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岗位特点开展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jia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与高职就业岗位特点的分析,叙述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并探讨了开展专业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实践了体育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相结合的项目化教学的改革途径,为高职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职业岗位;体育教学
  作者简介:陈为民(1962-),男,广西玉林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副教授;李晓红(1968-),女,湖南新宁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副教授。(广西 南宁 530023)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1-0123-02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其就业岗位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其工作性质和环境对从业人员有着特殊的要求。为了使毕业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具备工作岗位需要的身体素质,高职院校要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的“要对学生进行终身的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良好习惯,以提高高职教育的竞争力和就业质量,推动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经历了高中应试教育的大学生养成了喜欢静坐、爱上网、忽视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意识的培养更无从谈起。从每年对新生身高、体重、肺活量、耐力、速度、握力、台阶实验和仰卧起坐等体质健康标准项目测试结果看,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大学生由于体质健康状况欠佳而导致的运动猝死事件屡屡见诸报端。为了在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同时,确保全民身体素质和适应工作的能力稳步提高,高职体育教学要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确定新的教学目标和开辟新的教学途径。
  2.高职就业岗位对身体素质的要求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是生产第一线,条件较为艰苦,需要学生在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方面有所准备,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在工作中发挥专业特长,实现可持续发展。比如,电力专业的学生从事爬高、架线、布线、高空维修等需要手脚并用和胆大心细的工作;水利专业的学生从事野外测量、水利建设和长途跋涉等需要吃苦耐劳、有耐力、有体力和良好心态的工作;机械类学生需要长期站立、举臂、抬重和长期保持某一姿势的工作。如果没有在学生学习专业的过程中不断灌输和训练学生适应专业岗位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准备,毕业生就很难胜任专业性的工作,这也是造成毕业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工作不稳定、频繁跳槽的原因之一。现有的体育课程仍旧依附于普通高校的课程模式,内容陈旧,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脱轨,授课内容仍停留在传统的篮球、排球、足球等项目上,体育课教学使学生将来所面临的体能要求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技能、锻炼方法和从业能力。
  3.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现代科学的发展和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分工越来越细化,使得很多岗位的工作重复而机械,长期的固定工作姿势使人容易患上职业病。例如,水工类学生由于长期负重和跋涉,容易造成腰椎劳损;电力类的学生长期爬高容易造成肌肉僵化和眩晕;机械类学生长期站立,容易造成静脉曲张和关节酸痛;计算机专业学生由于长期面对电脑,使眼睛视力恶化,长期操作电脑,头部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造成颈椎病;财会类专业学生长期伏案、低头含胸,大脑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使精神高度紧张,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如果不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和开展合理的身体调适,长期以往,身体状况很难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二、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
  围绕高职教育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特点,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每周安排一次课,只为提高学生的一般健康水平、调剂一下学习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高职体育课程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终身体育教育为目标,着重从发展学生职业能力和突出学生专业特色两方面着手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将来所从事职业工种对体育的特殊要求,通过项目教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有关的身体素质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形成以学生自主学习、岗位能力锻炼、终身体育教育的高职体育教学特色,这对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增进健康、增强体质、防止职业病、获得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1.开展项目教学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模式,是现在职业教育中倍受推崇的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的一种,学生通过共同完成项目而进行教学活动可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促使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学习潜力与身体潜能。由于体育课程脱离了教室和书本,在自由和快乐的环境中度过两节课时间,所以倍受学生的欢迎。但是,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只是带给了学生一时的快乐和尽兴,而没有真正让学生掌握运动的技能,特别是对于大部分没有体育特长、对体育没有兴趣的学生更是没有起到积极的培养和锻炼效果。所以,体育教学必须采用项目教学法,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上来。如设立运球、传球、垫球、顶球、轮滑、小组球赛、竞技等项目,通过项目的完成和竞赛,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与坚韧不拔的意志,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正视困难的勇气,提升综合素质。
  2.开设专业体育课
  在高职二年级的体育课中,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设置相应的运动项目,把所学的内容和专业对应的就业岗位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适应未来从事职业的需要;让学生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科学健康的、终身体育锻炼的生活方式,突出终身体育观,这是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侧重点。如电力专业开设爬杆、撑杆跳、攀岩、俯卧撑;水利专业开设定向越野运动、登山、野外行军、中长跑运动;机械专业开设器械健身、队列训练、健身操;计算机专业开设瑜伽、有氧操、形体训练等运动,使学生学会锻炼方法,养成锻炼习惯,在工作过程中能够自觉地不定时做相应的运动,以消除劳动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消极因素对身体和心理的损害,并将其发展为形成劳动技能所需的那些身体素质。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就业方向和生理、心理特点,在课外参加相应的俱乐部,自主选择运动项目,加强训练。
  3.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科学、合理、客观地对学生体育学习进行评定,是“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体育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后的考核,不能沿用过去的个人单项考试评价方式,而应该从集体协作和项目完成过程、完成情况来考核,并且要综合多项目考核结果作最后评价。如开设定向越野、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传球、队列队形、野外行军、爬杆、俯卧撑等的友谊赛、对抗赛、循环赛等,以比赛代替考试来考核评价学生体育课程的学习效果,这样既能提高学生锻炼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用客观而长远的眼光考核学生,促进学生的锻炼意识和协作能力的培养,也满足了学生对竞技体育的需求。
  三、教学改革的预期效果
  基于职业岗位特点开展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有助于合理利用体育设施,避免因为各专业开设的教学内容相对固定、集中而造成某些运动场馆、运动器材的紧张和其他场馆器材设施的闲置和浪费;通过项目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体育课程“预备+自由运动”的教学模式,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素养、运动兴趣和习惯,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将体育教学与职业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不断接触和认识专业,了解专业的就业岗位和体能要求,同时也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和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通过与专业紧密结合、突出专业特色的体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培养学生与所学专业相对应的素质与能力,有效满足学生追求“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达到娱乐身心和强身健体的结合,符合高职体育发展的现实要求。
  四、结束语
  结合职业岗位特点改革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向导构建高职特色的体育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是贯彻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深化职业健康式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追求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目的,使体育教学发挥了在职业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左春雨.创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3).
