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体育教学如何走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来源 :当代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dd520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教学的生活化,是基于贯彻执行“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的逻辑起点,对促进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发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以及加快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文诠释了高校体育教学走进学生日常生活的必要性,并且以荣获第七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三三制”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为切入点,阐述了南京大学“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状况,总结概括南京大学体育教学是怎样走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指出了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体育教学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高校体育 体育教学 改革 体育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1(c)-0063-03
  所谓教学中的“生活化”,就是将学生从抽象的教材中解脱出来,所学的知识内容贴近现实社会与真切的生活,从而自发主动参与,获取科学锻炼的知识和技能,并达到学以致用[1]。
  高校体育教学面对的是年满18周岁的成年大学生,从小开始的应试教育以及周围社会环境影响,使得很多大学生与体育疏远,没有运动习惯。另外受到传统教学内容老化、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确、教学评价方法不科学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大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非常枯燥乏味,很多学生都是被动地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缺乏对于现实生活的感悟,这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更是背道而驰。文章以南京大学“三三制”本科教学体育改革为例,结合体育新课改精神,总结概括南京大学体育教学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是如何走进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指出了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体育教学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意见。
  1 高校体育教学中实现生活化的必要性
  1.1 贯彻实现新课改“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新课改精神指出“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以學生的发展为中心……”。《课程标准》进一步指出,在普通高校开设体育课的目的就是为了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可见新的一轮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强调体育在育人过程中,对人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
  为落实新课改“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各高校在日常所开设的体育课程,应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连,走进他们的生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依据学生实际的学习、生活情况,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学习兴趣、情感体验、认知感悟等,通过体育教学不断地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意义和生命意义的价值,教会学生健康的生活,把学生培养成为主动学习体育的主体和社会体育活动的主体。
  1.2 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体育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体育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体育界的众多专家学者纷纷赞同“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观念。“以人为本”强调的是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结合实地调查走访,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潜能灵活地设置课程,满足学生当前的体育多元化需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关心学生是否领会教学内容,是否掌握了知识,能否融会贯通;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各类体育知识讲座和校内运动比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的参与频度与热情,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1.3 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体育教学如果想更好地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体育任课教师务必要改变过去必须“跟我学”的教学模式,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点,积极鼓励引导学生,烘托出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乐意接近体育教师,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敢于提出意见和建议,只有在这种和谐的互动过程中,教学质量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另外,任课教师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功动机,而且能够使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得到修正和解决,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2 南京大学“三三制”本科体育教学改革背景介绍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这为推动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频繁,唯有能力和创造力的养成才是赢在未来的关键,着眼于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2009年南京大学推广了匡亚明学院成功的人才培养经验,在全校范围内实施新一轮以个性化培养为特色、以“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为目标的“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积极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三三制”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获第七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目前南京大学“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正处于全面发展,提档升级的第二阶段。“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与体育新课改的核心是遥呼相应的,都是突出学生个性发展,强调学生的发展和主体地位。
  3 南京大学“三三制”本科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状况
  从2009年南京大学正式推广实施 “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到目前的全面深化发展,体育部在教改过程中不断深化对改革的理解,认识到“三三制”教学改革不仅是该校本科教育最大的“福利”,也是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最佳机遇,2010年以来,体育部充分利用“三三制”提供的新制度、新资源,以“贯彻健康第一思想,拓展个性追求空间,强化为生服务意识,促进人人全面发展”为教学理念,以“让学生做到:人人会游泳、个个懂健身”为教改思路,努力朝着“构建世界一流大学体育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全面发展”目标阔步前进。
