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在沟通中常犯的7个错误

来源 :商界·中国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不做调查而做出争议性决策
  
  任何争议性决策都会引发流言、员工的焦虑和抵制。最佳的方式就是提前与相关人员一对一地面谈,了解都有谁在反对,为什么反对。
  关于变革的决策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公司结构的重组,目标的变更以及关键员工的离开都会带来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又会使人焦虑。
  为了不让员工感到焦虑,可以事先开门见山地和他谈:“这次重组与以往不同,可能让你觉得不安了。”然后根据他的反应,分别强调某些方面:
  ●他对未来感到不确定?告诉他这次重组的前景如何;
  ●这次重组会影响到其他项目?告诉他公司相应的对策都是什么;
  ●要表现出你对他的理解。最好用身体语言而非口头的谈话强调你的情绪,传递对他的关心。
  
  2,说谎
  
  有时候谎言和对真相的遮掩是善意的。还在讨论中的话题必须对外保密,但要注意保密的方式。要是让别人知道你在撒谎,你就会失去他人对你的信任。
  你也可以不必说谎,当被问到需要保密或敏感的话题时,你要学会说“我不便透露相关情况”或者“这个事情我还不能说太多”,而且要牢记:一定要做到前后一致,不要自相矛盾。
  
  3,忽视权力背后的力量
  
  你有没有因为从未听到过坏消息而惊讶,但当一切发生时却为时已晚?希望你没有。你手中的权力越大,你能听到的问题也就越少。如果你想听到对某一问题的诚恳意见,就主动去听听坏消息,接受坏消息,并让人觉得你并不讨厌听到负面的事情。
  反过来,在消息自上而下传递的过程中,一般都会被放大。也许你只是觉得某次报告的形式不好,但大家却都会“知道”你讨厌这次报告(甚至是讨厌作报告的那个人)。
  运用平实、简单的语言就能遏制流言的产生。在每次会议的结尾都发表一下你的意见,说明下一步要做的工作。比如说:“克里斯,你的分析很到位,不过销售趋势那部分可以省略掉。咱们周三再碰头。”
  
  4,低估下属的智商
  
  以“大家听不懂”为理由来跳过某些话题是极富挑衅意味的。
  如果用一张示意图就可以说明问题,何不向大家把类似“重组”这样的情况解释清楚呢?当然,仅仅这么做可能还不够。一线的员工也许对组织结构设计了解不深,但他们理应知道变革背后的原因,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生活。你以为他们听不懂,但请记住:让他们弄懂是你的职责。
  
  5,混淆过程和结果
  
  在设定工作目标、员工补偿和价值评估的过程中,经理们很容易把过程和结果搞混。
  比如你跟你的团队说今年的增幅目标是7%,但公司董事会却根据目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把目标定在3%。你通过拼命地游说,最后把目标提高到了4%,但你的下属却不会因此而领情,相反地,他们会对此极为不满。
  为什么他们不能体谅你的辛苦游说呢?道理很简单:你的游说只是过程,而你之前向他们承诺过一个结果。你希望他们能体谅你,但他们却只想要一个具体的数字。一旦愿望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对此耿耿于怀。
  没错,谁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体谅,但当我们评价他人的时候,总是会以结果作为准绳。有些时候,员工办事的过程是正确的,但大多数的公司还是会因为错误的结果而处罚他们。相应地,虽然有些人没有完全按照规则办事。却会因为得到了正确的结果而受到嘉奖。
  
  6,沟通方式选择不当
  
  E-mail是很好的信息传递工具,但千万别把个人情绪表达在里头,因为这样最容易引发误会。
  如果你读电邮的效率不高,干脆抛开电脑,当面或通过电话与对方沟通。同时,电话通知和面对面的会议虽然在散播消息方面效率较低,但却可以更好地沟通细节问题。
  另外,有的人是天生的倾听者,有的人却擅长从文字中领会精神。所以不要怕麻烦,问一下每个人乐意接受信息的方式,很多人都能明确地给你答案。要是他们不能告诉你,你就只能在平时的交流中注意观察了。
  
