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理论自信 构建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

来源 :理论与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y_10121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理论自信就是自觉坚持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行动指南。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揭示我国的理论特色和优势,进而分析增强理论自信的重大意义;反思理论研究、宣传、教育等层面存在的问题,明确增强理论自信的路径,以建构中国特色的理论话语体系、学术话语体系、政策话语体系、制度话语体系和民间话语体系,实现对理论话语权的控制和引领。
  关键词: 理论自信;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3)05-0024-05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是实现理论自信的重要条件和前提。所谓理论自信,既指对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成果抱有坚定信仰,也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所提倡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和制度的自觉实践。它具有政治性、历史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包容性,是一个民族或国家、政党在时代变革中既能保持自我又能积极应对世界挑战的信念和标识。
  一、理论特色和优势:增强理论自信的根基
  从历史发展的视角看,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导地位,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最为重要的理论特色和优势。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中国近代史的起始点,在西学东渐的冲突、反思和融合中,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以救国图存为目的的名目繁多的社会思潮轮番上阵,展开了学习与改良之争、革命和立宪之争、共和与复辟之争、尊孔和反孔之争、问题和主义之争、科学和玄学之争。历史事实证明,在对理论的选择、反思、诠释和实践中,以封建主义思想和所谓西方改良主义思想来挽救国家危亡是行不通的。而自五四运动以来,以陈独秀、鲁迅、李大钊等为首的文化巨人,积极宣扬马克思主义理论,他们爱国创新、勇于担当、无所畏惧的道德精神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中国特色的民族特点和形式来体现。正如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报告中指出的那样:“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1]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立足于中国社会的过去、当下和未来,不断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时空坐标体系。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排除教条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想的干扰,找到了适合中国革命发展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初步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根基,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把马列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解读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江泽民则审时度势,针对党的发展的现实状况,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明了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与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本质一致性。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丰富和创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从而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胡锦涛则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为建设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布局的完善提供了理论指导,既是我们凝聚中国精神、体现中国力量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源泉所在,也是我们不断获取胜利的根本保证。
  从理论自信提出的时代背景来看,和平、发展和合作虽然仍是时代发展的主题,但多极化的政治格局和多元化的文化交流、交锋和交融趋势将日益改变时代主题发展的具体形式。从国际环境上看,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使得社会主义思潮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复兴,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再深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将日益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扩张的重要手段,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再发展提出了挑战。就国内环境而言,中国奇迹、中国模式、中国崛起等词汇的频繁出现表明,发展成为当代中国的主题。与此同时,中国威胁论、中国黄祸论等也甚嚣尘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处于复杂的舆论氛围之中。具体而言,就当前中国改革开放的阶段性特征而言,发展方位上,处于战略关键期;发展阶段上,处于转型碰撞期;发展环境上,处于特殊敏感期;发展动力上,处于寻找驱动期;发展风险上,处于危险高发期。总之,巨大经济成就和社会转型的背后潜藏着许多制约发展的陷阱,所以增强理论自信就成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条件和保障。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经过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法兰克福学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市场社会主义等理论的发展已经日益成熟。