  自2009年学校实施“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以来,体育部体育教学不断地从体育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和内容、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诠释体育课程,以适应该校“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的步伐。2015—2016學年第一学期,根据该校“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第二阶段的总体要求,探索完全学分制下的课程教学改革,在体育课程开课上,实施开课全时段、专项全覆盖,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需求,真正实现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时间、自主选择老师,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   4 体育教学走进学生日常生活的具体措施
  4.1 明确人性化的教学理念
  马卫平教授在《体育与人》中,从历史回顾和现代检视两个维度对当前学校体育中存在的弊端——“人本失落”的现象,进行了多维的反思与考量,进而倡导了“以人为本”的文化体育理念和实践模式,呼唤现行学校体育应集焦于对“人与文化”的关注,提升体育理念,使学校体育由物化走向人化,由技能走向文化,与人的整体生命全面契合,实现学校体育的人本回归[2]。
  一直以来,南京大学体育教学以“贯彻健康第一思想,拓展个性追求空间,强化为生服务意识,促进人人全面发展”为教学理念。无论是基础课程、选项课程、保健课程、选修专项课程还是开放性课程的开设,教学目标都是围绕学生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5个方面所进行的思考。高度关注体育对于学生健康的促进作用与全面发展的功能。
  4.2 科学化的教学模式
  有学者指出,学校体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因此,体育教学要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方面,教学模式就必须科学化[3]。例如:体育部针对本科生体育公选课程所实施的“三自主模式”选课方案。在前期,体育部联合学校教务处多次进行充分沟通,结合学校“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完全学分制的稳步推进,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实际需求情况,高效的体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确定“三自主模式”。即对全校本科学生全面放开体育选课,在排课阶段,体育部不再框定全校29个院系的上课时间,而是根据学生的需求,打破系别、班级、男女生界限,实施开课全时段、专项全覆盖,真正实现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时间、自主选择老师。真正让学生做到自主选择时间、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任课教师的“三自主”选课模式。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该学期经过一轮的体育选课,根据选课结果和实地走访调查显示,90%的学生对于此种选课模式感到满意,他们都选到了自己感兴趣、合适自己时间的体育专项课程。
  4.3 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
  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4]。在日常体育教学过程中,该校体育教师从贴近学生生活的角度,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不断更新体育教学内容,以此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常识性教学中,突出体育知识的健身、娱乐功能,多角度阐述体育锻炼的实用性和终身性,促使学生自觉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例如:针对女同学所开设的女子防身术,可以培养女同学的自卫格斗能力,提高防身意识,增强自信心;瑜伽、形体等课程,对于场地器材的需求不高,可以就地组织开展,而且学生在毕业以后也可以继续开展,对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起到促进作用。定向越野高年级公选课程的开设,培养学生形成顽强、独立、果敢的精神,培养一定的军事素质,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同时使学生养成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习惯。这些课程的开设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受欢迎程度高,既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尽情释怀,同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还能积极思考,充分感悟体育运动带来的兴趣和魅力。
  4.4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事关体育课程目标实现情况,在进行体育课程内容改革的同时,高校还要在教学方法上做出调整,要求教师摈弃权威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学主讲为教学主导[5]。为了教学方法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满足学生多元的体育需求,首先,体育部体育教研室定期组织体育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老师们集思广益,交流、探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另外,在课堂中尽可能多地运用体育游戏、合作教学等方法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最后利用学校社团的力量,争取使学生掌握一种或多种贴近日常生活的专项技能锻炼和娱乐方法。目前该校有14个不同种类的学生体育社团,每个社团都由体育部特定教师负责,以学生为主体,定期开展各类活动。
  4.5 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功动机,而且能够使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得到修正和解决,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方法过分重视“达标”,把高度、远度、速度等运动成绩作为体育成绩的评价尺度。这种教学评价模式并能不能很好地说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尤其是学生的个人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因素的发展。该校学生最终体育成绩的评定是从运动成绩考核、课外锻炼刷卡、参与学校体育社团活动、参与学校运动队训练等几个方面进行最终体育成绩的评定。其立足点是从学生自身的原有基础出发,鼓励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参与体育运动,并且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无论是身体素质好还是身体素质差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感受体育运动所带来的愉悦情感体验,并在长期的坚持中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5 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
  南京大学体育教学的生活化,在“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实施的过程中,总体运行稳定,各个院系、学生满意度较高。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5.1 部分任课教师对于“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理念认识不到位
  一直以来任课教师的工作量基本是集中在两整天的时间来完成,而完全学分制下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打破原有的排课方式,打破任课教师原有的固定上课時间,这就需要任课教师重新安排生活和工作,势必造成部分任课教师心理上的抵触。因此,任课教师需要认清目前的形式,转变观念。
  5.2 体育选课系统还需要完善
  学生体育课程的选择需要在学校教务平台进行选择,体育部负责学生每学期体育课程的编排,教务处负责学生体育课程的选择,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选到自己满意的课程,选课系统在设置方面应该人性化,并且要不断完善,这需要体育部、教务处两部门充分沟通、共同努力。
  5.3 开设更加丰富实用的体育专项课程
  在现有专项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需求情况,新增开设一些能够吸引学生并且对他们未来发展有帮助的课程。可以结合学生所学习的专业、学生未来的发展规划,有针对性的开设更多的实用课程。
  5.4 体育课程实施时间的开放度问题
  目前体育课程的上课时间集中在周一至周五,尽管这些时间全部放开供学生选择,对于学校“人才拔尖计划”的同学来说,繁重的文化课程学习几乎占满了一周的时间,怎样满足这部分同学的体育课程学习?因此要加大体育课程时间的开放度,例如:可以考虑在晚上九、十节课开设体育课程、在周末开设体育课程。
  6 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怎样点燃大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只有让体育教学真正走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才能培养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以及学会运用体育手段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南京大学“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的理念给予体育教学改革新的契机点,使体育教学真正站在大学教育的位置来审视和发展自己。现阶段,该校体育教学在在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我们下一步的课程教学改革也指明了方向。但是体育教学本身有其自身能力及范围的局限性,因此改革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朱军达.浅谈新课程体育教学的生活化[J].江苏教育研究,2007(11):62-63.
