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十字路口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az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约克纳帕塔法世系”里的一系列故事大多发生于南北战争前后,这一时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对于南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南方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开始逐步和北方的“文明”接轨。这就带来了南北方的矛盾与冲突问题。本文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价值观念三方面剖析了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美国的南北方的矛盾冲突。
  关键词:约克纳帕塔法 南北方矛盾冲突 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 价值观念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一 前言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是美国现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福克纳被人称为美国南方文学领袖、“南方文艺复兴”代表人物。他的创作与南方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南方传统的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面临资本主义的巨大冲击而日益没落解体的时期。作为美国南方文学最忠实、最优秀的代表,福克纳以其充满神话色彩和古典史诗般的杰作高度浓缩了美国南方社会的兴衰史,再造了一个爱与恨交织纠结的虚幻王国,从而把美国南方文学堂而皇之地引进了世界文学的神圣殿堂,并树起了一座辉煌、挺拔的纪念碑。
  二 “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福克纳的作品大部分反映了美国南方的风土人情,这些小说发生的背景,大多是虚构的位于密西西比州北部的约克纳帕塔法县,故事时间从1800年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他的一部分作品被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因为其主要脉络就是这一地区若干家族的几代人的故事。这些家族居住在约克纳帕塔法县的杰弗生镇及其郊区,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人物多为这里的居民,包括种植园的白人领主,黑人奴隶,印第安人,以及乡野的白人农民。这些人物在福克纳的长、短篇小说中穿越时空、交替出现。每部作品都既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又是整个世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此便产生了文学史上一个十分有趣而又引人注目的福克纳风格。
  三 历史的十字路口
  约克纳帕塔法世系里的一系列故事大多发生于南北战争前后,这一时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例如内战爆发、南方战败、新南方的成立,以及后来的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等,对于南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原本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方式、种植园经济和蓄奴制被打破了,美国南方被迫由传统社会进入到西方现代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南方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开始逐步和北方的“文明”接轨。这就带来了南北方的矛盾与冲突问题:南方的保守与北方的进步;南方的传统道德与北方的工业文明,种种差异不断发生着摩擦与碰撞。此时的南方正处在一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下,仿佛来到了十字路口,面对着一个重大的转折。“那个社会梦想既成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同时又再现宗法社会;既成为工业机械世界的一个主要原料供应者,同时又成为逃避那个世界的田园诗天地。”
  刘易斯·P·辛普森在《南方小说》这篇文章中曾指出:
  “南方小说家意识到了南方有可能成为历史十字路口的一种代表。他们在南方小说中创造了一出有关自我与历史的动人戏剧——这戏剧,特别是在威廉·福克纳的作品中,在广度和深度上都令人想起《往事回忆》、《魔山》以及《尤利西斯》。”
