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性学习能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造意识,敢于由已知领域向未知识领域进军,巩固与发展应用知识的能力。本文结合农村中学的实际,从利用生活常识、利用化学知识、利用化学实验和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等四方面开展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农村中学 化学教学 实施 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能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造意识,敢于由已知领域向未知识领域进军,巩固与发展应用知识的能力。那么,作为农村中学化学教师,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化学教学中更好地实施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强化学习兴趣
生活中有着太多的化学现象和化学原理,很多化学知识可从生活中得到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把相关的内容延伸,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就能得到有效激发。同时,教师也能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价值性、实用性,就越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丰富了知识,增长了经验,使他们产生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如:学习了分子的基本性质后,知道了分子有三点特性:微小、运动、间隙。教师可以留一个问题,向半杯水中加一块方糖,等方糖完全溶解后,杯中的液面是上升还是下降?学生就此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共同得到答案:液面会下降,因为水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等在杯中占有一定容积的方糖溶解后,糖分子充斥到水分之间的间隙中去了,所以方糖原来占有的那部分容积就不存在,液面自然要下降!再如: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后,问:“每次喝完了雪碧之内的饮料,为什么就会不停的打饱嗝?”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索,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个问题。原来喝下去的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喝到体内后,人的体温会提升饮料的温度,既使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又使溶解在饮料中的二氧化碳与饮料分离,所以会打饱嗝!这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从而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化学知识,可以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学生就能不断地丰富知识,增长经验,提高生活观察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
2利用生活常识,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学习兴趣,进入探究情境
探究效果如何取决于问题的设计,问题是探究的起点,也是探究的终点。课堂提问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是太有益处的。不过,在现实的教学中发现,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基础比较差,学习兴趣不高,当老师提出问题,大多数学生选择的是低下头,没有积极思考,甚至有事虽关已而高高挂起的无所谓心理,这样造成教师只是自问自答,课堂气氛不活跃。针对这种情况,应灵活教学,我发现利用生活常识设计启发性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注意力集中,产生求知的欲望。再如,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可以提出如下的问题:(1)近年来气温逐渐升高,天气越来越热,现在到了十月了,我们还在穿夏装,这是为什么?有没有想到可以解决的方法?提出的问题贴近生活实际,是可感受到的,更重要的是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一般都比较感兴趣,他们乐于思考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会引发学生激烈的讨论与辩论,使学生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带着这两个问题,请学生浏览相关内容,如果有条件可以在网络或者其他途径去获取相关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还可以将问题展开,启发学生思维,联系课本的演示实验,说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之密度比空气大,由于人们工业生产、生活中矿物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象温室中的玻璃那样覆盖在地球上空起保温作用,于是就使地球的气温持续上升,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随之解决方法也就可探究而知了。这样的教学效果非常好,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究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处于疑问和矛盾之中,然后再将问题展开,层层深入。
3利用化学实验,探究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习兴趣
化学里面有很多的探究实验,这些实验如果能充分的利用,就可让学生在一种自主、探究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例如: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中的气体组成成分有什么区别,这个实验可以利用很简单的装置让学生在自己家里就可以完成。再如,人造的合成纤维材料与天然的纤维材料如何进行区别,因为农村的学生家里肯定会有这些纤维材料,所以做起实验来也很方便,这些探究性实验的开展,探究了蕴涵在学科知识中的规律和方法,可以让学生学会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自发地获取知识,探知未知领域,从而更一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并使其得到拓展和延伸。这样就能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掌握方法,学会做事,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落到实处,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应用化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寻找化学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和社会的联系点,可以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化学学科的直接和持久的内部动力,全面认识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结合我县农业生产实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农村初级中学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自于农村,根据这种实际情况,结合化学教学,将化学知识运用于社会生产实践中。让学生走出课堂,自己动手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发现问题和认识问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本地区是粮食产区,十分适宜种值水稻,经济作物烤烟也适宜生长。因此,我们就以水稻、烤烟作为重点活动内容并结合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活动。如,水稻、烤烟、蔬菜生长适宜的土壤PH、生长期和施肥期的时间、种植方法和肥料合理搭配等问题进行探究活动,更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与兴趣,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技能。
在《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中,结合课堂知识,根据作物在不同生长期对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吸收,组织学生进行试验。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来强化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掌握一、两项劳动技能,这样,使他们毕业后能安心在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并能应用在校所学知识来指导农业生产。
农村中学化学教学注意联系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进行探究教学和探究性学习,并且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将化学知识运用到社会生产实践中,为发展当地经济服务,这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扈中平等《现代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屹《化学教学理念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潘海燕、袁先潋、陈必发,《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收稿日期:2007-03-30
