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h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必须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个问题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学习《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素质教育已逐步深入人心,广大教育工作者从理论上和时间上对素质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并进行探索。因此,课程改革是二十一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题。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加速到来,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全民的素质,因而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更伟大、更艰巨的任务,这就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基础教育的质量与素质教育的进程同二十一世纪的发展相比有明显的差距,迫使我们及时有效的解决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进行课程改革。
  怎样才能扎实有效的推进素质教育呢?党和国家领导人已多次召开座谈会,并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突出抓好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之一是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可见,课程改革被鲜明地提到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上,我国旧的课程体系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能达到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就必须进行改革,以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建国五十年来,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先后进行了七次课程改革,每次课程改革都取得了明显的成就,这些成就为二十一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面临未来的挑战,回顾旧的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我们发现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2005年秋季全国统一推行新的课程体系,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本次课程改革是历次课程改革的一种完善和延续。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实施科教兴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总之,这场改革不仅影响一代新人的培养问题,还能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只有在改革的过程中,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体系,从真正意义上进行教育的创新和对新课标的实施。
  
  (作者单位:408103重庆市涪陵区李渡大柏树中学)
其他文献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其中集体备课正是改革的新产物,且已成为各校教师合作、交流、研讨的重要平台。而作为集体备课的基础独立备课已被不少教师淡化,有些甚至才工作几年的教师也可以直接用集体备课的资源或现成的教学设计。如此,课堂上却浮光掠影、泛泛而谈,最终学生糊涂,教师云里雾里,真正是“身入金山空手归”。语文教学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实质上是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备课的意义,只把备课简单等同于有
期刊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把情感因素引入教学中。真挚、平等地与学生对话,是与学生沟通感情、交流思想最重要的手段。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物理教学又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的观察事物、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打下良
期刊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对课堂导入语都十分讲究,好的导入语犹如乐曲的前奏、戏剧的序幕,它会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好的导入语就是一堂课良好的开端。它是一堂课开始时,教师为新课讲授而说的话,它可以引发学生兴趣,调控教学气氛,是切入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可以为一堂课的教学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导入语应充分展示:“情、趣、疑”。     一、情    “人
期刊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民族,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美德相融会,汇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领导人多次强调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明确提出了要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要求。在初中语文课本中,近两百篇文章,大多蕴含着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丰富材料,如:爱国、尊师、敬老、学、勤俭、公而忘私等等,其中以文
期刊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策略,特别是做不容易的事,策略更为重要。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有哪些策略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笔者粗浅的看法:    一、训练朗读能力,感受语感的策略    朗读时要感情充沛,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这样,文章的思路、作者的感情、优美的意境会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激起他们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其语感、审美能力等都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提高,同时
期刊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趋向,同时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实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投入到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新课改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但欣喜之余,听课过程中发现的一种课堂教学现象也应引起关注:每当师生之间形成对一问题的交流、学生的答案一旦偏离教师的固定教学思路与标准答案,必遭教师的否决,每当看到这样的场
期刊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本学科的难点。然而,不少学生感到作文难度比较大,不是无从下笔,无话可说,就是内容空洞,废话连篇。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潜心钻研作文教学方法,加大作文教学改革的力度,拓宽作文教学的思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笔者在此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写  很多学生的作文写不好,主要原因是“怕”。一怕肚
期刊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写错字;在语文考试中,字形题是必考题,而学生的文字表达里的错别字更是花样百出。现就针对语文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错别字来举例说明追本溯源是辨析错别字的好方法之一。  以2010年江西高考题为例: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风靡 吻颈之交 自诩 一筹莫展  B.寒碜 礼尚往来 偿试 杀一儆百  C.端倪 改弦更章 虐杀 原形毕露  D.肆意 淋漓尽致 编撰 理屈词穷  
期刊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怎样上好语文课,已成为广大师生普遍关注的问题。现就这一问题,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抓实预习环节,为上好课打基础  在预习中,要使学生养成遇到困难时主动使用工具书、边读边想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课堂上,安排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预习情况,通过交流,对学生预习中的收获给予充分的肯定,对表现突出的大加赞赏,充分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自学的潜能,提高
期刊
语文教师在“语文”这块世袭领地上日夜劳作,吐丝不息,可谓鞠躬尽瘁。然而,虽筋疲力尽,却作茧自缚,甚至有不少教师也反映越教越不会教了。为什么呢?封闭、保守、教死了。几十年来“语文教学”的概念几乎一成不变,真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可悲的。笔者认为必须建立大语文观,即必须寻求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纵横内外的联系及其相互制约的规律,因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泰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