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学校高品质教育的思考与行动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g_t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南宁十四中八年办学实践为例,论述校长管理好学校的具体措施,提出校长要了解现状、把握未来、顺势而为、应对挑战、充满自信、思考未来,在文化上传承,在质量上监控,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带好队保持续,从而使学校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关键词】学校高品质教育 核心力量 发展的生命线 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6-0085-04
  一个区域的学校教育质量整体水平高,说明区域教育的品质高。虽说每所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但校长需要关注和做的事情大同小异。只是由于校情不同,校长的办学理念不同,导致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笔者就任南宁十四中校长八年来,深入地思考与践行一种理念,坚持独立的办学思想,让教师在开放的天空下自由地飞翔。把办好高品质教育作为目标,在保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顶层设计、文化建设、质量保障、队伍建设、课程建设、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进行创新,调动各校区的优势,使各校区均衡发展、共同进步。
  一、了解现状,把握未来
  2012 年 9 月笔者就任校长,面对三个校区,心理有比较大的压力。如何在前辈开辟的道路上更加平稳地前进,在前进中创新,是一个新的课题。因此,笔者进一步深入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掌握更加准确的发展数据,客观地分析面临的困难。当时对于初挑重担的我来说,主要面临五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十四中人的顾虑。新班子会把十四中带向何方?
  第二,初中部生源的变化。2013 年以前,学校还有一定比例的较为优秀的借读生,2013 年之后,由于地段生源增加,两个校区基本只能招收地段生。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继续保持初中部教育教学质量在公办学校中的前茅?
  第三,初高中老师交流偏少的问题。因绩效发放不同步,在高中和初中教师之间造成了一定的关系紧张,彼此认同感不够,相互交流偏少。
  第四,高中部教师年龄偏大问题。高中部教师平均年龄接近 46 岁,教育理念、工作动力和精力都存在短板,整个高中管理有待提升。
  第五,“福利”思维惯性问题。绩效工资实施后,学校原有的结构工资和福利机制完全取消。这打破了老师们以往的认知和习惯,难免会出现一些认知上的问题,或者说,“福利”思维惯性问题。如何在新的政策框架下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成为校长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顺势而为,应对挑战
  面对挑战,学校确定近期的发展目标:初中部教学质量稳中有升,高中部三年进入良性循环。结合学校实际,新班子提出了“保底+创造”的改革策略,做好三件事。一是文化传承:消顾虑—— 稳过渡;二是质量监控:抓质量—— 站稳脚;三是队伍建设:带队伍—— 保持续。
  (一)文化—— 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原华东师大校长中心的陈玉锟主任把学校管理分为三个层次:三年学校靠校长,十年学校靠管理,百年学校靠文化。可见学校文化在学校发展过程的核心地位。作为一所老牌的优质学校,之所以能保持长盛不衰,文化是最好、最有效的“保颜剂”。学校的差距,首先体现为文化的差距,优秀文化的流失一定是学校衰落的开始。因此作为一名继任的校长,最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梳理和挖掘学校的优秀文化,强化并加以传承。2013 年,学校组建了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启动学校文化的梳理和挖掘工作。通过大量的调查、访谈、研讨等,总结、归纳、提炼了南宁十四中的文化内核,初步架构学校文化体系,使学校优秀的文化得到强化和更深层次的认同。我们认为,文化溯源的过程是认同与传承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起点,但要抓好重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要建立一个好的学校文化体系,必须从重点抓起,只有壮实核心、提纲挈领、发达根系,才能壮大成果。因此在文化建设上,我们把“传承聚人心、创新结硕果”当作重中之重。
  1.传承聚人心。如果说变革体现的是一个领导者的魄力,那么传承则需要的是管理者的智慧。很多继任者非常担心一个问题,如果我沿着上任的路走,那么会不会被认为是无能?从这一个角度也反映出,要把“一张蓝图绘到底”,并且画好是需要智慧的,这种智慧的基础是情怀和担当。这种智慧在具体行动中的表现是把传承与创新两者的关系处理好,使其存在于一个相对平衡的位置上,使整个文化体系得到平稳地发展。传承是一种保持,而不是保守,传承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有不少的品牌随着时代和学校的发展,已经不适应当下的环境,如果要想薪火相传、保持它的热度,那么就需要变革,需要加“薪”。比如,坚持了 26 年的“模拟家庭”、17 年的“集体家访”,是十四中家校联动的两个特色项目,但我们不能墨守成规,要与时俱进。从 2013 年之后,整个活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形式更加鲜活,内容更加贴切。我们把准时代脉搏,把它们变成育德特色教育品牌。这种有情怀的坚守,在坚守中创新的豁达,使这两个项目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越来越大,成为教育部 2018  年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广西 15 项,南宁 7 项)。学校坚守 10 年以上的教育教学品牌项目有 10 个,如图 1 所示。
  这种在传承中创新的精神,在坚守中扬弃的胸怀,把前到者与后来者完美地黏合起来。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保持昂扬的精神,把接力棒传接。凝聚了人心,收获了智慧。
