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中文系77级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lin_sha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新闻两个专业的学生当时在校园出尽风头,“文学专业都是作家、诗人,飞扬跋扈,走出来脸都朝天看。新闻专业每个人都整得像世界各大通讯社的大记者。”
  
  1978年春,18岁的北京姑娘查建英推着自行车站在北大南门外,望着校门上“北京大学”4个字愣了愣神儿。
  “特想掐自己一下。”回忆起29年前的那一天,查建英爽朗地笑出了声儿,“感觉自己前一天还在地里干活呢,怎么第二天就成大学生了,还是北大!”
  
  
  求学
  
  大学生活就这样开始了。1978年入校,1982年毕业,77级学生与整个中国社会共同感受着思想解冻、理想重建的冲击。
  “刚进校那会儿,教材还没来得及更新,‘文革’之前的东西、‘文革’期间工农兵学员的东西,交织在一块儿。”
  教学内容虽未正本清源,北大课堂的自由之风已经恢复。
  包括杨迎明在内的年龄较大的学生,老师允许他们端着茶缸子上课,“坐在后面,上课还可以抽烟”。
  头两年,文学专业和新闻专业在一起上基础课和公共课。77级文学专业里有陈建功、黄蓓佳、王小平等一批入校前就小有名气的“业余作者”,他们不仅是本专业同学心中的榜样,对于新闻专业,乃至古典文献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也是校园明星一级的人物。
  葛兆光笑言文学、新闻两个专业的学生当时在校园出尽风头,“文学专业都是作家、诗人,飞扬跋扈,走出来脸都朝天看。新闻专业每个人都整得像世界各大通讯社的大记者。”
  而古典文献专业的人被戏称为“出土文物”,用杨迎明的话说,“很安静,3个专业的男生同住一栋楼,他们专业的几个宿舍永远没有声音。”
  文学专业49人,新闻专业洋洋70人,葛兆光所在的古典文献专业男生14名,女生5名,是名副其实的小专业。
   “这个专业还特别怪,4年才招一次生。”上无师兄师姐,下无师弟师妹,古典文献的学生当真成了边缘人群。
  1982年毕业的时候,他们专业19人中半数以上考上了研究生,这个消息着实把其他专业的同学“震”了。
  刚刚在复旦大学就任文史研究院院长的葛兆光说,当年北大古典文献专业的本科教育模式极其合理,“可以说是文史哲教育的理想路径。”
  “我们的功课很扎实,文学课跟中文系上,历史课跟历史系上,上哲学课到哲学系去。”
  古典文献专业课的教授,个个大名鼎鼎。北大古典文献专业创始人之一阴法鲁先生(2002年去世)、长于唐宋辽金史研究的邓广铭先生(1998年去世)、专攻甲骨学与殷商史的裘锡圭先生、精于古代历史文物鉴定的史树青先生等等,都曾亲自给他们上课。
  “老师们也憋了10年没好好给学生上课了,特别有热情。很多有名的先生甚至常常跑到我们学生宿舍去,两腿往床上一盘,就讲开了。”
  学生的刻苦和自觉至今为先生们称道。查建英到现在还记得班里有个叫宋红的女生,“有名地用功,天天在楼道里,一直看到半夜。”
  
  解冻
  
  图书馆,是比课堂更吸引他们的地方。新闻专业当时属于保密专业,学生得到特许,可以查看一些外刊,甚至被允许到总参三部礼堂观摩当时所谓的“内部影片”。
  “文革”时期关闭的外国小说阅览室被打开,允许普通专业学生本室阅览,但不可借出。禁书开禁,人满为患。
  查建英和好朋友王小平几乎天天泡在那里,“好多世界名著都是在那里看的”。都是大部头,常常是看到关键时刻就要闭馆,回到宿舍惦记得不行,第二天再去。“我特羡慕王小平阅读速度快,一会儿就看完一本。我慢死了,特着急。”
  1979年文学社遍地开花,全国各地大学都兴起办报、办刊的热潮。杨迎明他们新闻专业办了一张《实报》,取新闻报道要“实事求是”之意,出了5期,以新闻评论为主。
  从第一版到最后一版,从报头到版花全是手写,全班同学的笔迹在上面都可以找到。主笔孙冰川被称为“辣椒主笔”,国际国内的大事小情没有他和同学们不敢评论的。
  杨迎明还参与了北大五四文学社社刊《未名湖》的编辑,“我们新闻系的几个人负责校内新闻和时评部分。”
  查建英和另外两个文学专业的同学参与了《未名湖》文学部分的编辑。“忙极了当时,我们文学专业有本刊物叫《早晨》,还有一个全国大学生的联合刊物《这一代》,再有就是《未名湖》,我都参与了。”
  她在《未名湖》编辑部约见了师弟刘震云,“他当时写了一个小说,题目我忘掉了,写农村生活的,写得特别棒。王小平觉得还需要修改,我俩就挺当事儿的把他约过来谈。”
  