【关键词】农村中学 化学教学 实施 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能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造意识,敢于由已知领域向未知识领域进军,巩固与发展应用知识的能力。那么,作为农村中学化学教师,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化学教学中更好地实施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强化学习兴趣
生活中有着太多的化学现象和化学原理,很多化学知识可从生活中得到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把相关的内容延伸,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就能得到有效激发。同时,教师也能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价值性、实用性,就越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丰富了知识,增长了经验,使他们产生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如:学习了分子的基本性质后,知道了分子有三点特性:微小、运动、间隙。教师可以留一个问题,向半杯水中加一块方糖,等方糖完全溶解后,杯中的液面是上升还是下降?学生就此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共同得到答案:液面会下降,因为水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等在杯中占有一定容积的方糖溶解后,糖分子充斥到水分之间的间隙中去了,所以方糖原来占有的那部分容积就不存在,液面自然要下降!再如: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后,问:“每次喝完了雪碧之内的饮料,为什么就会不停的打饱嗝?”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索,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个问题。原来喝下去的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喝到体内后,人的体温会提升饮料的温度,既使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又使溶解在饮料中的二氧化碳与饮料分离,所以会打饱嗝!这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从而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化学知识,可以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学生就能不断地丰富知识,增长经验,提高生活观察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
2利用生活常识,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学习兴趣,进入探究情境
探究效果如何取决于问题的设计,问题是探究的起点,也是探究的终点。课堂提问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是太有益处的。不过,在现实的教学中发现,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基础比较差,学习兴趣不高,当老师提出问题,大多数学生选择的是低下头,没有积极思考,甚至有事虽关已而高高挂起的无所谓心理,这样造成教师只是自问自答,课堂气氛不活跃。针对这种情况,应灵活教学,我发现利用生活常识设计启发性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注意力集中,产生求知的欲望。再如,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可以提出如下的问题:(1)近年来气温逐渐升高,天气越来越热,现在到了十月了,我们还在穿夏装,这是为什么?有没有想到可以解决的方法?提出的问题贴近生活实际,是可感受到的,更重要的是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一般都比较感兴趣,他们乐于思考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会引发学生激烈的讨论与辩论,使学生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带着这两个问题,请学生浏览相关内容,如果有条件可以在网络或者其他途径去获取相关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还可以将问题展开,启发学生思维,联系课本的演示实验,说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之密度比空气大,由于人们工业生产、生活中矿物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象温室中的玻璃那样覆盖在地球上空起保温作用,于是就使地球的气温持续上升,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随之解决方法也就可探究而知了。这样的教学效果非常好,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究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处于疑问和矛盾之中,然后再将问题展开,层层深入。
3利用化学实验,探究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习兴趣
化学里面有很多的探究实验,这些实验如果能充分的利用,就可让学生在一种自主、探究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例如: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中的气体组成成分有什么区别,这个实验可以利用很简单的装置让学生在自己家里就可以完成。再如,人造的合成纤维材料与天然的纤维材料如何进行区别,因为农村的学生家里肯定会有这些纤维材料,所以做起实验来也很方便,这些探究性实验的开展,探究了蕴涵在学科知识中的规律和方法,可以让学生学会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自发地获取知识,探知未知领域,从而更一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并使其得到拓展和延伸。这样就能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掌握方法,学会做事,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落到实处,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应用化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寻找化学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和社会的联系点,可以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化学学科的直接和持久的内部动力,全面认识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结合我县农业生产实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农村初级中学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自于农村,根据这种实际情况,结合化学教学,将化学知识运用于社会生产实践中。让学生走出课堂,自己动手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发现问题和认识问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本地区是粮食产区,十分适宜种值水稻,经济作物烤烟也适宜生长。因此,我们就以水稻、烤烟作为重点活动内容并结合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活动。如,水稻、烤烟、蔬菜生长适宜的土壤PH、生长期和施肥期的时间、种植方法和肥料合理搭配等问题进行探究活动,更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与兴趣,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技能。
在《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中,结合课堂知识,根据作物在不同生长期对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吸收,组织学生进行试验。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来强化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掌握一、两项劳动技能,这样,使他们毕业后能安心在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并能应用在校所学知识来指导农业生产。
农村中学化学教学注意联系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进行探究教学和探究性学习,并且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将化学知识运用到社会生产实践中,为发展当地经济服务,这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扈中平等《现代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屹《化学教学理念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潘海燕、袁先潋、陈必发,《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收稿日期:2007-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