在2008年资本主义危机之时,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新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揭示阶级斗争的客观性和现实性,展示阶级斗争观点的正确性和强大的解释力,表明宣扬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是认清“学术探讨”、“还原历史”、“价值中立”等本质的重要前提。从现实层面来看,历史上取得的成就都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优势还在于其实践性。邓小平在正确总结了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各国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的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2]从横向比较来看,中国奇迹、中国模式等所取得的发展都是一个用西方理论难以解释的奇迹,这本身就是可以增强理论自信的有力注脚。总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信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所取得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成果,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矢”运用于中国实际问题之“的”的必然结果。
  综上所述,理论自身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决定了理论的可坚持性、理论转化为实践的现实性和可能性,这是检验和增强理论自信的根本途径。提升理论自信,就是要解决人们不敢信、不知道信谁、不确定信什么的社会心理危机,减少社会交往和运行成本。增强理论自信的重大意义在于:第一,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日益完善,实现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并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第二,可以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扩张战略、政策、方式和本质等保持清醒的认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增强意识形态领导力和控制力。第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同时,凝聚民族力、催生思想力和创造力,积极应对国内外的挑战。   二、困境和路径:增强理论自信的着力点
  从价值实现的视角看,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和对这个国家切实所起到的指导作用,而指导作用的发挥则是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和实现的。
  (一)增强理论自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话语建构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话语逻辑方面,建立在学科逻辑结构的基础之上,以工具理性为主导话语;话语主题和素材方面,以学术话语和外来话语而不是以现实主题和内在话语为研究的价值取向;话语权方面,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相关学科竞争力弱化现象。集中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教条主义:第一,教条式地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集“唯心论、教条主义、空想、空谈、轻视实践、脱离群众等等的缺点”[3]于一身的不良文风的表现。文风问题的实质是一个立场问题、方法问题和内涵问题,是关系思想转换、思维方式转变以及价值取向的重要问题。功利主义的浮躁之风、形式主义的浮夸之风和官僚主义的浮华之风盛行,假、大、空的文风依然存在,学风中存在懒学、不学、浅学和假学等不良行为,成为缺失学以致用务实作风的表现,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危害党的事业,影响党群关系和污染社会风气。究其本质是群众观念淡漠、与群众感情疏远和群众立场不坚定使然。第二,对西方思想理论的迷信、僵化理解和运用。特别是在经受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双重打击之下,一些国内学者不加选择地介绍、宣传和传播西方“文明冲突论”、“意识形态终结论”等思想、概念和观念等,致使国家的舆论氛围受到“西化”影响。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过程中,存在理论教学文本化、实践教学形式化、教育主客体关系功利化、理论与实践结合虚无化、教学评价失真化等问题,从理论到理论,为理论而理论,严重地脱离国情、脱离群众、脱离实际。
  究其原因,一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依据所谓“中国观察”对中国进行消极的评价。与麦卡锡时代对中国短期事件的评价不同,现代的中国观察更多地是以怀疑的态度看待中国的发展,导致国内外出现盲目、偏激的中国观察,误导学者和群众的视线和理论认知。二是学术评价体系和科研组织方式的影响,学校行政体制的制约,学术不良氛围和社会环境的熏染,学者自身学术素养和责任的低下与缺失。仅就学术研究来看,表现为强化量化、机械化,弱化理论价值和学术价值;申报课题缺乏充分的理论论证,多由自身研究和观察所得,导致“问题导向”转向“课题导向”的歧途。
  (二)增强理论自信的基本路径
  作为党的理论的研究者、建设者、宣传者,他们是增强理论自信的主要实质主体和实践主体。但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讲,理论自信的根本要义却在于要获得广大人民群众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和实践。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理论自信的主体是包括党员干部和理论研究者、建设者在内的所有的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人民群众。
  加强党建是增强理论自信的关键。增强理论自信首要的就是要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的政党为核心,以时事政治政策宣传为抓手,以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的结合为载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深化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每次的挫折或失败,都是学风、党风、文风三风不正占统治地位的领导所形成的恶果。”[4]“三风”建设是政党保持思想活力和政治领导力的重要条件。要确立善学者治、善学者强、善学者事半功倍的价值导向,研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列宁专题文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等经典性的著作。