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当艺术研究与当代应用及保护

来源 :躬耕·文化精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6543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匠师们以瓦当天,跋瓦当宇宙,尽清挥洒,刻画出各式各样的气纹,各种气纹又表现左右上下旋转和升降状态,把一种阴阳消长、五德终始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现阶段我国艺术工作者在设计图案及其装饰时,有些摒弃了中国传统文化,一味的学习西方装饰图案,使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岌岌可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装饰艺术运用中逐渐消失这个问题,现阶段我们应该做的是要保护它,继承它,发扬它,体验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将瓦当纹样体现在当代艺术中,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又发展现代图形设计,使其既具有历史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
  瓦当是一种古代房屋瓦头装饰,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的作用,早期开始制作时是素面的,随着古代人们对建筑欣赏艺术水平的提高,瓦当出现了动物、植物等形象的饰样,也拥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
  通过研究得知,瓦当的种类很多,就质料区分:瓦当主要有灰陶瓦当、琉璃瓦当和金属瓦当。灰陶瓦当最古老,也最普通,从西周到明清始终是瓦当中最主要的品种。就形制区分:瓦当有半圆形、圆形和大半圆形三种。西周的瓦当都是半圆形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瓦当以半圆形为主,但已经出现了圆形的。在秦汉时期,圆形瓦当占据主流,半圆形瓦当逐渐被淘汰,到东汉时终于绝迹。大半圆形的瓦当出现于秦代。秦始皇陵北2号建筑基址出土一件直径61厘米,高48厘米的夔纹大半圆形瓦当。当面图案由两条造型奇异的夔纹组成,两夔左右对称,姿态矫健,气韵生动,具有很高的装饰艺术价值。文物考古界誉之为瓦当王。就纹饰区分:瓦当可以分图案纹瓦当,图像纹瓦当和文字瓦当三大类。秦始皇内城西墙出土的云纹图案瓦当,直径15厘米,当心为一圆钮,圆钮周围有一圈小乳钉纹,心外对称均衡地分布着四朵蘑菇形云纹,给人一种强烈的规范化、程式化的美感。从瓦当实物来看,文字瓦当字数不拘,从一字到十余字均有,纹饰图案各异。它们一个共同特点是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无论文字与纹饰均能巧妙布局,排列组织匀称和谐,特别是文字瓦当充分利用了中国汉字结构的艺术特色。
  瓦当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价值。在研究方面,瓦当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它的图案、文字有助于了解古人的历史渊源、习俗好尚,并对古代历史地理、思想意识的研究有相当的参考价值。瓦当也是考古学年代判断的重要实物資料,对研究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瓦当的是陶制筒瓦顶端下垂的特定部分,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檐)前端或位于其前端的图案部分。古文解释之“瓦”,即具有圆弧的陶片,用于覆盖屋顶;所谓“当,底也,瓦覆檐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节比于檐端,瓦瓦相盾,故有当名。这里依旧以春秋战国为例,其时正逢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瓦当艺术呈现出崭新的艺术风貌,纹饰图案变化多样,地方色彩浓厚。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巨大变化带来了艺术上的空前活跃,艺术对现实的反映最为敏感,因此瓦当纹饰的变化也反映了这一点,可以说瓦当的学术和艺术价值相得益彰。