  2.创新结硕果。我们一直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完善。已经构建了相对比较完善的学校精神文化体系,如图 2 所示。
  经过八年的努力,文化建设的各个版块都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学校共完成文化建设成果物化近 40 套。每年承载着新生入学教育使命的《学校“涌泉文化”读本》,深受老师学生喜爱,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将学校的精神文化融入每位十四中人的血液和骨髓。整个学校文化体系已经重新架构完成,无论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都比较完善,学校文化体系比较完备,使学校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教师春风满面,学生阳光灿烂。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把学校文化融入学校日常的方方面面,让每一位十四中人都能在学校文化的引领下,形成文化自觉,让学校文化这个核心力量推动学校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二)质量—— 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教育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有人说,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但只有分数过不了明天。中高考成绩并非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但一定是重要标准。只有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守住学校发展的生命线。
  1.向常规要质量。现有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大多数依然停留在经验层面上,它之所以坚持那么多年,是因为大家感觉这样的做法有用,但至于是否真的有用?如何发挥作用?缺少理论依据和证据支撑。笔者认为,管理做得好不好,不是比谁做了多少,而是比我们想明白了多少,比我们的核心定位是什么。学校的质量管理体系必须从经验导向转向证据导向,要从根本上改变以结果论过程的评价机制,建立过程监控机制。因此笔者给管理干部出了 10 道思考题,涉及学校质量管理的各个方面。
  (1)我们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2)老师了解他所教的学生吗?您是如何了解这些情况的?
  (3)学校是如何确保测试的有效性的?
  (4)老师是如何反馈测试的?对测试反馈,学校有什么相关的规定吗?
  (5)全校性的考试(段期考或模拟考)是如何进行质量分析的?有固定的框架吗?
  (6)质量分析之后,有没有对考试出现的各类情况有相应的应对措施?比如,学科在年级排名中排后,特别薄弱,或班级成绩在年级中特别差,学校如何应对?这个很重要,只有看到差距,才会想办法改变自己、寻找缩短差距的办法,也才会进步。
  (7)学校是否建立有质量预警系统?
  (8)当有学生或家长反馈老师存在的问题时,学校处理的程序是怎样的?
  (9)当发现老师确实存在教育教学上的问题时,学校是如何应对的?
  (10)学校了解全体老师的教育教学情况的方式有哪些?是如何操作的?
  笔者认为,我们的管理干部只要想明白了这些问题,在管理的质量和成效上一定会有质的提升。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质量过程监控体系不断得到完善,这也是为什么虽然初中校区生源质量大幅滑坡,但我们初中部依然能够名列公办学校前列的主要原因,也是高中部的本科率和一本人数同步实现稳中有升的根本原因。学校质量过程监控与评价体系如图 3 所示。
  2.向研究要空间。有效教学的关键是要有针对性,而要有针对性首先必须要有精准的诊断。我们很多时候所讲的精准备考、科学备考其实核心就是针对性,如果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哪来的精准?哪来的科学?但要突破这个难题,不仅需要凝聚集体的智慧,而且更需要现代技术的支撑。我们从 2013 年开始探索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诊断系统,并持续了几年的时间。虽然最后由于经费和技术原因而夭折,但参与其中的管理者对质量诊断的重要性有了新认识,在教育教学理念上有了新的突破,对质量诊断的关注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这对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有眼界,所以才可能有境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当下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缺少整体的规划,不同年级之间的学科教学和德育工作没有梯度。比如,平时常提的三年作为一个整体的备考体系,因为缺少系统研究,所以仍是一种经验或者说仍停留在意识层面上。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18 年学校组织管理干部研修时,笔者给管理干部提出了六个研究的问题和方向,要求各部门以课题的方式开展研究,它们分别是三年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架及完善、校本课程的建设与保障、教学质量分析系统的架构、德育三年一体化体系的建构、德育常规管理精细化的探究、德育过程的智能化监控。把教育教学统一起来,特别要加强德育的研究与评价体系建构。今天看起来,这跟教育部最近提出的课程思政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
  2019 年管理干部到深圳考察学习的时候,这些课题已经在深圳组织了校级开题。2020 年又组织这些项目进行了广西规划课题申报。虽然这些问题的提出还没有展开系统科学的研究,但已经进行了多次的研讨,无形中强化了管理干部质量保障过程的监控意识。相信立项之后,随着研究的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队伍—— 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力量源泉。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把学校人才培养放到了学校发展战略的重要地位,提出了“以教师发展引领学校发展”的思想、“成长是最好的福利”的理念。我们同时认为,只有幸福的老师,才可能教出幸福的学生。我们追求构建学校发展与教职工需求相匹配的教职工成长体系,为每位教职工创建个性化的成长平台,让每位老师感受到专业的尊严和职业的幸福。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不断得到健全,逐步形成了校本特色的教师队伍培养体系。如图 4 所示。
