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青春期孩子与家长由于关系处理不当而引发的问题越来越多。“青春期”原本就是“多事之秋”,因为青春期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特殊性,众多问题的出现,原因不可能只在家长或是孩子单方面。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和咨询经验,从不同角度谈谈如何处理好青春期孩子和家长的关系。
关键词 关系处理 青春期 父母 孩子
经常会见到或听到家长有如此的抱怨:孩子越长大越不听话、不懂事了!也经常看到因为父母的唠叨、攀比、抱怨等使孩子放弃与父母沟通。形成所谓的代沟:或是用不好的语气激怒父母,使父母伤心;更有甚者会离家出走。“青春期”原本就是“多事之秋”,因为青春期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特殊性,很多时候在与家长的沟通上存在很多问题。众多问题的出现,原因不可能只在家长或是孩子单方面。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和咨询经验,从不同角度谈谈如何处理好青春期孩子和家长的关系。
1 站在家长的角度,谈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
1.1 客观对待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作为家长会为孩子的“判逆”而烦恼、无奈或是不知所措,有的会放弃或放纵管理,有的采取不恰当(暴力、溺爱等)的教育方式,都可能会影响到孩子健康成长。
《论语》中关于父母的爱有这样一种描述:尽早让孩子离开自己而独立是一种伟大的爱。
首先,应该给孩子一份尊重。做为家长应该接受孩子已经“长大”的事实,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成长的空间。
其次,应该给孩子应有的权力。给孩子权力的同时也就教给了孩子如何承担责任。很多孩子是在父母的“包办”中变得依赖,变得惰性,变得逃避责任。
最后,应该给孩子一个发展空间。给他们一些建议和提醒,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关心与尊重,而不只是约束与挑剔。孩子总是沿着父母的渴望成长,在父母的赏识中成长、成就自己。但是孩子也可能在父母的批评、否定中成长为父母的“渴望”。
1.2 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上存在矛盾冲突,比如心理上的成熟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心理断乳与希望精神上得到父母理解与支持之间的矛盾:心理闭锁与需要理解交流的矛盾:要求独立与依赖之间的矛盾:自以为是与常常有自卑感之间的矛盾等。在行为上经常存在对社会地位欲求不满,反对从属,反对权威干涉:在观念上与成人存在碰撞;自身经常存在不能自控的情绪波动等。
1.3 改变传统的亲子沟通方式。
1.3.1 变“唠叨”为“建议”,变“命令”为“提醒”,变“管”为“帮”。关心孩子是每个家长的本能。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可是孩子毕竟是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理应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选择的自由,作为家长没有理由剥夺本应该属于他们的权力。要是真的为他们好,就放手让他们去做,在给他们权力的同时也给他们了一份责任。
管和帮其实不过是换了一下解决问题的角度,从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要求、去约束,变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提醒、去建议。“管”虽也能体现家长的关爱,但却让孩子感觉到被束缚,任何人都不喜欢被人指使,哪怕是父母。“帮”则让孩子在接受提醒的过程中得到一份尊重。
1.3.2 变“指责”为“说感受”,变“你”字开头为“我”字开始。给孩子说话的权力,给孩子为自己辩解的机会。家长可以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孩子去体会、去理解,相信孩子天性是爱你的,就像孩子从不会怀疑父母爱自己。让孩子因为理解而做,因为感恩而做,让孩子去体会做过之后那份成就感和那份满足感。而不是一味的去指责孩子,家长情绪化的言语可能会伤害到孩子,如“父母如此不容易,你却不理解!”或是更为过激的语言。有时正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可能会按你的“指责”去做。
2 站在孩子的角度,谈如何理解父母。作为孩子,要克服自己青春期心理的烦躁情绪,承认自己的“半成熟”状态,即:接受生理上的成熟与心理及知识、经验缺乏等现实。
2.1 应该理解父母是凡人。面对父母的唠叨、抱怨、攀比等现象,理解父母也是凡人,也有烦恼与压力,即所谓的父母的不容易——可怜天下父母心!
