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课中的情感体验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u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体验,语文课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把它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从而创设有利的教学情境。本文谈了教学实践中的几种做法。
  关键词: 情感体验 教学实践 主体发展
  
  心理学家卢家楣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份,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因此情感教育是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针对学生生理和认识特征,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只有激起并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情感是对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它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体验,凡是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的客观事物,就能使人产生愉悦、喜爱等积极的情感体验。语文课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把这些情感因素同课堂教学恰当地结合起来,它能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枯燥的课堂生动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创设有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就语文课教学谈一点做法。
  
  一、情绪感染法
  
  借助于各种媒体,如电影、电视、多媒体等,充分整合学校的各种教学资源,按照教学内容,创设一种情景气氛,感染学生的情绪,通过情绪的感染把课堂气氛烘托出来,由情绪上升为情感,进而升华为意志和行为。如创设音乐和视频情境。音乐视频情境就是教师把传授的知识放到一定的听觉和视觉背景当中去,让学生借助于对音乐的感知进而去感知知识和道理,巧妙地设置音乐情境,能有效地调节学生的情绪,扩大师生之间知识和情感交流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中学语文教材大都文质兼美,形神俱佳,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许多选文闪烁着道德、情操、人伦的光辉,但许多学生读之却索然无味。尽管教师不断提示“这是名家名篇”,但他们看不到文章中栩栩如生的人物,看不到如诗如画的北国风光,不懂明月的柔情,不識春风的温馨,仍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语文学习。其重要原因就是学生未能充分感受到文本中的情感,自然也就领略不到文章之美。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情感因素,让那些富含情感的美文去感染、激荡学生,让学生内心极易被点燃的感情与之共鸣。如在教学《观潮》一文时,考虑到许多学生没有见过大海,难以想象潮起潮落的壮观与柔美。我便先通过多媒体投放海浪的温柔静美和汹涌澎湃,让学生们心中那抽象的海浪形象化,然后要求学生在潮起潮落的音乐声中,根据旁注的提示来感情朗读。随着朗读的进行,学生们在大海那时而喃喃细语,时而汹涌澎湃的咆哮声中领略出大海那深沉而丰富的内涵……他们沉浸在大海柔情脉脉的静美中,陶醉在大海雄奇奔放的壮美里,一往情深。这样教学任务也就很自然地顺利完成了。
  
  二、角色模拟法
  
  结合教学内容,事先让学生准备小品表演、情景剧、即兴表演等。通过角色的扮演,让学生体验角色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内涵。把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幻化成活生生的现实,不但表演者有了内心的体验,观看者内心也会泛起涟漪。这种戏剧化的效果,往往会使人产生真实的感受,进而变化为某种行为规范。角色的表演,有利于把理论说教转换到现实中来,身临其境就会使人自觉或不自觉地知道做什么和不做什么,这要比空泛地讲解课本内容更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创设表演情境。情景剧是学生感兴趣的文娱形式,在课上偶尔采取这种艺术形式,能让同学们在愉悦或感伤之后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从而指导他们应怎样正确面对来自心理品格、健康人格、高尚情操等方面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初二《新闻两则》这一课时,为了落实学习目标——“危难之时勇于互助”这部分内容,我们安排了一节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互助合作情景剧表演”,老师模拟电影《集结号》设置了这样一种情境:有一支小分队,在战场上掩护大部队转移,经过一番艰苦的战斗,进攻的敌人暂时被打退,而这支小分队也损失惨重,只剩下不到几个人,这些人中有蒙住眼睛的,有绑住双脚的等(老师故意安排),活动规则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撤离到指定的地点。每组活动结束后,统计安全到达目的地的人数和未到达人数。之后让学生谈感受,当脚不能走,眼不能看时有什么感受?小组成员都做了些什么?今后一旦遇到别人有困难时自己应该怎样?通过活动,学生感受深切、体验真情,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还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
  
