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贵州省兴义一中秉承“传承创新、全面育人”的办学特色,进行了深入的课堂改革,构建了“面向社会、自主发展、诚信求实”的育人模式,形成了“乐学、善思、自主、善问”的良好学风。学校通过一系列改革,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综合实力穩步提升,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双重认可。这所坐落于黔西南州的百年老校有着怎样的办学轨迹?如何在文化传承中焕发生机?让我们走进这座烙下历史印迹的棂星门,探访兴义一中的发展历程。
兴义是一座山城,兴义一中就建于兴义老城笔架山下的文庙旧址之上。在兴义人的心里,孩子能够上一中,就是一种骄傲与自豪。在推进教育立州的进程中,兴义一中勇立潮头,逐浪前行,焕发出勃勃生机。兴义一中校园里经历了百年洗礼的棂星门,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见证兴义一中悠久历史的标志性建筑物。
一走进棂星门,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令人精神为之一振。走廊里,有老师在为学生解惑答疑;操场上,有学生捧书阅读的身影……
“双主体互动式”教改,让课堂活起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价值的个性发展,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
兴义一中是一所百年老校。从2012年开始,兴义一中的办学成绩一路领先,学校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也比较明显:学生综合能力欠缺,师生陷入题海战术,学校发展后劲不足。
兴义一中的办学理念是“为学生一生的成功奠基,让教职工享受教育人生”,那么学校到底为学生奠定怎样的基础?
学校意识到,要获得长足发展,要在教育教学上有更大突破,课堂改革,势在必行。时任校长黄利君带领课改领导小组开启了“双主体互动式”课堂教学改革,并于2015年在兴义一中全面实施。
学校以课题的方式,通过深入研究、反复实践,设计了适合兴义一中校情的“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方式。其核心是: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在前,教师课堂教学在后;以学定教,拓展提升。设计了新授课的“六环节教学”和复习课的“以考定教,先考后教”的教学方式。六环节教学即是课前自主预习→5分钟预习检测→学生展示结果讨论→教师精讲拓展→5分钟当堂检测→小结提升。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同时减少课时,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
“过去都是地毯式的轰炸,都是老师在上面主导拉着往前复习,后来我们做了一个尝试,就是以考来定教,通过简简单单的一个小测试,甚至是课堂的提问,来了解我们的学生,针对他们缺的东西,去进行一轮的复习。”兴义一中高三化学老师严远志这样说道。
“双主体互动式”课堂教学就是创设一种“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疑问为主轴,动脑为主线”的教学方式。兴义一中的老师不再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方式,彻底改变以往“满堂灌、填鸭式、一言堂”的传统课堂结构,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课前预习安排,由原来的粗放式安排预习任务到精准下发预习清单;课堂教学,从原来走过场到现在拆分课时容量、熟练操作,教学向深度、广度转化。此次课改的亮点在于:在教师行动上突出引导作用,指导学生研究学习;在学生行动上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主体地位的落实。既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重视学生参与的自主性。
“老师会让我们自主去完成一些内容,还会让我们试着去把课堂内容用自己的方式来讲述给同学听,这样会留下很深的印象,记得牢。课外作业也是有针对性的布置,没有过去的千篇一律。真正地做到了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慢慢地成绩就会好起来。”高三学生王磊磊深有感触地说。
课改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学生们养成了课前自主学习的习惯,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了。课堂中学生动起来了,参与度大大提高,敢想敢说,合作、交流、沟通能力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动力更足。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观念都彻底转变。学科课型形成,课堂改革基本框架形成……专家听课过程中对兴义一中的课堂评价是:“教师精神,学生精彩。”课改取得的成效,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双重认可。
“教学改革要实现双主体。对教师来说,就是要掌握教学规律,特别是把握记忆规律,运用好记忆规律,提高课堂效率;对学生来说,就是以知识为载体,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健全人格,为学生一生的成功打基础。 ”校党委书记黄利君一句话道出了课改的“真谛”。
优化师资队伍,推进教学创新
一所学校的教师队伍,是“基础的基础、制高点的制高点、根本的根本”。兴义一中意识到,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实现教学创新的人才基础,是全面育人的关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成为学校竞争实力的焦点和学校发展的重点。学校把加强师资建设当作一项根本性任务来抓。
