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dianjusdy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本来是育“人”,但是现在其育“人”的功能却被削弱了,知识的教育、专业的教育被强化了。而教育一旦离开了人,不再关注人的灵魂或人的精神,也就不能再称其为教育。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曾经指出:“科学是立事之基,人文是为人之本。没有科技,就会落后。一打就垮,受人宰割;没有人文,就会异化。不打自垮,甘为人奴。”由此可以看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当前的社会状况却是非常令人担忧:缺乏社会良知,没有正确的价值观,道德水准低下,诚信原则丧失,就是在一场轰轰烈烈的学雷锋运动之后,整个社会并没有看出有多大的改观。究其原因,就是缺少人文教育,这已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一大阻碍。
  人文教育,实质是人性教育,是使人成为“人”的教育,注重的是人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部分,人文主义是历史学科丰富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是历史赋予这一学科的任务和使命。
  一、人文教育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最终的目标
  2002年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要求:“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吸取智慧,提高人文素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学科是一门社会科学,从大纲的要求可以看出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正确的社会观念。
  在新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也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在课程目标上要求“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并进一步强调: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
  由此可见,人文教育不仅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更是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今天的历史教育,就是用当代社会具有普遍价值的人文精神来理解历史,诠释历史;用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待历史,用历史的观点来反思现代,让历史在现代社会发挥应有的借鉴和指导作用,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所以应当在历史学习中培养学生理解人文精神,发扬人文精神,塑造良好地人格素养。
  二、人文教育在高中历史教育中的现状
  谈起历史教学,最普遍的看法是使学生能够记忆和掌握的历史知识,了解一些历史事实,应对一些必要的考试。用我校刘笑宗老师的话来说:历史如果只是传授知识照本宣科,谁都可以当历史老师了!其实历史并非简单的对已经发生的事件的记录和重现,应多考试更不是它的最终目的。历史中包括了已经存在的经验和教训,有曲折复杂的历史事件,灿若星辰的历史人物,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但是长期以来,历史教学被视为单一的学科教学,在模块化的教学中缺失了充满历史味的波澜壮阔,代之以一个个浓缩的、枯燥无味的知识点。在缩减容量的同时,也割舍掉了许多的感性的人物,精彩的艺术。特别是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尽管许多老师们精心备课,努力探索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想把每一节课都上得生动活泼。可是,为了应付考试,不得不把人文教育放在第二位。为了那一次又一次的成绩不得不急功近利的采取有利于直接提高成绩的简单粗暴的方式,那还顾得上引导学生去感受丰富多彩的人文历史,促其形成人文素养,因为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很难通过考试体现出来的,是无法量化的。这种功利化的表现,使得历史教学也丧失了自我,那些在放映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影片时的笑声就是对历史教学的莫大讽刺。
  三、加强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几点想法
  虽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存在许多不利因素,但是却有越来越多的历史老师认识到历史教学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在应对高考的同时尽可能的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当然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1.更新观念,树立全新的教学目标观,把人文教育真正贯穿于整个历史教学之中。
  新课程标准适应了时代的要求,高举人文大旗,向我们展示出了教育由以知识为本到以人为本的发展轨迹。在新的标准的指导下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从三维目标入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历史学习是一个学生认识历史的过程,从感知历史,积累历史知识,理解历史,到对历史现象进行理性思考,以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找到历史发展的特征和规律,从而认识历史和现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大力推行参与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关注学生的个性和需要,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基本规律,也要善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动手,构建历史过程,探索历史结论,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学会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
  2.转换教师角色,提高自身修养,做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偏重于“教”的过程与方法,新课改的课程目标要求教师在关注“教”的同时,还要重视学习过程的指导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发展的思想者;发现和开发学生潜能的发现者;与学生互动发展的协作者;与学生融洽相处的同行者。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示范、熏陶、引导、提升、启发的作用,使学生能独立的感受人类文化的精神力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越成功,教学成效也就越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角色适应新的更高的要求,成为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在有声和无声的历史教育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历史教师除了在从教前所获得的丰富人文知识和形成的人文为本的历史教育观外,还要在教学之余,利用各种类型的业务培训和学历进修,广泛地涉猎并一定程度上了解和掌握构成历史的各要素扩展自己的知识层面,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生活实际,通过不断地自我内心反省、感悟,从而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将自己由照本宣科的“传教士”变为引领学生品尝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导游”。