采用研讨式、共享式和反思式的学习方式,激发组织群体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潜力,从而提升理论认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坚持科学的认识论,强化辩证思维,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理论学习和运用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以提高人文素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高校是增强理论自信的主阵地。为此,必须加强教师和理论队伍建设,明确理论使命,深化理论研究,从而实现理论体系的再创新。利用互联网数据时代的优势,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力度,加快先进革命理论的传播速度。以理论自信武装学生头脑,培养和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不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理论课教学的各个环节,发挥全员、全程和全面育人的机制和体制,在集群功能中实现理论水平的提高。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和进头脑的“三进”活动,从认识论视角、多元智力理论、知识缄默理论、情境学习理论、主动学习理论等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和价值论的角度阐释增强理论自信的重大意义。以高度的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讲真、讲实、讲好和讲深中国故事,发扬中国精神,激活中国力量。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集中学科力量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和研究。利用高校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党建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综合功效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集约功能;将理论的传播、灌输与社会思潮、社会矛盾和社会热点等问题进行有效地结合,在高校与社会的集成动力中提升理论自信。具体来说,就是要借助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和国情教育,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借助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进行历史国情教育,以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借助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进行现实国情教育,主要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理论问题入手,对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功原因和发展方向进行理论探讨;借助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从治理社会和国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入手,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培养具有高度理论自信的社会主义公民。
  实践是增强理论自信的根本途径。“有些青年,仅仅在嘴上大讲其信仰三民主义,或者信仰马克思主义,这是不算数的。你们看,希特勒不是也讲‘信仰社会主义’吗?墨索里尼在二十年前也还是一个‘社会主义者’呢!”[5]可见,理论自信或信仰更多地要表现为行动和实践。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理论回归实践、指导实践,并升华为更高层次的理论。要走进实践,传播马克思主义,越具体、越现实,越具有说服力。要扎根实践,实现理论研究向生活实践的延伸和拓展,提高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总之,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真实、务实。秉承实事求是的精神品质与求真务实的精神,引导干部既注重理论研究,又深入群众,以抓基层、打基础和立足长远相结合为原则,以总结经验、拓展思维和创新理念。   服务人民是增强理论自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实现理论自信,归根到底取决于理论的服务性和人民性,不断充实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是增强理论自信的前提,惟有了解才能信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化是保持理论自信的不竭动力,惟有创新才能保持理论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是增强理论自信的精神内核,惟有实现民族化、本土化才能被消化、融合并服务于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指导思想,至今仍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产生划时代的影响,成为真正代表人民大众追求解放和幸福的科学理论。这种理论不是宗教的虚幻反映,而是坚信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的创造者,是人类财富的共享者。“理论自信是对科学理论真理性具有坚定执著的信念,是对科学理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有充分的信心和持之以恒的追求。”[6]这种理论一经人民掌握、实践和检验,就转化为有力的智力武器和精神动力,并形成了红岩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传统的革命精神,实现社会和人的发展。所以,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终目标,植根于人民,讲求民生、民计、民福、民力,体现对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尊重,才是增强理论自信的根本路径。
  三、掌握话语权:增强理论自信的内在旨归
  当今社会,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全球化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竞争,也是一种话语权争夺的过程。所谓话语权,是指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具有对有关重大问题的发言权,以及对哪些问题具有发言权,并产生作用力、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权利。恩格斯指出:“天才的真正社会使命并不是用暴力去统治别人,而是唤醒别人,带动别人。天才应当说服群众。”[7]话语体系的重要决定因素与核心问题是话语权的强化。话语权的实现,最终要通过理论话语体系、学术话语体系、政策话语体系、制度话语体系和民间话语体系的建构来实现。“话语体系是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外在的表达形式,包括概念、范畴、表述、词汇等。不同特色、不同风格、不同气魄的话语表达,对于科学表达某种思想理论体系和增强传播力、竞争力、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的效果是不一样的。”