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3~6岁幼儿生活经验较少,认知水平较低,其具体形象思维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使用视频、图片等资源对幼儿进行视觉冲击,通过声音播放,丰富幼儿的感官体验,能够极大地满足幼儿的感性认识,不可否认,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为幼儿提供了更加直观的教学资源,为幼儿园的活动注入了不可或缺的生命力。同时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整合的过程,也提高了教师信息素养,形成了师幼的双向发展。
数学活动与信息技术的碰撞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引導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关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发展思维能力。”现实生活中,幼儿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为了使数学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幼儿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
信息技术在数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为将信息技术实际应用到幼儿园数学游戏活动中,我们组织全体带班教师开展每周一次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加大信息化数字资源建设的力度,并以此活动为契机,每年度评选出一位信息化先进个人,加以表彰。活动内容如下:
第一是设计活动。教师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现状设计科学领域数学集体教育活动,并根据活动内容设计电子版课件,每周将活动开展时间上报到幼儿园。第二是开展听评课。幼儿园园长、业务园长、网络管理员等相关人员根据教师上报的活动开展时间到现场进行听评课,听课教师根据自身岗位的不同,重点关注领域也不同。活动结束后,听课人员为组织教师现场说课,做到问题的及时发现、及时解决。第三是活动存档。幼儿园指派专人为每节教育活动录像,并将视频分类刻录到光盘留存。第四是健全机制,融合创新。即:加大资金投入,及时更新硬件设备;让抓融合成为常态:研究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融合、研究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融合。第五是建立数字资源库,形成课程体系。建立以五大领域为维度的数字资源库,形成园本课程体系,更好地服务于教师,最终服务于幼儿。
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生活情景再现,拉近幼儿与数学之间的距离 幼儿的生活经验各不相同,教师难以掌握幼儿调取生活经验的程度,因此,我们要把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在幼儿面前,这样做既拉近了幼儿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又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幼儿亲身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创设游戏情境,提高幼儿数学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难以理解的概念被简单化,抽象的逻辑变得有迹可循,多种多样的教学情景变得简单易行,让幼儿们在游戏的快乐氛围中学习了数学知识。数学知识的渗透从小班开始,教师选择幼儿能理解的教育方式,再现幼儿的生活经验,创设幼儿喜爱的教学情景,极大提高了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活动中他们积极参与,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并愿意动手操作,数学能力在不断提高。
创设轻松和谐氛围,实现师幼自由互动 游戏之所以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因为它可以不断引发幼儿与教师、同伴间的互动,将枯燥又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幼儿喜欢的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游戏的同时感受数学、体验数学,消除幼儿对数学活动的抵触情绪,在短时间内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用最短的时间理清概念,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幼儿,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实现真正的师幼自由互动。
创新评价方式,提升活动效果 评价不仅是教师评价幼儿,还可以是幼儿间互评。教师通过照片、视频等现代技术手段对幼儿的活动过程进行记录,通过集体展示,引导幼儿观看活动过程,不仅可以让幼儿直观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也可以学习到他人的优点,在不断地取长补短中达到自我完善。
关于信息技术的一点思考
合理选择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与教育活动中教师运用的其他教育手段或教育材料相同,都是教育活动的辅助材料,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是否使用信息技术。
适度使用信息技术 数学知识是幼儿思维发展的体操,当语言变得苍白无力时可以适当选择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幼儿理解,但教师不能对此过分依赖。
综合考虑 信息技术手段高超能够为教师制作课件提供更多的技术选择,但哪种技术是活动的最优选择还要根据活动本身的特点以及幼儿的兴趣、接受能力等进行综合考虑,这并不意味着手段越高超,活动效果越好。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是把双刃剑,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使用时长、资源筛选等种种因素,通过综合考量合理利用。同时,教师还要继续保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工作精神,努力发挥信息技术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科学价值。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第三幼儿园)
数学活动与信息技术的碰撞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引導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关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发展思维能力。”现实生活中,幼儿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为了使数学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幼儿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
信息技术在数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为将信息技术实际应用到幼儿园数学游戏活动中,我们组织全体带班教师开展每周一次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加大信息化数字资源建设的力度,并以此活动为契机,每年度评选出一位信息化先进个人,加以表彰。活动内容如下:
第一是设计活动。教师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现状设计科学领域数学集体教育活动,并根据活动内容设计电子版课件,每周将活动开展时间上报到幼儿园。第二是开展听评课。幼儿园园长、业务园长、网络管理员等相关人员根据教师上报的活动开展时间到现场进行听评课,听课教师根据自身岗位的不同,重点关注领域也不同。活动结束后,听课人员为组织教师现场说课,做到问题的及时发现、及时解决。第三是活动存档。幼儿园指派专人为每节教育活动录像,并将视频分类刻录到光盘留存。第四是健全机制,融合创新。即:加大资金投入,及时更新硬件设备;让抓融合成为常态:研究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融合、研究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融合。第五是建立数字资源库,形成课程体系。建立以五大领域为维度的数字资源库,形成园本课程体系,更好地服务于教师,最终服务于幼儿。
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生活情景再现,拉近幼儿与数学之间的距离 幼儿的生活经验各不相同,教师难以掌握幼儿调取生活经验的程度,因此,我们要把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在幼儿面前,这样做既拉近了幼儿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又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幼儿亲身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创设游戏情境,提高幼儿数学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难以理解的概念被简单化,抽象的逻辑变得有迹可循,多种多样的教学情景变得简单易行,让幼儿们在游戏的快乐氛围中学习了数学知识。数学知识的渗透从小班开始,教师选择幼儿能理解的教育方式,再现幼儿的生活经验,创设幼儿喜爱的教学情景,极大提高了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活动中他们积极参与,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并愿意动手操作,数学能力在不断提高。
创设轻松和谐氛围,实现师幼自由互动 游戏之所以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因为它可以不断引发幼儿与教师、同伴间的互动,将枯燥又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幼儿喜欢的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游戏的同时感受数学、体验数学,消除幼儿对数学活动的抵触情绪,在短时间内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用最短的时间理清概念,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幼儿,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实现真正的师幼自由互动。
创新评价方式,提升活动效果 评价不仅是教师评价幼儿,还可以是幼儿间互评。教师通过照片、视频等现代技术手段对幼儿的活动过程进行记录,通过集体展示,引导幼儿观看活动过程,不仅可以让幼儿直观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也可以学习到他人的优点,在不断地取长补短中达到自我完善。
关于信息技术的一点思考
合理选择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与教育活动中教师运用的其他教育手段或教育材料相同,都是教育活动的辅助材料,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是否使用信息技术。
适度使用信息技术 数学知识是幼儿思维发展的体操,当语言变得苍白无力时可以适当选择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幼儿理解,但教师不能对此过分依赖。
综合考虑 信息技术手段高超能够为教师制作课件提供更多的技术选择,但哪种技术是活动的最优选择还要根据活动本身的特点以及幼儿的兴趣、接受能力等进行综合考虑,这并不意味着手段越高超,活动效果越好。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是把双刃剑,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使用时长、资源筛选等种种因素,通过综合考量合理利用。同时,教师还要继续保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工作精神,努力发挥信息技术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科学价值。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第三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