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古诗鉴赏和现代文阅读的对接点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鉴赏和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可以说是高中语文教学难啃的骨头,甚至可以说是“鸡肋”。然而,在高考的试卷中占分的比重相当大。2009年的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和以往相比,加大了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力度,阅读类分值进一步增大,特别是古诗鉴赏增加了2分,变成10分,现代文学类阅读增加了3分,变成23分,这似乎给本来就惧怕古诗鉴赏和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生“雪上加霜”。一直以来,学生在这两块内容上的考试成绩都不太理想。如何提高古诗鉴赏和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教学效率和应考策略,这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在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其实,语文的各个知识点之间有很多是相通的。如果在教“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有机地联系到“那个”知识点,这样既节省了大量时间又巩固了教学效果。基于这样的出发点,笔者尝试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古诗鉴赏和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对接点的方法。试图达到花最少的时间获最大的效益的目的。
  
  对接点之一:形象
  
  在《考试说明》中,古诗鉴赏要求鉴赏“以唐宋诗词为主”的文学作品的的形象,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感受“中外文学作品”的形象,这样的考试要求,让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能够抓住“形象”这一两者的对接点来展开古诗鉴赏和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教学工作。
  著名诗词评论家金开诚先生在《漫谈“想诗”》中说:“诗词是用语言文字符号的组合写出来的,表现为一句句话或一行行字,本身并没有形象性;然而人们在欣赏中却能产生丰富的形象感。”诗歌中的形象,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且不说初中课本里为我们熟知的代父从军、英勇无比的女英雄花木兰,单说说《卫风·氓》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哀而不怨、刚强、果决的弃妇形象,《孔雀东南飞》塑造了一个坚强不屈和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劳动妇女形象,王昌龄的《闺怨》塑造了闺中少妇思夫的哀怨形象……许许多多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立在我们面前。诗歌的形象,更多的是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等都是诗中的形象。如杜牧的《山行》,诗中写山中景色,有山路、人家、白云、红叶等景物,都构成了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往往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感情,在古诗鉴赏中要引导学生找出作品中的形象,确定形象在作品中的特点,思考形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从而更好地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如柳永的《雨霖铃》上阕中“骤雨初歇”的情景:寒蝉在雨后秋风中凌切的叫声,雨后的长亭,烟波暮霭,这种冷色调的景物,让人产生一种压抑的感觉,渲染了一种与情人离别的低沉哀伤的情感。孔子说:“立象以尽以意。”这里的“象”即形象。造一个象,立一个意,这便是诗。由此可见,鉴赏诗的形象十分重要,只有了解了形象,才会领会诗的主旨或情感。
  高考在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提出“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要求已有许多年,近年来高考真正涉及到这一考点还很少,但还是要予以重视。文学类作品的形象是指文学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情感的生活图景,通常指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及其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这和诗歌是一样的。譬如鲁迅笔下的阿O、孔乙己、祥林嫂,曹禹笔下的周朴园、繁漪、鲁侍萍等,都是著名的文学形象。鉴赏文学形象的具体目标有两条: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对照以上分析,诗歌中的形象和现代文学类文本中的形象相比,诗歌中有所描写的景或物这个形象,但其相通之处,那就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特别是在把握形象时都应该注意:一要从作品实际出发,从作品中的形象所具有的东西出发,不能贴标签;二是对形象要有简要分析,重点把握形象的个性特征和意义,还要善于利用题干的要求、导引、暗示,理清作者的思想、意图、感受,体验作品的思想境界和作者对人、事、物的感情倾向等,这相通的对接点就为我们将古诗鉴赏和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提供了可能。
  对接点之二:语言
  《考试说明》中,古诗鉴赏要求鉴赏“以唐宋诗词为主”的文学作品的的语言,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品味“中外文学作品”的语言,这样的考试要求,也让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能够抓住“语言”这一对接点来进行古诗鉴赏和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教学。
