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2006年9月,中国新一代导弹驱逐舰在人民海军举行的对抗演习中正式亮相,引发各方强烈关注。西方媒体认为,中国新一代导弹驱逐舰具备了对于蓝水海军而言至关重要的区域防空能力,它的服役是解放军海军走向远洋的重要标志,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中国海军战略的转变。本文综述了海外媒体对中国新一代导弹驱逐舰的报道。本刊刊发此文并非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2006年9月下旬,人民海军在南海举行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海上对抗演习。在威武的舰艇编队中,一型具有远程目标指示和预警能力,具备空中、水面、水下攻击能力以及超视距打击能力、区域防空能力的新型战舰锐不可当,各种先进武器飞天蹈海,无坚不摧,尽显海上“旗舰”锋芒。首次亮相、首战告捷的这型舰,就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兰州级导弹驱逐舰。
中国海军的新型导弹驱逐舰一亮相便引起了各方关注。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将新一代导弹驱逐舰称为“中华神盾舰”,称其是配置了先进的相控阵雷达,采用隐形设计并首次装备远程防空导弹的中国战舰,具有很强的中、远程防空能力,将弥补中国海军近乎空白的舰队区域防空战力。
海外军事媒体对中国新一代导弹驱逐舰的关注从其建造之日就开始了。2003年中,英国著名的《简氏防务周刊》和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均在显要位置报道了中国首艘配备相控阵雷达的驱逐舰下水的消息。西方媒体将这艘中国新型驱逐舰,与装备了“宙斯盾”系统的美国驱逐舰相提并论,称之为“中华神盾舰”。
2005年,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又对中国新一代导弹驱逐舰进行了深入报道。报道指出,兰州级导弹驱逐舰是中国海军真正意义上的专用防空驱逐舰。它的服役代表着中国海军战略思想的转型,同时也极大缩小了中日海军之间的实力差距。
隐形军舰
《汉和防务评论》认为,从外形看,“中华神盾舰”是一型外形非常漂亮的驱逐舰,高干舷、大外飘、宽大的船体继承了苏联海军舰船建造的优点,具有非常好的适航性。为减少舰体反射雷达波,达到良好的隐形效果,“中华神盾舰”上层建筑采用由多个平面组成的多面体设计,而且表面非常光滑。此外,舰体外表面可能涂有隐身特殊涂料,以吸收雷达波。由此显示国产大型战舰的造舰技术,已摆脱只具备20世纪60年代旅大级驱逐舰的水平,实为中国国产军舰的一大突破。
据《汉和防务评论》报道,“中华神盾舰”的上层建筑其外形与美国装备“宙斯盾”系统的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极为相似,舰桥周围装有4个大的“弧形物体”,被分别布置在舰桥四周。据悉,这4个大弧形物体内将各装一具与美国“宙斯盾”系统相当的相控阵雷达平板天线。外国军事专家指出,“中华神盾舰”性能优于美国“宙斯盾”舰的早期型,可是相控阵雷达需用高性能的超级电脑处理大量信号,中国的电脑整合技术实力尚待证实。
