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自故乡来 应解故乡事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pan_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风中的袅袅炊烟,如狂草,似天书,虚实相生,意象天成;微风里的田田莲叶,摇曳着,轻舞着,亦乱亦整,新意迭出;风拂下的葱茏树木,凋零着,吟唱着,岁月如梭,生命如歌。
  “诗意”,充盈了作者的心怀,而后洋溢于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动”,也便由这些文字流淌进每一个贴近它又有着某种期待的心田。而这些“诗意”与“感动”又都缘于一种深藏于人类感情深处的情愫:故土之思。
  风,是自然界中司空见惯的,但乡村的风又有很大不同。它可以将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变得富含诗意,它可以让它所游走的每一个地方都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它可以使万物在它的抚慰下生机盎然,灵动鲜活。
  文中,“风”因被赋予非凡的能量和厚重的性格而形象化。游子归来,蹦蹦跳跳前来欢迎的是它,尽管久违,却无丝毫生分,它用顽皮的小手,拨乱“我”的头发,又将尘土与细碎的草屑撒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这是风的活泼;和煦的春天,让“我”舟车劳顿的身心疲惫顿消的,是它温存地拥“我”入怀和“温软的小舌头”的舔舐,这是风的亲切;萧瑟秋风中,弥漫着浓郁的收获的味道,那幽微的香醇伴着劳作后的喜悦,令人不免流连辗转,沉醉其中,这是风的淳厚。
  无形的风能够在文中变得可见可感,要归功于作者恰到好处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拟人(“用顽皮的小手……”)、比喻(“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排比(“庄稼在风中拔节……”)等修辞的迭次而出,在增加了文章语言文字美感的同时,也让读者如临其境、似睹其形。
  乡思,作为一种长久绵延的情愫,在历代文人笔下被描摹得或甜蜜,或艰涩,或厚重,或清淡。而作为载体,有清幽的小河,也有巍峨的大山,有母亲倚门守望的身影,也有父亲纵横额头的皱纹……本文别出心裁地选择了“乡村的风”,并在其中寄予了丰富的情感内涵:有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自然生态环境下的乡村的深沉热爱,有对给予自己款款温情的故乡的由衷感激,有对朴实而明晓事理的父亲的拳拳敬爱,有对故乡纯朴风土人情的虔诚赞美,更有对自然的亘古永恒、生命的生生不息的源自内心的敬畏。
  细品文章,不难体味到作者对“老家豆村”的人和物(以至于风)的那份深情,那份长久萦绕心头的挂念,这些都彰显着一颗赤诚火热的赤子之心。
  “我”从豆村带回的小枣树的长进缓慢与牛鼻凹里那棵歪脖子黄栌后来成长为“豆村的一个标志”的对比,皆源于一个原因:风。作者也顿悟: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而父亲此时也变成了一棵树,“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须拄一支拐杖”,但只要有飘忽不定的风从他饱经岁月沧桑的身躯掠过,他就在演绎着那段只有“我”才能读懂的故事。
  乡村里的诸般事物都与风息息相关。岁月轮转中,只有土地与风坚守着一个历久弥新的传说,传说中,“风是乡村的魂”的故事不断延续,乡风乡情乡景中,一幅和谐温婉的图画徐徐展开。
  一如作者所言:“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
  
  原题及参考答案
  
  1.文中画线句子所说的“诗意”是通过哪几幅画面表现出来的?
  答:①风拂炊烟图②风吹莲荡图 ③风摇树木图
  2.文章描写乡村的风,在第四自然段又写到两棵树的成长,有什么用意?
  答:①说明树的成长离不开风。②说明万物生长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③由树的成长写到父亲对风的认识,丰富文章内涵。
  3.作者借“乡村的风”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要点加以概括。
  答:①对自然生态环境下的乡村的热爱。②对给予自己温情的故乡的感激。③对朴实而明晓事理的父亲的敬爱。④对乡村纯朴的风俗人情的赞美。⑤对自然的永恒、生命的生生不息的敬畏。
  4.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得可见可感。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在第二、五两个自然段中分别举出一例加以赏析。
  答:第二自然段:“用顽皮的小手……”句,运用拟人,写出风的轻柔,让“我”感受到故乡的温馨、亲切。(举出“摇头摆尾的小花狗……”或“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等句,并指出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赏析,均可)
  第五自然段:“庄稼在风中拔节……”句,运用排比,描绘风中动人景象,使读者感受到风中生命的勃勃生机。(举出“春风归来遍地绿……”句,并指出对偶的修辞手法,进行赏析,也可)