  (一)用情感朗读激发学生情感。文质兼美的课文往往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教师在朗读教学中,除要求学生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满怀感情地读,读出文句中蕴含的情感、哲理、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如在教学《春》一文时,我先引领学生听录音,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想象春天的美丽景色,然后跟着录音齐读。学生们读着读着,读出了春天的色彩,读出了春天的气息,读出了春天的声音,也读出了春天万物欣欣向荣的欢乐气氛。他们仿佛身临其境,产生了愉悦的情感,越读越有劲。在此基础上很自然地达到了教学要求,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用体态语言显示学生情感。眼睛是心灵之窗,脸面是心灵之镜。师生的面部表情、动作神态是一种动态的无声语汇,它蕴含了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师生心理交流的重要“外显点”。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感线索,恰如其分地让学生运用自己的面部表情、动作神态,直观、形象、真切地进行情感体验,产生共鸣。
  在这种体验式教学中学生的情感被激活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热情高涨,教学效果不言自明。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学生发展的价值”。我们每个教师都要积极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关注语文课的情感体验,依靠情感体验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最终实现主体的主动和生动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 散文被誉为“美文”。长久以来散文以记实为本,以史学为伴,蕴集着散文作者对于人生世相的多少关注,多少思索,多少探索。然而传统的分析法教学运用不当往往会破坏文章整体韵味和优美意境。本文力求探索一条以美感为根基的散文鉴赏教学方法。  关键词: 散文 意境 教学 鉴赏    一、关于散文的特点    散文被誉为“美文”。长久以来散文以记实为本,以史学为伴,蕴集着散文作者对于人生世相的多少关注,多
朝鲜王朝后期(约公元1700—1850年)是韩国绘画思想史上特别值得重视的时期,是具有新倾向业绩的时期。在这个时代韩国性、民族性的画风风靡一时。除此之外,后期美术处于15世纪中叶世宗大王在位年间(公元1419—1450年)前后,与朝鲜前期的美术比较更加兴盛。从美术定义可以看出,初期的绘画受宋、元时代绘画的影响,后期则明显有明、清绘画的特点,显著的民族性与自我意识、新趋向的绘画风格是支配朝鲜后期的时
近年来,“四王”的山水画经常出现在青岛市博物馆明清书画展厅内,它吸引了无数书画爱好者和广大观众驻足观赏,无形中愉悦着人们的心灵并陶冶着情操。      “四王”是明末清初之际活跃于江苏太仓、常熟地区的四位山水画家的合称。他们是:王时敏、王鉴、王翬、王原祁。青岛市博物馆馆藏明清书画作品中“四王”作品收藏齐全,自成系统,因此尤显珍贵。  “四王”从时序上看,实际上是两代画家的组合。王时敏、王鉴虽为叔侄
春季制种母本湿热煤灰催芽技术龚德华,夏宗新,陈继云(湖南省临澧县种子公司415200)湿热煤灰催芽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催芽方法,它解决了以往春季制种母本浸种催芽难的问题。1994年和1995年
摘 要: 高中语文中的文言文是学生觉得比较难的部分,我们一般老师在教文言文的课文时,都是先介绍时代背景,再逐字解释串讲句子,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死记硬背一些词义和译文。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我们的教学应该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本文主要探讨在新课标理念下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应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文言文 教学模式    为了应付高考,一般老师在教文言文的课文时,都
摘 要: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果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收到双赢的效果。可现实情况怎样呢?一些学生厌学语文,上课不专心听讲语文、忽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忽视语文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语文只要临时抱佛脚,考个及格就OK;一些语文老师感觉讲课吃力、感觉授课没什么激情,他们抱怨学生都不想听他们的课。这种现象是怎么发生的,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笔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是由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reovirus,MDRV)引起的番鸭病毒性传染病。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番鸭传染病。自暴发以来,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1902年由Aujeszky在匈牙利发现的,100年来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报道发生该病,据统计伪狂犬病对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仅次于口蹄疫及猪瘟。研究病
摘 要: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关系到一堂课的教学效果甚至该课的成败。在课堂提问中如何表现其艺术性,活跃课堂气氛,得到好的教学效果,一直都是我们要探讨的课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提问艺术。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提问 艺术    教育家爱德华有一句名言:“教育就是教人思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想要让学生敞开思维,设疑和提问是一个最有效的方式。我们在教学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母语教学的困难大大超过理科和非母语教学。后者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未知到知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会成为学习的动力,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中学语文的教学对象是青少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如果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再“高明”的教师的劳动也只能付诸东流。  鉴于上面的认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力求让学习者感受到愉快和虽然感到有些疲倦但因为正在做的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