  3.挖掘教材,让课堂有血有肉,打造人文精神的气场。
  课本的容量毕竟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发掘历史教材中蕴涵的人文因素。浩瀚的历史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譬如孔子、李时珍、“美术三杰”、布鲁诺、伏尔泰、孟德斯鸠等等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他们的学说和成就,影响着人类社会原有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以及整个文化传统,教师教学时要对进行适当的补充,让这些人物和相关的事件变得清晰可辨,在描述中挖掘出他们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所表现出了的丰富的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让学生去感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的升华。
  总之,教育的目的就是塑造“人”。国家的发展,文明的延续都离不开人,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教学以其广博在人文素养的教育中应发挥其独特地作用,让人文教育真正成为历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还将付出很大的努力。这也正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身为教师,我切身的感受到学校为我们这些教师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为我们教师的茁壮成长提供了一片肥沃的土地。  关键词:底气;文明;修养  有一位学者曾这样说: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从民族发展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身为教师,我切身的感
期刊
摘 要:通过美术教学,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美术教材,侧重于美术知识的应用及审美感受与艺术观念的表现和表达。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接受艺术的观念和具有现代设计的意识,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各种能力,其中想象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美术;培养;想象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自主性,让其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实
期刊
摘 要: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方式。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学习能力,而且对将来工作和学习也有较大帮助。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  孔子云: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影响之大万万不可忽视。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
期刊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习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不良的学习习惯,会给学习的成功带来困难。在学生的作业,或者在书面检测卷中,我们总会痛心地发现,许多学生解题错误,是原因没有看清题目,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只要教师再把题目要求读一读,或者在他没有注意的地方指一下,学生会马上反应过来,或者让学生再重新做一次,他们就会做对了。于是,我们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毛糙等“帽子
期刊
摘 要: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模式,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电教手段的应用有利于体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动态地显示给定的几何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数学,爱学数学。如何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笔者认为当代的电化教学手段是其助推剂。充分运用电教手段,通过教师
期刊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的今天,从学生感兴趣的“玩”开始,与各学科的联系,试图找到适当的教育资源,充分挖掘沙包可利用的价值,从而有效地教育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实现一种文化的积淀,打响学校品牌。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家长和老师对“玩”的偏见,只看到“玩”对孩子的“破坏”,并不能看到其发挥的知识。  关键词:小沙包;创新;学科联动  一、立足体育学科,激活沙包文化的“元素”  1. 开展“阳光
期刊
摘 要: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成绩,切实掌握精读课文中的词汇,笔者在07级两个自然班中进行了实验活动,采用了两种精读教学方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两个班的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自上而下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和单词的灵活运用,而自下而上的方法却只有利于单词的机械记忆。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应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精读课文;词汇
期刊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指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小组形式;教学实践  合作学习的方式被引入课
期刊
摘 要: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自觉动机,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尤其是处于兴趣挖掘时期的小学生,只有对所学课程产生了极大地兴趣,才能自觉自愿的学习,构建出行之有效的小学品德课。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兴趣;情景创设法  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课,是对小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绿色通道,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文明行为方面起到了举足
期刊
摘 要:物理实验课都是教师准备好教材,学生到实验室按要求得到结果以验证所学的内容,学生多数是教师怎么说就怎么做,对于器材的来源从不过问,多数学生都认为器材是学校花钱买来的,没什么问题,即使损坏了,也只是让教师去调换。记得有一次做平面镜成像时我问学生:“如果我不提供实验器材,你们有办法去完成这个实验吗?”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最终大部分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制成实验器材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如有一个学生用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