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护卫舰三大特点及未来走向

来源 :海事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r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护卫舰的三大特点
  
  护卫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出色表现,使世界各国认识到其在海上的重要作用。战后,美、英大批老旧护卫舰纷纷退役,少数舰进行了现代化改装,战后的一段时间里,护卫舰的发展有所停滞,主要用于为大型舰只护航,担负近海警戒、巡逻或护渔护航等任务。
  到了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出于海外干涉的需要,率先研制并建造新型护卫舰,除主要用于为海上运输舰船护航外,还担负保护其两栖舰艇渡海和登陆作战的任务。1966年建成的布鲁克级导弹护卫舰在设计和建造上突破了常规护卫舰的设计模式,装备“鞑靼人”导弹、“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装置、搭载2架DAsH型直升机,为美国迄今为止最先进的佩里级导弹护卫舰的问世奠定了基础,将护卫舰的进攻、防空、反潜能力引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纵观二次世界大战后护卫舰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以下特点和趋势:
  一是大型化。由于载机直升机、导弹武器和电子设备的大量使用,护卫舰排水量超过3000吨。进入21世纪以来,不少国家建造的新型导弹护卫舰已经超过了5000吨,如挪威的南森级、西班牙的巴赞级、荷兰的德泽芬省级、德国的萨克森级,以及法国和意大利共同研制建造的多功能护卫舰。
  二是智能化。新技术革命成果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使武器操作系统和作战指挥平台逐步融为一体,雷达的精度、可靠性以及电子对抗能力均有大幅提高,使护卫舰具备了可在近岸水域全天候执行反潜、水雷对抗、布雷、反舰、监视、巡逻和远洋深海作战能力。
  三是模块。化在舰体设计上,预留了直升机平台,采用新型的燃气轮机,舰体外形不断的变化,将逐步完善成为最为理想的舰体结构。世界各国正在发展的新型护卫舰将会利用新一代船体线型,定制、模块化的作战系统设计将会使护卫舰能够满足在各种情况下有效地执行海上作战任务。
  
  反潜型护卫舰
  
  通常装备有多联装反潜鱼雷发射管2座,多管火箭深水炸弹发射装置1~2座,多联装反潜导弹发射装置1座,反潜直升机1N2架,以及中、小口径舰炮、反舰导弹和近程舰空导弹,以兼顾反舰,增强防空、反导能力。装有性能先进的舰壳声纳、拖曳变深声纳或线列阵声纳,具有由远及近2~3层的探测和攻潜能力。反潜护卫舰分为远洋反潜护卫舰和轻型反潜护卫舰。远洋反潜护卫舰主要用于为战斗舰艇编队、而栖编队和运输船队护航,担负搜索和攻击敌潜艇的任务;轻型反潜护卫舰主要担任近海防潜警戒和为运输船队护航。美国于1962年开始建造第一代反潜护卫舰布鲁克级,作为作战编队的护航、警戒兵力,满载排水量3426吨,航速27.2节,配备有“鞑靼人/标准”型中程舰空导弹发射装置1座,八联装反潜导弹发射装置1座,三联装反潜鱼雷发射管2座和反潜直升机1架。为了担负反潜护航任务,弥补反潜驱逐舰的不足,美国在1965-1974年期间,建造了46艘诺克斯级导弹护卫舰,满载排水量4260吨,采用燃气轮机为动力,航速27节,编制人数为288人。虽然此级舰已退出美国海军,但曾分别于1993年出口台湾、土耳其,1994年出口埃及、泰国,1998年出口墨西哥等国和地区海军。
  20世纪70年代起,反潜护卫舰开始装载导弹、直升机等。美国、苏联、英国等纷纷设计建造装有各种现代武器的远洋护卫舰,排水量和战术技术性能接近驱逐舰,已成为驱逐舰的补充力量。如苏联从1970年开始建造远洋反潜型导弹护卫舰克里瓦克级,满载排水量3650吨,航速32节,采用4台燃气轮机,先后有Ⅰ、Ⅱ、Ⅲ三个型号。Ⅰ型装备有双联装76毫米舰炮2座,四联装反潜导弹发射装置1座,四联装鱼雷发射管2座,多管火箭深弹发射装置2座。Ⅱ型装备有100毫米舰炮2座,四联装反潜导弹发射装置1座,四联装鱼雷发射管2座,多管火箭深弹发射装置2座。Ⅲ型则装备SA-N-4型双联装近程舰空导弹发射装置1座。四联装鱼雷发射管2座,100毫米舰炮1门,6管30毫米舰炮2座,12管火箭深弹发射装置2座和卡-27反潜直升机1架。
  20世纪90年代初,由德国设计建造的MEK0200出口型,因采用模块化设计概念而成为当代护卫舰家族中令人耳目一新的成员。以出口葡萄牙海军的伽马级反潜导弹护卫舰为例,满载排水量3300吨,采用柴一燃联合动力装置,航速32节,装备有三联装鱼雷发射管2座、四联装“捕鲸叉”舰舰导弹发射装置2座、八联装“海麻雀”舰空导弹发射装置1座、20毫米“密集阵”近防炮1座、100毫米炮1座,20毫米炮2座,“超山猫”反潜直升机(设有机库)2架。还装有舰壳声纳和拖曳声纳,有较先进的电子设备。
  