另据美国《信号》杂志报道,“宙斯盾”系统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舰载探测和指挥控制系统。“宙斯盾”系统所使用的AN/SPY-1型相控阵雷达长宽均为3.7米,高13.5米,工作在F波段,工作频率为3100~3700兆赫。第一艘装备AN/SPY-1D相控阵雷达的“宙斯盾”驱逐舰是8400吨级的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迄今为止,该级驱逐舰的建造数量已经超过了50艘。中国海军第一艘装备了四面相控阵雷达天线的导弹驱逐舰是6600吨级的“兰州号”。该舰于2003年4月正式下水。与美国的“宙斯盾”系统和俄罗斯的“天空卫士”系统不同,中国这艘驱逐舰上安装的相控阵雷达的工作频率应为C波段,而非L或者F波段。此外,这艘驱逐舰上的相控阵雷达天线外表面弯曲成一定弧度,与美俄使用的平板形天线完全不同。四面相控阵雷达天线的外形尺寸均为高4.6米、宽3.9米,安装的位置与美国海军的伯克级驱逐舰基本相同。
2006年,《汉和防务评论》又声称“中华神盾舰”上安装了517M型米波雷达。《汉和》援引中国的雷达专家的说法称,之所以在该舰上部署517M型米波雷达的主要原因是希望该舰成为海上反隐形作战的第一前哨。中国非常注意针对F-22、F-35多用途战斗机和B--2轰炸机的隐形攻击能力。517M型米波雷达的搜索距离达到350公里。此外,安装米波雷达也是为了和“海狮”型相控阵雷达实现互补,提高抗击电子干扰、抗反辐射导弹的能力,“中华神盾舰”装备的四面相控阵雷达体积庞大,发射功率强大,因此辐射信号较强。
武器系统
据《汉和防务评论》报道,“中华神盾舰”舰首安装了雷达隐形特征更佳的单管炮塔,而不是中国军舰经典的双管炮塔造型。主炮后方是圆筒状36单元舰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以应付敌方来袭导弹的“饱和攻击”。这是中国海军水面战舰首次采用垂直发射系统。国外军事专家分析指出,“中华神盾舰”的垂直发射系统共有48个垂直发射单元,36个安装在舰首主炮后方,12个安装在舰尾直升机机库上方。后期生产型也许加大尺寸,装配更多的垂直发射导弹系统。垂直发射系统将发射中国国产的HHQ-9型远程防空导弹,射程超过100公里,这将弥补中国海军在舰队远程防空方面的缺憾。
美国海军水面作战中心火控系统专家詹姆斯·C·巴塞特则推测,中国海军新型驱逐舰装备的是国产HHQ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其中舰首安装6组,舰尾的直升机库上安装2组。中国军舰上安装的垂直发射装置与俄罗斯的极为相似,均为“左轮枪”式,但是仔细看来却大不相同。中国军舰使用的垂直发射装置为6联装,俄罗斯的则为8联装,而且俄式发射系统每组仅有一个活动舱盖,发射时需要转动弹舱里的导弹支架,将待发导弹对准舱口才能发射,而中国海军的新型导弹驱逐舰上安装的垂直发射系统却不是这样,发射速度明显要比俄式系统高许多。与俄式发射系统一样,中国新型驱逐舰的垂直发射系统同样采用了冷发射技术,这样一来导弹的燃气排导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不用像美国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那样还需要再设计复杂的燃气排导系统。
垂直发射系统后方,舰桥前方的平台上安装了两套以中国制造的新型730型速射炮为--核心的近程防空武器系统。该炮为7管30毫米加特林转膛炮设计,模块化结构。该型号属外能源转膛炮,由7根刚性连接在一起的身管和炮尾组成,每根身管都有各自的炮门,通过外部电机实现连续射击。由于每根身管的工作时间重叠,所以它具有射速稳定、身管寿命长、可靠性高等特点。其炮架上有1具I波段跟踪雷达、1套 光电跟踪系统。光电跟踪系统包括1个热相仪、1个电视摄像机和1个激光测距仪。目标探测距离超过15公里。
《汉和防务评论》认为,“中华神盾舰”舰部安装了2座四联装筒状反舰导弹发射装置。西方军事专家分析,舰对舰导弹的型号可能是中国制造的新一代的YT-62超远程反舰导弹或者YJ-83末段超音速导弹的改良型。值得注意的是,导弹发射器由原来的方形长箱改为圆筒形,也是世界潮流。就连以方形发射箱为一贯风格的法国“飞鱼”舰对舰导弹发射器也将按照这一思路进行改良。
