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annie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关键点以及具体实施措施、探索总结与思考进行论述分析。改革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学工融合、课岗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彰显“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和内涵,并且为课程体系的建立绘制了蓝图,指明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向。改革的实施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教学
  质量。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学校 改革实施
  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就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强化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对职业学校提出了具体要求。最近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确立了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提出了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这就为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定位了人才培养的方法和规格。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根据社会发展、区域经济形势以及岗位技能需求进行构建,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也需要构筑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适用于本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实现对本专业人才的高质量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是职业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彰显“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突出专业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全方位实施和建立企业过程参与的可行性模型,依据市场需求、社会及个人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对本专业领域的引领作用,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构建符合专业实际、切合行业发展需求、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
  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构建应以广泛的社会调研为基础,把握社会对职业学校人才需求的规格要求,将教育过程与企业的生产进行真实高效地对接,才可能培养出为企业所认可的实用型人才。以市场调研为依据分析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岗位类型,总结出适合专业人才培养的岗位群,通过对岗位群能力分析,明确专业定位,确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要求。同时为满足工作岗位对学生知识结构、综合素质能力、專业职业技能的需求,找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培养过程的关键是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将课堂教学、岗位认识、技能训练、工作实践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按“岗位技能训练→职业技能提升→职业技能强化”的方式递进;将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时间分成综合素养形成、基本岗位体验(技能岗位训练)、进阶岗位培养(职业技能提升)、顶岗实习锻炼(职业技能强化)等阶段,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的对接,从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的“学工融合、课岗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学工融合、课岗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这样的,一是将课堂打造成工作岗位;二是学校、企业共同参与,教师、学生、企业技术人员实行双岗双责制;三是课程按照工作任务进行“课题化”“项目化”细分。因此,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必须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在基本岗位技能形成的基础上,分专业方向进行培养,按照“岗位递进”构建“模块化”“项目化”课程体系,形成学校、社会、企业多方参与的联动评价机制。通过与企业签订相关协议或合同,学校和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使“学工融合”的模式落地并得到保障,同时学生就业目标明确,为企业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实现校企合作共赢。让企业和学校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任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在培养过程中让企业在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培养层面逐次介入,从企业文化和岗位认识入手,递进到企业以能工巧匠任教、企业生产性教学实习等方面。最后通过校内外顶岗生产实践,把学生打造成符合企业用工需求,具有高素质和高技能水平的中等专业人才,并为学生日后逐步走向职业生涯的“金字塔”塔尖打下坚实基础。
  三、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1.构建适合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按照专业能力要求,对学生实施职业素养、专业基础、专业技能、综合项目的实训等全方位的能力培养,依据岗位职责能力和要求,以岗位能力为本位,在“学工融合、课岗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构建“项目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是以学生发展为主线,人文素质培养为基础,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相融合,强化专业技能,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课程体系基本按照“宽基础、活模块”的方式构建,第一年以专业相关知识的基础教学为主,达到基本岗位的知识和素质要求,实现“宽基础”;第二年开设为定向岗位服务的专业核心课程,按照定向岗位(专业方向)进行分类,组成一个“模块”,为定向岗位(专业方向)的学习打下基础;第三年为定向岗位的训练阶段,主要开设专业技能方向课,技能方向课是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确定的。
  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按照基本岗位→进阶岗位→定向岗位的能力三阶递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进一步挖掘专业发展的潜力;同时把人文素养课程、职业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相互融合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注重和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据上述专业方向领域内职业能力与工作任务的分析,对原有的专业课程进行综合化改革,形成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综合技能实训 针对岗位的专项能力训练”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与技术思维方法。   2.打造适合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课堂环境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课堂教学必须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的依据是“做”与“学”,以“做”为主,“做”是学的目的,也是教的灵魂。“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将教学场所设在实训室,通过老师的讲授,学生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在“做”的过程中,把要做的项目按由单一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规律进行设计,再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点来因材施教。在项目任务的驱动下,借助动手操作,来达到学习知识、技术和技能,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老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以此发挥学生各自的长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职业核心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创设适合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条件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离不开学校和企业的有机结合,必须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必须聘请知名专家、能工巧匠对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指导;必须对专业教师开展项目教学培训,深刻领会“学工融合、课岗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在教学中充分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才能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校企合作的方式有很多,如在实训室(教室)设立生产线,建立“校中企”;在企业(生产车间)建立课堂,把教学搬到企业建立“企中校”,着力构建以校企深度融合为特色,形成车间岗位与教室一体、学生与员工一体、资源充分共享、可持续发展的“学工融合、课岗一体”合作运营模式。按照工位定岗定员,依据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同时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场景教学,使教学内容具体化,教学过程工作化,学生学习岗位化,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于提前能够了解岗位、适应岗位、选择岗位,为抓住就业机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遵循以人为本的观念,按照工作任务要求和岗位能力职责组织教学,变课堂为岗位,实行岗位模拟仿真教学,给学生发展提供最大的空间,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这样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明确工作任务,把工作任务转换为教学任务;其次要熟悉岗位职责和能力要求,明确教学任务的目标;第三要熟知生产流程和组合方式,组织学生按照生产方式进行实训。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深刻领会国家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特别是深入企业一线,定期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研发,通过总结掌握社会需求、企业需要、岗位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教学。学校应积极营造教师创业创新氛围,推动教师创业创新,有效地多渠道搭建教师创业创新的平台和舞台。
