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青绿山水浅析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l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李昭道《明皇幸蜀图》的创作背景
  (一)唐代社会背景
  隋朝大一统时代结束后,唐朝雄起,国力空前强盛,中国领先于世界的前端,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方面,都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在统治者开明政策的背景之下,人们物质生活得到充实和满足,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感大大提升。唐代是文化艺术全面发展的时期,手工业的进步,促使工艺美术在这一时代大放异彩,斑驳陆离的陶瓷、染织以及各种漆器的制作映入眼帘,青绿山水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二)唐代青绿山水发展状况
  就青绿山水而言,前朝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被认为青绿山水萌芽的代表作,成为一个独立画科从中国画中独立出来。“细密精致而臻丽”是隋代画家作品的独特风貌,为唐代的青绿山水奠定了基础。初唐时期,以石青、石绿为主色调的绘画形式被画家推崇,盛唐时期的“大小李将军”把青绿山水开拓出一个新局面,使山水画在色彩、构图、技法等方面,逐渐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作为此时期青绿山水的代表作,此画对后代山水画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分析
  (一)李昭道简介
  李昭道,其生卒年记录不详。字希俊,祖籍所在甘肃,唐代画家。为“大李将军”李思训之子,因此被后人称为“小李将军”。
  他擅画青绿山水,兼善鸟兽、楼台、人物等,并且在海景方面有自己独创的思想。山水画方面,李昭道的画面繁密复杂,善于细笔勾斫,北宋宫廷所藏的绘画作品著录《宣和画谱》,曾对其有“笔力不及思训”之评。李昭道的传世作品有《海岸图》、《明皇幸蜀图》等,其中大青绿设色的绢本画《明皇幸蜀图》是李昭道的代表作品。
  (二)李昭道《明皇幸蜀图》的绘画艺术特色
  1.《明皇幸蜀图》的画面内涵及构图分析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纵55.9厘米,横81厘米,青绿设色绢本画。画面采用的是山水和人物相结合的表现方式,主要内容结合“唐玄宗避难入蜀”这一历史故事进行绘制。
  《明皇幸蜀图》在构图上采用的是全景式构图,作者利用散点透视的道理,把雄伟的山峰、漂浮的祥云、行走的人物和马匹等众多因素,全部集中到一幅画面上,这种开阔式的全景式构图,直接给欣赏者带来气势磅礴的视觉冲击。在画面的左边,是悬崖峭壁和让人浮想连篇的万丈深渊,盘旋在半山腰的栈道,显得极其危险与恐惧,小心翼翼行走的人物和马匹,渲染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主题。画面中间,作者安排的是正在休息中的侍从和马匹,体现出逃难时劳累乏力的一种状态,与正在行走的队伍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作者独具匠心地把主人公安排在画面的右下角,那个着红衣乘三花黑马正待过桥的男子正是唐玄宗,他气宇轩昂,浑身散发出一种震慑力,帝王威风凛凛的气质被描绘的淋漓尽致。其身后随行的嫔妃,着胡装,戴帷帽,体现出当时的民族习俗,使画面充满了欢快的节奏感,巧妙地规避了逃难的恐惧与紧迫感。羊肠九曲的小道、云雾缭绕的山间和匆忙赶路的人物,共同营造出画面气氛。
  二、《明皇幸蜀图》的线条及色彩分析
  线条表现。李昭道善于细笔勾斫,因此线条表现比较纤细,与东晋顾恺之紧劲联绵、循环超忽的线条截然不同,通过作者缜密的画面布局以及落笔时的提按转折,其纤细的线条中透露出山水画的刚劲和气势。《明皇幸蜀图》中的人物、树石、马匹的形体都是由线条表现,作者利用线条的柔美与洒脱,结合疏密与虚实的关系,把人物和马匹刻画的栩栩如生。加之层峦叠嶂的蜀山与变幻莫测的彩云,把单独的个体综合到一整幅画面中,使整幅画面变得生机盎然。
  在具体的画面表现中,作者用纵向绵长的线条表现怪石嶙峋的山峰,此处的线条明显顿挫有力,从而彰显出山势的气势磅礴。横向柔美的线条用于塑造漂浮不定的云层,与纵向的山峰形成一种前后的对比。与画面的上半部分线条相比,下半部分的线条相对细致与平缓,地面的线条趋于平缓和舒展,树石的线条相对来说也比较短密,起笔的转折比较少,人物和马匹的线条塑造更加精细,每一个动态和表情都刻画地惟妙惟肖,让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使欣赏者把紧迫的心情转移到游春的愉快之中。
