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智力活动,它可以反映一个人知识范围的大小、认识水平的高低、思维品质的优劣、写作能力的高下。作文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作文能力能否提高,有赖于观察、阅读、想象、创造、表达等能力的协调发展和全面提高。正如“木桶理论”所揭示的,构成木桶的哪一块木板都不可或缺,也不可太短,否则必然影响木桶的容量。这些能力因素统筹兼顾,同时培养和训练,作文能力的后劲才足,作文的能力目标才可达到。
一、学习方法,训练观察能力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离开对人物、天地、山川、草木、虫鱼的细致观察,离开对生活素材的自觉捕捉和用心积累,作文内容也很难丰富、充实起来,也就很难克服空洞肤浅的毛病。要真实地反映生活,就一定要认真地观察生活:要细致地反映生活,就一定要细致地观察生活。教师要联系实际,指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教给学生观察和分析的方法。
1 由表及里,深入思索
一次,有个学生清晨上学经过学校传达室时,听到老传达员打电话到供电所,大声地问路灯为什么还不关掉,随即又听见老传达员火爆地对着话筒叫:“什么?忘记了?长脑袋干什么的?说得轻巧,忘记了。这是浪费,是不负责任!”这个学生到班上后又告诉了其他的同学。语文教师听到了,觉得很有意义,就启发同学们讨论:传达员为什么要“多管闲事”管到供电所去?又为什么要“发火”?是不是态度不好?他为什么把误时关灯说成是“浪费”“不负责任”,甚至责备对方“长脑袋干什么”?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课后引导他们作文,内容充实、文笔感人。
2 由点到面,目的集中
观察,宜“细”不宜“粗”。走马观花,只能“见大不见小”,写出来也免不了“一般化”。只有把视线集中在某一“点”上,落实在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的具体层面上,才能发现特征、辨别异同。比如看“拔河”比赛,只有一个人一个人地观察,只有把每一个人的动作、姿势、表情、神态都看得分明,“记拔河比赛”的作文才有可能写得细致逼真。
3 由此及彼,展开联想
观察与思维、联想等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在观察的同时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才能丰富材料、充实内容、突出特征。否则,不是浮泛,就是干瘪。学生的作文之所以往往瘦而瘪、浅而直,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想不广、拓不开。
4 随手采撷,及时记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也要培养学生勤于动笔、随时记录观察和思索所得的习惯。对周围的事物多看、多想,并且把观察所得随时记录下来,养成习惯。看了写,写了看,久而久之,观察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二、发散思维,拓展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的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往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在想象的天空中,学生可以打开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作文教学既要让学生多阅读充满创造想象的神话、童话、科幻故事,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特别是异想天开的创造想象。而想象作文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有效的途径,小学生也特别喜爱写这类文章。
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对生活的感悟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作文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求同存异,本着“人无我有”的思想,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散思维、丰富想象,写出一篇篇富有个性的作文来。例如写《我的一家》,大多数学生可能会写家庭的和睦幸福、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等。如果逆向思维一下,写家庭父母之间、妈妈和奶奶之间的“摩擦”,希望自己的家庭和谐起来,这将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又如让学生写一篇以《小草》为题的作文,在写作中学生大多是赞美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或表现小草默默美化环境的无私奉献精神,这当然是好的。但有一个学生却是批判小草,认为小草软弱,没有骨气,风吹两边倒,这不是更有独创的想象力吗?