  多年之后,刘震云还记得两个小师姐煞有介事地指导自己创作的情形。
  这期《未名湖》封面全黑,“有意跟当时到处红彤彤的氛围反着来,显得我们在思考。” 除了刘震云的处女作,还发表了一篇校外来稿——史铁生的《午餐半小时》。
  “写的是一个残疾人真实且艰难的生活,好像还发了北岛的《幸福大街13号》,写一个疯人院里不为人知的故事。”
  三角地也是大家的精神圣地,不仅校内各院系的油印刊物张贴在那里,就连社会上一些较有影响的诗社文学社,也都把那里当作了阵地。
  “大家都关心时事,关心社会精神层面发生的各种变化。”葛兆光说,他们专业的同学虽然没有像查建英、杨迎明他们那样,热火朝天地办刊办报,但是每到吃饭时间,大家都会端着饭盆,挤在三角地读新诗。
  而为了见北岛和芒克,查建英和王小平大冬天骑自行车进城,去参加“地下诗会”,冻得眼睛眉毛上都是霜,大半夜再骑回北大。
  
  激情
  
  他们对国家社会、民生时事充满了热情,对自己的大学生身份无比自豪。“甭管谁出门,都别着校徽。北大的人戴校徽,其他学校的人也都戴,走在街上,人们看你的眼神都不一样。”
  1981年,77级学生三年级,发生了两件大事,隐藏在内心的激情潜流得以迸发喷涌。
  第一件与体育有关——1981年3月20日深夜,广播里传出好消息:中国男子排球队在世界杯排球赛亚洲区预赛的关键一战中,先输两局,后奋起直追,连扳三局,终以3比2战胜当时的南朝鲜队,取得参加世界杯排球赛的资格。
  北大校园一片沸腾,学生们不约而同地涌出宿舍楼,人越聚越多,最后大家索性把扫帚点着当火把,跑到现在的中关村一带游行。“当时大家都非常激动,都在喊‘祖国万岁’、‘中国万岁’,忽然有人高喊了一句,‘团结起来,振兴中华!’马上大伙就跟着一块儿喊起来,当时那样一句话特别能表达出我们的心情。”
  喧腾中,大家没有留意是谁第一个喊出这句口号的。没曾想到,这句口号迅速传播开来,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最强音。
  多年之后,在《中国体育报》工作的杨迎明特地为它做了一番调查考证,最后确认首创者是北大中文系文学专业的刘志达。
  同一年,北大举行校内竞选,各系纷纷推举候选人参选海淀区人大代表。“学校里到处都是竞选台子,发传单的,演讲的,热闹极了。”查建英至今难忘学生时代的单纯和热情。
  