兴义一中努力从细处落实,向深处强化,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把师资队伍的优化纳入了学校发展规划,吸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饱学之士,启动了“兴义一中名师工程”。以国家级骨干教师为龙头、以省、州骨干教师培训为主干,以校本培训为核心,整体推动师资的优化。长期以来,该校形成了严、精、熟的教学风格和人性化的规范管理,使该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始终处于全州的领先地位。学校倡导讲好身边故事,树好身边典型,用典型的师表、成熟的经验、丰满的个案,引导教师坚守为师之道。
推行年级学科组集体备课制度。兴义一中组织老师们听课,参加集体备课,参加教研活动,上汇报课等活动。每次集体备课,先确定一位老师作为主备课人,其余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讨,从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教法研究、教学反思、课堂精讲内容、授课重点难点等方面,各学科组成员一起磨课型、统一进度、学案导学;同时,统一设计和编写符合年级实际的教案,统一布置学生课内外作业。 示范课引领,公开课提升。学校推行开放式教学,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兴义一中组织外出学习的老师上示范课,每周两节公开课。听课监督落实:专家听課组开始每周至少两节,后面每周至少一节。其中,“推门听课、课堂观察”特别有促进作用。“推门听课、课堂观察”,是指无论学校领导还是普通教师,想听谁的课,推门就去听,不用提前打招呼,不用提前商量,这既是相互学习也是彼此督促。
一支结构合理、观念超前、博学善导、敬业奉献、师德高、师风正、综合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逐步建立,他们成为支撑兴义一中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关键。
支部设在年级组,释放党建活力
学校的党建工作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前提。兴义一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扎实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党委把原来设在学科组的党支部,改为在年级组建党支部。年级组长就是党支部书记,这样一改,一个年级组就是一个小学校,管理就由年级组来实施。年级组支部是工作支部,有相对独立的管理权限,最大限度地释放基层管理的活力。通过在年级组建支部的改革,对广大党员教师加强理论武装,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合格党员,争当先锋,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学校党支部利用“三会一课”、微信、手机APP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学习交流,教育引导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潜心教书育人,涵养浓厚学风,在全校上下营造浓厚的学习宣传氛围。
学校党委加强对工会工作的领导,组织“三八”节、教师节趣味活动、退休教师外出参观活动。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做好团委换届选举、开展一系列有利于提高素质、富有特色的团队活动,广泛开展学生文体活动,不断提升学校内部活力,使学校足球队在全州“飞洋华府”杯足球比赛中荣获高中组女队冠军和高中男队季军的好成绩。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持续组织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校园嘉年华活动、献爱心特色活动。通过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努力打造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示范引领,助力精准教育扶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兴义一中以“双主体互动式”教学示范引领,精准帮扶册亨县教育。
学校开办民族特色班助力脱贫攻坚。兴义一中从2010年秋季开始,每年面向深度贫困、教育落后的册亨、望谟县“优惠降分”录取50名学生,举办“册望班”。面对这群底子相对薄弱的学生,学校教师运用“双主体互动式”教学,师生交流更多了,学生慢慢克服了心理障碍,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得到很大的提升。
2018年秋季,兴义一中继续贯彻落实教育精准扶贫精神,为国家级贫困县册亨单独开办“兴册班”。从2019年秋季开始,兴义一中还将落实州的扶贫政策,面向国家级贫困县普安、晴隆两县举办“普晴班”,招生100人,助力脱贫攻坚。
积极开展支教活动,为贫困地区教育造血。兴义一中将册亨民中和册亨一中两所中学纳入了兴义一中教育集团协作校管理,对学校管理层和教师进行“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改革培训,为册亨民中培养能够起到教学引领作用的学科教师。从2018年2月起,兴义一中还派出王加良、刘勇、汤光林三人进驻册亨县民族中学,全面开展教育脱贫攻坚工作。
落实农校对接,直接助力脱贫攻坚。兴义一中利用自身优势,进行农校对接有效解决当地农民的燃眉之急,仅2018年就实现农产品采购近300万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党委政府的重视让学校有了高质量发展的沃土,改革创新让学校有了持续发展的动力,无私奉献让学校有了精神的支撑。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节节攀高,兴义一中已走在了复兴之路上。
兴义一中棂星门旁珍稀的银桦树高大挺拔,繁茂的枝叶间挂满了金黄的花朵,远远望去,仿佛银桦树开出了“金花”,这“金花”不就是兴义一中那些为母校增光添彩的莘莘学子吗?