  著名诗词评论家金开诚先生在《漫谈“想诗”》中说: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当然要弄懂了语言才能欣赏到艺术。”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我们不妨从命题角度来分析。
  古诗鉴赏语言一般涉及两类题型:
  一是品味诗歌作品选词炼句的功夫。包括炼字(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和炼意) (对关键诗句的理解)两种。其中,炼字题的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人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炼意的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答题步骤:第一步,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从内容上)。第二步,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从表现形式上)。
  二是评价语言的整体风格——对诗歌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答题步骤: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常见的语言特色:清新、平淡、绚丽、明快、含蓄、简洁和自然。还有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等。
  现代文学类文本的语言赏析包括词句的含义、作用。修辞手法、效果,语言特点与风格;文学作品的语言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含蓄丰富、富有音乐美。除此以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如话剧的对白,就特别要求口语化,要求富于动作性等。叙事性文学作品的语言,可以分成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两大类:一是人物语言,即作品中人物的对话、独白,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应该是性格化的语言,要能充分地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二是叙述人语言,也就是作家在作品中描绘人物、叙述事件、描写环境、评价生活等使用的语言,对文学作品语言的鉴赏一般主要就叙述人语言而言。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就是分析文学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包括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对照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语言这个对接点上,除了古诗鉴赏有炼字这个特殊点外,其他对词句的分析以及整体语言风格的理解几乎是相通的,而且在鉴赏时都要注意到以下两点:一是品味语言要结合语境,包括对整体语言特点的分析;二是品味语言都要联系修辞。
  
  对接点之三:技巧
  
  在《考试说明》中,古诗鉴赏要求鉴赏“以唐宋诗词为主”的文学作品的的表达技巧,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分析中外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不管是诗歌鉴赏,还是现代文学类阅读,对表达技巧的鉴赏,首先都要了解和掌握各种表达技巧的特点,然后在做具体题目时能够明确辨识和判断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诗歌中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二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其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三是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手法,有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衷情、以哀景写乐情等。
  现代文学类文本对表达技巧的鉴赏也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二是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说明、描写和抒情等,其中抒情有直接抒情和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在内的间接抒情。描写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三是文艺表现方法,有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再有篇章结构方面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人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对照以上对古诗鉴赏中的表达技巧和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表达技巧的分析,我们可以吃惊地发现:古诗鉴赏和现代文学类文本鉴赏在表现技巧上几乎同出一辙,很多方法相一致,这也充分体现了同为文学作品的古代诗歌和现代文学类文本在表达技巧上的传承性,而且在对技巧的考查上,都考查这样四个问题: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写得好在何处。因此,在表达技巧这一个对接点上,完全可以将古诗鉴赏和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并轨”,既节省教学时间,更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真正达到花最少的时间获最大的效益的目的。