《汉和防务评论》认为,YJ-62将和YJ-83一起以混合使用的方式同时装备中国海军新一代主战舰艇。这将极大地提升中国海军对水面目标的打击能力。目前在解放军海军的新型导弹驱逐舰上都换装了YJ-83反舰导弹,在兰州级导弹驱逐舰上则安装YJ-62反舰导弹。这样,首先在两种导弹的部署数量上,中国海军每艘新式水面战舰的反舰导弹总数都比目前日本、美国、台湾地区海军各式水面战舰所携带的反舰导弹数量多,从而弥补了新一代水面战舰数量不足的缺陷。此外,YJ-83和YJ-62的射程大大超过了西方军事观察家的预测,前者的出口型C-802A射程达到180公里,与法国“飞鱼”MM-40Block3型反舰导弹射程相同,覆盖180公里的导弹火力能够做到先敌开火;而YJ-62的出口型C-602的射程达到280公里。这两种导弹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台海海上力量的平衡,同时也在舰对舰导弹的射程等方面甚至取得了对日本、美国海军的非对称优势。
中日海军差距正在缩小
《汉和防务评论》的主编平可夫认为,就目前亚洲各国海军实战能力分析,日本“八·八”舰队实力应该高出一筹。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八·八”舰队形成了完整的反潜、防空、舰对舰打击力量,并且使舰队的力量均衡。
日本舰队吨位普遍大于中国舰队,8艘驱逐舰的平均舰对舰导弹携带量战时都能够达到16枚的标准,总共128枚。而2004年访问香港的中国海军舰队总共携带了60枚YJ-83型舰对舰导弹。此外,在电子反制装备方面,平可夫认为,目前配备中国海军的同类装备基本是西方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仿制品。在数据链技术方面,日本第4艘金刚级神盾舰已经配备了16号数据链。
但是,平可夫认为,未来的中国海军舰队正朝着建立四个类似机动舰队的方向发展。平可夫根据中国国产隐形马鞍山级护卫舰、进口的俄式956EM现代级驱逐舰、国产兰州级“中华神盾舰”的建造数量,推算出在战时,中国很可能发挥数据链技术的优越性,集中精兵利器,建立四个战斗力相同的舰队。每个舰队都至少配备一艘新型驱逐舰和1艘马鞍山级护卫舰,再组合其他战舰。这样,确保每一个舰队都可配备三种防空导弹,形成类似日本“八·八”舰队那样的多层防空作战能力。如果以8艘战舰计算的话,中国海军舰队的防空导弹数量可能达到236枚左右,初步超过日本“八·八”舰队的标准,在反舰导弹的数量方面也可能接近甚至超过海上自卫队“八·八”舰队。同时由于俄式956EM驱逐舰配备的3M80MBE舰对舰导弹射程加大到240公里,因而在与日本海军重型舰艇对峙时,中国海军可以实施先发制人的攻击。《汉和防务评论》认为,中、日舰队在技术上的差距将比冷战后期缩小。
红色宙斯盾将率领中国舰队驶向何方
美国海军军官多米尼克·戴希西奥罗在《美国海军学院院报》发表专文《红色宙斯盾》,从海军战略的高度评述了“中华神盾舰”对中国海军产生的作用。
作者认为,“离岸防御”的概念显示出这种渴求的战略转移。这种新的战略需要向外扩展中国的海上防御半径,采用了苏联海军元帅谢尔盖·戈尔什科夫所使用的同样的战略原则。离岸防御的目的是在远离海岸的地方与敌人作战,从而拥有更大的防御纵深和使敌方对内陆的威胁降低。同时,文章还展望了中国的海上控制的三阶段扩展。第一阶段称为在第一岛链中拥有直接的海上控制,第一岛链包括黄海,东海、南中国海,中国台湾及韩国,大约600海里的范围。到2020年,第二阶段把这个范围扩展的1500海里。2050年,中国海军希望能够进行全球的海上行动。