  后来
  
  4年的大学生活转瞬即逝,对于77级来说,毕业分配压根儿不是一个问题。正规大学教育中断10年,各行各业都急需人才。
  查建英没有参加分配,大学四年级她就办理了休学手续,许多人不理解她的选择,“北大中文系在当时绝对是一块金字招牌,那么多就业位置供我们选择,留在国内,美好的未来似乎已经看得见了。”
  她留学的南卡罗莱纳是美国南方一座小城,黄子平笑她,“你到的可是美国的贵州啊。”
  1984年她离开“贵州”,走进纽约,就读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系。1987年回国,中篇小说《到美国去!到美国去!》和《丛林下的冰河》问世,被评论界褒奖为开了1980年代“留学生文学”的先河。她还为内地、香港、纽约等地多家媒体撰稿,并用英文写作了《China Pop》(《中国波普》),被美国不少大学作为中国文化课程教材。2006年出版《八十年代访谈录》,首印1.5万册一个月内即告售磬。
  她在《八十年代访谈录》里记录了那个年代的理想和热忱,也检讨了那个时代思想和创作的肤浅粗糙,“当时单纯的不仅是我们,整个社会都是相对天真的。”虽然连北大毕业证都没有拿,但她说,北大的生活没有让她失望,她庆幸自己通过北大站到了更高处,“在北大,补充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机会和理念。当年我们的脑子里还有很多被长年灌输进去的东西,需要很长时间去清洗,北大是一个开始。”
  有意思的是当年一心想当作家的她,现在觉得做专职作家“太辛苦了”,她现在的工作是美国一所大学的中国事务代理,“他们来北京开会、研讨,我们负责组织,安排行程。”她笑咪咪地说,这份工作是她挣钱的活计,而因为没有生计的压力,写作也变得更加自由随性。
  她的同学毕业之后有的成了专业作家,有的则进入出版社或者大学。梁左写出了经典室内剧《我爱我家》,王小平创作了《刮痧》等影视剧本,陈建功和黄蓓佳先是成为著名作家,后来又走上行政岗位,担任中央或地方作协的领导职务……
  新闻专业的70名学生一早就被中央级新闻单位预订了,“当时除了中央直属的新闻单位,行业媒体和地方媒体没有一个名额。”
  杨迎明自大学期间便在《中国体育报》评论部实习,得到一致好评。但是这份报纸不属中央直管,没有大学生进人名额,时任社长徐才不得已专门给体委领导写了报告,再由体委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这才特批了一个指标。
  “那时候没有人愿意去电台、电视台,就觉得到报纸才是真正干事业的地方。”说起这些年媒体行业的变化,杨迎明很有些感慨。“我们这批人进入中国新闻界,最大的影响应该是叙事手法的转变,突破新华体,更多地关注民生民意,让新闻媒体从宣传工具逐渐回归本位。”
  杨迎明入职后,历任评论部主任、体育报副总编等职务,现在是《中国足球报》总编辑。年轻的时候,他撰写的体育评论曾被外交部点名表扬。后来,他关注中国人的“活法”,把体育报道的眼光从竞技转到日常生活、群众体育,《早晨,北京的老人们》、《无剪辑录音》、《国人之余暇》等特稿至今读来仍有新意。
  他的同学也都成为影响中国传媒界的人物:新华社副社长何平、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王庚年、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孙冰川、北京青年报总编辑张雅斌、中国财经报副总编马向伍、中青在线CEO刘学红……
  葛兆光和他的同学,大多数就职教学科研机构。虽然“终日与故纸堆相伴”,但是作为打上历史标签的77级,他们密切关注着社会生活领域里的变化,“我们那一代人始终在历史漩涡的中心里打转,在那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人,最大的特点是不仅仅关心学院里面的事情,学院外面的事情,你也要有关怀!”
  他力倡学术通俗化、故事化,力挺学者上电视,号召学术高手们来做这个工作,“我们有些高手还是把自己束之高阁,悬挂在高高的云端,这是不对的。我做思想史研究,特别关心真正传达到民众那里,成为影响和指导生活世界的思想,而不仅仅是在学院里的那些东西。”
  当年不知“古典文献专业”为何物的他,庆幸自己通过北大严格的训练,“找到了一个自己喜爱的研究方向”,那个时候还看不清楚的未来,在日复一日的学习探究中渐渐明朗。20年来,他著述甚多——《禅宗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中国文化》、两大卷的《中国思想史》、《屈服史及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西潮又东风:晚清民初思想、宗教与学术十论》等等,论著被翻译成多种外文,并获第一届中国图书奖、第一届长江读书奖、第三届与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提名。2007年3月,他辞别清华大学,就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
其他文献
