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寻根

来源 :考试·高考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j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要寻根,字也要寻根。 50年代,考古学者发掘出五千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其中彩陶上有分散的几十个刻划符号。有人认为这或许是甲骨文的祖先。 70年代,考古学者又发掘出六千年前的临潼“姜寨遗址”,其中彩陶上有分散的刻划符号102处之多。又有人认为这或许是甲骨文的祖先。 汉字与岩画同出一源。有的字形与岩画相同。有的字形与岩画相似。岩画是汉字的父母。中国各地逐渐发现了不少岩画。岩画的历史大约有一万年。汉字的历史从甲骨文算起大约有3300年。 岩画以圆圈代表太阳,与甲骨文相同。岩画以月牙代表月亮,与甲骨文相同。岩画中的“弓”,与甲骨文相同。岩画中的“田”(土地),与甲骨文相似。岩画中画的动物,有全身,有半身,有直立,有蹲坐,有侧面,四足只画两足,扩张具有特点的部分,如马有长脸和长鬃,虎有大嘴和利齿,诸如此类的手法,跟甲骨文完全一样。岩画的雕刻技法,跟甲骨文和金文也极为相似。
  岩画以象形为主,指事为副。指事例如,数目用线条表示,有些图形上加上了小的标记。这些方法,也是原始文字的创造方法。
  (封面照片 2月18日,在芬兰南部城市图尔库的普奥拉拉基础学校,中国留学生在教学生书写中国汉字。)
  
其他文献
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4题。  安静的额尔古纳   赵丽华  想当年,成吉思汗肯定在这里蹲下来,掬水喝。面对额尔古纳河,我如是想。于是我也蹲了下来,掬了一捧水,喝下去,清而且凉的水从唇部直接通过喉部,到达腹腔深处。我想成吉思汗真是幸福,能经常喝到这里的水。其实,成吉思汗就是喝这条河的水长大的。而且他还站在这里,对他的几个儿子说:“你们不必并行,天下地面尽阔,叫你们各守封国。”(雷纳·格鲁塞:
期刊
2005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研究当年高考命题的特点,进而从中找出某些命题规律,这对下一届考生今后的复习备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对2005年高考语文16套试卷关于名句名篇的试题作一分类总结,以便广大考生作备考参照。    一、真题回顾  ㈠课内诗句考查   1.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江苏)  2.________,依依墟里烟。___
期刊
一辆载满乘客的公共汽车沿着下坡路快速前进着,有一个人在后面紧紧追赶着这辆车子。一个乘客从车窗中伸出头来对追车子的人说:“老兄!算啦,你追不上的!”“我必须追上它,”这人气喘吁吁地说:“我是这辆车的司机!”    ■有些人必须非常认真努力,因为不这样的话,后果就十分悲惨了!然而也正因为必须全力以赴,潜在的本能和不为人知的特质终将充分展现出来。   甲:“新搬来的邻居好可恶,昨天晚上三更半夜跑来猛按我
期刊
2005年《考试大纲》取消了“文学常识”考点前面的星号,文学常识由此被正式列入2005年考试范围,一部分省市高考卷也立即对此做出了回应。  下面结合今年高考出现过的试题进行分析点评,以期对考生们的来年备考有所裨益。  一、真题回顾  今年全国16套高考语文试卷中有5套试卷对“文学常识”考点设题进行了考查,考查的模式有以下三种:  1.单独设题考查  单独设题考查的有重庆卷和浙江卷,前者的题型为选择
期刊
截至目前,我国自主命题的省份已经增加到十四个,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成为历史。总体上说,各省试卷虽然在结构上有所差异,但是都依据着统一的考试大纲,这为我们思考一些共性问题提供了统一的基础。  结合高考语文的命题特点,2006年高考备考中,我们可以将语文学科的知识点划分为五大能力板块:语言运用、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鉴赏、写作。下面分板块对高三的语文复习的内容作一简要分析
期刊
一、考点特点  1.考查方式呈多元化,如同音异形、形似音异等的考查;   2.考查范围为常用字和次常用字 ;  3.多音字考查力度有加大的趋势;  4.考查对象多为使用频率高、错误率高的词语。    二、命题趋势  1.难度系数有所降低   如2005年全国卷II和各省、市的字音题,绝大多数的题干是“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均属于对中选错,考生只要在选项中找到有两个读音不同的一项就可以了,这与以往让
期刊
关山月  明月出关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古诗赏析】  李白的《关山月》描绘了一幅清冷苍茫的月夜图,将关山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思乡情怀融入月夜高楼,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关切和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开头四句尤如影视文学的蒙太奇手法,将“诗题”一一化出。“关”“山
期刊
2005年高考已落下帷幕,备受人们关注的高考作文题也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分析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准确体会和把握其内在规律,对于新一学年的科学备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全国及自主卷作文试题做一个全面的概括总结。  一、形式特点:呈现多元化倾向  1.从命题的形式上看,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可谓三元并存  全国16套试卷当中,话题作文就占9套,由此可见话题作文仍是高考重点。如全国Ⅰ、Ⅱ、Ⅲ
期刊
【原文点击】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意境赏析】   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长安。七月,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听到消息后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春望》写于次年三月。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
期刊
2005年高考虽已落幕,但有很多东西已开始引起各界专家们的思考和回味。尤其是有“试验田”美称的语言表达题。通过研究三套全国卷以及其他省市自主命题的语言表达试题,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其特色,即统筹兼顾,有机交融。试题平稳且难易适中,考生易于上手,没有偏、怪、难的试题出现。  那么探求其中的特点与规律,对于新一届高三考生今后的复习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去关注:  一、命题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