贵州省兴义一中秉承“传承创新、全面育人”的办学特色,进行了深入的课堂改革,构建了“面向社会、自主发展、诚信求实”的育人模式,形成了“乐学、善思、自主、善问”的良好学风。学校通过一系列改革,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综合实力穩步提升,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双重认可。这所坐落于黔西南州的百年老校有着怎样的办学轨迹?如何在文化传承中焕发生机?让我们走进这座烙下历史印迹的棂星门,探访兴义一中的发展历程。
兴义是一座山城,兴义一中就建于兴义老城笔架山下的文庙旧址之上。在兴义人的心里,孩子能够上一中,就是一种骄傲与自豪。在推进教育立州的进程中,兴义一中勇立潮头,逐浪前行,焕发出勃勃生机。兴义一中校园里经历了百年洗礼的棂星门,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见证兴义一中悠久历史的标志性建筑物。
一走进棂星门,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令人精神为之一振。走廊里,有老师在为学生解惑答疑;操场上,有学生捧书阅读的身影……
“双主体互动式”教改,让课堂活起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价值的个性发展,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
兴义一中是一所百年老校。从2012年开始,兴义一中的办学成绩一路领先,学校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也比较明显:学生综合能力欠缺,师生陷入题海战术,学校发展后劲不足。
兴义一中的办学理念是“为学生一生的成功奠基,让教职工享受教育人生”,那么学校到底为学生奠定怎样的基础?
学校意识到,要获得长足发展,要在教育教学上有更大突破,课堂改革,势在必行。时任校长黄利君带领课改领导小组开启了“双主体互动式”课堂教学改革,并于2015年在兴义一中全面实施。
学校以课题的方式,通过深入研究、反复实践,设计了适合兴义一中校情的“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方式。其核心是: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在前,教师课堂教学在后;以学定教,拓展提升。设计了新授课的“六环节教学”和复习课的“以考定教,先考后教”的教学方式。六环节教学即是课前自主预习→5分钟预习检测→学生展示结果讨论→教师精讲拓展→5分钟当堂检测→小结提升。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同时减少课时,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
“过去都是地毯式的轰炸,都是老师在上面主导拉着往前复习,后来我们做了一个尝试,就是以考来定教,通过简简单单的一个小测试,甚至是课堂的提问,来了解我们的学生,针对他们缺的东西,去进行一轮的复习。”兴义一中高三化学老师严远志这样说道。
“双主体互动式”课堂教学就是创设一种“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疑问为主轴,动脑为主线”的教学方式。兴义一中的老师不再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方式,彻底改变以往“满堂灌、填鸭式、一言堂”的传统课堂结构,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课前预习安排,由原来的粗放式安排预习任务到精准下发预习清单;课堂教学,从原来走过场到现在拆分课时容量、熟练操作,教学向深度、广度转化。此次课改的亮点在于:在教师行动上突出引导作用,指导学生研究学习;在学生行动上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主体地位的落实。既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重视学生参与的自主性。
“老师会让我们自主去完成一些内容,还会让我们试着去把课堂内容用自己的方式来讲述给同学听,这样会留下很深的印象,记得牢。课外作业也是有针对性的布置,没有过去的千篇一律。真正地做到了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慢慢地成绩就会好起来。”高三学生王磊磊深有感触地说。
课改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学生们养成了课前自主学习的习惯,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了。课堂中学生动起来了,参与度大大提高,敢想敢说,合作、交流、沟通能力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动力更足。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观念都彻底转变。学科课型形成,课堂改革基本框架形成……专家听课过程中对兴义一中的课堂评价是:“教师精神,学生精彩。”课改取得的成效,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双重认可。
“教学改革要实现双主体。对教师来说,就是要掌握教学规律,特别是把握记忆规律,运用好记忆规律,提高课堂效率;对学生来说,就是以知识为载体,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健全人格,为学生一生的成功打基础。 ”校党委书记黄利君一句话道出了课改的“真谛”。
优化师资队伍,推进教学创新
一所学校的教师队伍,是“基础的基础、制高点的制高点、根本的根本”。兴义一中意识到,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实现教学创新的人才基础,是全面育人的关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成为学校竞争实力的焦点和学校发展的重点。学校把加强师资建设当作一项根本性任务来抓。
