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许多城市的发展特别是城市水利的发展现状令人堪忧。本文从城市人口、水资源、防洪、水环境、管理体制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城市水利面临的严峻形势,并就水资源、城市防洪标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水利 水资源 防洪标准
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0- 0210 -01
一、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我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还是较低的。有专家预测,再过20年左右,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將由目前的30%上升到50%,到2050年我国人口达到16亿时,城市人口的比例会上升到60%。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工业要保持6%~7%的平均增长速度,即使万元产值耗水量从现在的100~200m3降到20m3左右,工业耗水总量也将增长2~3倍。城市居民用水量、工业废水与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都将成倍增长。随着城市的扩张与资产密度的提高,城市化进程中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呈增长趋势。
二、城市水资源严重短缺
1.我国城市水资源的基本形势
据统计,目前全国670多座城市中有400同程度缺水,其中缺水严重的城市达130多座,全国城市每年缺水约60亿m3。2000年夏季,华北地区持续干旱,水资源短缺,影响了天津市的正常生产与生活,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河北省沧州市地下水位已经下降到地面以下200m。有专家估计石家庄市的地下水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补充和开展地下水科学管理,在未来15年就会枯竭。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
2.缓解城市缺水的基本对策
(1)建设节水城市。加强节水工程建设,有效利用水资源;科学调度,优化水资源配置;制定合理水价,体现水资源的价值;污水净化,实现水资源的再利用;增设水资源监督机制,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保障节水政策的实施;加大城市水资源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
(2)建设跨流域或跨区域调水工程。为了缓解华北地区、京津地区严重缺水问题,国家十分重视南水北调工程,希望南水北调工程尽快上马。山西、云南等省正在积极努力,实现省内跨区域调水,缓解城乡的用水问题。
(3)建设雨洪利用工程。将城市防洪工程与雨洪利用工程相结合,是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96.8”河北省大洪水,使地下水得到相应的补充,根据水位回升值估算,8月底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衡水、沧州、廊坊7市平原区比6月底共增加地下水754亿m3。
(4)加强城市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综合管理。现在深圳和上海成立了水务局,将城市水资源规划纳入城市建设统一规划中,坚决避免多龙管水的现象。地表水和地下水应统一规划和管理,特别要重视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
(5)建立并完善《城市水资源利用法》。从法律角度严格规定水资源的节约使用,对违法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依法进行严厉制裁。
三、城市防洪标准偏低
1.城市防洪标准的确定
城市防洪体系规划应与流域防洪总体规划相协调。城市防洪建设是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流域等级化防洪体系,避免防洪工程标准高,而实际防洪能力不足的现象,应考虑流域防洪中的“木桶理论”。
城市防洪与除涝是密不可分的。我国许多城市的防洪并不单纯是抵御河道洪水,涝灾是城市洪水灾害的重要形式,提高城市排涝能力是必要的。
采取多样化的城市防洪措施。很多发达国家利用城市地下室、池塘、草地、体育场等,以多种形式蓄滞雨水,延缓雨洪的汇流时间,减少灾害损失,提高雨洪的利用率。
完善现有的防洪工程体系。不少防洪工程年久失修,工程质量偏低,河道萎缩,行洪能力下降,影响了工程体系的整体防洪能力。
非工程措施建设是提高城市防洪标准的重要方面。雨洪的检测预报、风险分析、洪水调度、会商决策等意义重大。
逐步开展和推进城市洪水保险制度,缓解政府的救灾压力,提高灾区的灾后恢复能力。
应大力推广和普及城市洪水风险图,增强人们的洪水风险意识,对新兴城市和开发区应首先推行洪水风险评估,防患于未然。
四、城市水环境、水生态严重恶化
目前很多地区和城市的发展是以大量耗费原材料和牺牲生态系统为代价的,工农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生态和环境灾害。近年来,城市水环境和生态问题更加突出,据统计全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很多城市水环境和生态系统遭到严重污染和破坏。
城市水环境破坏主要体现在:城市水系遭到严重污染,其中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降雨污水、乱扔杂物,造成了城市水系的脏、乱、臭;填湖造地,扩大建筑面积,造成河湖萎缩;为了输水和市容的需要,对城市河湖进行不科学的衬砌,影响了河湖周围的地下水环境;河湖治理重视不够,投资不足,河湖岸边和水底不能得到有效治理;城市污水、废水的任意排放,造成周围地区和水系下游地区严重水污染。