  防空型护卫舰
  
  防空护卫舰是以对空防御为主要使命的护卫舰,主要装有舰空导弹发射装置和中、小口径舰炮,以及与其配套的对空警戒雷达、导弹制导雷达、炮瞄雷达和火控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具有较强的防空、反导能力。新型的防空护卫舰,装备有16-32单元舰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还可用来发射主要对付低空反舰导弹的滚动弹体防空导弹。有的还装有4-8枚舰舰导弹和反潜武器,以兼顾反舰和反潜的需要。目前,防空导弹护卫舰,仍分为轻型防空护卫舰和远洋防空型护卫舰两类,前者装备有近程舰空导弹系统和“密集阵”近防系统,主要用于为小型舰艇编队和运输船队护航,以增强对空防御力量;后者装备中程舰空导弹系统和近程舰空导弹系统,主要用于担任编队区域防空任务。
  如以导弹护卫舰为主要水面战舰的荷兰海军,20世纪80年代建造的赫姆斯科克级防空导弹护卫舰满载排水量3750吨,装有“标准-IMP”中程舰空导弹发射装置1座,八联装“海麻雀”近程舰空导弹发射装置1座,7管30毫米“守门员”近防系统1座,四联装“捕鲸叉”舰舰导弹发射装置2座,双联装鱼雷发射管2座,并有作战指挥系统。进入21世纪,随着护卫舰的大型化,以及电子技术的进步和先进武器系统的小型化,包括近、中程舰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的普遍采用,于2002年服役的新型防空护卫舰德泽芬省级满载排水量达6048吨,舰首主甲板上装备1座127毫米炮,其后设置1座Mk41垂直导弹发射装置,主要发射“标准Ⅱ”和“改进型海麻雀”防空导弹,2座30毫米“守门员”近防炮和2座12.7毫米炮;同时装有“捕鲸叉”反舰导弹发射系统,以及2座鱼雷发射管。当初这一超大吨位和强大功能设计方案问世时,英国《简氏战舰年鉴》称其为防空驱逐舰,后统一归类护卫 舰。
  