  课堂变岗位不仅对教师是个挑战,同样对学生也是个冲击。学生一开始会感到新鲜好奇,带着学习的欲望投入到岗位训练中。随着岗位训练的强化,有些学生就感到明显的不适应了。不适应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基础差,能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弱,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不强,面对工作任务无从下手。“做中教、做中学”让学生“学会”,更让他们“会学”,“做”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抽象的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呈现,使学生在“做”中求进步、求发展。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而且学会了使用专业知识为生产服务,更重要的是通过工作环境的体验、岗位技能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适应能力,毕业后就能直接进入生产岗位工作,为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体会与思考
  1.“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不足影响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学工融合、课岗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探索性和实践性的工作,也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其实施离不开“校企合作”。当前由于体制的制约,“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很不够,没有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没有找到合作的关键点,双方合作的积极性受到了限制。另一方面“校企合作”涉及面广,前期投入大,工作量多,在短时间内不能顺利实施。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力度不足也制约和影响了教学设备的更新维护,创设的教学车间化、课堂岗位化、学习工作化的教学环境也难于实现。
  2.教师和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改革的步伐
  “学工融合、课岗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阻力既有来自教师方面也有来自学生方面,如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经验不足,专业知识滞后,具备良好职业实践能力和教学经验的教师严重缺乏。现有教师缺少职业培训,技术滞后,缺乏教育创新机制以及长期以来养成的教学习惯等。来到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数是差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差,自我意识强,配合能力差,对教师的教学不能很好地配合和适应等。
  3.课程体系與教学模式的发展不同步
  课程体系反映的是社会需求、企业需要,是行业企业专家和教师根据在实际工作生产中提炼出的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教学任务的组织形式,是课程和课程的组合。同时根据工作任务内容和岗位职责以及职业能力制定课程标准,决定教学方法的实施。现在的课程体系还不够科学完善,课程标准开发滞后,没有做到与企业生产完全对接,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方向课程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对于“必用、够用”的知识内容把握不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训如创新精神、组织管理能力、团队精神、沟通能力等没有得到落实和实施。这些都有待于今后在实施过程中充实和完善,使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完全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徐涵.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2]李维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柳燕君.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4]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鲁南技师学院)
其他文献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不断探索的过程。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其思维方式是多样化的,思维水平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在挖掘习题的思维资源时,教师要多设计一些题组练习,引导
期刊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1)含量变化与哮喘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SN-682型放射免疫r仪计数仪,对50例哮喘患儿在急性期与缓解期分别测定血浆ET-1含量,并与50例正常儿童血浆ET-1含
结核病肆虐人类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在医学日益蓬勃发展的今天,它仍悄然无息地活跃在人群中,成为一种常见、多发的慢性传染病.我国的青壮年肺结核患者占相当大的比例,尤其在
喘息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症状,在临床上对婴幼儿喘息的治疗无良好方法.婴幼儿喘息常由喘息性支气管炎、喘息婴儿综合征、喘息性下呼吸道病、喘息相关性呼吸道病、复
摘 要:本文针对各技工院校的实际,剖析了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定义和目标,探索了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途径,以期促进办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改革 办学水平  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结构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的要求,高级技能人才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与过硬的操作技能,也要有较高的综合能力。技工院校是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所需的具有一定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
摘 要:高职院校以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对接的人才为主要目的,因此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要格外注重学生对于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鉴于此,本文以“高职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策略”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高职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必要性,然后从教材、模式以及评价三个角度来展开具体的培养策略研究。希望本文的论述能为高职院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提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推动其日后教学方向的改革与延续
摘 要: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资委关于加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34号)等文件精神指导下,结合黄山旅游发展的大背景,黄山旅游管理学校积极开展导游服务专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本文以导游服务专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运用为例,从中职教育生源的现状、人才培养的需求入
短跑是田径运动的基础项目,而蹲距式起跑则是短跑技术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使身体获得向前冲力,能使身体在短时间内迅速摆脱静止状态为起跑后加速创造有利的条件,使运动员迅
期刊
摘 要:当前,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之下,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中职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应当基于信息化发展背景,根据中职计算机课程特点以及学生就业岗位能力需求,对教育方法、教学内容等进行改革与完善。本文从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现状出发,对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计算机教育改革途径进行了探讨,希望对实现中职计算机教学效率提升,培养出优秀的新时期应用人才发挥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
复习课程是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三的数学复习是将高一和高二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数学知识结构体系更完整,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高中数学教师针对知识进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