随着中国海军的舰船在尺寸、性能和续航力的增长,以及那些远离传统陆基空中掩护的作战部署,一个以前没有面临的挑战变得明显:需要在一个充满敌意的环境中对这些战斗分队进行对空保护。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海军才在护卫舰和驱逐舰上配备了一种点防空系统,使他们具有了一些自我防御的能力。现在多数的中国主要战舰都装备了这些系统,HHQ-7面对空导弹系统是最常见的一种。中国海军的舰队仍然缺乏区域防御系统所需要的现代对空监视和数据链系统。近程武器加上缺乏现代对空监视使得中国海军只能进行自我防御和对空的点防御。因此,除了特殊的情况,解放军海军没有能够指挥其他舰船进行防空的战舰。两艘现代级驱逐舰装备了48枚射程达20公里以上的SA-N-7半主动雷达制导防空导弹系统。但是它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区域防御系统,SA-N-7只能提供一个小的对空保护伞,具备部分区域防空能力。它无法掩护纵深的登陆作战,甚至无法保护舰船在敌对滨海水域穿过敌方飞机攻击区域。
2002年,两艘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导弹驱逐舰揭开了面纱。这两艘驱逐舰都装备了“顶板”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和中程SA-N-17面对空导弹系统,该系统据称具有100公里的射程,可以打击高空和低空飞行目标。然而,更加巨大的进步是2003年露面的两艘兰州级导弹驱逐舰。虽然两型船具有同样的船型,兰州级配备了HHQ-9区域防空系统,它是一种垂直发射系统,估计射程在120公里以上。更重要的是,与传统三坐标雷达不同,兰州级装备了一种类似“宙斯盾”的相控阵雷达系统。
对于中国而言,这样的系统代表了一种复杂的成熟的水平,是中国目前能够掌握的最高成就。虽然兰州级的外表与美国和日本的“宙斯盾”驱逐舰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但是它实际的运行能力可能还是与其“国际同类”有一定的差距。无论它作为一个真正的区域防空平台的最终能力如何,从兰州级驱逐舰——至少是对于中国的水面舰队而言——开始具有一种真正的区域防空能力了。
解放军海军目前庞大的舰队防空体系中还存在着巨大的缺口。以目前的能力,中国无法在一个现代空中威胁的环境中为其舰队提供有效的保护。“中华神盾舰”也许并没有填补中国海军舰队防空的所有缺口,但它是中国开始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努力。
2006年9月下旬,人民海军在南海举行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海上对抗演习。在威武的舰艇编队中,一型具有远程目标指示和预警能力,具备空中、水面、水下攻击能力以及超视距打击能力、区域防空能力的新型战舰锐不可当,各种先进武器飞天蹈海,无坚不摧,尽显海上“旗舰”锋芒。首次亮相、首战告捷的这型舰,就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兰州级导弹驱逐舰。
中国海军的新型导弹驱逐舰一亮相便引起了各方关注。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将新一代导弹驱逐舰称为“中华神盾舰”,称其是配置了先进的相控阵雷达,采用隐形设计并首次装备远程防空导弹的中国战舰,具有很强的中、远程防空能力,将弥补中国海军近乎空白的舰队区域防空战力。
海外军事媒体对中国新一代导弹驱逐舰的关注从其建造之日就开始了。2003年中,英国著名的《简氏防务周刊》和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均在显要位置报道了中国首艘配备相控阵雷达的驱逐舰下水的消息。西方媒体将这艘中国新型驱逐舰,与装备了“宙斯盾”系统的美国驱逐舰相提并论,称之为“中华神盾舰”。
2005年,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又对中国新一代导弹驱逐舰进行了深入报道。报道指出,兰州级导弹驱逐舰是中国海军真正意义上的专用防空驱逐舰。它的服役代表着中国海军战略思想的转型,同时也极大缩小了中日海军之间的实力差距。