  的确如此,在反映这一时代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这种历史进程中的现象被充分地描写与展现了出来。南方经济、政治制度没落的必然趋势,不仅在福克纳的长篇作品里得到了表现,在他的短篇作品中,这种主题的揭示也一样精彩。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福克纳的短篇小说所表现的这些历史的矛盾与冲突。
  1 南北方的根本差异,表现在它们不同的经济制度上
  南北战争前后,北方的机械工业文明已经通过广泛的渠道渗透到了南方的土地上,原本那种农业生产方式在对比下就显得落后和缓慢。在这种情况下,势必对人们原有的劳动观念和生活观念造成种种强烈的冲击。
  在短篇小说《上帝的屋顶板》中,作家从孩子的角度讲述了一个南方普通穷白人的故事。“爸爸”在农闲的时候打零工,为村里修葺教堂屋顶,然而,他和他的同伴之间却发生了一些分歧。他因为去借工具而耽误了两个小时的时间,他的同伴们按照北方对于工时的算法认为,由于缺了一个人而耽误的工时应该由“爸爸”一人补偿,即多做四个小时的工作。这种计算方法在“爸爸”那里是还没有被接受的,他只知道工作的开始和完成,从来没有想过要把工作过程计算得那么精细。在这里,北方的经济制度已经渗透到了南方人们的生活之中,正在对他们的日常行为发生着影响。“爸爸”的道理无法战胜同伴那精妙的工时计算理论,他只好同意这种算法。但是,为了挽回自己的损失,他也打算按北方佬的办法去对付他这两个同伴,却没想到在抢工的时候使教堂意外失火,他的计划也泡汤了。
  2 在政治制度上,南方和北方是水火不容的两方
  作为形象的历史画卷,福克纳的小说对内战时期的美国南北方的政治制度作了生动的描写。从福克纳描写内战的短篇小说《我的外婆米勒德、贝德福·福勒斯特将军和哈里金河之战》中,就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一点。这部小说充分表现了南方种植园主对内战的态度,描写刻画得真实而生动。“我”的外婆罗莎·米勒德太太是吃苦耐劳、意志坚强、令人钦佩的老一代妇女的典范,男人外出打仗,家里的事情全由外婆一人掌管。为了预防北方军队的入侵和劫掠,外婆做好了一切准备,在院子里挖一个大坑,埋下家里值钱的细软、银器。面对突然发生的战况(军队打到家门口来),她依然镇定、果敢。而外婆、福勒斯特将军等人对于北方军队的态度,则明确地说明了南方与北方政治立场的对立。
  另一篇小说《永垂不朽》也反映了南北方政治观念的不一致。这部小说发生的背景是二战时期,此时南北战争早已结束,南北方已经统一,然而,不同的政治观念仍然存在于人们内心深处。作品讲述了一位在战争中失去儿子的母亲到破落的南方贵族德·斯班少校家去安慰他的故事。德·斯班少校同样在战争中痛失爱子,却和“母亲”的反映大不一样。“母亲”能够理解她的儿子牺牲的意义,能够看到荣誉、尊严的价值,并认为这是会世世代代流传下去的一种品德。而德·斯班少校的态度则代表了一部分没落的南方贵族对于北方,以及对归依北方的“新南方”的看法。他否认了他儿子所参加的这场战争的意义:
  “为他的国家哭泣!他没有国家,我不承认这个国家。他和我的国家在八十年前,在我出生以前就给糟蹋了、玷污了、毁灭了。当年,他的祖先战斗过、牺牲过,尽管他们为之战斗和牺牲的不过是梦想而已。可他呢,他连梦想都没有。他是为幻想送命的。他代表高利贷的利益,为了工会的名声和实力的扩张,由于政客的愚蠢和贪婪而送命的。”
  由此可见,德·斯班少校这类南方贵族是不承认新国家的,他只承认“我的国家”,即旧南方,对于北方的政治制度怀有深深的不满。虽然小说主要表现了普通的南方人民,即“母亲”一类人的美德:耐心、尊严、自我牺牲及忍耐精神,但与此同时,小说也相当真实地反映了南北方之间政治上的对立在人们心灵深处所造成的影响。
  3 南北方在价值观念上的重大差异
  北方的工业机械文明与南方田园生活的反差,导致了人们在对人、对事、对待生活的态度上的巨大不同。人活着应该追求什么,应该如何去生活,似乎是福克纳在他的小说里想要表明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高大的人们》这部作品里,作家讲述了一个北方调查员到南方地区追查逃兵役的年轻人的故事,通过一位典型的南方老人——警察局老局长的讲解,以及一系列的对比,向我们展示了南北方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调查员一心想要完成任务,要尽自己的职责,一路上只关心逮捕逃兵的时机有没有被错过,甚至暗暗埋怨老局长的工作效率太低。而老局长则表现得不慌不忙,说“时间还有的是”,根本不像是在执行公务,这也让调查员十分恼火。后来调查员才知道,他要抓捕的两名逃兵是兄弟俩,他们的父亲麦卡勒姆的腿被汽锤压榨机砸伤,二人因为不放心,所以没有进城去参加当天的兵役登记。当调查员来到麦卡勒姆的床前,发现他的犯人就平静地站在旁边时,十分惊讶。因为按照他的逻辑,公务员逮捕犯人的场景似乎不应是这样的。而麦卡勒姆得知他的身份后,反倒要求调查员带走他的儿子,不过不是作为犯人,而是作为预备新兵。因为在麦卡勒姆看来,儿子们并没有逃避兵役,只不过晚了几个小时,他们仍然是光荣的。调查员的逻辑是简单而机械的:没有登记就是逃兵;是逃兵就要被拘捕归案;他的职责就是完成这个任务。而老局长的一番话,则表明了他们之间思维方式的不同:
  “难道你不明白不管是我还是你,或者是任何人,总有一些哪也没法去的时候吗?”
