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思政”路径研究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pe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是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教育目标是为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职业性。文章基于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针对高职院校,以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技术为例,提出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方法。重点介绍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思路方法,可推广至其他专业课程,以期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思路。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1-0069-02
  一、引言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成为各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推力。
  在知网、万方等平台上关于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相关论文数据表明,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上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相对落后。本文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等实际情况,选取电类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在“课程思政”视域下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提出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方法,以期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二、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要求高校利用整体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除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专业课、通识课也要涵盖在内。不同课程所属学科和专业不同,所彰显的育人价值也是多元的[2]。“课程思政”将各类课程进行内在整合,实现育人的整体效应。“课程思政”的最大特点在于能够将显性的教育功能内在化,真正达到以德育人的思政教育目标[3]。
  1.“课程思政”的适时提出,为高职院校思想教育注入新模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一直以来国家都将思政教育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3]。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体系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时事报告等。高职院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职业性,就是要强化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理想等教育,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传统的单纯传授式的教学方式更具有普遍性,职业性受到限制。“课程思政”的适时提出,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差别性和针对性,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形式和方法,实现学生通用素质和专用素质的全方面融合发展。
  2.专业课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自然融合,体现教育的“协同效应”,全面提升思政教育效果。相对于思政教师,高校中专业课教师与学生接触更频繁,且人数占比大。有效发挥这部分群体力量,形成近因效应,可以大大提高沟通效果。高职院校教育的宗旨是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课堂教学是其育人的“主渠道”。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的设置远远多于思政课程,且不同于思政课程的传授式教育方法。专业课堂中,教师可以在讲授知识、传授技能的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自然地融入教学的全过程,最终达到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的。
  3.“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育人理念相一致。工匠精神是工匠们在长期职业实践过程中养成的良好职业素养、彰显的特有职业品质,却始于职业教育[4]。职业教育的初衷和目的是为各行各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工匠精神成为职业教育育人的价值标高,成为职业教育人才“质检”的衡量标尺[4]。“课程思政”的适时提出,契合了时代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它将专业课程与品德教育有机融合,以课程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德育元素贯穿于专业教学全过程,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因此,“课程思政”建设与“工匠精神”培育,都体现了“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两者在育人理念上是一致的。两者的契合,满足了时代对人才素养的要求,是时代发展的使然。
  三、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建设
  本文以电类专业基础课电工电子技术为例,提出了针对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徑方法。
  1.根据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整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点,提取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例如在进行基本放大电路授课时,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在熟悉理论内容的同时掌握安装与焊接。实践过程可以培养学生识读电路图、查手册、选择元器件、安装焊接调试电子电路等能力,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电子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极大改善,身临其境地认识到技术技能可以造福人类、服务社会,从而建立责任感和使命感,端正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利用掌握的技术技能为社会做贡献,发挥个人价值、社会价值。
  2.依据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际,修订课程标准。现有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但是素质目标的表述过于含糊[5],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应在素质目标中明确“德育目标”,同时修改对应的教学内容,使其作为素质目标的支撑,在“德育素质目标”的指导下开展教学。
  3.建立有效的融合机制,将提取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思想政治要素自然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中,编制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指南。
  4.依据提取的思政要素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关键,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课程设计将提取的课程思政要素自然地嵌入教案和教学中,从而达到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的目的。
  5.建立一套基于“知识 技能 德育素质”的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检验“课程思政”开展的效果,保证“课程思政”稳定可持续推进。   四、結束语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和课程思政的双重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在熟悉基本专业知识、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的同时,提升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本文以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技术为例,提出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方法,通过提取专业课程思政要素,优化课程标准、教学指南及课程设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做到将课程思政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最终实现知识 技能 素质的全方位教育。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其他文献
[摘 要]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对教学质量进行正确有效的评价,促进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符合国家对当前教育的指导方针。通过分析目前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的应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提出了双向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对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进行了设计,以期能客观、有效地评价教与学的双向活动,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人工智能;在线教学质量;双向评价体系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江苏
[摘 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迫切需要,也是践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实现高校“三全育人”,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切实举措。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过程中,对于课程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各个教学环节中的教学效果难以把握、教师教学质量无法进行综合评价等问题,使用智能化技术赋能“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研发
[摘 要]本科生导师制是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对于提高本科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农学院农学专业实施导师制的实际情况,总结并探讨了导师制带来的益处,为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和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毕业论文质量;实践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2015年度江苏省教育厅“江苏高
[摘 要]校企共建工作室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工作场所学习理论有很高的契合性。针对校企合作工作室教学,借鉴工作场所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建立真实任务导向的工作室教学模式,推行面向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任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促进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深化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作室教学模式;工作场所学习  [基金项目]2
[摘 要]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新时代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要实践“价值塑造 能力培养 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是工科类院校的一门重要的数学基础课程,知识点丰富,应用性强,育人要素多样化。通过分析概率统计课程特点,从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和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两方面阐述了概率统计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以期为相关课堂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新时代教育理念;立德树人
[摘 要]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形成和积累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精神引领的重要价值。在红色资源的宝库中,湖南三师的红色资源非常丰富、不可替代,具有地方特色。湖南三师是衡阳师范学院的前身,通过考察和分析衡阳师范学院对湖南三师红色资源实践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从而对未来如何以红色资源引领师范教育进行展望。  [关键词] 湖南三师;红色资源;转化;师范教育  [基金项目
[摘 要]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新时代召唤良好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声。高师院校是培养教师队伍的基地,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机制至关重要。着眼于新时代下高师院校“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与完善,结合忻州师范学院数学系的具体情况,对“三位一体”协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详细论述,以期对高师院校实施和完善“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关键词]
摘要:在广泛走访企事业单位、收集已毕业学生在专业相关领域遇到的问题与建议、参考国内知名高校关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应用生物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建立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方向教育平台、专业特色教育平台等4个教育平台,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培养目标实现矩阵,完成了应用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本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既结合新疆生物产业和传统农业产业升
[摘 要]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是教育部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但地方经管类高校起步晚、底子薄,严重影响了项目的质量。以地方经管类高校虚拟仿真项目内容选型为研究对象,通过现状调研,从学校、二级学院和教师三维层次分析了项目选型的困境。结合建设目标,设置了“真实与虚拟”“水课与金课”“独享与共享”“仿真与虚拟”的四平衡科学选型原则。运用竞争战略思想,提出了项目选型的三大策略,包括降低开发成本和缩短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记忆的载体、历史与现代的桥梁、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的高校传统文化通识课程,在培养当代大学生思辨能力、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价值辨识能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力,以及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新媒介技术赋能下,充分利用传统文化通识课程的内容优势,通过课程设置的内涵主题化、授课方式的叙事故事化、素材应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