2.2 应该理解父母的担心是事实。父母对孩子的担心,一般表现在“担心没经验而犯错、受伤害”。“没经验”对于孩子是事实,接受了这个事实也就理解了父母的苦心。对于父母的意见,可以先拿过来,然后有效的留下,无效的放下,拥有一种接受的心态。
2.3 从内心承认父母爱自己。父母永远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只不过是用了不同的方式表达。不同的时期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会有所变化,幼小的时候父母期待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学龄期父母期待孩子学业进步;成年之后父母除了期待事业有成之外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健康。
2.4 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除了心理上的调节之外,还要学习一些好的沟通方式,注意自己说话表达的方式。
总之,不论是家长或是子女,一定要相信彼此双方都在努力,彼此双方都是为了对方更好。多些理解,多些包容才可以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
关键词 关系处理 青春期 父母 孩子
经常会见到或听到家长有如此的抱怨:孩子越长大越不听话、不懂事了!也经常看到因为父母的唠叨、攀比、抱怨等使孩子放弃与父母沟通。形成所谓的代沟:或是用不好的语气激怒父母,使父母伤心;更有甚者会离家出走。“青春期”原本就是“多事之秋”,因为青春期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特殊性,很多时候在与家长的沟通上存在很多问题。众多问题的出现,原因不可能只在家长或是孩子单方面。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和咨询经验,从不同角度谈谈如何处理好青春期孩子和家长的关系。
1 站在家长的角度,谈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
1.1 客观对待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作为家长会为孩子的“判逆”而烦恼、无奈或是不知所措,有的会放弃或放纵管理,有的采取不恰当(暴力、溺爱等)的教育方式,都可能会影响到孩子健康成长。
《论语》中关于父母的爱有这样一种描述:尽早让孩子离开自己而独立是一种伟大的爱。
首先,应该给孩子一份尊重。做为家长应该接受孩子已经“长大”的事实,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成长的空间。
其次,应该给孩子应有的权力。给孩子权力的同时也就教给了孩子如何承担责任。很多孩子是在父母的“包办”中变得依赖,变得惰性,变得逃避责任。
最后,应该给孩子一个发展空间。给他们一些建议和提醒,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关心与尊重,而不只是约束与挑剔。孩子总是沿着父母的渴望成长,在父母的赏识中成长、成就自己。但是孩子也可能在父母的批评、否定中成长为父母的“渴望”。
1.2 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上存在矛盾冲突,比如心理上的成熟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心理断乳与希望精神上得到父母理解与支持之间的矛盾:心理闭锁与需要理解交流的矛盾:要求独立与依赖之间的矛盾:自以为是与常常有自卑感之间的矛盾等。在行为上经常存在对社会地位欲求不满,反对从属,反对权威干涉:在观念上与成人存在碰撞;自身经常存在不能自控的情绪波动等。
1.3 改变传统的亲子沟通方式。
1.3.1 变“唠叨”为“建议”,变“命令”为“提醒”,变“管”为“帮”。关心孩子是每个家长的本能。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可是孩子毕竟是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理应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选择的自由,作为家长没有理由剥夺本应该属于他们的权力。要是真的为他们好,就放手让他们去做,在给他们权力的同时也给他们了一份责任。
管和帮其实不过是换了一下解决问题的角度,从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要求、去约束,变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提醒、去建议。“管”虽也能体现家长的关爱,但却让孩子感觉到被束缚,任何人都不喜欢被人指使,哪怕是父母。“帮”则让孩子在接受提醒的过程中得到一份尊重。
1.3.2 变“指责”为“说感受”,变“你”字开头为“我”字开始。给孩子说话的权力,给孩子为自己辩解的机会。家长可以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孩子去体会、去理解,相信孩子天性是爱你的,就像孩子从不会怀疑父母爱自己。让孩子因为理解而做,因为感恩而做,让孩子去体会做过之后那份成就感和那份满足感。而不是一味的去指责孩子,家长情绪化的言语可能会伤害到孩子,如“父母如此不容易,你却不理解!”或是更为过激的语言。有时正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可能会按你的“指责”去做。
2 站在孩子的角度,谈如何理解父母。作为孩子,要克服自己青春期心理的烦躁情绪,承认自己的“半成熟”状态,即:接受生理上的成熟与心理及知识、经验缺乏等现实。
2.1 应该理解父母是凡人。面对父母的唠叨、抱怨、攀比等现象,理解父母也是凡人,也有烦恼与压力,即所谓的父母的不容易——可怜天下父母心!
2.2 应该理解父母的担心是事实。父母对孩子的担心,一般表现在“担心没经验而犯错、受伤害”。“没经验”对于孩子是事实,接受了这个事实也就理解了父母的苦心。对于父母的意见,可以先拿过来,然后有效的留下,无效的放下,拥有一种接受的心态。
2.3 从内心承认父母爱自己。父母永远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只不过是用了不同的方式表达。不同的时期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会有所变化,幼小的时候父母期待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学龄期父母期待孩子学业进步;成年之后父母除了期待事业有成之外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健康。
2.4 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除了心理上的调节之外,还要学习一些好的沟通方式,注意自己说话表达的方式。
总之,不论是家长或是子女,一定要相信彼此双方都在努力,彼此双方都是为了对方更好。多些理解,多些包容才可以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