  南方人的思维方式更为人性化,情感、责任、义务在他们心里是更重要的东西。对于南方和北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差异,作者是这样通过老局长的话语来表现的:
  “……你本意是好的,只是让那些规定和法则把自己搞糊涂了……一旦我们能看见的东西同字母或规章对不上号,我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好了……我们把脊梁骨也丢掉了,我们差不多快要断定人不再需要脊梁骨,有了脊梁骨反倒是老式的,是过时的。不过从前长脊梁的槽沟还在,脊梁也一定给保存得好好的,我们总有一天会把它装回去……”
  面对工业文明的冲击,作者更倾向于南方农民古老的诚实观念和自由观念。“显然,福克纳的讲故事的老乡认为这些幸存下来的最后几个高大的人,这些有忍耐精神的人,这些抵制外界腐蚀力量的人,是能够教会我们如何恢复我们的良知的。当然,他们的高大不是指身材,而是指道德的高度,是骄傲与尊严的体现。”这也正是这部小说真正的意义之所在。
  四 结语
  作为土生土长的南方作家,福克纳从不掩饰自己对家乡传统的经济结构和文化价值观的赞赏,对南方固有的淳朴自然的乡土气息及传统美德的向往和深切眷恋成为他一生中都割舍不断的南方情结。然而,面对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福克纳无所适从,惟有在作品中泼墨抒发自己的郁闷和对构建精神家园的渴望。“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的故事恰如一个视窗,完整透视了内战前后处于历史十字路口上的美国社会。福克纳相信人类有所作为,他在抨击北方工业主义的冷酷无情的同时,也用睿智的头脑思考南方文明败落的根本原因,从这一点上说,福克纳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旧传统的卫道士,他已经清醒地看到了南方文明正走向败落。但是福克纳不想看到人性的真挚与淳朴也随之失落,他渴望人性的复归,正如他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的演说中所说的那样:
  “我不想接受人类的末日的说法……我相信人类不但会苟且地生存下去,他们还能蓬勃发展。人是不朽的,并非在生物中惟独他留有绵延不绝的声音,而是人有灵魂,有能够怜悯、牺牲和耐劳的精神。诗人和作家的职责就在于写出这些东西。他的特殊光荣就是振奋人心,提醒人们记住勇气、荣誉、希望、自豪、同情、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这些是人类昔日的荣耀。为此人类将永垂不朽。”
  
   参考文献:
   [1] 丹尼尔·霍夫曼:《美国当代文学》,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
   [2] H·R·斯通贝克:《福克纳中短篇小说选》,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版。
   [3] H·R·斯通贝克:《威廉·福克纳与乡土人情——〈福克纳中短篇小说选〉序》,《福克纳中短篇小说选》,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年版。
   [4] 李文俊:《福克纳评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5] 董衡巽等:《美国现代小说家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6] 达维德·敏特,赵扬译:《圣殿中的情网——威廉·福克纳传》,三联书店,1991年版。
   [7] Philip M.Weinstein ed.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William Faulkner.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作者简介:王爽,女,1973—,吉林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工作单位:长春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
其他文献
摘要张爱玲的成名作《金锁记》表现了曹七巧在一个封建贵族家庭里性格扭曲变态的发展过程,展现了封建压迫和金钱枷锁对人性的扭曲和摧残。随着时间推移,曹七巧逐渐由一个健康正常的姑娘变成了阴狠毒辣的老太婆。本文试从曹七巧的变态性格发展的源起、推动、形成和最终疯狂等四个方面,来对其变态性格的形成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金锁记》 曹七巧 变态性格 形成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张
期刊
摘要《白噪音》是奠定唐·德里罗在美国文坛地位的代表之作。小说探寻了后现代社会中暗藏的死亡危机,生动表现了当代美国人对于死亡的意识,被称为“美国的死亡之书”。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主人公杰克·格拉迪尼的死亡恐惧心理及其拒斥行为进行了剖析解读。  关键词:《白噪音》 死亡恐惧 心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唐·德里罗(Don Delillo,1936-)是美国后
期刊