  色彩分析。中国山水画发展到唐代,随着颜料的丰富与完备,富丽堂皇的青绿山水逐渐走向成熟。《明皇幸蜀图》可以称为唐代青绿山水的代表,它打破了以往画面色彩的枯燥与单一,除了单纯的墨色变化,还运用了大量的实色和补色,从而使画面变得更加协调与丰富。
  在《明皇幸蜀图》具体的画面中,作者巧妙地用颜色来区分山石的阴阳向背关系,山体的阴面采用偏重的石青或花青色体现,山体的阳面则采用偏淡的石绿或三绿填充,不仅能顺应自然的生长关系,而且起到了装饰美的设计效果,画幅下面的平坡和峭壁也是如此。起到遮挡关系的树丛遍布整幅画面,作者采用冷色淡墨为基调染出树干的体积感,再从此基础上利用石青和石绿色点树叶,树叶的颜色根据后面的山峰调整,从而拉开色彩关系。波光粼粼的水面运用花青细细分染,用颜色来体现水流的柔美与动感。借以墨色填充马匹,与墨色的树丛融于一体,非但不显突兀,还增加了画面的重颜色,人物着装鲜亮大气,符合宫廷人物的角色设定,马匹与人物之间施以汁绿色的马鞍,从而调和人物与马匹之间的画面关系,使之更加和谐与融洽。山石块面的冷色调与人物马匹零星的暖色调,面与点相结合,透露出设计的装饰美感,感受“游春”的喜悦与欢畅。《明皇幸蜀图》的青绿设色与画面构成,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美的赞颂与讴歌,从而反映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愿望。
  三、李昭道《明皇幸蜀图》的历史意义与影响
  唐代山水画可谓是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前朝对色彩的向往与追求,在唐代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与探究,有了自己独特的审美和内涵。在唐朝宫廷贵胄的背景之下,颜色亮丽的青绿山水逐渐被世人推崇和学习。
  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为全景式的青绿山水,对其创作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画面从构图到着色,直观的视觉带来理想主义的气息,可谓是唐代青绿山水的代表性作品。“华亭画派”代表人物董其昌在其《画旨》中指出:“李昭道一派为赵伯驹、伯骝,精工之极,又有士气。后人防之者,得其工不能得其雅,若元之丁野夫、钱舜举是已。”
  受李昭道影响,认为南宋院体派青绿山水与唐代青绿山水如出一辙。宋代的王希孟、明代的文征明、仇英等山水画家,也是在唐代青绿山水的基础上进行山水画创作。除此之外,近现代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吸取了传统青绿山水优秀的精髓,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把青绿山水的创作上升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其他文献
摘要:《琵琶声声》作为川剧史上首部都市情感剧,以新潮的时代气息、青春逼人的年轻演员、契合当下的创业故事和美轮美奂舞美灯光设计等走出了与以往传统戏迥然不同风格样式,焕发出了川剧的现代化活力。  关键词:《琵琶声声》;都市情感剧;青春;现代化  “川剧史上首部都市情感剧”、“青年人的爱情和创业梦”、“青春、实验和放手”……在琵琶声未响时,《琵琶声声》就在媒体的报道中,被贴上诸多标签。作为川剧史上首部都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网络化、全球化的发展, 适婚单身男女数量不断增加,中国单身经济逐步走向繁荣。单身群体的个人投资行为较已婚人群而言更加情绪化与感性化,其庞大的消费能力与风险投资偏好对经济市场形成了深刻影响。为深入研究单身青年的个人投资行为,本项目选取安全感作为解释变量,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安全感对单身青年个人投资行为的作用机制,以期提高单身群体的金融市场参与度及为产品设计者提供一些
期刊