  [2]吕晓林.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发展滞后的因素探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6).
  [3]姜威.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5,(12).
  [4]唐芒果.高职体育院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教育,2010,(12).
  (责任编辑:李海静)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高校确保教学质量,保证长久发展的关键。当前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认识上的问题,尤其是高校管理层的意识问题。高校管理层要重视教师专业发展,采取必要的策略来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包括建立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的人本管理模式、搭建教师交流合作的平台、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  关键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策略  作者简介:邓偊(1975-),女,江西抚州人,东华理工大学研究
期刊
摘要:首先分析了教学系统中的蝴蝶效应现象,然后重点探讨在教学设计中如何干预和引发良性的蝴蝶效应,杜绝、弱化蝴蝶效应的负面影响。最后从方法论的角度思考蝴蝶效应对教学系统的影响,指出蝴蝶效应实质是一种哲学思维,是一种方法论。  关键词:教学系统;蝴蝶效应;方法论  作者简介:张燕丽(1975-),女,甘肃白银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系,讲师;李勇帆(1959-),男,湖南邵阳人,湖南第一师范
期刊
摘要:合理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研究和开发了一套功能完善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首先简述开发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给出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及各子模块的功能。使用该系统,能够优化工作流程,实行科学管理,提高办公效率。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功能完善;管理信息系统   作者简介:林勇(1973-),男,安徽舒城人,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副研究员;倪有源(1976-
期刊
摘要:特色专业建设是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分析了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力图探索应用技术主导型自动化专业特色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特色专业建设的成效。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专业建设;专业特色  作者简介:蒋建虎(1972-),男,河南洛阳人,洛阳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副教授;张果(1972-),女,河南南阳人,洛阳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讲师。(河南洛阳4
期刊
摘要: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强调了一定要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经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目前经济管理学科教育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首先对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从教学模式改革、课程结构设置、实践性教学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体系设计和运行机制设计,最后对我国经济管理类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期能系统地解决大学生创新能力
期刊
摘要: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培养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通过阐述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分析当前双师型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任务驱动”法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构建了“任务驱动”法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过程。分析表明,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必须有所创新,需通过改革教师培养模式,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高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培养模式  作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分析,从教师的角度,重点在明确课堂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提高自身以及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讨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教学;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刘恒坤(1975-),男,重庆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讲师;黄莉(1981-),女,湖南怀化人
期刊
摘要:家长检查学生作业现象在我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教育测评学的视角看,如果家长检查学生作业的行为实施不当,不仅会导致教师作业测量质量的下降和作业评价功能的弱化,而且会导致教师教学行为的盲目低效、学生课业负担的加重、学习兴趣的弱化、学习效率的降低,严重削弱教学活动的整体效益。充分发挥学生作业的功能需要科学引导家长检查学生作业的行为,大力强化教师的教育测评学素质,保证教师作业测评的质量。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高校发展性课程评价制度是以发展的理念和方式展开的,它旨在促进学生、老师的发展,课程价值的提升,它不仅是我国当前高校课程改革的现实选择,而且我国高校课程评价研究领域也急需这样的新的课程评价来充实。作为一种新的课程评价趋势,发展性课程评价制度需要相对应的组织机构、文化、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建设和保障才能顺利实施。   关键词:高校课程;发展性课程评价;制度建设   作者简介:刘青(1985-),女,
期刊
摘要:在分析了我国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意义和现状的前提下,提出将生命教育融入通识教育中,以进一步明晰通识教育理念并以生命教育的整体思维理念统摄通识课程的设计。这样不仅可以弥补我国通识教育理论研究的不足,而且可以使通识教育的实践(课程设置)有明确的理论指导,从而寻求通识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整合统一的突破。  关键词:生命教育;通识教育;通识课程  作者简介:王鲜萍(1971-),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