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农村教育 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时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mhk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乡村来说,教育既承载着传播知识、塑造文明乡风的功能,更为乡村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在乡村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正因为此,党和国家坚持把包括公共教育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优先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不断发展,持续推动建立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统筹规划布局农村基础教育学校,科学推进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城乡、校际资源均衡配置,农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乡村教育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农村教育仍然是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规划布局不合理、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乡村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结构性匮乏、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亟须解决。如何破解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难题,不仅是教育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继续采取“一县一策”“一校一案”的办法,落实农村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使每一所农村学校都成为合格学校,努力把学校建成当地最安全、最坚固、最让群众放心的地方。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学生食宿条件和学校卫生设施。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充分发挥中央财政各类义务教育专项资金作用,补齐乡村义务教育学校硬件缺口,努力提高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配置水平。
  进一步优化农村学校布局。合理布点并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将不具备办学规模的农村学校的学生集中到主要以乡镇为单位的中心学校,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配置,实现农村留守儿童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办好小规模学校,根据生源状况和家长需求,在有条件的村设置低年级学段的小规模学校,推行小班化教学,根据生源和发展状况扩大或缩小办学规模,最大限度方便学生就近入学。
  进一步强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乡村教育的灵魂,没有乡村教师的坚守和素质的不断提升,振兴乡村教育的目标将难以实现。要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充分利用好教师编制“周转池”制度,加大紧缺学科教师配置,缓解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进一步完善“县管校聘”制度,打破城乡校际壁垒,实现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和均衡配置。持续加大向农村教师倾斜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村偏远地区教师福利待遇和完善职称评聘,建立“补偿+激励”的农村教师岗位吸引力提升策略,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营造良好的农村教育发展氛围,真正确保农村教师能安心从教、热心从教、精心从教。
  进一步推动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十四五”时期,要继续加强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保障,明确资金分担办法,形成政府政策支持、企业投资建设、学校持续使用的建设模式。加大农村教育信息化队伍培训,全面提升乡村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利用教育资源平台,把最好的教案、最好的网课、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视频,免费提供给薄弱地区、农村地区,让所有师生可以利用网络获得最好的教育资源。
  进一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扎实推进农村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好集团化办学、教育联盟、结对共建、空中课堂、师资交流等多种形式,实现城区优质学校辐射农村薄弱学校,发挥优质教育的带动力,让每一所农村学校都成为优质学校,让每个农村孩子都享受到优质而公平的教育。
  进一步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坚持分区规划分类指导,扶持和办好必要的农村普通高中。提高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积极促进课程、教材、教学、考试、评价、招生等有序衔接,加强对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的指导,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农村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进一步加快发展涉农职业教育。加大对农业农村等人才急需领域的职业教育供给,支持涉农职业学校达标示范建设,鼓励、引导面向乡村振兴以及本地产业转型升级开展专业设置或改造,重点建设一批直接服务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特色专业。发挥好“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等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加大服务农业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推进涉农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整体提升。抓好涉农职教集团建设工作,进一步优化农业类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依托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农业技术推广站等机构,面向“三农”提供全产业链技术培训服务及技术支持,为脱贫致富提供持续动力。