  2013—2019 年,七年时间里,学校利用自有资金和多方筹措到的资金,投入近 1000 万元推进教师培养工作,共组织了四次全员培训,全面提升教职工的整体素养。更可喜的是,通过这样一种全员培训的方式,把四个校区的老师聚集一起学习和生活,增强了学校教职工的集体凝聚力。教职工们说,几轮培训下来,越来越有家的感觉。正是这种不断的磨合、融合,使得广大教职工对十四中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日益增强。南宁三中有位副校长跟我说:“石校长,听过几次你们学校老师的主题宣讲,发现他们有两个很典型的特点。一是很自豪,从老师的言语里能感受到他们作为一名十四中人的那种自豪感;二是发言水平高,非常专业。”这八年来,除了全员培训,我们还组织学术领军人才的“映荷工程”、管理干部的“清荷工程”、青年教師的“初荷工程”等一系列教职工培养项目,成效显著,成果喜人。八年间,有 4 位老师评上正高级教师,3 位老师评上特级教师,2 位评上广西十百千(第二次)培养人选,1 位评上全国优秀教师,4 位评上南宁市教坛明星,等等。在广西教育教学成果奖的两次评选中,有 2 个项目获得一等奖,3 个项目获二等奖,7 个项目获三等奖,获奖项目居广西基础教育前列。三中这位副校长说的十四中人的这种自豪感不正是幸福感的具体体现吗?这种专业特质不正是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吗?   (四)课程—— 学校育人的重要载体。笔者认为,一所好的学校,应该能够帮助学生得到与其能力相符的成绩。因此,学校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成长的平台,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清楚地知道,我们培养的是面对未来未知世界的人,我们不应该用我们当下的眼界来判断未来未知的世界;我们要使今天的学生能应对未来的世界,那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升他们应变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核心素养。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很重要的载体,因此我们不能只盯住统编教材,要因地制宜、因学制宜、面向未来,适当开发校本教材,增加课程,以增长学生见识、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生的能力。有人问我:“你们教学生这些东西,对中高考有用吗?”我说:“似乎没有用,但对他们的将来有用。”教育不能太功利,作为管理者,我们不仅要立足当下,而且要放眼未来。教学生三年,想学生三十年,想国家民族三百年,这是每位教育人应有的教育情怀。对于当下学校的条件而言,开发校本课程面临很大的压力,一是认可的人少,二是缺少专业的老师,三是缺少足够的经费资源。但我们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基于学校实际,我们确定了这样的发展方式:一是每学期或每学年集中资源做好一个项目(或培育一个精品);二是我们无法做到发达地区那么丰富和多元,但我们可以重点开发一些学生受益终生的必修课程。我们经过多方筹措资金、寻找资源、寻求上级和社会的支持,开设出了一批深受学生喜欢的精品课程,比如,定格动画课程、烘焙课程、心理健康课程、书法课程、阅读课程,等等;建设了一批高品质的课程基地,比如,全国最美校园书屋、创客中心、校园电视台、VR职业体验馆、跆拳道馆,等等。我们的校园电视台被授予“全国百佳电视台”,心理健康中心成为全国心理健康特色教育基地。学校的课程团队逐渐壮大,课程愈发多元。最让人感到可喜的是,师生的成长和变化。有一批师生从这些课程中,找到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为了将近几年来构建起来的课程有机整合起来,我们申报了自治区课题,我们将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系统推进学校的课程建设,构建“涌泉课程”体系。其体系如图 5 所示。
  (五)设施——学校品质提升的物质基础。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学校办学品质的基础,十四中作为南宁市对外展示的窗口之一,多年来得到上级部门,特别是教育局的大力支持。这些年来,学校的基础设施不断得到建设与完善。今年高中部新校区动工建设,为高中突破发展瓶颈提供了最有力的基础保障,这也为学校未来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相信在南宁市教育局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学校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三、充满自信,思考未来
  教育是我的一生的情怀。上面对自己八年来的工作做了一个简要的梳理与回顾。这八年来,做成了一些事,同时也有不少遗憾。我想这也正是教育的魅力所在,因为我们永远无法感知教育的顶峰在哪里。其实小到一个学校,大到一个区域、一个国家,要办好教育,一是要让大家充分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愿意为教育发声,努力在社会树立老师正面的形象;二是要增强队伍的专业性,当下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主要还是因为教师队伍发展不均衡,而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想真正做好需要科学的顶层架构;三是要选拔和培养一批有教育情怀的校长。教育是一门慢的藝术,只有不功利的人,才愿意等待;教育是一门让人迷恋的艺术,只有目中有人,才能彼此成全。笔者相信,一个自信、有情怀、有担当的教育者,必定能担负起社会责任,给学生带来阳光、雨露、和风,让学生在教育的土壤里健康成长,带领学生走向美好的未来。