兴义一中努力从细处落实,向深处强化,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把师资队伍的优化纳入了学校发展规划,吸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饱学之士,启动了“兴义一中名师工程”。以国家级骨干教师为龙头、以省、州骨干教师培训为主干,以校本培训为核心,整体推动师资的优化。长期以来,该校形成了严、精、熟的教学风格和人性化的规范管理,使该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始终处于全州的领先地位。学校倡导讲好身边故事,树好身边典型,用典型的师表、成熟的经验、丰满的个案,引导教师坚守为师之道。
推行年级学科组集体备课制度。兴义一中组织老师们听课,参加集体备课,参加教研活动,上汇报课等活动。每次集体备课,先确定一位老师作为主备课人,其余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讨,从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教法研究、教学反思、课堂精讲内容、授课重点难点等方面,各学科组成员一起磨课型、统一进度、学案导学;同时,统一设计和编写符合年级实际的教案,统一布置学生课内外作业。 示范课引领,公开课提升。学校推行开放式教学,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兴义一中组织外出学习的老师上示范课,每周两节公开课。听课监督落实:专家听課组开始每周至少两节,后面每周至少一节。其中,“推门听课、课堂观察”特别有促进作用。“推门听课、课堂观察”,是指无论学校领导还是普通教师,想听谁的课,推门就去听,不用提前打招呼,不用提前商量,这既是相互学习也是彼此督促。
一支结构合理、观念超前、博学善导、敬业奉献、师德高、师风正、综合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逐步建立,他们成为支撑兴义一中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关键。
支部设在年级组,释放党建活力
学校的党建工作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前提。兴义一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扎实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党委把原来设在学科组的党支部,改为在年级组建党支部。年级组长就是党支部书记,这样一改,一个年级组就是一个小学校,管理就由年级组来实施。年级组支部是工作支部,有相对独立的管理权限,最大限度地释放基层管理的活力。通过在年级组建支部的改革,对广大党员教师加强理论武装,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合格党员,争当先锋,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学校党支部利用“三会一课”、微信、手机APP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学习交流,教育引导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潜心教书育人,涵养浓厚学风,在全校上下营造浓厚的学习宣传氛围。
学校党委加强对工会工作的领导,组织“三八”节、教师节趣味活动、退休教师外出参观活动。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做好团委换届选举、开展一系列有利于提高素质、富有特色的团队活动,广泛开展学生文体活动,不断提升学校内部活力,使学校足球队在全州“飞洋华府”杯足球比赛中荣获高中组女队冠军和高中男队季军的好成绩。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持续组织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校园嘉年华活动、献爱心特色活动。通过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努力打造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示范引领,助力精准教育扶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兴义一中以“双主体互动式”教学示范引领,精准帮扶册亨县教育。
学校开办民族特色班助力脱贫攻坚。兴义一中从2010年秋季开始,每年面向深度贫困、教育落后的册亨、望谟县“优惠降分”录取50名学生,举办“册望班”。面对这群底子相对薄弱的学生,学校教师运用“双主体互动式”教学,师生交流更多了,学生慢慢克服了心理障碍,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得到很大的提升。
2018年秋季,兴义一中继续贯彻落实教育精准扶贫精神,为国家级贫困县册亨单独开办“兴册班”。从2019年秋季开始,兴义一中还将落实州的扶贫政策,面向国家级贫困县普安、晴隆两县举办“普晴班”,招生100人,助力脱贫攻坚。
积极开展支教活动,为贫困地区教育造血。兴义一中将册亨民中和册亨一中两所中学纳入了兴义一中教育集团协作校管理,对学校管理层和教师进行“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改革培训,为册亨民中培养能够起到教学引领作用的学科教师。从2018年2月起,兴义一中还派出王加良、刘勇、汤光林三人进驻册亨县民族中学,全面开展教育脱贫攻坚工作。
落实农校对接,直接助力脱贫攻坚。兴义一中利用自身优势,进行农校对接有效解决当地农民的燃眉之急,仅2018年就实现农产品采购近300万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党委政府的重视让学校有了高质量发展的沃土,改革创新让学校有了持续发展的动力,无私奉献让学校有了精神的支撑。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节节攀高,兴义一中已走在了复兴之路上。
兴义一中棂星门旁珍稀的银桦树高大挺拔,繁茂的枝叶间挂满了金黄的花朵,远远望去,仿佛银桦树开出了“金花”,这“金花”不就是兴义一中那些为母校增光添彩的莘莘学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