  [2] 马卫平.体育与人——学校体育的文化重构[D].长沙:湖南师大教育科学院,2005.
  [3] 付海燕.試论高校体育教学如何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J].教学探索,2016(4):46.
  [4] 窦可顺.体育教学回归生活化的思考[J].文学教育,2010(12):140.
  [5] 崔红艳.终身体育背景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45.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中国竞技体育水平已经明显提升,我国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善、全面和较为完整的特色田径运动训练体系,田径的科学化训练方法得到优化。本研究则以此为核心,将关注的焦点放在田径的科学训练方法层面,从田径训练的特点以及训练现状着手,对其所展现出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为田径科学训练方法的实施奠定基础,不断推进我国竞技体育水平的进步,为优质田径人才的筛选和培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田径
摘 要:武术教学改革一直是学校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大学公共体育咏春拳选项课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回归武术本质”、“健康体育”的教学理念,确立了“传承民族文化”、“改善学生体质”、“掌握咏春拳技术”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健康知识、咏春拳技术两个方面,此外,还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策略,以提高咏春拳教学效果,为学校武术教学改革提供案例支持。  关键词:大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8.35.191  顺势施教  ——用太极之理施太极训练之法  王健  (江苏省震泽中学 江苏吴江 215231)  摘 要:太极不仅是一种拳术,更是一门学问,其文化内涵丰富。太极的哲理适用于各个领域,“顺势而为”足以见到太极的巧妙,此原理亦能应用于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太极推手实践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自身运动素质存在差异
摘 要: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2018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指出:“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深入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为此,高校教学改革将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本文通过对大庆师范学院篮球队的训练方法进行研究,得出教学改革要有创新就要将使学科融合、相互渗透、取长补短,使教学和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健美操的操化动作,不仅体现在练习的形式多样,时间可长可短,不受场地限制,同时,还能够快速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使训
摘 要:随着近20年来青少年身体素质不断下降,肥胖、近视现象普遍的出现,社会各界开始重视身体锻炼对于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作用,学校体育课程是增进中小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有重要意义。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北京清泉学校为例,针对学校体育课程开展不能按规定开展、学生对体育课满意程度低等问题,合理设置体育课次、课时,改善教法,完善教材的使用情况
摘 要:马术是深受各民族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每逢隆重的节日,各个民族都要举行形式多样的马术比赛。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田野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述了黔东南传统马术的历史渊源、黄平谷陇赛马简况、探讨了黔东南苗族传统马术的影响因素,为黔东南苗族传统马术在社会现代化、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黔东南苗族 传统马术 抢救性调查 整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882.
摘 要:随着健康中国战略和“精准识贫”概念的提出,居民身体素质问题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此背景下,文章将“精准识贫”这一重要理念运用到社区居民身体素质研究领域,以社区居民身体素质“精准识贫”为切入点,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学者对身体素质概念的梳理,提出社区居民身体素质更深层次的相关概念和内涵,并从研究主题、影响因素、相关措施和研究方法四个方面出发,构建理论框架的模型图,为社区居民
摘 要:体育赛事营销作为城市营销的重要手段,对提升资源枯竭型城市城市美誉度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等,以体育营销理论和案列为基础提出资源枯竭型城市体育赛事营销的思路。研究黄石实际情况,探讨黄石的体育赛事营销,对资源枯竭型城市黄石运用體育赛事营销提升其美誉度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提出黄石体育赛事营销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 体育赛事营销 黄石市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
摘 要:本论文研究目的是调查不同类型的篮球投篮(头顶、钩球、上篮、扣篮、投篮)的使用成功频率,统计技术中的一些细节使用。通过对视频片段的5个不同级别的竞技篮球(美国篮球协会(NBA)、欧洲联盟(EuroLeague)、斯洛文尼亚甲级联赛和两次青年篮球赛)进行了分析,讨论在不同的比赛中出现的情况下的状态(投篮位置、球员类型和转化中的攻击),最后得到相关分析结果,为我国篮球事业的发展增加理论依据。  
摘 要:地方本科院校具有传承地域文化的重要功能和使命。衡水学院作为地方本科院校之一,基于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价值与特色挖掘,深入开展传统武术的校本课程开发:依托地方武术资源,建设系列特色课程;整合传统武术精华,编写特色校本讲义;选聘民间传统武术家走入课程;强化地域武术精神的特色人才培养。  关键词:传统武术 地方本科院校 校本课程 课程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