  中国最早的瓦当集中发现于陕西扶风岐山周原遗址,这里是西周的发祥地,多为素面半圆形瓦当,个别的有重环纹半瓦当。到了战国时代,七雄争霸,各国所用的瓦当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但基本上是以图像瓦当为主,如山东临淄齐故城出土的树木双兽纹半瓦当;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饕餮纹半瓦当;陕西凤翔秦都雍城出土的动物纹圆瓦当和咸阳出土的云纹、葵纹瓦当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瓦当当面较小,纹饰以卷云纹为主,文字瓦当锐减。在唐代莲花纹瓦当最常见,文字瓦当几乎绝迹。宋代开始用兽面纹瓦当,明清多用蟠龙纹瓦当。
  而且瓦当的造型千姿百态,它不但是绘画、工艺和雕刻相结合的艺术,也是实用性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在古建筑上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此外,瓦当还是中国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的宝贵资料,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由于西汉中期出现了瓦当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大类——文字瓦当,所以比如说大气磅礴的“汉并天下”瓦当和表现汉与匈奴和亲的“单于和亲”瓦当,以及“长乐未央”“长生无极”“千秋万岁”等,这些瓦当均在圆面范围内,尽量体现形体的伸展力度,文字多为篆书,写法线条在刚柔、曲直、方圆、疏密、倚正等诸多方面都达到高度的和谐,或方峭,或流美,浑然天成,令人叹为观止,是一种艺术性极强的装饰浮雕作品。它的主要功能是防水、排水,保护木构的屋架部分,在实用上,既便于屋顶漏水,起着保护檐头的作用,也增加了建筑的美观,其样式主要有圆形和半圆形两种。瓦当是古代建筑用瓦的重要构件,在相当长的时期扮演着房屋建筑及其文化内涵的重要角色。
  但是在建国之后,由于生产力以及在建设过程中有左倾思想在相当长时间内的干扰。瓦当在明清之时的最后余辉彻底亡去了,一时间内瓦当回归到素面时期,且板瓦平瓦的大量使用,使得瓦当不再有实际功能。改革开放后,随着建筑材料的更新升级,轻钢结构的玻璃砖瓦,以及钢板制成的区状瓦走上了历史的舞台,而传统瓦当也转为古建筑修复及建筑的补充品。使瓦当的继承发展问题得不到充分的保障。
  而这种古老的建筑元素如今已成了现代家居装饰中的内容在现代家居中,以瓦当作为装饰品,能体现出现代人坚毅处事的性格,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可以显出现现代人智慧的一面。对瓦当的研究,早在金石学较为发达的北宋时代就开始了,此后的南宋及元明都有记载,清代乾嘉学派将瓦当的研究推入高峰。当时,在文人士大夫中间瓦当之收藏与研究甚为流行,从清末到民国,在一代又一代的瓦当研究与爱好者的努力下,如今瓦当也走进了寻常百姓的家,成为大众喜爱的装饰品和收藏品。中国古典文化不相信完美,也不相信终极。人们赞美自然的巧夺天工,喜欢自然的生动和灵性。瓦当的制作也体现了这种东方的智慧,在有意无意间营造出与泥坯相似的厚重和拙朴,这种不加修饰的简朴并非简陋,却给人们带来一种贴近天然的心灵驿动。
  但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装饰艺术运用中逐渐消失这个问题,现阶段我们应该做的是要保护它,继承它,发扬它,体验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将瓦当纹样体现在当代艺术中,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又发展现代图形设计,使其既具有历史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提取出来,融合到当代的应用当中去。使其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步适应当代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在中华传统文化当中永不凋零!
  参考文献:
  [1]《燕下都瓦当文化考论》.吴磬军.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9
  [2]《中国瓦当艺术》.傅嘉儀上海书店.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2-8.
  [3]《中国古代瓦当》.华非.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10.
  [4]《中国古代瓦当纹饰图典》.金建辉.浙江古籍2009-1.
  [5]《浅谈汉代四神瓦当》.张玉.众文艺.2011.11.
  [6]《陕西瓦当在建筑中的装饰艺术研究》.张迪妮.2013.2.