  通用型护卫舰
  
  自20世纪70年代后,护卫舰排水量增大,普遍装备有舰舰导弹、舰空导弹、舰炮、鱼雷、深水炸弹、反潜直升机等武器系统,使护卫舰可以遂行多种任务,出现了多用途护卫舰。具有代表性的如美国海军现役唯一一级护卫舰佩里级,服役近30年间,其满载排水量从3638吨增到4100吨,可发射“捕鲸叉”反舰导弹和“标准”舰空导弹,主要装备有单管76毫米舰炮1座,6管20毫米“密集阵”近防炮1座,对空/对海导弹发射装置1座,三联装鱼雷发射管2座,中型反潜SH—60B直升机2架,以及舰壳式和拖曳线列阵式声纳等先进电子设备。作为一种通用型导弹护卫舰,在动力、武器、电子等方面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具有多种战术用途,其主要使命任务是为航母编队、两栖特混舰队、海上补给编队和军事运输船队提供反潜及对空、对海防御。至1989年该级舰建成51艘,现役30艘,成为20世纪90年代美国护卫舰的主力。该级舰还向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转让技术,其中澳大利亚6艘、西班牙6艘、台湾8艘、土耳其8艘、埃及4艘、波兰2艘、巴林1艘。
  此外,英国的公爵级、法国拉斐特级、荷兰卡雷尔·多尔曼级、意大利西北风级、西班牙侦察级等护卫舰,除了担负传统护航使命外,作为当代大中型护卫舰,它们普遍具有较强的对海、反潜、防空能力和良好的机动性,适于担负海上突击、护航、巡逻警戒等多种任务。
  