[8]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看,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体系已经能够体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经成熟和固化为一系列概念、范畴、原理等,成为我国主导的意识形态和主流的文化话语,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和理论指针。学术话语体系是学术话语主体凭借其自身特有的学术地位和优势,具有选择和设置学术议题,运用独特学术话语和思维,表达学术观点和思想,左右学术评价体制和标准,进而影响学术发展方向的机制和体制的总和。政策话语体系和制度话语体系作为理论话语体系的具体体现和实践保障,前者是党、国家和政府等实质主体对理论话语体系的细化分析和政策保障,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和执行力;后者是理论话语体系的实践主体对政策话语体系的再细化分析和具体化,它多以文件、规章、规则、制度的形式保障理论话语体系的实践转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民间话语体系则是与主流话语权相异的传统话语体系,民间话语不是被遗弃在民间或民俗文化中,就是被统摄于民族或民本的政治阐释中。相比于主流的话语体系,民间话语的意义、价值、影响的阐释空间十分有限,但主流话语转化为民间话语的程度、强度和力度等直接影响主流话语的解释力、接受力和影响力。比如,20世纪以来,“平民化”、“歌谣化”、“大众化”、“民族化”、“本土化”、“政治化”、“世俗化”的民间话语,在传播主流话语、增强主流话语解释力和影响力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胡锦涛指出:“加强思想理论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根本保证。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9]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体系转化为民间话语体系,就要解决理论来自哪里、去向何处的首要问题,坚持理论从哪里来、就到哪里去的原则,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坚持实践的彻底性。理论自信决定话语权,一方面,立足于国家立场,并用国际通用的形式进行表达,增强理论的国际影响力;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新气象,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不断增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国际上的亲和力、感染力、说服力和影响力,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体系的学术化与生活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要积极捕捉能够反映社情民意的问题,将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具体性语言,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敏锐地发现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和方法灵活地诠释、处理,实现理论新的突破。一要诠释现实,从宏观和抽象的视角,客观、全面、合理地解释重大和具有复杂性的社会问题;二要审视现实,以反思性思维看待现实;三要超越现实,高屋建瓴地从现实出发以引领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更要灵活地运用网络宣传形式,借助于网络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相融合的多媒体文本,在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教育内容趣味性的同时,要利用各高校和各企事业单位、党政机构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网站,唱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传播先进文化,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战斗力。此外,要建立网络的反馈机制、评估机制、监督机制和保障机制,实现对网络空间公共话语权的主题引导。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75.
  [4]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7.
  [5]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66.   [6]王炳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大特色”内涵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0).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652-653.
  [8]姚桓.构建中国执政党理论的话语体系[N].光明日报,2012-10-31.
  [9]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8/15/content_4964223.htm,2006-08-15.
  Reinforcing the Theory Self-confidence and Building Discourse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ndeavor to
  Adapt Marxism to Chinese Conditions
  Wang Guiju Liu Ailing
  Abstract: The theory is the forerunner of action. Theory self-confidence is the guide to buil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ndeavor to adapt Marxism to Chinese conditions, This paper reveal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our theory and analyzed the significance of enhancing the theory self-confidence. It also reflected the questions in the theoretic researches,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and cleared the path to enhance the theory self-confidence 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theory discourse system, academic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olicy discourse system, institution and folk discourse system and realize the control and lead on the theoretical discourse right.
