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自主探究,通过教师的讲解,教师与学生或是学生之间的批判,从而建构新知识,这种探究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探究教学法;小学语文课;问题
据调查,现在大小学语文课多数小学语文教学侧重于教而忽略学,一味地强调学生学习和记忆知识,考试也专注于知识点,按大纲要求进行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大部分学生考试能得到比较高的分数,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不会自我学习新知识,更缺乏对知识加以运用,长此以往,学生变成机械,不加油就不会运转,这样教学就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总结了一套适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即探究教学法。
一、以问题为中心,启发学生思维
知识始于问题,一切的兴趣也始于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开始就提出本课所涉及的问题,一般来说,在小学语文课文中,一篇课文就是一个大问题,每一段便是小一个问题,提出大小问题很关键,因此教师不仅仅是自己提出问题,而且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如果学生能够自我提出问题,那对于今后的自主学习起决定性作用。我曾经提出过一个限时提出问题模式,即“一秒问题法”,如果学生能在一秒钟的时间内提出一段的问题,也就达到了目的。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提出问题呢?其实就是中心句法,每段只有一个中心句,一般中心句在第一句的比较常见,当然也有早最后一句的,或是中间,或是没有明显的中心句,但这种情况不多见。因此用这种思维方式就很容易提出问题。教师可以用一些案例来讲解,并且用一定量的练习来训练学生提问题,做到熟能生巧。
例如,在《將相和》一文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如下问题:蔺相如为什么要绕道走?廉颇为什么会负荆请罪?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启发学生思维。
二、学生阅读,查找资料,自主探究,初步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后,如何解决问题呢?教师不能替代学生去回答问题,否则学生就不会思考,也不会形成解决问题的模式,教师在此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去解决问题,比如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或是查找相关资料。所以要教会学生如何查找资料,资料搜集的途径有哪些?如果学生围绕一个问题去查找资料,并且阅读资料,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大大提高,对于今后进行研究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这里在阅读和借鉴资料时,要使学生明白,不能全盘吸收,因为资料是静态的,有些已经不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对资料进行质疑,批判地吸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学生从小养成这种学习思考问题的方式,对于今后知识的把握和建构将大有裨益,养成科学探究的精神。
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养成自我阅读的习惯。这种阅读阶段可分为课前阅读、课堂阅读和课后阅读。课前阅读首先要把文章读通,然后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后要写下批注。课堂阅读应带着问题去阅读,以初步解决为目的,课后阅读应该是拓展性和质疑性阅读,为建构新知识奠定基础。
查找资料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提出搜集资料的要求,讲解查找资料的途径,比如图书馆、网络资料,另外也要去收集动态的一手资料,比如通过调查而得来的资料。还要让学生学会整理和分析资料,从资料中得出结论。
三、教师讲解
教师讲解也是很重要的,教与学是辩证的,只“学”不“教”学生会陷入迷惘,因此,在完成上述程序后,教师应该问绕问题进行详解,以免学生对于新知识的不理解或是误解,教师不仅要把提出的问题彻底解决,而且要拓展问题;不仅要指出问题的答案,而且要归纳总结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范式。
四、交流反馈,批判建构
如何更好地建构新知识,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就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批判,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有创新性的观点,拓展知识,建构新的知识,也让学生认识建构知识的过程,因为要形成科学的知识,其过程必须是科学的。这里的批判不是对已有知识的彻底否定,而是辩证的否定,是对已有知识的“扬弃”,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合理化的知识。
注意在交流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听取他们合理化的意见,鼓励学生创新性的观点。另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也是重要的,可以让学生形成正反两个方面,相互辩论,从辩论中发现新观点,形成新思维。
五、探究教学的评价
长期以来,评价的主体是教育者,评价的客体是受教育者,这样的评价方式单一化,并且缺乏可操作性,评价与教学脱节,有的是为评价而评价。因此必须对教学评价进行改革,由注重结果的评价到注重过程的评价的转变,由注重工具理性评价到价值理性评价的转变。
在评价中,对过程的评价可采用成长记录袋的方法,具体内容包括预习笔记、学习批注、资料收集和批判反思结果等。
总之,小学语文探究教学的精髓是如何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事实上,“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育观念的转变、学习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评估体系的重建将有力地推动探究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华,李雁冰.研究性学习的理想与现实[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2004.
[2]王厥轩.小学探究型课程案例盼例[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
[3]徐学福.探究学习的内涵辨析[J].教育科学,2002(3).
[4]林华强.培养学生语文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J].教学纵横,2006(2).
[5]孙祥辉.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树立探究学习的四个意识[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0).