三、开放活动,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喜欢活动,这是学生的天性和共性。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作文内容,加之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将“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文章自然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作文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要在日常活动中促进学生的交流,训练其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作文能力。
1 绘画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可先出示“小桥、花卉、动物、游人、天空”等词语,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想象并画成图画,然后将这些图画剪下来拼成一幅完整的、自己喜爱的图画,最后让学生把这幅图画的内容写下来。这种训练使文字与形象配合,画面与习作互补,从而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2 实践
实践活动也是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形式,它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还让学生在实践过程的感知、体验中丰富了作文素材。比如教师可先布置学生运用自然课或课外阅读中学到的某一科学知识自己做一个科学小实验,然后让他们把实验的过程写下来。又比如有的课文在学习之后,可让学生完成一个小制作。如学了《琥珀》一文,让学生制作一个琥珀,并让学生把制作的过程、感受和新的发现写下来。
3 表演
好动、好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运用“角色表演法”让学生扮演写作题材中的人物,通过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栩栩如生地创演或重演事情经过,让扮演者亲自体验事件中的人和事,让观看者亲眼目睹事件的全过程。从而大家都能在写作中形象生动地反映出所见、所闻、所感,写出真切感人的文章来。
总而言之,作文是一种综合能力,作文教学是一个大的研究课题,单靠训练一个方面的能力是不行的。要从多方面入手,严格地、逐步地培养这种综合能力,并在实践中认真总结经验,不断进行改进。
一、学习方法,训练观察能力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离开对人物、天地、山川、草木、虫鱼的细致观察,离开对生活素材的自觉捕捉和用心积累,作文内容也很难丰富、充实起来,也就很难克服空洞肤浅的毛病。要真实地反映生活,就一定要认真地观察生活:要细致地反映生活,就一定要细致地观察生活。教师要联系实际,指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教给学生观察和分析的方法。
1 由表及里,深入思索
一次,有个学生清晨上学经过学校传达室时,听到老传达员打电话到供电所,大声地问路灯为什么还不关掉,随即又听见老传达员火爆地对着话筒叫:“什么?忘记了?长脑袋干什么的?说得轻巧,忘记了。这是浪费,是不负责任!”这个学生到班上后又告诉了其他的同学。语文教师听到了,觉得很有意义,就启发同学们讨论:传达员为什么要“多管闲事”管到供电所去?又为什么要“发火”?是不是态度不好?他为什么把误时关灯说成是“浪费”“不负责任”,甚至责备对方“长脑袋干什么”?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课后引导他们作文,内容充实、文笔感人。
2 由点到面,目的集中
观察,宜“细”不宜“粗”。走马观花,只能“见大不见小”,写出来也免不了“一般化”。只有把视线集中在某一“点”上,落实在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的具体层面上,才能发现特征、辨别异同。比如看“拔河”比赛,只有一个人一个人地观察,只有把每一个人的动作、姿势、表情、神态都看得分明,“记拔河比赛”的作文才有可能写得细致逼真。
3 由此及彼,展开联想
观察与思维、联想等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在观察的同时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才能丰富材料、充实内容、突出特征。否则,不是浮泛,就是干瘪。学生的作文之所以往往瘦而瘪、浅而直,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想不广、拓不开。
4 随手采撷,及时记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也要培养学生勤于动笔、随时记录观察和思索所得的习惯。对周围的事物多看、多想,并且把观察所得随时记录下来,养成习惯。看了写,写了看,久而久之,观察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二、发散思维,拓展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的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往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在想象的天空中,学生可以打开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作文教学既要让学生多阅读充满创造想象的神话、童话、科幻故事,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特别是异想天开的创造想象。而想象作文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有效的途径,小学生也特别喜爱写这类文章。
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对生活的感悟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作文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求同存异,本着“人无我有”的思想,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散思维、丰富想象,写出一篇篇富有个性的作文来。例如写《我的一家》,大多数学生可能会写家庭的和睦幸福、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等。如果逆向思维一下,写家庭父母之间、妈妈和奶奶之间的“摩擦”,希望自己的家庭和谐起来,这将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又如让学生写一篇以《小草》为题的作文,在写作中学生大多是赞美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或表现小草默默美化环境的无私奉献精神,这当然是好的。但有一个学生却是批判小草,认为小草软弱,没有骨气,风吹两边倒,这不是更有独创的想象力吗?
三、开放活动,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喜欢活动,这是学生的天性和共性。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作文内容,加之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将“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文章自然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作文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要在日常活动中促进学生的交流,训练其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作文能力。
1 绘画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可先出示“小桥、花卉、动物、游人、天空”等词语,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想象并画成图画,然后将这些图画剪下来拼成一幅完整的、自己喜爱的图画,最后让学生把这幅图画的内容写下来。这种训练使文字与形象配合,画面与习作互补,从而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2 实践
实践活动也是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形式,它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还让学生在实践过程的感知、体验中丰富了作文素材。比如教师可先布置学生运用自然课或课外阅读中学到的某一科学知识自己做一个科学小实验,然后让他们把实验的过程写下来。又比如有的课文在学习之后,可让学生完成一个小制作。如学了《琥珀》一文,让学生制作一个琥珀,并让学生把制作的过程、感受和新的发现写下来。
3 表演
好动、好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运用“角色表演法”让学生扮演写作题材中的人物,通过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栩栩如生地创演或重演事情经过,让扮演者亲自体验事件中的人和事,让观看者亲眼目睹事件的全过程。从而大家都能在写作中形象生动地反映出所见、所闻、所感,写出真切感人的文章来。
总而言之,作文是一种综合能力,作文教学是一个大的研究课题,单靠训练一个方面的能力是不行的。要从多方面入手,严格地、逐步地培养这种综合能力,并在实践中认真总结经验,不断进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