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如画,斯文如诗

来源 :语文世界(高中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eyvi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在《考纲》“发展等级”中,对作文“丰富”的描述是“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前者不必多言,后者耐人琢磨。
  朱自清在《关于散文写作》中说,“意境似乎就是形象化,用具体的暗示抽象的”。这句话,言简意赅,点明了形象与意境的关系,道出了二者的本质联系。
  (二)
  “形象丰满”主要关涉到两个方面。
  其一,从塑造人物的角度看:形象要立体,个性要鲜明。
  在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中,形象作为主体。在事件中,我们要选取多个侧面表现该人物性格,精神面貌,从而彰显主题。如我们初中学过的《我的老师》(魏巍),文章选取六七件小事,将蔡芸芝先生的形象塑造得丰满立体,跃然纸上。
  在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中,形象主要作为论据。我们要选取与观点(或分论点)相关的某个侧面,或概括例举,或深入分析,找出与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来论述支撑观点。
  【示例】
  宋江毕竟还是一个郓城小吏,在他的骨子里,透着的是对大宋王朝忠贞报国的志向。“敢笑黄巢不丈夫”是宋江留在望江楼的诗,看似轻视朝廷,实为他因报国无门而空自叹息。不论是晁盖打曾头市后的私见宿太尉,还是水淹高太尉后的盛情款待,亦或是晁盖死后,替换“聚义厅”为“忠义堂”大匾,处处透着他对朝廷招安的渴望。然而他却忘了,在腐朽的赵宋王朝里,哪有他一个郓城小吏的生存空间。可悲呀,可叹!可怜梁山一百单八将盛极一时,最后却落得死散凋零。
  这是2004年福建卷作文《忠与义的交织——走近宋江》片段。这一语段,写出了宋江骨子里的“忠贞”。概要选取了五个小例子,多个侧面,可谓形象丰满,人物得以站立。
  其二,从文章明理、抒情、言志的角度看:要有所凭借(景、物)。
  作文如人。如果说,文章的神——思想、眼——题目、骨——结构、肉——材料,那么,还需“衣——形象(包装)”。 即赋予抽象的情理志以形象的载体。一句话,虚则实之。
  张岱年在《中国思维偏向》中指出,“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我们作文时,不妨或用类比,或用象征,或用隐喻,从以下方面做点尝试:
  (1) 大小标题的形象化设计
  【示例】
  蓝色蛹·金色蝴蝶
  蓝色——流动的忧郁
  我想我是迷路了。
  城市里的道路迷迷转转,我却总也找不到出口;高高耸立的密密的楼群将天空割裂成一张破碎的脸。除了年轻,我什么也没有。
  母亲临死前冰凉的手指,父亲的叹息,后母的面孔……在我眼前飞转,织成一张网,我想逃,无奈跑不出去。
  我站在堤岸上看海,那些蓝色的波涛向我涌来。我深深理解堤岸的悲哀:想远远退开,却又动弹不得。蓝色的忧郁从我的眼睛里流出,流过我的脸庞。
  蛹——自缚的悲哀
  我拒绝那个女人介入我的生命。我无法将她当作我的母亲。
  我拒绝了这个世界,我当作整个世界都是不爱我的。
  我看过一幅画:一个孩子站在广阔的芦苇丛中,没有云,没有风,没有走出去的方向,只有寂寞来来回回穿行的声音。
  我也知道,我疏远了爱,疏远了世界。
  梦中,一只小小的蓝色蛹在轻轻哭泣。
  金色——我爱上了世界
  今天,她带我去看日出。
  我看看金灿灿的阳光一点点将海水忧郁的蓝色吞没。她送给我一张CD——《new baby boom》,我不知道如何翻译,她告诉我是:“新生的孩子”。
  她在晨光中对我微笑,握住我的手,对我说这个世界其实很美,有很多人在爱我:我的父亲,在天堂的母亲,还有她。
  我转过身去,悄悄擦掉眼泪。
  蝴蝶——破茧后的美丽
  我感到背后隐隐的痛,转过头,惊奇地看到了一双金色的翅膀。
  原来,我正在一步一步接近爱。亲近美好,才会认识美好。
  当我冷眼旁观时,生命是一只蓝色的蛹;当我热情相拥时,生命是一只金色的蝴蝶。破茧而出的过程,也是感情变化的过程,亲近世界的过程。
  用爱的眼睛看世界,我也如此美丽!
  这是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当年的话题是“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作者写了她与后母的感情由远而近的故事,试想,如果文章不借助于蛹挣脱束缚、化蝶这样的形象类比,这类题材如何写出新意?