隐形军舰
《汉和防务评论》认为,从外形看,“中华神盾舰”是一型外形非常漂亮的驱逐舰,高干舷、大外飘、宽大的船体继承了苏联海军舰船建造的优点,具有非常好的适航性。为减少舰体反射雷达波,达到良好的隐形效果,“中华神盾舰”上层建筑采用由多个平面组成的多面体设计,而且表面非常光滑。此外,舰体外表面可能涂有隐身特殊涂料,以吸收雷达波。由此显示国产大型战舰的造舰技术,已摆脱只具备20世纪60年代旅大级驱逐舰的水平,实为中国国产军舰的一大突破。
据《汉和防务评论》报道,“中华神盾舰”的上层建筑其外形与美国装备“宙斯盾”系统的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极为相似,舰桥周围装有4个大的“弧形物体”,被分别布置在舰桥四周。据悉,这4个大弧形物体内将各装一具与美国“宙斯盾”系统相当的相控阵雷达平板天线。外国军事专家指出,“中华神盾舰”性能优于美国“宙斯盾”舰的早期型,可是相控阵雷达需用高性能的超级电脑处理大量信号,中国的电脑整合技术实力尚待证实。
另据美国《信号》杂志报道,“宙斯盾”系统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舰载探测和指挥控制系统。“宙斯盾”系统所使用的AN/SPY-1型相控阵雷达长宽均为3.7米,高13.5米,工作在F波段,工作频率为3100~3700兆赫。第一艘装备AN/SPY-1D相控阵雷达的“宙斯盾”驱逐舰是8400吨级的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迄今为止,该级驱逐舰的建造数量已经超过了50艘。中国海军第一艘装备了四面相控阵雷达天线的导弹驱逐舰是6600吨级的“兰州号”。该舰于2003年4月正式下水。与美国的“宙斯盾”系统和俄罗斯的“天空卫士”系统不同,中国这艘驱逐舰上安装的相控阵雷达的工作频率应为C波段,而非L或者F波段。此外,这艘驱逐舰上的相控阵雷达天线外表面弯曲成一定弧度,与美俄使用的平板形天线完全不同。四面相控阵雷达天线的外形尺寸均为高4.6米、宽3.9米,安装的位置与美国海军的伯克级驱逐舰基本相同。
2006年,《汉和防务评论》又声称“中华神盾舰”上安装了517M型米波雷达。《汉和》援引中国的雷达专家的说法称,之所以在该舰上部署517M型米波雷达的主要原因是希望该舰成为海上反隐形作战的第一前哨。中国非常注意针对F-22、F-35多用途战斗机和B--2轰炸机的隐形攻击能力。517M型米波雷达的搜索距离达到350公里。此外,安装米波雷达也是为了和“海狮”型相控阵雷达实现互补,提高抗击电子干扰、抗反辐射导弹的能力,“中华神盾舰”装备的四面相控阵雷达体积庞大,发射功率强大,因此辐射信号较强。
武器系统
据《汉和防务评论》报道,“中华神盾舰”舰首安装了雷达隐形特征更佳的单管炮塔,而不是中国军舰经典的双管炮塔造型。主炮后方是圆筒状36单元舰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以应付敌方来袭导弹的“饱和攻击”。这是中国海军水面战舰首次采用垂直发射系统。国外军事专家分析指出,“中华神盾舰”的垂直发射系统共有48个垂直发射单元,36个安装在舰首主炮后方,12个安装在舰尾直升机机库上方。后期生产型也许加大尺寸,装配更多的垂直发射导弹系统。垂直发射系统将发射中国国产的HHQ-9型远程防空导弹,射程超过100公里,这将弥补中国海军在舰队远程防空方面的缺憾。