  7,对不作为视而不见
  
  你的沉默也许能比你的讲话传递更多的信息。如果你不表扬员工,他们会觉得自己没有得到你的欣赏;如果你不对决策背后的原因进行解释,大家会觉得你不信任他们;如果你不告诉大家公司未来目标的方向,下属就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
  从人的本性来讲,遗漏是在所难免的。要想避免遗漏,只要事先检查一下团队的主要目标,然后与大家做必要的沟通就可以了。你可以摸一下底,了解一下大家对某些问题的真实看法,看他们的想法是不是符合你的初衷。你可以时不时问一问下属:“对我刚才说的问题,你是怎么理解的?”
其他文献
周其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对于本次金融危机,全球都是从估计不足转向估计得过于严重,具体到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有这么一个过程。  比如说危机初期大家并未在意,但在2008年下半年,不少经济学家认为2009年、2010年中国一定是负增长,这种估计是跟当时的局面有关。因为在2008年的10月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的出口从每年平均增长20%、30%这种高速度,变成负的20%。
期刊
肖金成: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未来二十年是中国区域经济变化最剧烈的时期,未来的城市群落也将在这一时期完成描绘与重组。  总体来讲,城市群落发展有五大趋势。  趋势一:三大城市群继续主导中国经济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的显著特征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经济规模占全国的比重越来越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引擎。在未来
期刊
马丁沃尔夫  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首席经济学家,对全球经济有着精辟的深刻分析,获得了国际上各界广泛普遍的承认赞赏,是“世界经济论坛 ”的特邀评委成员。    全球化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重大的经济课题之一,同时它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课题。但在对全球化的理解上,人们一直存在一个误区,就是把全球化理解成美国化的过程,全球化实际是比美国化有一个更丰富内涵的过程。  美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它处在提出
期刊
2008年,最流行的字是“囵”,最流行的鞋是“同鞋”,而最受益的却是李宁公司。  这样一个充分运用网络元素,凭借一篇《朙人穿囵鞋,李宁真》的博文迅速火遍各大沦坛网站,竟然创造了2个月销售10万多双“囿鞋”的奇迹。  在感受“同鞋”疯狂热销之际,李宁公司同时也深受网络冲击之苦。  这一点,李宁电子商务部总监林砺深有感触。2007年,林砺通过调查发现淘宝上销售李宁产品的网店有1000多家,一年的销售额
期刊
流动性推动的地价上涨和投资人对高端住宅的旺盛需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规模化地产企业向高端化转型,但各国数据均显示,高端住宅需求对经济周期的敏感性更高,低谷中的周转速度更慢。因此,欧美成功的高端地产商通常都施行更保守的财务策略——以保守的财务策略来对抗产品本身的高周期风险。  目前为抑制高房价出台的政策正进一步加剧混合产品线的风险:一方面,开发企业为平抑整体房价,推出一些低价盘,另一方面,只要过剩的流动
期刊
兖州煤业收购澳大利亚Felix公司    历时一年,兖州煤业最终以总价35亿澳元(约合29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澳大利亚Felix公司。Felix以生产优质焦煤著称,该公司去年煤炭销量700万吨,按权益比例推算可采储量3.68亿吨。  算上之前兖州煤业收购的澳思达5300万吨煤矿储量,兖州煤业在澳洲拥有的煤矿储量超过了4亿吨,有望在澳洲实现“再建一个兖州煤业”的梦想。    国家电网有望与美开合
期刊
对“碳关税”要有心理准备  王福重    美国和加拿大等部分发达国家正在考虑对中国等国的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为什么恰好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时刻,想起来征收碳关税?这确实有些凑巧。所以中国商务部表示这是打着环保旗号的贸易保护主义。  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大约是,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环境持续恶化,可是在一定时间点会达到拐点,其后,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环境会持续改善。中国还远未达到这个拐点。  
期刊
2008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成立于1923年的贝尔斯登因濒临破产而被摩根大通收购。不到半年时间,创立于1850年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创办于1914年的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挺过1929年大萧条,呼风唤雨半个多世纪的美国五大投行竟然在半年间垮掉三家。成立于1869年的高盛和1935年从JP摩根分立出来的摩根士丹利也被迫改制为银行控股公司,被直接置于美
期刊
印花税是一种名不副实的税种  周俊生    印花税在中国股票市场上掀起的轩然大波,每一个投资者都有刻骨铭心的记忆。2007年的“5·30”事件中,财政部骤然大幅度提高印花税,重创大盘,投资者损失惨重,这是利用税收杠杆调控股票交易的一个不成功先例。2008年,面对股市的不断暴跌,财政部又分两次大幅度降低了股票交易印花税,但市场行情并未即时反转。事实证明,以印花税来调控股票交易市场的运行,起不到太多积
期刊
实体经济复苏抢夺股市资金  马红漫    有分析人士认为,开始“动态微调”的货币政策是本轮A股市场调整的主因。其实,市场上之所以会出现资金吃紧的感觉,其根本原因是由经济复苏的阶段性过程造成的。  事实上,股市所代表的虚拟经济与工商企业所代表的实体经济,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相互一致与不一致并存。两者间的这种矛盾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股市作为对实体经济的敏感先行指标,往往会先于实体经济三个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