  (2)文章脉络的形象凸显
  再看2004年全国卷作文,话题是“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
  【示例】
  生如风。
  好一个亘古的比喻。你也许感慨于它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着一丝痕迹。我却跋山涉水,在时空里淘尽沙砾,找到了这个比喻的真谛:
  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
  狄金森把人生描绘成篱笆墙的内外……这时,你看到,风在墙外千萦百折,不屈地呼啸而过,空气中凝结下壮观的痕迹。
  …………
  在风吹着号角呼啸而过一座又一座沉默的荆棘林时,相信很多睿智的眼睛看到了它在昭示什么。
  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
  (《风,可以穿越荆棘》片段)
  文章用“风,可以穿越荆棘”穿插人事,形象地阐述了“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二者的关系。
  (3) 阐述情理的形象化运用
  以“成熟”为话题。
  【示例】
  珍 珠
  苏武,遭遇如此横祸,被匈奴囚禁数十年,但他的忠诚反而更加受人尊敬。
  一粒沙落入蚌中,给蚌带来巨大的痛苦。然而蚌用血与泪浸泡他,用嘴唇舔舐他,最终锤炼出一颗润泽的珍珠。
  苏武的成熟,发生在沙粒落入蚌中的那一刻,经过了血泪滋润、心灵抚慰,最终发出珍珠般的光芒。
  成熟,是生命书写的坚持。
  (学生习作片段)
  这里用珍珠的成熟来类比苏武的成熟。借形象说话,道理生动。
  (三)
  我们再来说说“意境深远”。“意境”指的是意象的整体组合而形成的一种氛围。要达到意境美,重要的不只在于逼真无误地刻画实境,而在于实中蕴虚,象外传神。从而展示作者的思想、情感、观点、认识。
  大家看,以下角度是否对你有所启发。
  (1)画面的渲染组合,层次清晰
  从“境”的空间拓展角度说,不妨借用其他的艺术形式。比如,中国画讲求三远(高远,深远,平远),摄影术讲求取景(远景,中景,特写)都可借鉴来用。
  【示例】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
  (沈从文《边城》片段)
  天空、渡口、树鸟,镜头转换,层次分明。
  (2)选材的底蕴厚重,气韵自华
  【示例】
  夜空,比青天更苦涩。易安词云:“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试想,能有谁,又带着何种情愁,才会有这样一份心思,望那天空?而且又偏要在如此黑夜。他至少是苦涩的。回望,《古诗十九首》有:“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夜空,如此幽暗,却又为何,在这几点星光中,寻得这几丝滋味?以前读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以为观止矣,然而,青天,又何及夜空的苦涩!
  (北京五中学生傅予习作《唯此夜空》片段)
  如此,可谓诗中有诗,境中有境。
  (3)情感的抒发表达,间接含蓄
  【示例】
  太多太多,这些在精神世界顶礼膜拜的先驱者们,这些在心灵净土上躬耕劳作的勇士们,默默地忍受黑暗的包围,清寒的袭扰。在铸造奇迹的同时却创造了无数人间悲剧。生命需要理解,生命需要沟通,莫使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2006年上海“我想握住你的手”考场作文片段)
  这“莫使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结尾含
  (下转第47页)
  (上接第37页)
  蓄蕴藉,余影袅袅。
  (4)语言的字斟句酌,凝练蕴藉
  【示例】
  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
  (史铁生《 我与地坛》片段)
  这“剥蚀”“淡褪”“坍圮”用词多么形象,言简意赅,意蕴无穷。
  (5)构思的疏密相间,虚实相生
  我们还可以借鉴古代诗画虚实相生手法,不要把话说得太满,多给读者一点想象的空间。
  【示例】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孙犁《荷花淀》片段)
  (6)诗歌的浸润化用,自是诗境
  【示例】
  她的颜色,如雾如梦;她的芬芳,如丝如缕;她的叹息,如诗如曲;在这雨中,浅了,远了,弥散了。微叹,在雨中幻化成一团烟气, 绕过我的指尖,拂过我的脸庞,只是低婉,只是迷茫……
  你没有名字,虽然你是一把油纸伞,但那不是你的名字。 你从不知道是谁击打着你空旷的脊背,谁捏着你离群索居的指尖,谁在忧伤时躲藏于你单薄的羽翼,谁在明媚里把你遗忘。
  (北京五中学生作品,《雨巷》改写片段)
  我们还要从古今诗文中汲取丰厚的营养,古今诗文,自应传承借鉴。
  (四)
  文章,当是自内而外的流泻。“形象丰满,意境深远”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期许,归根结底,作文“工夫在诗外”,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在平日中,积蓄、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
其他文献
文言文是民族语文中一种特殊的语言形态,旧体诗词是民族文化中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语言的演变,在今天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已很少见到有人用传统的文言形式去进行写作,但旧体诗词不仅拥有较为广泛的欣赏群体,而且拥有为数不少的新老创作个体。在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旧体诗词有着新诗永远也无法取代的审美价值和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这似乎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笔者一直