美国海军水面作战中心火控系统专家詹姆斯·C·巴塞特则推测,中国海军新型驱逐舰装备的是国产HHQ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其中舰首安装6组,舰尾的直升机库上安装2组。中国军舰上安装的垂直发射装置与俄罗斯的极为相似,均为“左轮枪”式,但是仔细看来却大不相同。中国军舰使用的垂直发射装置为6联装,俄罗斯的则为8联装,而且俄式发射系统每组仅有一个活动舱盖,发射时需要转动弹舱里的导弹支架,将待发导弹对准舱口才能发射,而中国海军的新型导弹驱逐舰上安装的垂直发射系统却不是这样,发射速度明显要比俄式系统高许多。与俄式发射系统一样,中国新型驱逐舰的垂直发射系统同样采用了冷发射技术,这样一来导弹的燃气排导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不用像美国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那样还需要再设计复杂的燃气排导系统。
垂直发射系统后方,舰桥前方的平台上安装了两套以中国制造的新型730型速射炮为--核心的近程防空武器系统。该炮为7管30毫米加特林转膛炮设计,模块化结构。该型号属外能源转膛炮,由7根刚性连接在一起的身管和炮尾组成,每根身管都有各自的炮门,通过外部电机实现连续射击。由于每根身管的工作时间重叠,所以它具有射速稳定、身管寿命长、可靠性高等特点。其炮架上有1具I波段跟踪雷达、1套 光电跟踪系统。光电跟踪系统包括1个热相仪、1个电视摄像机和1个激光测距仪。目标探测距离超过15公里。
《汉和防务评论》认为,“中华神盾舰”舰部安装了2座四联装筒状反舰导弹发射装置。西方军事专家分析,舰对舰导弹的型号可能是中国制造的新一代的YT-62超远程反舰导弹或者YJ-83末段超音速导弹的改良型。值得注意的是,导弹发射器由原来的方形长箱改为圆筒形,也是世界潮流。就连以方形发射箱为一贯风格的法国“飞鱼”舰对舰导弹发射器也将按照这一思路进行改良。
《汉和防务评论》认为,YJ-62将和YJ-83一起以混合使用的方式同时装备中国海军新一代主战舰艇。这将极大地提升中国海军对水面目标的打击能力。目前在解放军海军的新型导弹驱逐舰上都换装了YJ-83反舰导弹,在兰州级导弹驱逐舰上则安装YJ-62反舰导弹。这样,首先在两种导弹的部署数量上,中国海军每艘新式水面战舰的反舰导弹总数都比目前日本、美国、台湾地区海军各式水面战舰所携带的反舰导弹数量多,从而弥补了新一代水面战舰数量不足的缺陷。此外,YJ-83和YJ-62的射程大大超过了西方军事观察家的预测,前者的出口型C-802A射程达到180公里,与法国“飞鱼”MM-40Block3型反舰导弹射程相同,覆盖180公里的导弹火力能够做到先敌开火;而YJ-62的出口型C-602的射程达到280公里。这两种导弹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台海海上力量的平衡,同时也在舰对舰导弹的射程等方面甚至取得了对日本、美国海军的非对称优势。
中日海军差距正在缩小
《汉和防务评论》的主编平可夫认为,就目前亚洲各国海军实战能力分析,日本“八·八”舰队实力应该高出一筹。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八·八”舰队形成了完整的反潜、防空、舰对舰打击力量,并且使舰队的力量均衡。
日本舰队吨位普遍大于中国舰队,8艘驱逐舰的平均舰对舰导弹携带量战时都能够达到16枚的标准,总共128枚。而2004年访问香港的中国海军舰队总共携带了60枚YJ-83型舰对舰导弹。此外,在电子反制装备方面,平可夫认为,目前配备中国海军的同类装备基本是西方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仿制品。在数据链技术方面,日本第4艘金刚级神盾舰已经配备了16号数据链。
但是,平可夫认为,未来的中国海军舰队正朝着建立四个类似机动舰队的方向发展。平可夫根据中国国产隐形马鞍山级护卫舰、进口的俄式956EM现代级驱逐舰、国产兰州级“中华神盾舰”的建造数量,推算出在战时,中国很可能发挥数据链技术的优越性,集中精兵利器,建立四个战斗力相同的舰队。每个舰队都至少配备一艘新型驱逐舰和1艘马鞍山级护卫舰,再组合其他战舰。这样,确保每一个舰队都可配备三种防空导弹,形成类似日本“八·八”舰队那样的多层防空作战能力。如果以8艘战舰计算的话,中国海军舰队的防空导弹数量可能达到236枚左右,初步超过日本“八·八”舰队的标准,在反舰导弹的数量方面也可能接近甚至超过海上自卫队“八·八”舰队。同时由于俄式956EM驱逐舰配备的3M80MBE舰对舰导弹射程加大到240公里,因而在与日本海军重型舰艇对峙时,中国海军可以实施先发制人的攻击。《汉和防务评论》认为,中、日舰队在技术上的差距将比冷战后期缩小。