  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支持农村发展学前教育,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和教师举办幼儿园(班),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实现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
  (来源:《人民政协报》 李和平/文)
其他文献
本刊讯(通讯员 张树禄) 近日,浙江桐乡志愿者协会义工委员会、嘉兴恒美服饰有限公司和大理缘荣视力保健服务中心在大理人间有爱公益中心和巍山县红十字会的牵线搭桥下,到巍山县庙街镇云鹤小学开展捐资助学活动,为该校159名学生送去了总价值8万元的衣服、鞋子、围巾等衣物和书包、钢笔、课外书等学习用品。  此次捐赠活动,由桐乡韵达快递免费发送捐赠物资到云鹤小学,将爱心人士的关怀和温暖送到每位贫困学生手中,让孩
期刊
本刊讯 (通讯员 徐永春) 为进一步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师生的法治意识,营造文明、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近日,马关县中小学校以“法治宣传月”为契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  在南捞乡中心校,马关县公安局、检察院、教体局等单位联合到校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检察院黄春萍检察官重点讲述未成年人检查部门的职责、一号检察建议产生的背景、强制报告制度九种情形以及防性侵知识。公安局周华先大队长重点分析了当前
期刊
本刊讯 (通讯员 蒙世清) 为增强教体局、学校(园)综合办公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公文写作水平,近日,大关县教体局举行全系统办公业务培训。局机关各股室人员,学校(园)分管副校(园)长、办公室主任、宣传信息员100余人参加培訓班培训。  公文处理、文稿与信息写作是办公室人员的常规工作,事关全系统工作正常运转和单位形象。本次培训是大关县教体局为数不多的大规模系统性培训,为保证培训效果,大关县教体局精心策
期刊
8年间,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困扰中华民族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终于画上了句号。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完成了这项对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都具有重要意义的伟业。  历史是忠实的记录者,它默默地为这场伟大的脱贫攻坚战书写了精彩注脚。在这幅波澜壮阔、举世瞩目的战贫篇章中,“教育”二字熠熠发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强
期刊
本刊讯 (通讯员 李应龙) 四类学生资助一直是学生资助工作的重点。为保障在转学过程中,四类学生资助不漏发、不重发,宣威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创新工作机制,保障了四类学生的合法权益,确保国家资助“政策不漏人,人不漏政策”。  2021年2月,宣威市學生资助管理中心对接了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建立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低保、农村特困供养、孤儿、城市低保、残疾人为主体的宣威市贫困人口数据库。3月,贫困数据
期刊
本刊讯 (通讯员 姚丽英) 近日,元谋縣教体局教研室的教研员们走进羊街镇花同小学的己波龙完小,开展教学质量调研活动。  教研员们分组走进课堂,随堂听课,了解一至六年级语文、数学教师上课情况。课后及时进行课堂反馈,为上课教师提出了宝贵的教学改进意见。“彝乡名师”李华富和杨培志为全体教师上了两节精彩的教研示范课。李华富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巧妙的点拨,恰当的激励手段,把艰涩难懂的文言文上得妙趣横
期刊
本刊讯 (通讯员 皋利民) 近日,弥渡縣教育体育局围绕“幸福弥渡记党恩、坚定信心跟党走”主题,紧紧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条主线,牢牢把握“党的盛典、人民的节日”基调定位,通过举办演讲比赛,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高昂旋律。  此次演讲比赛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宣传教有,用好该县红色资源,弘扬中国光荣的革命传统,讴歌党在各个
期刊
通海县职业高级中学创建于1983年,占地28.5亩,建筑面积19 111.36平方米,是一所以烹饪为特色的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编教职工共67人,现开办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食品工艺、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电子商务、三校生高考等5个专业,有24个专业班,在校生849人。学校始终以当地经济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继承和弘扬云南餐饮美食文化为目标,将烹饪专业作为长线骨干专业倾心打造,累计培养
期刊
本刊讯 (通讯员 张一骁) 砚山县教育体育局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强化学校思政课程教育,结合各校校情,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学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成效。  聚集众智,重新勾画思政课的实施线路图。该局在开学初组织各学校思政课教师代表到教体局参加培训会。会上,代表们就如何实施好思政课这一主题,形成了三大共识:一是要将思政课与学校德育工作一并放在学校各项工作之首;二是要在学校营造出思政及德育工作人人参与,
期刊
近年来,玉溪市峨山县小街中学通过抓牢抓实校园文化多样化、德育教育体系化、教育教学一体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在育人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抓校园文化,促学校内涵发展  小街中学通过不断挖掘和拓展“乐、善、贤、德”文化,从一山、一池、一径、一牌、一石的重点打造,将古典文化元素注入到现代教育,既给师生的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又让师生徜徉在古今文化中,充分运用独特的文化张力,让更多师生在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