其他文献
从很小很小的时候起,我就对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仿佛我的前世便是一只驰骋在广袤无边的原野上的草原狼,因此每当看到有关狼的文章、杂志、书籍,我都会兴奋不已。  上个星期天,我坐在窗前看着书,柔和的清风吹拂着我的脸颊。突然,一篇题为《猎人与狼》的微型小说吸引了我的眼球。于是,我的情思在那一刻融进了紧张的故事情节之中。  在常人眼中,狼往往是凶恶和罪孽的象征,几乎所有的人都害怕狼,怕它那白森森的利牙,怕它
期刊
罗丹说,世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作者以悠悠不尽的情丝,以一颗敏感的心,以丰富的审美想象,激起读者联想的情愫,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感染。  雨,是上苍的得意创造,与人类自有的机缘融合,创设了各种景观。雨,是一种情调,是一个意外的惊喜。文章开篇“从平凡的时刻出发,从洁净的地点开始”,“雨的样子多么简单,我们的种种迷惑和猜想正基于此──因为包含着巨大的可能性,所有的未知数均大于已知”,“四个孪
期刊
美文人人爱读。偶读《班公湖边的鹰》,一下子就令我激动不已,把玩赏析,咀嚼再三,我觉得此文起码有以下方面值得我们欣赏。    一、构思独具特色    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对我们人类都有启示作用,作者选写的鹰就是一例。写鹰本没有什么独特,独特的是其手法和构思。作者没有选写人人都赞美羡慕的翱翔于蓝天有着潇洒矫健身姿的鹰,而着重写的是几只身体臃肿、“在山坡上慢慢爬动着”、“头颅缩了回去,显得麻木而沉重”、不
期刊
自古以来,菊花就以其独特的品性感染着世人。尤其到了晋代,因了“独爱菊”的陶渊明,从此,菊花便以素洁高雅的外形、坚贞不屈的风骨而备受世人青睐,文人雅士更倾尽笔力引菊入诗文,笔法各异,表现的意趣也很是丰富。小小的一朵菊花,在诗人的笔下可算是大放异彩!  这些“异彩”凝聚着诗人独特的情感。面对着朵朵绽放在些许诗篇中的菊花,真让人有不吐不快之感。下面对几篇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品读、赏析,从中感悟诗人的或悲或
期刊
汪曾祺的散文有一个明显特征,即善于通过对平凡的劳动生活和普通事物、普通风俗的诗意描写,引导读者去发现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的美,获得重温世界的美感。葡萄这种植物,妇孺皆知;葡萄这种水果,大部分人都喜欢吃。在《葡萄月令》中,作者并没有赞美葡萄果实美妙爽口的滋味,而是通过对葡萄一年四季的生长过程细致诗意的描绘,引领读者去发现葡萄之美。  在整体布局上,文章以“月”为时间单位,从一月份写到十二月份,对葡萄在每
期刊
一、【海南版25分制(可改为山东版18分制、广东版15分制)】    孟宪实谈历史教育  学者孟宪实与作家阿城联手创作的电视剧《贞观之治》,叫好却不叫座。单讲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就有可能是一部“和尚戏”,为此他们曾设计了两条辅线——窦建德的女儿进宫替父报仇,却与李世民陷入爱情纠葛;李元吉一子侥幸逃脱劫难,辗转民间,最后入宫,掀动各种阴谋。宫廷、政变、复仇、情爱,所有吸引眼球的戏剧元素都具备了,可距
期刊
天空有多大,人生的天梯就有多高。  ——题记    荆棘无垠,人生无坦。谁都不曾有过是否要降生于世,融于万物的选择,但自呱呱坠地始,选择便犹同一朵常开不败的花,时刻缭绕在我们周围。让心随空腾飞,让选择由心作主。  闻说降生于帝王之家无限好,可自古而来的千古帝王又有谁不是重磐架身,身系万民社稷之下的他们只有选择振兴民族大业,以大局为重时刻是他们生命中奉行的准则。唐太宗披靡随父打下江山,虽夺得帝位不法
期刊
2007年四川省高考语文试卷的散文阅读,选取了当代名家赵丽宏的《焰火的变奏》。选文轻灵优美,而又不失厚重深沉,同时典雅规范,非常适合命题。在文中,作者以其独特的眼光,通过看焰火联想到炮火,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文章意蕴深远,发人深思。  文中,作者运用了联想、比喻及象征等多种表现手法,使得有限的字句之间,包含了丰富的内涵,起到了感人至深的教育效果。  丰富的联想。在喜庆之日,放焰火、
期刊
朱虹璇:一位17岁的女孩儿,高考前是南康中学高三文科实验班学生,高考分数663分,语文138分,数学144分,英语142分,文综239分。作为本刊的读者和作者,2007年江西高考文科状元朱虹璇,博览群书,知识与才艺兼备,思维敏捷,文笔精美。本刊今年第3期刊登了她的作品《颜色》后,因其丰富的想象、柔美的词句和细腻的情感,立刻引起读者的广泛好评。学习心得:学习没有什么技巧和捷径,多向别人学习,多看课外
期刊
2007年高考江苏语文试题大阅读所选材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雷抒雁的散文作品《麦天》,这篇文章于去年7月10日发表在《文汇报》上。初读《麦天》,扑面而来的是她浓浓的乡土气息,纯朴的人物、纯朴的景色、纯朴的情感,令人手不释卷。而今,麦收时节已过,正是高考学子收获的季节,再来品读《麦天》,更觉受益匪浅。  节选后的《麦天》约1200字。文章体现了现代人对田园生活的一种眷恋,对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回味,体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