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chen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在语文教材中占着重要地位,尤其是统编教材中,文言文的内容增加,比重加大,其重要地位越发凸显。学生对文言文普遍感到晦涩难懂,兴趣不浓。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提高质量;主要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言文是中国语言的根基,蕴含着丰富的文、哲、道等文化的精髓,是文化的无价之宝,有助于明理、修身和养性。尤其是初中语文的文言文篇目,是思想和美感并存的经典篇目,可以陶冶学生性情,提高思想内涵。
  文言文历史久远,文字发生了演变,古今的差异等因素,导致文言文成为师生的共同难题。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提高教学质量,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与同行们交流。
  一、重视文言文诵读,培养学生语感
  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重视文言文的诵读,是提高学生文言文语感,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的前提。文言文难以理解,是不容置辩的事实,而自古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古时候的私塾教学,讲学为主,但讲学在诵读之后,古人崇尚反复诵读,新时代的语文教学,诵读仍然是不可缺失的环节,增强语感、纠正字音,尤其是文言文中有通假字,反复诵读,可以正确发音和知其意。再者,反复诵读,还可以让学生注意朗读节奏的划分,从而加强语感训练,提高理解力。
  《岳阳楼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写景、抒情、叙事于一体,反复诵读,可以领略洞庭湖之壮丽、作者的旷达的胸襟,以及远大的抱负。这个主题的把握,是诵读的产物,而不应该是老师强加于学生的“给予”。诵读也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备的基本功,在诵读中,加强语言的节奏感,有助于阅读教学的理解。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通过反复读,以及上下文的联系,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我确实知道我不如徐公俊美”,那么,这个句子的主谓宾也清晰可见,节奏的划分,“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文言文诵读多凭语感,多诵读自然语感提高,多读自然也就顺了,多读,其义也现,其理也明。
  二、注重语法点拨,提高阅读能力
  文言文与现代文不同,存在大量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特殊的句式,詞的活用等,帮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为了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多数教学采用“一讲到底”的翻译法,让学生不仅背诵文言文——考试填空、翻译等,也让学生背诵译文,如此的教学,先教后学,先讲再背,典型的走应试教育的老路,与目前推崇的“先学后教”“学讲结合”相悖。因此,文言文的教学,教师应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点拨,培养学生的敏感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点拨,主要就词的活用、通假字、以及一些特殊的句式等,不要求从头至尾的字字过关。如“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这个句子中,引导学生注意“弊”通“敝”,在这里不是“弊端”而是“困顿”“失败”之意;“成五采,此天子之气也”,引导学生关注“采”通“彩”,是“颜色”“彩色”的意思;“或师焉,或不焉”,根据句子意思,“不”同“否”。
  此外,教师应对活用字词进行重点点拨,如《大道之行也》 中的“故人不独亲其亲”,第一个“亲”是意动用法,“以……为亲”;《湖心亭看雪》中的“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中的“客”是名词动用,“客居”之意;《与朱元思书》中的“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急湍甚至箭,孟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等中的“东西”“奔”“上”等,分别是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动词作名词用“奔马”、形容词作动词用“向高处去”“向远处去”等。在文言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将这些难以理解、又古今意义差别大的字词、句式等,注重引导和疏通,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力,久而久之,也提高学生的自主判断力,形成技巧,形成能力。
  三、阅读方法多样化,创设轻松氛围
  文言文阅读教学,本身枯燥和乏味,如果课堂上教师沿用“一言堂”和“灌输”,更增添了文言文的乏味感、课堂沉闷自不待言。因此,文言文的阅读,应创设轻松的阅读氛围,创设轻松、愉悦的阅读环境,促其乐学。
  如《隆中对》的阅读,在课之初采用故事法,起到引人入胜之效,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也可以在课之初,插播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部分镜头,和学生一起聊聊这部电视剧,立刻凝聚起学生的注意力。《木兰诗》的教学,播放黄梅戏或者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再借助于多媒体辅助教学,呈现木兰停杼叹息、替父出征、辞别亲人、征战沙场、胜利凯旋、同伴看望等情境,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是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中心和重心,更营建了轻松的氛围,为有效阅读埋下伏笔。
  四、注重古今结合,促其学以致用
  文言文的哲理深奥,很多的思想在今天值得学习和借鉴。初中文言文,部分纯粹写景之外,大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在这点上,教师应不惜笔墨,引导学生对其思想性和积极意义进行思考和探讨,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并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以致用”。