  以上。我们从形象、语言和技巧三个角度,抓住了古诗鉴赏和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对接点来展开阅读教学。当然,这两类阅读的范围还不止这些方面,比如,古诗鉴赏中还有诗人的风格问题,咏史类诗歌还有它的特殊性问题。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中还有近年来作为新的考点的探究性题型,这些文本中有个性化或特殊性的内容如何更好地解决还有待进一步思考和研究。但抓住这三个对接点,无疑抓住了古诗鉴赏和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最主要甚或是最关键的东西,而且,将古诗鉴赏和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并轨”起来进行教学。互相促进,加深了理解,提高了功效。
  庞培刚,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张家港。本文编校:艾永芳
其他文献
每年的元宵佳节,总有烟花来助兴,今年也不例外。一到晚上,广场就被涌动的人群所挤满,几乎是全城出动,只为一睹那烟花的风采。  大家都知道,烟花在我国出现较早,主要用于盛大的典礼表演和各种喜庆活动上,而令我们印象最深的就属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出现的笑脸以及脚印的图案,让世人惊艳。看来烟花的色彩艳丽、造型多变,还真的是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精彩,相信今晚的烟花也会格外美丽绚烂。  其实今晚的月亮也是
词语模是一种词语结构框架,由模标和模槽两部分构成。“模标指词语模中不变的词语,模槽指词语模中的空位。……词语模不限于构成新词,它也可以构成新的词组。”[1]其中处于模标位置的词语叫做模标,处于模槽中的词语叫做槽语。(郭攀,2008)词语模“老XX”由模标“老”和模槽“XX”构成,本文即针对该词语模感情色彩的分类情况及其成因进行分析。   先看模标“老”。“老”,《说文》:“老,考也。七十曰老。从人
“零”与“零分”就其数学意义来说常表示没有数量,甚至还可以向下推衍出负的量;于生活中,通常也用来表示一种决然的否定,比如零容忍,或直接说“零分”,都表示没有丝毫的可取之处。当“零分”与“作文”结合,就是对作文的零容忍,或者说是对作文价值的彻底否定。  最初,零分作文是零星的;但是,这几年零分作文却从全国各地中考、高考卷中源源不断地涌现,甚至今年汕头一市竟然出现了700多篇中考零分作文(E度作文网)
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年)生长在一个贫苦的屠户之家。他曾在诗中自述道:“父亲要我继承父业,我却做了诗人。结果呢?父亲用刀宰牛。我用笔杀敌,其实做的还是同样的事情。”可见,裴多菲是早就决定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他钟爱的诗歌事业,献给整个匈牙利民族的解放事业了。1849年,当奥地利与沙俄联军入侵匈牙利,企图颠覆尚在襁褓中的匈牙利共和国的时候,裴多菲毅然策马驱驰,征战疆场,以26岁的青春热血为其
时下,高中语文教师难当的呼声日高。但是我要说,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师最好当。谓予不信,且听道来:  考试的内容早知道。高考发展到今天,全国及各省的高考语文试卷的范围、题型及结构几乎都是一个模式(上海除外,但也已形成了模式),且年年如此。虽然年年命题者在喊“小步推进”,但相对而言,已是“小”到无关大碍。要应付这样克隆化的考试,又有何难?于是乎,那些玄之又玄的人文素养,不管;虚之又虚的文学审美,不顾。只需
阅读经典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学校里,一些老师是禁止学生在自习课看课外书籍的,即使是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也往往只重视对文学作品语段的训练,忽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从而造成了学生对阅读的反感和厌倦。其实,师生共同品读文学经典中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情节,透过语言和情节,品味复杂的人物形象,剖析微妙变化的人物心理,联系生活和学习并融入自己的思考,对提高学生语文
在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叙事文学中,《孔雀东南飞》堪称描写婚恋题材的绝代佳篇,活跃在作品中的主人公焦仲卿与刘兰芝自然不失为“忠贞”爱情的典范。但是,每次将作品摆上案头,穿行于忧伤而凄婉的文字丛林时。透过人物隐约的身影和眉宇间幽怨的眼神。一个个挥之不去的疑惑始终不能让我们的心舒展开来:与刘兰芝这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几乎完美的表现比较起来,焦仲卿身上似乎总缺少一点什么,从细节上的点点滴滴所折射出的人物的泪眼和
钱理群,著名文学教育家。1939年3月诞生于重庆,祖籍杭州。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在贵州任中专语文教员18年。1981年获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和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近年来关注中小学教育问题。    问者:钱老师,您好!据我所知,这几年大学教授关心中学教育的不少,但我感觉到,像您这样真正把一腔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设定,再为清楚不过地昭示了阅读教学的主体地位。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机械地依照“模块、专题、板块、文本”的编排来进行阅读教学,缺乏阅读教学整体建构的意识或能力,无从把握阅读教学的方向、量次、限度、势态和关联,爱读不读、多读少读、深读浅读的现象却又普遍存在。原本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为终极目标的阅读教学,不仅没能让学生普遍升
刘禹锡字梦得,中唐杰出诗人,他以迥异于流俗的“骨干气魄”,在声势煊赫的韩孟、元白两个诗派之外独具一格。正如胡震亨在《唐音癸签》卷四所言:“元和而后,诗道浸晚,而人才故自纵横一时,若昌黎之鸿伟,柳州之精工,梦得之雄奇,乐天之浩博,皆大家才具也。”同时,刘禹锡还是文人词的早期作者之一。刘禹锡在散文方面也颇有建树,诚如王履道所说:“韩退之、柳宗元、刘梦得文冠百代。”(王正德《余师录》卷三引)因此,我们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