期刊
2008年岁末,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吸引着上海语文教师的眼球,人们喜气洋洋,奔走相告,于漪教育思想研讨会暨《于漪新世纪教育论丛》首发式在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举行。会议厅嘉宾云集,座无虚席。主席台幕布上方醒目的大字“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教师成长”,像提前到来的新年的钟声,重重地敲击着人们的心弦。  像于漪一样做人,像于漪一样治学;弘扬于漪精神,聚焦教师成长,成为整个活动的主旋律。与以往活动不同的是,政府参与
期刊
“付之一笑”的意思是用一笑来对待它。表示不计较、不重视、不当一回事,或不值得理会。可是常常被误解为对人笑脸相迎。比如:“他待人诚恳热情,态度谦和,不管遇到谁,都付之一笑。”把意思全用反了。  “付之一笑”原为“付与一笑”或“付一笑”。见于①宋代范成大《东山渡湖》:“九衢车马恍昨梦,付与一笑随飞鸿。”②宋代苏轼《次韵王郎子立风雨有感》:“愿君付一笑,造物亦戏剧。”后来多写作“付之一笑”。例如:①“虑
期刊
走过最美丽的凤凰小城,穿过老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感悟文化名城,旅行在继续。这一次,我们去领略一下春城昆明和江南古城苏州的魅力。汤先生说“城亦如人”——性感的昆明——作者从独特的视角品味昆明这座“已然几千岁”的老城的特质——宛然电影《卡萨布兰卡》中“那个斜倚吧台、目光散淡、嘴含讥讽的老男人瑞克”,“孤独、含蓄、矜持而优雅”,“只消一眼就醉”。顾万勇笔下的苏州——在这些窄窄弯弯的小巷中——如同作者的文
期刊
记 忆 语 录  “我从一个很赏识我的老师那里借到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晚上,母亲在灶前忙饭,一盏小油灯挂在门框上,被腾腾的烟雾缭绕着。我个头矮,只能站在门槛上就着如豆的灯光看书。我沉浸在书里,头发被灯火烧焦也不知道。保尔和冬妮娅——肮脏的烧锅炉小工与穿着水兵服的林务官的女儿——的迷人的初恋,实在是让我梦绕魂牵,跟得了相思病差不多。多少年过去了,那些当年活现在我脑海里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作家
期刊
一  现在说是35年前了。那是“文革”后期,我读中学,语文教材是“两报一刊”社论和毛主席语录、鲁迅的杂文。每天下午的第七节课是20分钟的、雷打不动的“读报课”。我是班里的学习委员,由我站在讲台上,两手端着报纸,大声读着当时的各种通讯、时评、社论,每天都重复着这样的“功课”,时间有一个学期之久。我眼睛看着报纸的语言,心里默视着前后连接的语言,口里大声发出语言的声音——这三种语言非常吻合地重叠在一起。
期刊
评课/特级教师 赵大鹏    (这是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已疏通了《兰亭集序》的字词句,学生已熟读课文。)  一、课堂导入  师:昨天,我介绍了书圣王羲之的书法成就,看到大家兴趣浓厚,今天我特地把“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拓本带来,让大家看看这一“书中极品”。324个字,字字笔力挺拔,笔势纵横,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学生争看)《兰亭集序》不仅书法出色,其文也是“文中上品”,跨越千年,魅力长在,历代文
期刊
【美的品味】  1.左拉说:“人一生只有两分半钟的时间,一分钟微笑,一分钟叹息,半分钟的爱。”我想说,给我两分半钟,我只愿提篮春光看妈妈。  (安徽考生《提篮春光看妈妈》)   开篇引用诗文名句,总领全文。  2.行动起来吧!作为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让我们捍卫我们的母语。时刻铭记——我是中国人,我的母语是汉语。  (湖北考生《捍卫我们的母语》)  文章以法国人如何捍卫自己的母语为例和我们国人的做
期刊
评课/特级教师 赵大鹏    一、导入新课  师:非常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和大家共同来学习一篇“新闻”。  (教师板书:“新闻”二字)  师:这篇新闻是作者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之后写作的。  (教师板书:奥斯维辛)  师:作者自称在这个地方“没有什么”新闻。  (教师板书:没有什么)  (至此课文标题“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便在黑板上全部呈现)  师:但就是这篇作者自称没有什么新闻的新闻,一经发表便
期刊
作家简介  乔斯坦·贾德,1952年生于挪威奥斯陆,曾经担任高中哲学及文学教师十余年。1991年后成为全职作家,全心投入青少年文学的创作。贾德的作品动人心弦,擅长以对话的形式述说故事,能将高深的哲理以简洁、明快的笔调融入小说情境,他最著名的小说《苏菲的世界》享誉全球,为他赢得了世界级心灵作家的声誉,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出版,全球销售超过三亿册,并获挪威、德国、西班牙等国图书大奖。此外,他还创作了《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