摘要:《欧也妮·葛朗台》的深刻之处在于不局限于刻画吝啬鬼和守财奴,巴尔扎克在揭露和批判一个人欲横流的社会现状的同时,也塑造了欧也妮这样一个一生被金钱所束缚,却在金钱之外有着纯善坚守的女子形象。欧也妮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她从一个淳朴简单、不谙世事的少女成长为一个稳操金钱、但又不泯良善的成熟妇人。她是物质的牺牲者,一生以凄凉和悲伤为底色,然而她在被迫和金钱结伴而行的过程中,一直坚守着人性的真诚与美好。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于公共艺术的重视也不断的提高。本文通过公共艺术的参与性、互动性,以及对地域文化、环境装饰等方面入手国内外知名公共艺术作品,对公共艺术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公共艺术突破了传统美术的创作方法,多方位的发展着,为我们的生活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惊喜。我国目前国内的公共艺术大多趋向于具象的高大雕塑,或者抽象的装饰点缀雕塑,且存在千篇一律的现象。对于
期刊
摘要:花鸟画作为中国画绘画众多题材中的一科,五代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此期间出现了徐熙、黄筌两大流派。本文对“徐黄”绘画的题材、艺术造型以及绘画技法上对其分析。因此,艺术风格便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称,进一步探索对后世花鸟画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徐熙;黄筌;花鸟画;艺术风格;影响  五代是花鸟画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出现了以徐熙、黄筌为代表的两大流派。徐熙,他淡泊名利,
期刊
历史的晨钟暮鼓,送走了一位伟人冲破资本世俗的不羁岁月;  时代的倏然更迭,变换了一位伟人指点民族解放的艰难光阴;  时光的单向而逝,诀别了一位伟人书写共产未来的热血春秋。  一对眸洞察了多少世事的沧桑与浮沉;  一支笔唤醒了多少混沌的腐朽与悲怆;  一双手安抚了多少孤独的精神与灵魂;  一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又激荡起了多少被压迫者的期待与渴望。  卡尔·马克思,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家,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腾飞,当代公众的文化水准和审美水平都较以往有了极大的发展和进步,本文从公共艺术的受众、创作者、空间、时间等几个角度展开论述,试图给公共艺术介入生活的姿态寻找一个合理而崭新的定位。  关键词:公共艺术;发展现状;城市化  一、公共艺术发展的城市化  虽然在当代,公共艺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被赋予了不同的定义,但是作为一个大体明确的概念,它仍然是有着相对清晰的范畴
期刊
摘要:从艺术社会史的角度来看,艺术作品是在一种社会关系中产生出来的。艺术生产具有两个基本的意义,生产过程和作品呈现,而呈现是由生产过程决定的。艺术活动是不断创造并维持与其他人的关系的一个过程,艺术在这些关系中生产自身。这些关系是社会相互作用的基础,即社会的经济基础。它们构成了物质生活的内容,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制约着精神生活,包括艺术作品的生产。存在是社会性的,而意识是社会自身生产的结果。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风格学是一种用于艺术研究的研究方法,在各国的艺术史研究中都得到了广泛使用,风格学的组成并不是单一的,它是由社会教育学和美术学组成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它所研究的对象和范圍逐渐得到了扩大。风格学在美术史研究中的应用,为世界美术史的研究赋予了新的方向,为美术史的研究提供了更加科学和系统的研究方式。而要完善风格学的发展体系,必须要实现对社会学、美术学、美术史等各方面的结合,本文将通过中西方美术史
期刊
摘要:这是一个全民发声的时代,也是一个表达自我、树立个人品牌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媒体,每个企业和消费者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如何借助自己的能力进行产品销售,借助消费者的力量帮助我们销售是如今每一个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社交平台的快速传播与互动性,催生了各类自媒体的争奇斗艳,各行各业及每个人都可以崭露头角,他们的观点和风格或新奇或独到或犀利,以自身的独立思考和创新力,成长为有强大粉丝基础、个人品牌和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