摘要艾丽丝·沃克的成名作《紫色》具有强烈的女性主义叙述立场。小说塑造了一系列的美国黑人女性形象,记录了黑人女性在传统的夫权专制和种族歧视的社会里打破沉默,寻求自我的决心和勇气。书中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表现出黑人女性在其主体意识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各种反映,显示出处于种族和性别双重边缘的黑人女性构建新型的性别身份的艰难历程。  关键词:女性形象 主体意识 身份寻求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是一部书写藏族土司兴亡史的力作。小说呈现了新历史主义小说的五个特征:个人视角的历史,历史的虚构叙事,历史的随意与荒谬,人物自身的茫然,以及隐喻化的理想追求。本文通过对这五个特征的研究,从艺术特色上对《尘埃落定》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尘埃落定》 新历史主义视角 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    一个人视角的历史  在新历史主义观点看来,历
期刊
摘要谭恩美是美国华人文学世界里一位十分杰出的作家,她吸引了国内国外评论界的关注。《喜福会》(1989)是谭恩美第一部也是最著名的一部小说,全书讨论了中国母亲与她们的美国女儿之间的微妙情感。本文拟从东方主义视角出发,结合前人对这部作品中的东方主义的探究,对小说《喜福会》中的东方主义再思考。谭恩美在书中对中国的部分描写体现了东方主义色彩,但是作为一名华裔作家,她更想将这部作品作为反抗东方主义的武器,表
期刊
摘要林海音是台湾文学史上第一位本土女性小说家,也是台湾作家中最早在其作品中为妇女的不幸命运呐喊和抗争的作家。本文试从纳妾制度下的幽怨妻妾、“五四”语境中的觉醒女性、封建礼教下的传统守护者等三方面,分析林海音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并揭示这些形象对于历史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林海音 小说 女性形象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林海音是台湾文学史上第一位本土女性小说家,也是台湾女性文
期刊
摘要欧·亨利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最后的常春藤叶》以一片叶子为线索,歌颂了老画家为了挽救年轻画家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感人故事。本文通过对小说中给人以生的力量的叶子的分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小说中的叶子不仅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老画家贝尔曼的化身。其意义在于实现了全文主旨的升华——伟大的人性之爱使得枯叶不朽。  关键词:叶子 欧·亨利 善与美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卓越的作家。他早在新文学运动初期就积极提倡进步的现实主义创作理论,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这些理论。在托派分子混淆中国社会性质之时,他以自己创作的《子夜》,形象、生动、巧妙而又含蓄地回答了托派提出的问题,而这部作品也是现实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茅盾 《子夜》 吴荪甫 现实主义  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    一 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中国化  现
期刊
摘要景物描写是小说不可或缺的部分。虽然所占比重极小,但读者却能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窥见小说的艺术特色。本文试从自然景物描写的角度,一窥钱钟书《围城》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景物描写 隐意 写景艺术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围城》是钱钟书的小说代表作,也是他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人们对《围城》有许多关注和评价。有人称《围城》为学者小说;有人说《围城》是秉承了西方16世纪
期刊
摘要福克纳创造了规模宏大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他的作品不仅深刻地表现了南方贵族的腐败,而且强烈谴责了清教观对人性尤其是对妇女的摧残;此外,清教式的妇道观在某种程度上也被福克纳在不知不觉中消化吸收,成为他怀疑和批判女性本身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福克纳 清教观 女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l897-1962)是20世纪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