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mwjm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语文教师要优化作文教学方法,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在课程资源上有新的视野,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求教师不仅是作文课程的执行者、使用者,同时还要成为作文课程的建构者、开发者。
  关健词:小学作文教学 兴趣 观察 阅读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好差,直接影响着他今后的语文学习。而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是很普遍的现象。如何搞好小学作文教学,笔者陈述几点认识。
  一.挖掘教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材中有许多文质优美的文章,教师要挖掘教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学习《燕子》时,引导学生分析这篇课文围绕“燕子”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景图。全文共分四个自然段来写,首先作者用白描的手法为我们勾勒出燕子可爱机灵的外形特点,接着写燕子融入春光为春天增添了无限生机,最后描写了燕子的各种飞行的姿势展示其动态之美与燕子停歇在电线上时的静态之美。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小燕子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光的赞美之情!这样持之以恒地引导学习,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汲取写作的技巧,提高写作的能力。
  二.联系生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由于小学生受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对身边经常见到的事情往往观察不细致,认识不深刻,写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因此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去认识事物、积累经验,通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如,在三年级上册教学《写一篇观察习作》时, 我以沏茶为主题让学生写作。虽然,沏茶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要想让学生有条理地把这一过程写下来并不容易。因此,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我为学生准备了沏茶的用具,让学生在课堂上亲历沏茶这一过程。我先让学生观察了沏茶的用具,说说它的名称;再让学生开始沏茶,注意观察沏茶的动作;茶沏好后,让学生细心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变化情况;最后,当茶在水中完全泡开后,让学生闻一闻茶水的气味,再尝一尝茶水的味道。这样一步步的精心设计,让学生从细微之处亲身经历了沏茶这一过程。因此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更细致入微,更有条理了。
  日常生活中的习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使学生在参与中逐步感受到写作源自生活,源自情感的需要,这一观念的形成正是学生迈向写作的第一步。
  三.开阔视野,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习了汉语拼音之后,低年级学生开始了独立阅读,此时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将会对他们今后的写作产生长远的影响。结合我校校本课程的读书活动,我在班级里开展“每日阅读”的评比活动:根据老师每月推荐的书籍,与家长每天共同阅读30分钟,请家长按时记录阅读情况,每周总结评比。低年段的孩子好胜心强,表现欲旺,每周的评比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一年多来,我班的不少孩子爱上了阅读,养成了每日读书的好习惯。
  课外读物,不仅是指文字的读本,还应该包括磁带、录音、电视等。开阔视野,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以为这样的训练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语言的积累,二是增加练笔的机会。
  四.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喜欢活动,这是学生的天性和共性。活动中学生是参与者也是合作者,活动的过程就是写作的内容,将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文章自然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因此,我们应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如作文活动课,我先在黑板上画个漫画头像,让学生蒙着眼睛上前贴鼻子、摸眼睛、摘耳朵、塞鼻子,再让学生细心观察表演者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等学生演后,再让学生描述当时教室里的氛围及表演的场面。学生表演得很滑稽,描绘的生动形象。如出现“七上八下、忐忑不安、不知所措、鸦雀无声、哄堂大笑等”生动象形的词。“眼前一片漆黑”“心里怦怦直跳,”“笑得合不拢嘴,”“脑子一片空白呆若木鸡”等形象佳句。然后再让学生写下来,因为学生亲身活动过,所以写出来的文章既真实又感人,还能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习作教学的源头,习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其目标应该定位于培养学生乐于表达的良好习惯,为学生树立写作不难的信心。作为作文课程的建构者、开发者,我们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不断学习、吸纳,让一股股清新、愉悦的活水流入学生写作的源头。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花牛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We study linear stability of viscous flows in a squeeze lubrication film, in which the flow varies slowly in space and time, between two parallel plates moving
期刊
内容摘要:当今社会,世界各国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不仅有商品的流通与交换,也有思想文化上的交流碰撞。外来文化给我国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多元文化教育活动形成于20世纪的60年代,如今已经具备成熟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历史与社会学科是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世界的学科,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气息,尤为适合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渗透。本文将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简单介
内容摘要: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民族文化教育有利于民族多元文化的共生。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方向。民族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本文在文化共生视域的基础上,探讨民族教育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文化共生 民族教育 文化认同  一.文化共生和民族教育  文化是体现着人的发展,是人类特有的现象,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和种族之间的文化有
We study a memory-based Boolean game (MBBG) taking place on a regular ring, wherein each agent acts according to its local optimal states of the last M time ste
期刊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的高效与否,与课堂教学设计的切入角度密切相关。实践中,我们从四个方面切入设计,效果是满意的。这四个角度是: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得当的教学手段、到位的语言实践。  关键词:目标 内容 手段 实践  一.简明的教学目标。做事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教学活动更应如此。目标既是一种期许,又是一种动力,教学目标还必须是一个必须实现的可测试的任务指向。传统教学中强调“一课一得”,即一堂
内容摘要:隐性教育是西方发达国家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我国高校在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还没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与运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突破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在教育过程中完善学生的价值观,陶冶学生的情操。  关健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一.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认识  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
在表示根系生长的参数中,干物重作为重要指标而广泛地应用着。但由于根与土壤颗粒密切接触而生长,故从土壤采取的根系混入了土壤颗粒,在测定干物重时便成为问题。Willard等(
内容摘要:问题教学法是在新一轮课改后实行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顾名思义,就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设置问题的情景,通过积极引导使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去探索和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本文就从问题教学法的重要性分析,并阐述了在思修教学中的一些实践研究。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 思修教学 实践研究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自身能力素质的培养,而在思修教学中亦
内容摘要: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但给学生带来了视、听、说、演的训练、优化了课堂结构,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语文教学的特征,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才能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 整合 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已进入了中小学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但给学生带来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都市报的功能与种类也在逐渐扩展。在新时期发展下,都市报的时评功能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它不仅是一种文学体系的表现,还是公民言论自由权与话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