  如《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是“几个人一起走路,当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告诉我们应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择其善而从之”,意思是“选择别人的优点而学习”,与现在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脉相承,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相处时,应虚心学习他人的优点,对于别人的缺点,应反省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等;《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面对困境却心境依旧旷达,值得我们学习。
  总之,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经典文学,要想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作为学生的领路人的老师,应创新方法、激发兴趣,激活课堂,让学生对文言文课堂产生期待,并且“古为今用”,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将不再是问题。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当新冠病毒肆虐神州大地,一衣带水的东瀛各界慷慨捐助。日方赠送物资所附的中国古代诗文,火爆各大媒体。这些名言佳句,确实给捐赠善举平添了暖心的雅意,给身处疫情的中华儿女别样的慰藉和感触。有一位教师幽默地赞叹道:“本以为日本是送物资的,没想到是送语文课的!”在“停课不停学”的非常时期,笔者与学生以日方赠言为主要学习素材,以诗词文化为切入口,展开语文网络学习活动。  【关键词】初中;语文;网络诗文
【摘要】在校本课程的研究中,教师要明确研究目标,规划好实践步骤;探索新型活动模式,巧用乡土德育资源;讲究宣传策略,创建德育精品课程。。  【关键词】德育资源;研究目标;活动模式;宣传策略;精品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德育活动的开展,各级教育部门纷纷将有地方特色的德育资源引入校本课程领域,这为教育改革发展、实施德育探索了一条新的道路,具有很强的创新意义和巨大的实践意义
【摘要】在现代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丰富学生思想情感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语文课程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和语文写作水平,从而提高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成绩。本文对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育;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现代高中阅读教育是高中阶段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译文】懒得摇动白羽扇来祛暑,裸着身子待在青翠的树林中。脱下头巾挂在石壁上,任由松树间的凉风吹过头顶。  【诗文赏析】“夏日”和“山中”是理解这首小诗的关键。因为是夏天,所以有“白羽扇”;因为是山中,所以有扇而懒得摇。  诗仅四句,描写的场景也不大,但却真实、贴切地把夏日的山中和山中的夏日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夏日的清风吹来,山中的松叶沙沙作响,
【摘要】近几年“核心素养”一词活跃在各大教育类期刊文献、书籍和论坛中,教育家和一线教师们都关注着教育改革,不过教育改革最终仍要落实到教材改革和实际教学中去。新版“部编本”教材历时五年编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体例,现已投入使用两年。总体而言,新教材体现出的科学性、时代性受到了普遍的认可,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可行性。本文将以二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对“部编本”小学语文记叙文阅读教材进行分析。  【关键词】
【摘要】跨学科整本书阅读是一种跨学科教学的创新,旨在通过跨学科来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与质量,使学生能够养成自主阅读习惯,能从阅读感受到经典作品的深厚人文素养与高尚情操、艺术魅力,在阅读中掌握更多的创作技巧、方法,为日后写作积累更多技巧,提高阅读审美能力与探知欲望。本文以《绿野仙踪》为例探讨整本书阅读指导,结合教师教学情况来展开分析,指导学生更好地阅读、学习整部作品。  【关键词
【摘要】随着新课改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彻底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如何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成了教师关心的重点问  题。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做好教学的组织和引导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进行几点论述,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语言学科,是中
【摘要】苏轼三咏赤壁的思想底蕴,并不在于佛教和道家的影响,而是植根于一种具有实践取向的生命意识。苏轼对人和物的自然生命,持肯定乃至乐观的态度。基于此,他对儒、释、道的汲取与调和,以是否成全人性的自然成长、生命的自由展开为归依。  【关键词】苏轼;赤壁赋;生命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三咏赤壁,写出被称为
【摘要】文言文传记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价值观的教育问题。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离开具体的知识技术目标,任意发挥才情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在文言文传记的价值观教育中,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与学生完成良好的教学互动:一是理性反思,以情动人;二是主题先行,歧路讨论;三是活学活用,传承性灵。  【关键词】文言文传记;价值观;育人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高考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和
【摘要】近几年来,无论是在教材还是考试中,高中文言文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由于时间距离所造成的学生视界差异,阅读文言文时存在着阅读障碍。这里说的解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自己理解阅读文章,另一方面是指导学生读懂文章。教师自己读是前提,读懂了再指导学生读。本文试图依据古典文学的文体论、创作论等理论中的基本思想,探索高中文言文解读的基本方法,试图找到打开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一把钥匙。  【关键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