对于城市水环境和水生态和治理刻不容缓,生态系统破坏越严重,恢复越困难,治理代价越大,资金投入可能会成倍增长。加大污水处理投入,并与水资源重复利用相结合,降低成本。重视生态系统的保护,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尽可能恢复已经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
五、城市人居环境重视不足
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的生活目标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再是为了生存而生存,而是要求享受生活,体验高质量的人生,追求舒适、幸福的生存空间。
由于许多城市工业污染严重,水中鱼虾畅游的情景不存在了,代之而来的是污浊的湖水和河水,臭气熏天,令人难以忍受,严重破坏了人类追求舒适的生存环境。城市建设侵占河湖,河湖面积减少了,孩子们戏水的机会减少了,大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放松休息的环境失去了,老人锻炼、乘凉和呼吸新鲜空气的场所消失了。河湖治理方案的不尽科学,有时虽然客观上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但降低了人们生活的舒适度,破坏了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居民向郊区或外地迁移,影响城市的发展,甚至会导致城市由繁荣走向衰落。在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上类似的例子屡见不鲜。
人居环境的建设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建设人居环境要求与城市水环境和水生态的治理和保护相结合,营造水流潺潺、鱼虾横游、草长莺飞的优美人居环境。当前迫切需要建设亲水广场、亲水水道、亲水绿道,将人类纳入到自然环境中,人类与其他生物和睦相处,创造人类与自然相互融合的境界。
六、城市水资源管理分割
目前水资源、水灾害、水环境、水生态的管理是分地区、分部门的管理体制,北京历史上曾出现过“九龙”管水的现象。现在多数城市的水仍然是分部门管理,水旱灾害由防汛抗旱部门负责,排涝由城建部门负责,环境由环保部门负责,供水由水管部门负责,绿化由园林部门负责,生态是相关部门的职能部门负责,市区水系建设与规划由城建部门负责,市区以外的水系由水利部门负责,农业用水由农业部门负责,地下水由地质或地矿部门负责。这种分项管理体制不利于城市水利综合规划、合理布局,不利于城市防洪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不利于环保和生态系统建设。
现在部分城市已经成立了集城市防洪、水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建设、美化人居环境于一体的城市水利管理体制,如上海、深圳成立了水务局,北京也将城市水系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协调起来。这些城市水的综合管理措施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市水利 水资源 防洪标准
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0- 0210 -01
一、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我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还是较低的。有专家预测,再过20年左右,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將由目前的30%上升到50%,到2050年我国人口达到16亿时,城市人口的比例会上升到60%。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工业要保持6%~7%的平均增长速度,即使万元产值耗水量从现在的100~200m3降到20m3左右,工业耗水总量也将增长2~3倍。城市居民用水量、工业废水与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都将成倍增长。随着城市的扩张与资产密度的提高,城市化进程中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呈增长趋势。
二、城市水资源严重短缺
1.我国城市水资源的基本形势
据统计,目前全国670多座城市中有400同程度缺水,其中缺水严重的城市达130多座,全国城市每年缺水约60亿m3。2000年夏季,华北地区持续干旱,水资源短缺,影响了天津市的正常生产与生活,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河北省沧州市地下水位已经下降到地面以下200m。有专家估计石家庄市的地下水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补充和开展地下水科学管理,在未来15年就会枯竭。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
2.缓解城市缺水的基本对策
(1)建设节水城市。加强节水工程建设,有效利用水资源;科学调度,优化水资源配置;制定合理水价,体现水资源的价值;污水净化,实现水资源的再利用;增设水资源监督机制,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保障节水政策的实施;加大城市水资源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
(2)建设跨流域或跨区域调水工程。为了缓解华北地区、京津地区严重缺水问题,国家十分重视南水北调工程,希望南水北调工程尽快上马。山西、云南等省正在积极努力,实现省内跨区域调水,缓解城乡的用水问题。
