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酒集体突围之道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g3114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洋河在全国的快速成长带动了苏酒板块的成长。徽酒也需要这样一个标志性的品牌在全国市场上发出声音。”同时,标杆性企业往全国市场发展,“会空出一部分市场份额,给省内的兄弟企业腾出一点生存空间。”
  
  中国白酒界素有“东不入皖,西不入川”的说法。
  多少年过去,徽酒格局依然是“多国鼎立,各霸一方”。徽酒各家在市场上厮杀,老板们在底下暗自较劲,老死不相往来。四分五裂的产业格局,阻碍了安徽白酒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徽酒现在就是在搞内耗
  
  “我们是特别羡慕山东和河南的白酒企业的。”当记者说到合肥大街上浓重的“酒气”时,安徽双轮酒业销售总监圣刚先生不禁感慨。
  “为什么?”
  “他们的行业协会协调能力很强,一呼百应,省内的白酒企业能够以全家福的群体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竞争压力小,凝聚力强,企业的日子相对来说要舒服得多。”
  究其原因,圣刚认为,这两个地方的白酒企业整体上来讲实力可能偏弱一些,大家往外走的机会目前来说不太大,在自己的地盘上活得也很好,所以市场上的竞争氛围要平和得多。
  “但是徽酒不一样”,圣刚话锋一转,“单拿一个合肥市场来说,销售过亿的企业就有7家,所以竞争相当激烈。对于徽酒来说,战略基本上是一致的,产品线一致,产品定位一致,目标消费者群体也一致,那么就只能拼战术。但是同一块蛋糕,又同一种打法,于是大家就拼地面执行。所以你们来安徽,走在大街上、超市里、便利店里都会觉得‘酒气’很浓,就是这个原因。”
  “实际上,徽酒现在就是在搞内耗。”圣刚叹了口气。在徽酒战线上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的圣刚,当他作为局内人清楚地看到自己辛苦付出的行业正在遭遇的问题本质时,他感到有些难过。
  高炉家曾创造了徽酒的两次辉煌。早在1995年的“双轮池”时代,他们就实现了白酒企业13亿的年销售额。2003~2007年,高炉家以一支徽派文化浓郁的产品再次傲居徽酒老大。然而在2008年之后,由于长期过度关注于中低端产品,高炉家的产品升级没有跟上消费升级步伐。虽然整体的销售额没有下降,但是在行业以每年30%速度高速增长的背景之下,仍然陷入了“被下滑”的尴尬境遇。
  在之后持续的一段时间里,高炉家着手进行国有体制改造,目前已经基本完成。改造之后的高炉,准备掳袖大干一场,然而当下的徽酒产业布局,仍然让他们头痛不已。
  “白酒本身就很封闭,徽酒尤其封闭。这种封闭既有往外走的谨慎,也有内部交流的保守,可以说,徽酒长期以来就是在埋头拉车,暗自较劲。过去徽酒在价格带上领先,在营销上领先,十年里觉得自己发展得也很快,但并没有把握住全国消费趋势的变革。形势大家也都看到了,但是没有真正地去行动。”
  没有行动,不是不想行动。“对于过去,沉淀太多,包袱太重,而且省内竞争激烈,在100~300元这个价格带上有着强大的销量,是大家的铁饭碗,所以都看得很紧。市场变幻莫测,稍一疏忽,就可能被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份额,瞬间被打垮。”
  
  徽酒在全国要有自己的声音
  
  “徽酒应该面向全国看安徽。”面对复杂紧张的市场,圣刚有着自己清晰的判断。
  徽酒各自为战的行业布局导致区域标杆缺失。如果没有一支标志性的品牌在全国市场上站住脚跟,徽酒就很难有自己的声音,而这必然导致它们在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时陷入被动。
  圣刚举例说,“我们老话讲‘傻子过年看隔壁’,咱们就说苏酒。江苏推出了洋河,蓝色经典席卷全国,洋河已经成功地在全国市场跑马圈地。白酒行业的‘茅五洋’第一板块格局已经稳固确立。”
  看得出,圣刚对兄弟省份的成就相当欣赏,但也不见得是望洋兴叹。真正做事情的人不会一心盯着别人碗里的肉,他总是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并且能够干什么。
  “洋河在全国的快速成长带动了苏酒板块的成长。”圣刚分析道,“徽酒也需要这样一个标志性的品牌在全国市场上发出声音。另外,标杆性的企业往全国市场发展,会空出一部分市场份额,给省内的兄弟企业腾出一点生存空间。这对于调整徽酒的行业布局,加快发展步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徽酒要做次高端价格带
  
  生存环境不一样,方法战略也不一样。圣刚认为,对于徽酒来说,“一定要在全国做次高端价格带”。因为就茅五剑的高端基因来讲,徽酒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与之抗衡。
  “在次高端价格带上一定要出现榜样,徽酒板块的榜样出现了,才能在全国有声音。”他强调说,“如果徽酒在次高端价格带没有一两个强势品牌,‘东不入皖’的格局也将被打破。”
  “徽酒有做次高端的必要,也有做次高端的优势。”圣刚对此信心很大,“像古井,老八大名酒,又是徽酒的老大哥,历史积淀在这里呢;像口子,综合实力比较强,管理上很有自己的一套;再说我们高炉家,60多年的生产发展历史,我们的酿酒、调酒技术都已经相当成熟,并且企业的改制也已经基本完成,没什么包袱。”
  