  护卫舰的未来走向
  
  近些年,随着海军作战方式的改变以及新技术、新船型的出现,多用途型,适用于近海作战和护卫的中型舰将是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目前,美国正在研制的濒海战斗舰(LCS),满载排水量仅2840吨,航速45节,最大航程3500海里/18节。作为新型海上作战平台,在吸纳了包括“维斯比”舰、三体“海神”舰等的经验基础上,该舰强化了现有的反潜、扫雷、布雷等作战能力,其特点是船体结构、材料新颖,机动灵活,组合多样。而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可根据任务需要灵活组装、搭配不同的武器,非常适合沿岸各种不同类型的战斗。该型舰舰体的创新设计可用来躲避鱼雷和高速舰艇的进攻,被誉为未来的“全能战舰”。
  美国海军于2005年分别向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通用公司订购濒海战斗舰,其首舰预计将于2007年服役,计划建造13艘。成为未来美国海军“网络中心战”战略下机动、灵活、多用的护卫舰。
  未来护卫舰总的发展趋势是在更为先进的平台上改装各种新型导弹,推广使用垂直发射技术,装备多管小口径炮近程反导系统,以增强防空、反导弹能力;同时装备新型直升机,改进声纳装备,提高水声对抗能力;并使模块化设计和建造更为广泛使用,更多地应用小型化现代武器装备和电子设备,进一步提高战斗效能。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02—2003年重大项目“入世后我国货币政策的外部环境和现实选择”课题组成员于2004年7月、8月分别在厦门、广州两地对我国的外汇监管情况进行调研。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在2003年预期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下导致的外汇流入渠道在外管局出台的政策下都已相应地得到了控制。但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在现有的外汇管理框架进行的管理,存在着一些从长远来看与我国的资本项目开放的大
期刊
据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06年10月29日在日本海上自卫队阅兵式上说,日本将进一步推动防卫厅升格为“省”,并使参与国际维和行动等成为自卫队的分内任务。安倍晋三要求自卫队做好扮演“更加关键角色”的准备,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近年来,日本特别重视发展海空力量,坚持以“海空优先”为指导原则,不断提高自卫队现代化水平,致力于建成一支“规模精干、质量充实”的军队。特别是“9·11”事件后,日本政府借
期刊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西方海军强国逐渐将战略重点由大洋转向濒海,相对灵活的轻护舰开始受到追捧,新的型号和设计不断涌现。其中,法国舰艇建造局(DCN)推出的“追风”系列格外引人注目:作为一家集船舶设计、研发和建造于一体的军工巨头,DCN非常善于发掘和把握市场机会。2004年,DCN提出开发“追风”系列护卫舰,将主要在复杂的濒海环境执行海域巡逻搜救、支持舰队作战、攻击敌方水面舰艇、反潜等任务。当然,它
期刊
当美国在紧锣密鼓地建立其导弹防御系统,不断研究和试验其系统核心“爱国者”PAC-3系统时,与其抗衡的俄罗斯也宣布其“凯旋”S-400系统也开始陆续装备部队。无论是美国的“爱国者”PAC-3系统还是俄罗斯的S-400系统都是为了防御对方的导弹袭击而铸造的“盾”,然而到底谁的“盾”更坚固呢?    美国“爱国者”PAC-3性能    美国进一步发展“爱国者”系列,发展出了PAC-3。它由原PAC-2发
期刊
当前世界各国轮式装甲车辆大量装备,运用范围和高科技含量不断增大。比较国外的轮式装甲车,我国轮式装甲车在覆盖的吨级范围、零部件选型、整体布置形式、系列化发展、变型能力及改装适应性等各方面都已不能满足当前轮式自行武器装备的发展需求,也不能完全满足国外市场和客户的使用要求。新型6×6轮式装甲车就是采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和经验,在较短的时间内研制的综合性能高、性价比合理的轮式装甲输送车。  现代战争环境和任务
期刊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陆军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加速现役主战装备更新换代和信息化改造,深入开展提高部队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能力的训练变革。通过多年的建设,中国炮兵和防空兵已经跟上了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步伐,迈入精确打击时代。中国工程兵部队已走过半个多世纪风雨历程,这个曾以体力劳动为主要作业方式的兵种,如今已发展成由地雷爆破、道路桥梁、筑城、伪装、舟桥、野战给水、工程建筑、维护等多种工程专
期刊
3月2日,韩国军方和军工界在韩国昌原试验场举行了一场颇具韩国特色的新型战车发布仪式,正式推出了他们的下一代主战坦克——XK-2。试验场上坦克来回驶突,韩国总统卢武铉等要人也出席仪式并登车体验,可见其重视程度。    800万美元一辆    韩国陆军现役主战坦克主要是美国公司协助设计的K1A1和从俄罗斯抵债进口的T-80U。韩国研制下一代坦克的时间应该早于2000年,与之相伴的还有NIFV“黑豹”F
期刊
恩格斯曾指出:“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用于军事并且已经用于军事,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性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引起作战方式的变革。”战斗机作为现代战争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武器,其研发与装备也日益成为军事强国角逐的核心。  鸭嘴兽是种古老而且外表丑陋的动物,主产地在澳洲。它穴居水边,以昆虫为食,谈不上有什么攻击力和防御力。然而,就是这个并不起眼的“鸭嘴兽”让西方国家长期以来的担忧变成了现实。2006年
期刊
现阶段台海两岸的战略对抗,是“台独”势力通过“渐进台独”战略来逐步推进“台独”的战略目标,而中国大陆则是通过国力和军事力量全面增长以及压倒对手的“优势战略”来控制和最终解决“台独”问题。  中国大陆与岛内“台独”势力在具体的军事对抗过程中,除通过国力和军事力量全面增长和压倒对手的“优势战略”来控制和最终解决“台独”问题外,大陆还有一种可选择的军事战略,这就是“精确打击,定点清除”。    战略战术
期刊
“三小时内就可到达日本,四小时可到达朝鲜,六小时可到达澳洲,七小时内可到达夏威夷”这并非什么旅游推介,而是8月6日一份说明美国空军从位于太平洋的关岛基地起飞后所及范围的简报。它的出现,预示着由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指挥的2007年度“勇敢之盾”大规模海空联合演习在关岛附近海域拉开帷幕。奇怪的是,该简报唯独没提离关岛最近的、仅2小时航程的台湾。  演习从8月6日开始,历时一周,动用包括2.2万名官兵和近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