(3)建设雨洪利用工程。将城市防洪工程与雨洪利用工程相结合,是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96.8”河北省大洪水,使地下水得到相应的补充,根据水位回升值估算,8月底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衡水、沧州、廊坊7市平原区比6月底共增加地下水754亿m3。
(4)加强城市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综合管理。现在深圳和上海成立了水务局,将城市水资源规划纳入城市建设统一规划中,坚决避免多龙管水的现象。地表水和地下水应统一规划和管理,特别要重视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
(5)建立并完善《城市水资源利用法》。从法律角度严格规定水资源的节约使用,对违法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依法进行严厉制裁。
三、城市防洪标准偏低
1.城市防洪标准的确定
城市防洪体系规划应与流域防洪总体规划相协调。城市防洪建设是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流域等级化防洪体系,避免防洪工程标准高,而实际防洪能力不足的现象,应考虑流域防洪中的“木桶理论”。
城市防洪与除涝是密不可分的。我国许多城市的防洪并不单纯是抵御河道洪水,涝灾是城市洪水灾害的重要形式,提高城市排涝能力是必要的。
采取多样化的城市防洪措施。很多发达国家利用城市地下室、池塘、草地、体育场等,以多种形式蓄滞雨水,延缓雨洪的汇流时间,减少灾害损失,提高雨洪的利用率。
完善现有的防洪工程体系。不少防洪工程年久失修,工程质量偏低,河道萎缩,行洪能力下降,影响了工程体系的整体防洪能力。
非工程措施建设是提高城市防洪标准的重要方面。雨洪的检测预报、风险分析、洪水调度、会商决策等意义重大。
逐步开展和推进城市洪水保险制度,缓解政府的救灾压力,提高灾区的灾后恢复能力。
应大力推广和普及城市洪水风险图,增强人们的洪水风险意识,对新兴城市和开发区应首先推行洪水风险评估,防患于未然。
四、城市水环境、水生态严重恶化
目前很多地区和城市的发展是以大量耗费原材料和牺牲生态系统为代价的,工农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生态和环境灾害。近年来,城市水环境和生态问题更加突出,据统计全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很多城市水环境和生态系统遭到严重污染和破坏。
城市水环境破坏主要体现在:城市水系遭到严重污染,其中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降雨污水、乱扔杂物,造成了城市水系的脏、乱、臭;填湖造地,扩大建筑面积,造成河湖萎缩;为了输水和市容的需要,对城市河湖进行不科学的衬砌,影响了河湖周围的地下水环境;河湖治理重视不够,投资不足,河湖岸边和水底不能得到有效治理;城市污水、废水的任意排放,造成周围地区和水系下游地区严重水污染。
对于城市水环境和水生态和治理刻不容缓,生态系统破坏越严重,恢复越困难,治理代价越大,资金投入可能会成倍增长。加大污水处理投入,并与水资源重复利用相结合,降低成本。重视生态系统的保护,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尽可能恢复已经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
五、城市人居环境重视不足
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的生活目标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再是为了生存而生存,而是要求享受生活,体验高质量的人生,追求舒适、幸福的生存空间。
由于许多城市工业污染严重,水中鱼虾畅游的情景不存在了,代之而来的是污浊的湖水和河水,臭气熏天,令人难以忍受,严重破坏了人类追求舒适的生存环境。城市建设侵占河湖,河湖面积减少了,孩子们戏水的机会减少了,大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放松休息的环境失去了,老人锻炼、乘凉和呼吸新鲜空气的场所消失了。河湖治理方案的不尽科学,有时虽然客观上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但降低了人们生活的舒适度,破坏了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居民向郊区或外地迁移,影响城市的发展,甚至会导致城市由繁荣走向衰落。在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上类似的例子屡见不鲜。
人居环境的建设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建设人居环境要求与城市水环境和水生态的治理和保护相结合,营造水流潺潺、鱼虾横游、草长莺飞的优美人居环境。当前迫切需要建设亲水广场、亲水水道、亲水绿道,将人类纳入到自然环境中,人类与其他生物和睦相处,创造人类与自然相互融合的境界。
六、城市水资源管理分割
目前水资源、水灾害、水环境、水生态的管理是分地区、分部门的管理体制,北京历史上曾出现过“九龙”管水的现象。现在多数城市的水仍然是分部门管理,水旱灾害由防汛抗旱部门负责,排涝由城建部门负责,环境由环保部门负责,供水由水管部门负责,绿化由园林部门负责,生态是相关部门的职能部门负责,市区水系建设与规划由城建部门负责,市区以外的水系由水利部门负责,农业用水由农业部门负责,地下水由地质或地矿部门负责。这种分项管理体制不利于城市水利综合规划、合理布局,不利于城市防洪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不利于环保和生态系统建设。
现在部分城市已经成立了集城市防洪、水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建设、美化人居环境于一体的城市水利管理体制,如上海、深圳成立了水务局,北京也将城市水系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协调起来。这些城市水的综合管理措施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