  Keywords: Theory self-confidence; Discourse system; The endeavor to adapt Marxism to Chinese conditions
  责任编辑:宋 奇
其他文献
摘 要: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和哥本哈根社会心理问卷的出现,为积极应激这一较少得到实证研究的应激现象提供了理论视角和分析工具。通过对该问卷的重新分析,选取10家零售商业企业的383名员工为被试,验证了应激项目与健康状况因子、工作满意度因子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并归纳了积极应激的工作意义感、团队精神感、与领导关系、工作控制度、工作认可度、工作自由度这七个因子及其具体内容。这些积极应激条件的存在与甄别,为企
期刊
摘 要:产业的繁荣会促使城市的兴盛,而产业的衰败则必将导致城市的衰落。基于产业与城市之间这种盛衰与共的密切关系,本文从天津创意城市建设视角重新思考天津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路径,认为创意城市建设定位路径、城市文化遗产保护路径、城市文化活动路径与创意人才群聚路径是天津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有效路径,或将有益于天津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及天津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 天津;文化产业;路径研究;创意城市  中
期刊
摘要:哈贝马斯对法律与道德之间关系的论证是在他的商谈原则框架下做出的。虽然哈贝马斯是一位康德主义者,但他对康德道德哲学的继承是继承了康德的道德普遍主义而非道德优先于法律的道德基础主义。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是基于商谈原则的平行关系而非法律以道德为基础的等级关系。  关键词:商谈原则;法律;道德;法哲学;哈贝马斯  中图分类号:B82-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1)0
期刊
近年来,关于铁路与华北市镇经济近代化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由于学者们大都倾向于选择受铁路影响显著的市镇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得出了铁路对沿线市镇经济近代化进程影响巨大的基本结论。这一结论证之以唐山、石家庄、秦皇岛等市镇,无疑是成立的,但度之以杨柳青等市镇,则似乎并不相符。2012年12月1日笔者前往杨柳青进行考察时,看到津浦铁路上的老杨柳青车站至今犹存,但这座德式两层砖木结构小楼附近地区远不如想
期刊
编者按: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兴起城市史研究后,迄今方兴未艾,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史的研究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天津作为北方一个特大城市,其历史发展和研究备受学界关注。这里刊发一组文章,从京津城市关系,乡村城市化,铁路与城镇的发展,资源环境与手工业的发展,城市的公共环境卫生治理,警察与城市治安近代化,社会群体如妇女、律师,城市文化空间结构嬗变以及天津租界史研究等方面集中反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至今三十余年,我国山区的人与野生动物发生两次紧张关系。这两次肾张关系的情境是完全相反的,但我们仍然执行相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这就使在应对人与野生动物肾张关系的问题上,法律机制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这种机械司法实质是以法的“确定性”牺牲法的“正确性”,没有认真对待公民权利这一现代司法的核心问题,从而使司法判决不具有合理可接受性。  关键词:法律机制;人;野生动物;机械司法;权利  中图分
期刊
天津素有“七十二沽”之说,加之海河、南运河、北运河、子牙河等河流流经本地,天津地表淡水资源非常丰富,同时,丁字沽、西沽和大直沽地区地下水资源蕴藏量也很大。这种水资源的条件,为天津传统烧锅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本文以天津烧锅业为个案,就水资源与城市传统手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问题进行探讨。  据现存最早的天津地方志记载,早在14世纪上半叶,天津就已经出现了酿酒业。康熙《天津卫志》收录了元代碑刻的碑文中
期刊
摘 要:在数字时代,继续保持著作权法的激励创作功能是令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著作权侵权责任的原动力,而技术中立的思想则是限制此种责任的基本政策依据。在我国侵权法语境下,该责任是网络服务提供者帮助侵权者之责,且是自己责任。鉴于《侵权责任法》等已经对该种责任进行了规定,因而《著作权法》在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责任时,应当注重与现行立法精神保持一致。  关键词:网络服务提供者;著作权;技术中立;帮助侵权;连带责
期刊
摘 要:霍布斯鲍姆的民族主义研究从现代化与全球化双重维度进行审视,既有历史的深度,又有理论的高度。霍布斯鲍姆认为,民族、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三者均具有现代性,现代性是其本质特征。但民族主义存在现代性悖论,即民族国家是民族主义的强化剂,而全球化则是民族主义的溶解剂。霍布斯鲍姆的民族主义研究,在方法论上对全球史和新社会史的研究具有示范性的意义;在战略对策上对于民族国家的建设和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
期刊
摘 要:调查显示,在社区建立和实施群众诉求调处机制是顺民意、解民忧、得民心的一件事情,对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解决居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急、难、怨、险、疑”问题确有成效,符合大多数居民群众的意愿,得到大多数居民群众的认可和好评。建立“群众诉求调处机制”的实践说明,及时解决群众的利益诉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党和政府的主导是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关键,为居民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是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根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