  (责编 卢建龙)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广西高中数学优质课《平均变化率问题》为例,阐述在教学中设计问题,以问题带动和引导学生掌握概念,从而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 概念课 问题引导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6-0116-03  新高考改革即将到来,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我们一线教师需要长期探索的一个课题。在数学概
期刊
【摘 要】本文以 Premiere CC 视频编辑课程为例,论述混合式教学在中职计算机技术实训课程中应用,提出借助雨课堂平台,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按照“初步了解,基本掌握—理解,熟练掌握—能力拓展”三个层次进行教学设计,并从课前线上自主预学习、课中强化实训操作教学、课后线上拓展提高等步骤实施,以增加课堂互动、增强师生交流、加强学生操作。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 雨课堂 混合式教学 实训
期刊
【摘 要】本文对汽车专业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进行解读,提出把德国职教元素融入“1+X”证书内容,形成三方(德国手工行会、企业、学校)共建的“1+N”多维度多层次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体系,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1+X”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并论述其他与课程体系相关的改革:强化能力要素,加强“1+X”融合型师资队伍培训;建设适应“1+X”实训项目的汽车专业实训中心;开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三教”改革背景下中职活页教材改进的意义,阐明中职活页教材的编定原则和编写特点,以中餐烹调活页教材为例,提出中职活页教材改进的措施:教材内容与教学设备相匹配,指导学生熟练应用教学设备,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教材内容贴合社会生产的实际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满足企业对实操型人才的需要;协调处理教材内容与学生层次的关系,根据不同的学生配置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关键词】“三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桂林市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进行教学调研,根据教与学中的问题,制定课程标准,明确课程学时、教学内容与要求,提出运用“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诊改方法进行诊断,并从“调研、诊断—诊改、实施—总结、辐射”等步骤实施,提出课程诊改建议:加强校—园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发教材和开展课题研究;课程诊改成果由點到面向学前教育专业其他学科辐射。  【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我有一个梦想》教学为例,论述通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策略:优化整合跨媒介,注重个性化阅读体验;发挥实体课堂的引导和点拨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合理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学生 主体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6-0135-02  《普通高中语文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二氧化硫”教学设计为例,阐述基于真实情境,创设 5 个教学环节开展“二氧化硫”实验探究教学的具体做法,以课堂提问、讨论、评价相结合,进行“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化學核心素养 教学设计 实验探究 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6-0106-03  2017 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标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复习为例,阐述在复习阶段有效整合知识、活用概念图式、运用数学模型、有效利用例题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复习,提升学习效率。  【关键词】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整合知识 概念图式 数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6-0161-02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内容,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分析现代制造类专业(群)建设和发展中产业技术快速迭代导致专业办学基础条件更新困难、校企供需求各异导致合作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现代服务业等快速发展导致传统制造类专业的社会影响力日渐走低等问题,提出示范特色专业群建设的措施:三向对接,有效开展特色实训基地建设;多措并举,推进专业内涵和教学质量提升;携手共赢,校企协同创新合作模式。  【关键词】产教融合 示范特色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中职数学开展混合式学习评价的意义,以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在 2019 级汽修 2 班和汽修 3 班分别实施混合式学习评价和传统评价方式,结果发现 2019 级汽修 3 班的期考总体偏低,未能达到学校及格率达 60% 以上的教学目标,而实施混合式学习评价的 2019 级汽修 2 班的总体成绩偏高,各项指标达到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提出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