其他文献
摘要:木雕与根雕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一根根残根枯木到了艺术家手里,经过他们的随意赋意,巧施雕琢,再着点睛之笔,就成为一件件有生命的艺术品,使根雕与木雕被赋予了传奇有独特韵味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本文通过对"根雕与木雕"相同点与不同点的介绍,感慨中国雕塑艺术源远流长的同时,呼吁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关键词:根雕艺术;木雕艺术;传统文化  一、木雕与根雕的相同点  (一)材质相同  “选材是根雕
期刊
摘要:从中国古代装饰图案的形成入手,对中国古代装饰图案设计的特点进行归纳分析,发掘中国古代的设计观念,激发了当代设计师对于中国古代装饰图案的再发现,有利于当代人感知与吸取古代装饰图案设计的特征,增强对中国古代美学观念的认同感。  关键词:中国;古代装饰图案;设计;  中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形式丰富、文化内涵雄厚。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产物,也是世界文明艺术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我们可以从历朝历代的
期刊
摘要:朱淑真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作家,关于朱淑真的事迹在宋代文献中鲜有载述,所以对于朱淑真的事迹历来说法不一,本文主要是从朱淑真的作品出发,从其抒怀诗词的内容和风格中探究浅析朱淑真本人的主要性格特征。  关键词:朱淑真;诗词内容;性格特征  朱淑真的诗,现今有三百多首。在题材内容上,打破了宋代以来诗词分流和诗教的桎梏,在诗中尽情地抒写自己的心声,并把自己的私人感受与隐微之情全无掩饰地纳于诗中,所以,
期刊
摘要:风雨桥是侗族的关键符号之一,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侗族人的脊梁。.随着侗寨生态环境的现代化,风雨桥的保护和传承任重而道远,而数字化和遗产化为风雨桥的静态化保护带来了机遇。风雨桥与人类生活存在着“人造风雨桥,风雨桥塑人”的关系,因此,风雨桥与公共生活的融合是其保和传承的关键,为此风雨桥的保护和传承必须从风雨桥的元素文化或者符号构建方面入手并拓展到侗族精神文化领域。  关键词:风雨桥;侗族文化;民族建
期刊
人往往有一种感觉,平时挺聪明的大脑,一遇到紧张,就会感到束手无策,本来很清楚的思维都会弄得七零八乱,或者想不起,考试时的紧张现象也是如此,平时作业时得心应手,在考试中钟声一响,心理一紧张,手就会颤抖心也直跳,有的严重者还会出现冒汗,错厥等这种现象叫考试恐惧症,大脑失控,轻者就叫卡壳短路,思维线路中断,许多题想不起,考试出场后,别人一说,自己才恍然大悟,这种现象,关键是人的心理承受力差,要克服这种毛
期刊
一、根雕的艺术价值  任何一件自然美与人文美相映生辉的根艺作品,如果做到真正天人合一,奇巧结合,其身价将永远是“牛市”。根艺的身价,到底如何认定,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判定:一是能充分显示树根千姿百态、鬼斧神工自然美的作品;二是能充分显示根体上疤、瘤、孔、洞根味美的作品;三是能充分显示作者独具匠心构思与美好意境的作品;四是能充分显示作者画龙点睛、妙手回春技艺美的作品,五是做工精良的作品。这种根
期刊
摘要:出生于浙江富阳的郁达夫在吴文化圈“儒雅”风尚浸淫下,受浙西柔美的“水性”文化与近代两浙思潮的影响,无论是思想情感还是艺术风格都打上了地域文化的烙印。本文从郁达夫代表作《钓台的春昼》出发,探讨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学的互渗关系。  关键词:郁达夫;钓台的春昼;地域文化  一、精巧淡雅浙西景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如严家炎先生在《区域文化: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视角》中指出的那样:“对于20世纪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逐渐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这也使得人们加强了对更高的生活境界和精神境界的追求,也让人们开始关注根雕这一古老却独特的艺术,并且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和接受。根雕是一门淳朴天然、高雅独特的艺术,这种艺术能够给人们带来对自然的感悟和享受,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人们审美意识和文化修养的作用,同时也让人们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根雕;创作;禅意
期刊
摘要:根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因残荷自身有着不堕污泥,清风透骨之美;树根穿插而不乱,密中有疏之妙,因此正是雕刻残荷最好的原材料。本文将从介绍根雕的定义,树根之美,残荷之美,残荷最好的原材料,进一步讲解雕刻者是怎样将根与残荷完美的结合,把残荷之美体现的淋漓尽致。  关键词:根雕:残荷:残缺:美  一、根雕定义  根雕是以各种千奇百变的树根(竹根、树桩、树杈、树瘤等)为材质,是以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根雕的喜爱之情越来越浓,根雕事业在我国也逐渐有了更大的市场空间,但是在根雕艺术创作上,水平参差不齐,本文将针对根雕创作过程中意境内蕴的体现进行探讨,希望对根雕创造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根雕;创作;意境  根木在普通人看来是僵硬冰冷的,没有生命的气息,但在艺术家眼里,尤其是根雕创作者眼里,却是通透的,鲜活的,具有生命的。每一件根雕都具有它自己的意境。今天我们一起来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