工业区和非金属矿产区所在地;南部半干旱丘陵山地农林牧区是保障宁夏生态安全的主体区域,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农业区。在土地利用调控方向中,立足回族文化特点,将经济发展与改善生态有机结合起来,推进旅游业和农牧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
  3.3对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影响地域文化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例如:饮食习惯差异将会引导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和用地需求,从而影响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布局等。因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充分考虑地域文化并根据其特点进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达到“地域文化引导规划,规划发扬地域文化”的双赢目标,最终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3.3.1农用地规模调整与布局优化。《规划》提出“稳定农用地规模”的调整方案,并对各地类的具体调整方向和布局优化进行细化。宁夏地域文化主要对耕地、牧草地和园地的规模调整和布局优化产生显著影响。
  黄河文化影响耕地规模和布局。宁夏引黄灌区是我国4大古老灌区之一,因其相对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水利设施,在西北干旱地区拥有独特的发展条件,是西北地区的“鱼米之乡”。加上受两千年灌溉历史和黄河文化影响,该地区居民注重农业耕作且喜食大米,注重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耕地保护和黄河生态管护。基于对黄河文化的考虑,《规划》确定了“规划期间继续实施生态退耕工程,全区耕地规模略有减少”的耕地调整方向,并提出“形成以北部引黄灌区为主体,中部扬黄灌区为辅,南部丘陵山区耕地为零星补充的耕地保护格局”。
  回族文化影响牧草地规模和布局。宁夏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又得引黄河水之利,适宜发展牧草地。同时回族文化的饮食偏好牛羊肉,牧草地在宁夏农用地中的比例和规划调整方向。结合回族文化的实际情况,《规划》确定:至2020年,全区牧草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40.86%,形成以中南部草场为重点,北部草场为补充3大牧草地发展片区。此外,《规划》还提出了“各项非农建设要优先利用未利用地,尽量少占用牧草地,控制牧草地减少速度”等保护牧草地的规定。
  枸杞文化影响园地规模和布局。宁夏的枸杞文化已经形成一系列的“红色”产业,同时也影响着园地的规模和布局。为发展发扬枸杞文化和满足枸杞产业的用地需求,《规划》提出,积极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特色果园,扩大园地规模。规划到2020年全区园地规模调整为8.00万hm2,比规划基期增加4.58万hm2;依托现有特色果品生产基础,形成以北部洪积平原为主体、中南部山区为补充的园地发展格局。   3.3.2建设用地布局优化与用地要求。《规划》提出“适度增加建设用地规模”的调整方案,并明确了各地类的具体调整方向和布局优化内容,其中城乡建设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的用地布局深受宁夏地域文化影响[2]。
  黄河文化影响城乡建设用地布局。黄河宁夏段水多沙少、流量均匀,水量稳定且很少暴涨,作为标准化堤防的滨河大道即可保证黄河两岸的防洪安全,且宁夏黄河文化多为黄河开发与利用的历史、手段和理念。如图3所示,与其他沿黄省区相比,黄河宁夏段的农村居民点集中分布在地势平坦、交通便利、靠近水源的沿黄经济区,大多数城镇也紧靠黄河分布,亲水性较强,沿黄城市的发展前景较好。秉承黄河文化中的亲水理念,《规划》提出“重点加强以‘银川、石嘴山、吴忠和中卫’为中心的沿黄城市带建设”(图4)和“争取形成在北部引黄灌区和中部扬黄灌区集中聚集、南部山区较少分布的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此外,《规划》还提出“稳步实施中南部生态移民”,将位于宁夏中南部9个县(区)7.88万户34.6万人搬迁到沿黄经济区、城市、重点城镇等,促进宁夏人地和谐发展。
  回族文化影响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在回族文化中,围寺而居是回民社区的常态。“寺”即指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不可缺少的场所。宁夏的回民居住小区中至少有一个清真寺,以便于穆斯林就近入寺做礼拜。鉴于回族文化特色,《规划》指出:在进行城中村改造、迁村并点、新农村建设、土地综合整治时,对依法登记的清真寺教堂,尽量避免拆除;对于新规划的社区或新农村,预留清真寺建设用地,合理布局宗教活动场所,满足回族群众正常宗教生活的需求[3]。
  此外,沿黄经济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都需要配套的交通水利设施,因此,地域文化还间接影响了交通水利设施用地的规模和布局。规划期内,宁夏主要交通用地主要分布在沿黄经济区周围,包括银川河东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中卫香山机场、包兰铁路复线等;重大水利工程主要位于宁夏中南部,包括中南部地区城乡饮水安全工程、海原新区供水工程、中部干旱带7项重点供水工程、盐环定扬黄续建、固扩十一泵站以后人畜饮水安全及高效节灌工程等。
  4结语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各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民族发展和功能定位等因素造就了千差万别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它通过生活方式、精神价值和集体人格的差异影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战略、土地利用综合分区以及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等方面[4-5]。当前,不管是规范制定人员还是规划编制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更注重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影响,而忽略了地域文化的影响。在今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或调整过程中,应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与地域文化相结合作为一种工作思路和工作理念,以地域文化支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护和弘扬地域文化,避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千篇一律和脱离地域实际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北京舜土规划顾问有限公司.宁夏回族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Z].2012.