红色宙斯盾将率领中国舰队驶向何方
美国海军军官多米尼克·戴希西奥罗在《美国海军学院院报》发表专文《红色宙斯盾》,从海军战略的高度评述了“中华神盾舰”对中国海军产生的作用。
作者认为,“离岸防御”的概念显示出这种渴求的战略转移。这种新的战略需要向外扩展中国的海上防御半径,采用了苏联海军元帅谢尔盖·戈尔什科夫所使用的同样的战略原则。离岸防御的目的是在远离海岸的地方与敌人作战,从而拥有更大的防御纵深和使敌方对内陆的威胁降低。同时,文章还展望了中国的海上控制的三阶段扩展。第一阶段称为在第一岛链中拥有直接的海上控制,第一岛链包括黄海,东海、南中国海,中国台湾及韩国,大约600海里的范围。到2020年,第二阶段把这个范围扩展的1500海里。2050年,中国海军希望能够进行全球的海上行动。
随着中国海军的舰船在尺寸、性能和续航力的增长,以及那些远离传统陆基空中掩护的作战部署,一个以前没有面临的挑战变得明显:需要在一个充满敌意的环境中对这些战斗分队进行对空保护。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海军才在护卫舰和驱逐舰上配备了一种点防空系统,使他们具有了一些自我防御的能力。现在多数的中国主要战舰都装备了这些系统,HHQ-7面对空导弹系统是最常见的一种。中国海军的舰队仍然缺乏区域防御系统所需要的现代对空监视和数据链系统。近程武器加上缺乏现代对空监视使得中国海军只能进行自我防御和对空的点防御。因此,除了特殊的情况,解放军海军没有能够指挥其他舰船进行防空的战舰。两艘现代级驱逐舰装备了48枚射程达20公里以上的SA-N-7半主动雷达制导防空导弹系统。但是它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区域防御系统,SA-N-7只能提供一个小的对空保护伞,具备部分区域防空能力。它无法掩护纵深的登陆作战,甚至无法保护舰船在敌对滨海水域穿过敌方飞机攻击区域。
2002年,两艘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导弹驱逐舰揭开了面纱。这两艘驱逐舰都装备了“顶板”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和中程SA-N-17面对空导弹系统,该系统据称具有100公里的射程,可以打击高空和低空飞行目标。然而,更加巨大的进步是2003年露面的两艘兰州级导弹驱逐舰。虽然两型船具有同样的船型,兰州级配备了HHQ-9区域防空系统,它是一种垂直发射系统,估计射程在120公里以上。更重要的是,与传统三坐标雷达不同,兰州级装备了一种类似“宙斯盾”的相控阵雷达系统。
对于中国而言,这样的系统代表了一种复杂的成熟的水平,是中国目前能够掌握的最高成就。虽然兰州级的外表与美国和日本的“宙斯盾”驱逐舰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但是它实际的运行能力可能还是与其“国际同类”有一定的差距。无论它作为一个真正的区域防空平台的最终能力如何,从兰州级驱逐舰——至少是对于中国的水面舰队而言——开始具有一种真正的区域防空能力了。
解放军海军目前庞大的舰队防空体系中还存在着巨大的缺口。以目前的能力,中国无法在一个现代空中威胁的环境中为其舰队提供有效的保护。“中华神盾舰”也许并没有填补中国海军舰队防空的所有缺口,但它是中国开始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