[6]王玉辉.语文教学自主探究学习的分析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5(11).
关键词:探究教学法;小学语文课;问题
据调查,现在大小学语文课多数小学语文教学侧重于教而忽略学,一味地强调学生学习和记忆知识,考试也专注于知识点,按大纲要求进行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大部分学生考试能得到比较高的分数,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不会自我学习新知识,更缺乏对知识加以运用,长此以往,学生变成机械,不加油就不会运转,这样教学就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总结了一套适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即探究教学法。
一、以问题为中心,启发学生思维
知识始于问题,一切的兴趣也始于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开始就提出本课所涉及的问题,一般来说,在小学语文课文中,一篇课文就是一个大问题,每一段便是小一个问题,提出大小问题很关键,因此教师不仅仅是自己提出问题,而且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如果学生能够自我提出问题,那对于今后的自主学习起决定性作用。我曾经提出过一个限时提出问题模式,即“一秒问题法”,如果学生能在一秒钟的时间内提出一段的问题,也就达到了目的。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提出问题呢?其实就是中心句法,每段只有一个中心句,一般中心句在第一句的比较常见,当然也有早最后一句的,或是中间,或是没有明显的中心句,但这种情况不多见。因此用这种思维方式就很容易提出问题。教师可以用一些案例来讲解,并且用一定量的练习来训练学生提问题,做到熟能生巧。
例如,在《將相和》一文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如下问题:蔺相如为什么要绕道走?廉颇为什么会负荆请罪?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启发学生思维。
二、学生阅读,查找资料,自主探究,初步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后,如何解决问题呢?教师不能替代学生去回答问题,否则学生就不会思考,也不会形成解决问题的模式,教师在此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去解决问题,比如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或是查找相关资料。所以要教会学生如何查找资料,资料搜集的途径有哪些?如果学生围绕一个问题去查找资料,并且阅读资料,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大大提高,对于今后进行研究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这里在阅读和借鉴资料时,要使学生明白,不能全盘吸收,因为资料是静态的,有些已经不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对资料进行质疑,批判地吸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学生从小养成这种学习思考问题的方式,对于今后知识的把握和建构将大有裨益,养成科学探究的精神。
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养成自我阅读的习惯。这种阅读阶段可分为课前阅读、课堂阅读和课后阅读。课前阅读首先要把文章读通,然后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后要写下批注。课堂阅读应带着问题去阅读,以初步解决为目的,课后阅读应该是拓展性和质疑性阅读,为建构新知识奠定基础。
查找资料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提出搜集资料的要求,讲解查找资料的途径,比如图书馆、网络资料,另外也要去收集动态的一手资料,比如通过调查而得来的资料。还要让学生学会整理和分析资料,从资料中得出结论。
三、教师讲解
教师讲解也是很重要的,教与学是辩证的,只“学”不“教”学生会陷入迷惘,因此,在完成上述程序后,教师应该问绕问题进行详解,以免学生对于新知识的不理解或是误解,教师不仅要把提出的问题彻底解决,而且要拓展问题;不仅要指出问题的答案,而且要归纳总结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范式。
四、交流反馈,批判建构
如何更好地建构新知识,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就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批判,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有创新性的观点,拓展知识,建构新的知识,也让学生认识建构知识的过程,因为要形成科学的知识,其过程必须是科学的。这里的批判不是对已有知识的彻底否定,而是辩证的否定,是对已有知识的“扬弃”,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合理化的知识。
注意在交流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听取他们合理化的意见,鼓励学生创新性的观点。另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也是重要的,可以让学生形成正反两个方面,相互辩论,从辩论中发现新观点,形成新思维。
五、探究教学的评价
长期以来,评价的主体是教育者,评价的客体是受教育者,这样的评价方式单一化,并且缺乏可操作性,评价与教学脱节,有的是为评价而评价。因此必须对教学评价进行改革,由注重结果的评价到注重过程的评价的转变,由注重工具理性评价到价值理性评价的转变。
在评价中,对过程的评价可采用成长记录袋的方法,具体内容包括预习笔记、学习批注、资料收集和批判反思结果等。
总之,小学语文探究教学的精髓是如何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事实上,“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育观念的转变、学习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评估体系的重建将有力地推动探究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华,李雁冰.研究性学习的理想与现实[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2004.
[2]王厥轩.小学探究型课程案例盼例[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
[3]徐学福.探究学习的内涵辨析[J].教育科学,2002(3).
[4]林华强.培养学生语文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J].教学纵横,2006(2).
[5]孙祥辉.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树立探究学习的四个意识[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0).
[6]王玉辉.语文教学自主探究学习的分析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