  [2] 单霁翔.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发展路径辨析[J].文艺研究,2007(3):41-53.
  [3] 马艳,李陇堂.以特色文化促进宁夏沿黄经济带经济发展的初步探讨[J].菏泽学院学报,2009,31(6):62-65.
  [4] 尹宏.城市文化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作用——以蓬莱市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09(3):112.
  [5] 何小娥,阮雷虹.试论地域文化与城市特色的创造[J].中外建筑,2004(2):52-54.
其他文献
摘要选用《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全文数据库》作为信息源,统计了2000~2013年我国油茶(Camellia olelfera)研究优秀硕博学位论文文献,并结合硕博士的特性,对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作者分布和内容分布等进行了简要分析,从优秀硕博学位论文的角度,展示出我国油茶研究的最新概况。  关键词油茶研究;硕博学位论文;计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S-0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
期刊
摘要为了了解我国蜜蜂研究方面的专利情况,以“蜜蜂”为检索词,检索出自1985年以来在我国的专利申请情况,从申请量情况、申请法律状态、申请人地域和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我国蜜蜂方面专利发展的问题、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养蜂业的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提供积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蜜蜂;专利申请;分析资助项目:农业部软课题《现代蜂业科研院所建设模式研究》;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nycytx-45)。  中
期刊
摘要在对江苏地区6个文明村调查的基础上,呈现了农村居民对乡风文明建设在重要性和内容上的认知水平,并探讨了个人因素、建设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及政府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对于农村居民乡风文明建设认知的影响,由此得出相关的建议,认为需要因人制宜,从多方面提高农村居民的认知水平,开展丰富活动,切实有效的落实相关政策。  关键词农村居民;乡风文明;认知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
期刊
摘要[目的]系统研究烟丝填充值与烟支重量及稳定性的相关关系。[方法]以不同填充值的烟丝为材料,研究关键指标对卷烟质量及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烟丝填充值与烟支重量及稳定性的相关关系。[结果]分析表明,烟丝填充值是影响卷烟质量及稳定性的重要物理指标。在试验范围内,一定卷烟规格(烟支长度、烟支圆周)条件下,烟丝填充值与烟支重量之间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且烟丝填充值标准偏差与烟支重量标准偏差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
期刊
摘要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的演变对区域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影响显著。该研究基于1990~2010年西安市城乡交错带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情况,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模型评估方法,研究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与生态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通过空间尺度的纵向与横向分析,进而推断出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近20年来城乡交错带的土地利用结构决定其生态服务价值,该地区生态服务价值总体呈增加趋势,但
期刊
摘要[目的]优化樟子松树皮多酚与亚铁离子螯合的工艺参数。[方法]通过水体系合成法建立了樟子松树皮多酚与亚铁离子螯合的工艺,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螯合工艺方法,得到螯合率较高的环状螯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试验得到最佳螯合工艺条件为螯合pH为6.8,质量比为3.1∶1,螯合温度为43.6 ℃,此工艺条件下樟子松树皮多酚与亚铁离子螯合率可达到(39.16±0.89)%;通过紫外光谱分析研究表明
期刊
摘要综述了油菜碳代谢与氮代谢的关系以及碳氮代谢过程中关键酶的主要作用,旨在为油菜生产提供合理施肥及培养方式以达到油菜优质高产的目标提供参考。  关键词油菜;碳氮代谢;产量  中图分类号S56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1-06920-03  Research Advance of Rape Carbon and Nitrogen Metabolism Relation
期刊
摘要以琉璃苣茎段、叶片和茎尖为外植体进行体外培养,结果表明,茎尖是琉璃苣进行体外培养的最佳外植体,最适宜培养基为MS+ NAA 0.2 mg/L+ ZT 3.0 mg/L+蔗糖30%+琼脂0.6%。并在1/2MS+ NAA 0.5 mg/L+蔗糖30%+琼脂0.6%上进行继代培养,长势较好。而后转到生根培养基1/2MS+ IBA 1.0 mg/L上进行诱导生根。该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琉璃苣茎尖进行无
期刊
摘要[目的]解决钩状石斛的快速繁殖和提高组培苗成活率。[方法] 在基本培养基MS无菌播种下,获得大量无菌幼苗,增殖过程分别采用不同配比的植物生长激素6BA和NAA组合,筛选出钩状石斛无菌幼苗增殖最佳浓度配比;壮苗生根培养过程中采用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激素IBA和IAA,观察不同因素对生根的影响。移栽技术研究,采用3种不同基质花生壳、刨花和树皮椐末混合,观察不同基质对钩状石斛组培生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期刊
摘要[目的]建立枳壳离体培养再生体系。[方法]采用均匀设计研究了不同时期枳壳茎尖、 茎段、芽的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分化、及生根情况。[结果]愈伤组织诱导率及生长量由高到低为春梢> 夏梢>秋梢>冬梢;不同时期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所需生长调节物质种类、浓度、配比不同,佳。[结论] 为枳壳快速繁殖、脱毒技术和相关细胞工程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枳壳;离体培养;均匀设计  中图分类号S188文献标识码A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