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教育与发展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tong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它展现着祖先们的智慧头脑和创造能力,同时,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教育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与发展提出意见。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发展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因此,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教育与发展,对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彰显文化自信有着重大意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教育与发展的现状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必须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思维,也就是新形势下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可见,文化自信对我国建设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前,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极为丰富,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受众越来越少;现代制造工艺同样威胁着传统手工技艺,这些因素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非遗传承人在传播传统艺术上力不从心,该类艺术家们数量在不断减少而且年龄在逐渐增大,这对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年一代的响应积极度不高,年青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枯燥、新鲜度不够,传承教育得不到有效的发展,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遇到威胁。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教育与发展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延续,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与精神层面的集中表达,具有深远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个名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它展现着祖先们的智慧头脑和创造能力,同时,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路径,着力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教育与发展的做法
  (一)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是掌握各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状况和了解民情民心的重要手段。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所得的资料和数据,作为全面分析国情的重要资料之一,是国家或地区主管机构制定文化政策乃至制定国策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又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地保护,对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的基础。对各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大规模普查,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有利于提升人们团结和凝聚意识,促进我国综合实力的有效提升。
  (二)实现与高校素质教育协同发展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过程中,教育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传播路径,其能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贯彻到教学过程中,从不同学科和领域展开多样化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进而不断增强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信心。充分结合高校素质教育,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目的、有计划地向所有学生推进,将文化的传播与素质教育相互结合起来,增强其在我国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因此,借助高校素质教育继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促进两者的相互协调发展。
  (三)面对优秀传统文化观念的形成,应从小开始培养。
  知识是素养形成和提高的基础,素养是知识内化和升华的结果。在知识海洋里汲取大量养分是青少年提高素养的必然之路,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优秀成分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需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族学、民俗学、哲学、文学、艺术、地理学、化学、物理学、医学、天文学知识,学习掌握这些知识技能可以帮助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无形中也提升了人文素养。基于此,对青少年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就应侧重发掘和展现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中的那些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
  (四)高效利用网络技术传播传统文化
  在现代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具有非常强大的影响力,因此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还应积极发挥各种网络技术平台和手段的作用,将其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和载体,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有效融合,进而为广大群众文化自信的形成与提升提供良好的条件。首先,由于新媒体具有强大的社会舆论导向作用,并且随着网络的普及,網民的数量不断上升,群体结构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因此要发挥新媒体等网络平台的作用,充分发挥其传播优势,不断提高群众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对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和作用。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在实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积极传播和弘扬,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与认同,树立坚定不移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从而实现文化强国战略。
  基金项目:2017年“攀登计划”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项目(哲学社会科学类一般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与高校素质教育对接路径新探——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为例”的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钟忆缘,廖苑华,郑士林,叶文通.试论大学生在促进广州灰塑文化艺术传承发展的作用[J].教育,2016(04):310-311.
  [2]王雷.中国教育文化遗产:内涵、价值与传承[J].中国教育科学,2015(04):179-193+178+235.
  [3]王丹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性传承方式探索[J].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12(00):139-152.
  作者简介:
  苏旋芬,广东行政职业学院2016级学生;刘梅兰、覃雪红,广东行政职业学院2015级学生。
  指导老师:
  郑士林,广东行政职业学院辅导员,高教研究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单位: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Abstract:The Harmony Garden is an imperial garden built on the basis of the Changchang Garden.It is also the first work written by Qianlong Garden.From the site selection to the garden landscape,as mu
期刊
摘 要:莫言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其作品的影响力也逐渐广泛,其在作品中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绝大多数从中国农村最底层视角出发。要想理解莫言作品中女性人物的深刻内涵,需要将其放在特定历史背景和具体国情下进行分析。英美文学评论中以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为认知基础,加之忽略了中国的具体情况,从而导致对莫言作品中女性形象解读存在误差,甚至是负面形象。基于此,本文从莫言具体作品中来分析其女性形象及英
期刊
摘 要:从文化层面看,中国文化与英美文化存在很大的区别,在英美文学作品中陌生化语言运用的比较多。陌生化语言的运用,使文学作品更有韵味,更为鲜活。本文以乔伊斯《尤利西斯》为例,对陌生化语言特点进行了分析,使广大读者对文学作品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英美文学;陌生化语言;《尤利西斯》  所谓文学则是采用各种方式来使用和处理语言,而陌生化就是语言最典型的一种表现方式。实际上,艺术创作就是
期刊
摘 要:“文人论政”一直是近代报纸媒介表达爱国情怀、参与政治时事的重要方式,这个传统与清末民初的政治进程紧密相关。许多资产阶级改良人士因信奉改良主义可以使国家独立富强,他们对清末十年的政治改良积极参与;在监督政府的同时,他们还宣扬立宪政治;面对革命,它坚持理性审视,反思革命之弊端;在关乎国家利益之际,它以自身舆论的力量,积极动员民众奋起反抗,极大的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精神和民族主义,梁启超作为清末民初
期刊
摘 要:在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大背景下,擂茶文化一脉相承,也迎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当传统擂茶文化遇上商业化的发展环境,海陆丰擂茶文化一方面在本土持续发展,联系着当地人文情怀;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继承人少、文化品牌建设意识弱等问题。推进海陆丰擂茶文化传承发展,应全面认识海陆丰擂茶文化重要性和传承必要性,注重饮食文化与商业化相结合,将擂茶作为一种具有文化气息的商业品牌进行宣传。  关键词:擂茶文化;传承
期刊
摘 要:《小径分岔的花园》是阿根廷著名诗人、小说家、散文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于一九四四年创作的作品,同时也是博尔赫斯的代表作之一。作品在文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是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典范。在这一篇短篇小说中,作者成功将文学创作中的多种元素进行杂糅,通过高超的语言表述技巧,将一个迷宫般的故事在读者面前娓娓道来。  关键词:博尔赫斯;迷宫;后现代主义;叙事技巧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是阿根廷著
期刊
摘 要:不同于平面静止的美术图像,美术作品,动画和电影是记录运动的过程。电影行为在一个具有空间,时间的平台下发生的,画面具有很强的连贯性,所以产生的学问不能仅仅称之为构图,电影所谓构图的对应指向是视听语言,既是一种作为电影反映生活艺术的一种思维方式,镜头,分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和衔接,以及剪辑的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电影;构图形式  影片的核心在于它的故事,所有的镜头语言都是为了故事性而服务的。
期刊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有琴棋书画、中国戏剧、中国建筑、汉字汉语、剪纸艺术等等数不胜数的类别。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现代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对于现代视觉设计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与设计的关系;传统文化对设计的影响;传统文化在设
期刊
摘 要:华兹华斯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学运动先驱,他有力地推动了欧洲诗歌的发展,打破了传统诗歌的禁锢,转身投向自然的怀抱。在他的代表诗篇《丁登寺旁》中,华兹华斯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向自然转向。在自然中沉淀,进入最纯洁的思想,回归人最初的本真,感叹自然敲响人的灵魂的深沉。  关键词:华兹华斯;丁登寺旁;自然观  “多少次我的精神转向了你!”华兹华斯在诗的语言中向自我与自然反复质问。1798年,华兹华斯再
期刊
作者简介:  徐宁华(1978.06-),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广西柳州市融水县,当前职务:副馆长,当前职称:助理馆员,学历:中专,研究方向:作词。  陈麗萍(1971.01-),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广西玉林市陆川县,当前职务:党支部书记,当前职称:副研究馆员,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作曲。  (作者单位:陆川县文化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