90年前的五四运动及其前后的新文化运动有许多考察的面向,启蒙—救亡(爱国)便是最主要的一个,甚至可以说是最关键的一个,这一对时而是合作然而更多时候不幸是冤家的“启先生”与“救先生”,它们关系的此消彼长,以及在历史吊诡中的含糊不清,决定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许多重大走向,直至今日中国社会生活的框架性、制度性背景      2009年的春天,一本名为《中国不高兴》书在中国风行一时,这本主要鼓吹民族主义的拼
Q:你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  A:还算满意。  Q:对你今天所达到的成就,有何心得可以和他人分享?  A:不管多大的名 利送到你面前,接受它之前,最好花一分钟想一想。你的初衷是什么。  Q:对你父母那代人和他们成长的那个时代。你了解吗?你们之间有代沟吗?  A:我不会像他们那么了解那个时代,因为他们身在其中。我很尊重他们。也很尊重那个时代,我可以和他们非常融洽地相处。  代沟当然有,但这是正常的
母亲基因使子女更长寿?    实验证明,生物学意义上“有两个母亲和零个父亲”的13只老鼠的平均寿命为842天,比正常老鼠  长186天    长寿的秘诀:有两个母亲,而且没有父亲——至少在老鼠身上如此。  日本东京农业大学的科学家团队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汇报了他们的最新发现:生物学意义上“有两个母亲和零个父亲”的老鼠比普通老鼠长寿30%。  首先,让我们了解这么几个数据:年龄大于85岁的人群中,
刘子歌淡然之魅  11月5日,在国际泳联短池游泳世界杯赛柏林站女子200米蝶泳决赛中,刘子歌以2分0秒78的成绩夺冠,打破了几天前她刚刚在斯德哥尔摩创造的世界纪录。这次打破纪录幅度之高让人惊叹,刘子歌一口气把世界纪录缩短了1秒72。  而在2009年赛季伊始,在绍兴举行的全国游泳锦标赛上,刘子歌仅以2分07秒03获得200米蝶泳亚军,比她的奥运会夺冠成绩慢了近3秒。就在许多人料定她必将昙花一现时,
中国的经济下行已经不可避免,全球亦然。中国应该丢弃那种“增长优先”的观念,以反通胀为第一要务,否则很可能出现“增长也不尽人意,通胀更如狼似虎”      中国的通胀问题看上去似乎正在不成问题。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份的CPI回落到6.3%,这让人们大感安慰,因为对通胀走势最乐观的人也给出了6.5%的预测判断,这也是CPI连续三月走低。  通胀真的控制住了吗?恐怕没这么简单。CPI趋缓的很大原因在于粮
百年百变波你的头    500多年前,不识字的“奥尔良少女”贞德在罗列着12项罪行指控的文书上按下一个手指印,其中一项是她剪了个男人的短发、穿着男装上了战场。她留下的神迹之一,是1909年启发了巴黎理发师Antoine de Paris,安师傅以她流传下来的形象为母版,发明了Bob Haircut。    波波头发展到今天,刚好100年。  现如今,在大街上每走50米,不碰到一个波波头算你运气。马
卢武铉并不是死在韩国政治文化中对贪腐所产生的社会道德压力之下,而是死在他自己设定的道德标准之中      5月23日,韩国前总统卢武铉在散步途中跳下了山崖。尽管警卫及时将他送到了附近的医院采取急救措施,但他还是因为伤势过重而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一位平凡的老烟枪    卢武铉的死讯得到确认后,最让韩国国民心碎的是卢武铉的遗像前放了一盒香烟和一个打火机。因为就在卢武铉自尽之前,他曾问随行的警卫“
会场没有主席台,前面就座的是协会的理事、监事和章程委员会委员等。后面挤满了NGO人员和记者    这里的会议以吵架出名      当各地草根NGO的代表正准备乘火车来北京参加一家由影视明星发起的NGO年会时,阿拉善的年会在北京朝阳路的万科集团办公楼召开。  与那里的庆典氛围不同,这里的会议以吵架而出名。从电梯内到四楼会场,四处张贴着来自沙漠的摄影画:胡杨树、野生动物等等。这一切证明这次会议的主角是
东方雪铁龙商务总经理穆懿夫的东方之旅    穆懿夫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副中国字,一排4个大大的“福”字。虽然不会说中文,他地道地拼出“福”的中文发音,“这是几年前一个朋友送给我的。我知道,那是吉祥好运的意思。”  在担任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东风雪铁龙总经理之前,穆懿夫是雪铁龙法国销售部的经理。2006年,这位来自法国外省的绅士首度抵达中国,以武汉为起点开始了他的东方之旅。  3年以来,穆懿夫在车
你们总是追问我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我真是一句话两句话说不清楚。但有一个目的是明确的,我是为了我的父亲和儿子而做      8月中旬,通往莫斯科地铁的最后一站,斯霍德宁斯卡娅的清晨凉意十足。  7点钟起床后,李荆像往常一样,为自己沏上了一杯淳浓的俄罗斯红茶。餐桌上只有他独自用餐,家人早就被送往农村的娘家。  只要稍一兴奋,他握杯子的手就会轻轻颤抖。  出发前,他再次清点了一遍沉重的绿色行囊:睡袋、毛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