  编辑:王亮 1143894068@qq.com
  
  “单拿一个合肥市场来说,销售过亿的企业就有7家,所以省内竞争相当激烈。市场变幻莫测,稍一疏忽,就可能被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份额,瞬间被打垮。”
其他文献
商务部发布《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酒类流通管理的指导意见》  该《意见》是我国酒类流通行业发展的首个中长期指导性文件。《意见》指出,酒类流通管理要以深化机制体制改革为主线,以加强政府引导、发挥市场主导、强化技术支撑为原则,以调整结构、规范管理、提升质量、改善环境为重点,着力推进连锁化、专业化、信息化经营,引导科学、理性、健康的酒类消费,促进酒类流通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意见》同时明确,力争到“十
期刊
中国白酒行业自建国以来经历了两个发展周期:第一个周期的核心驱动是白酒消费需求的解放;第二个周期的核心驱动是白酒消费结构的提升。在第二个周期,白酒行业通过不断的提价,白酒销售价格和消费需求价格的矛盾已经基本得到解决,消费者数量、消费频次和消费结构的驱动都已经疲软,因此中国白酒行业已经进入发展拐点期。  ——远景营销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童    “中国食品安全的问题,实际上和全球食品安全问题一样
期刊
奢侈品的大蛋糕    近几年,中国奢侈品消费一直处于井喷状态,连续4 年全球增长第一。2011年6月9日,世界奢侈品协会9日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受日本地震、中国国内消费持续增长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中国2012年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贸易与消费中心,消费总额预计将达146亿美元。  面对国内的奢侈品发展趋势,如此巨大的市场蛋糕,茅台焉有不动心之理。只是,如何抢占这块蛋糕,面对工艺复杂、产能有
期刊
娃哈哈风干后成胶状物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将娃哈哈营养快线饮品倒入瓷盘中,一夜风干后饮料变成了白色的胶状物。该消息一经发布,令消费者对娃哈哈饮品质量产生质疑。娃哈哈官方回应“包括牛奶在内的含乳饮品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在水分挥干后呈现凝胶态,属于正常现象”。食品专家则表示“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娃哈哈的产品有质量问题,因为这11种添加剂都是允许添加的,基于企业技术和配方机密的问题,
期刊
速冻食品新国标合不合时宜?    @事件:  2011年12月21日,速冻食品新国标正式实施。此前引出速冻食品“细菌门”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新国标中,将由“不得检出”改为“限量检出”。新国标规定,每克生制品中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只要在100~10000个之间都为合格。    @评论:   我觉得速冻食品新国标实施的时间真的比较尴尬,因为它正好是速冻食品因为很多丑闻陷入危机的时候,这个尴尬
期刊
产品包装的任务,首先是界定要设计产品的品类特征,然后把那些最具有品类代表性的特性符号化,并表现在产品包装上,产品才能产生强大的销售力。    产品包装不是只一个简单的美术设计问题。作为商品,任何产品的包装,首要的任务是解决销售力问题,其次才是美感问题。  每一种商品都有其所属的品类属性特征,产品包装的销售力强弱,本质上源于对该产品的品类属性表现的强弱。  什么是品类属性特征?  消费者对多种事物、
期刊
企业一旦在原有的发展轨道上获得满意的发展,就会产生过度的路径依赖,有的企业甚至坚持到亏损还不止。    2011年11月28日,广电总局下发《〈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决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全国各电视台播出电视剧时,每集电视剧中间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  这则规定,俗称“限广令”,对于广告行业的影响不亚于“限购令”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推而广之,2011年下半年可以说是
期刊
没有品质标准的炒作  “当消费者懂得如何鉴别白酒的时候,白酒企业的黑色星期五就来了。”安徽黄海商贸副总经理宗海涛对记者说的这句话,可能要让许多白酒企业冒冷汗。  “有没有危言耸听的意思?”笔者笑着问。  “没有。”宗海涛回答得非常干脆,“实际上,白酒领域目前仍然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标准规范来约束控制。茶有茶道,红酒有红酒的文化背景,白酒有什么?白酒的标准在哪?”  宗海涛轻轻叹了口气,“现在市面上有
期刊
2011年,生姜价格暴跌,让不少姜农有种“被将军”的感觉。但对调味品企业来说,生姜市场崩盘却是一个利好消息。    成本不再是借口    企业只要涨价,言必谈“原材料价格上涨”。  一家生产五香粉的企业老总说,2010年飙升的姜价让我们企业利润大减;而一家生产咖喱粉的调味品企业供应部经理说,2010年仅进生姜原料一项就花费了300万元,占了整个成本的1∕3。  2011年,生姜遭遇大“跳水”,对于
期刊
汾酒集团2011年销售额达到78亿元 日前,山西汾酒集团在广西南宁举办2011年全国经销商大会。会上,汾酒销售公司和竹叶青公司主要负责人分别介绍了汾酒和竹叶青 2011年的经营情况和 2012年的发展策略。2011 年,汾酒集团销售预计达到78 亿,增长45%,其中股份公司预计收入45亿元。产品结构上,中高档酒占比已达 70%以上。山西省外市场比重进一步上升,销售占比超过整体销售收入40%,除山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