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富裕和精神文明生活的多样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在接受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研究现今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现状,分析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利于我们今后应对学生各种因心理问题导致的事件。文章主要通过对我系学生主要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的分析、我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已取得的成效、以及我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来对症下药,提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路径的研究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教育路径
一、现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心理问题的现象及成因
1.难以适应并融入大学生活
每年9月,校园里又迎来了一批大一新生。大部分新生是在父母的陪伴下前来报到,等家人离开学校后,要自己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同学,这对某些新生来说可能是难适应的。这些人可能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乡,因此常常想念家里的爸妈和朋友,导致不能及时地融入到新的集体中,从而容易产生抑郁、焦虑、失落等心理问题。要是这些问题不能及时地被解决,那么容易产生想退学的心理。
2.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同学友好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考验。目前,多数大学生过得是集体生活,但每个个体在成长经历、教育环境、性格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加之现代大学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许多学生进入大学以前面临巨大学习压力,只专心苦研学习几乎没有接触过社会,人际交往技巧尤为欠缺。因此,许多大学生因为不知如何交往而产生自闭倾向,有学生为了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自己的原则而随波逐流,迷失自我。
3.难以调节心态面对学习压力
有些学生在小学、中学的时候可能是尖子生,但是来到了汇聚各种人才的大学后,他们一下子变成了普通生,这种“身份地位”的改变可能会让一些学生感到压抑。尤其外语系学生的专业课任务繁重、实践学习事情繁琐,这都需要他们赋之精力。我们都知道,大学是培养一个人知识和能力的地方,学科的期末总成绩基本是结合平时的表现情况和试卷分数而得出,所以尽管大学生很努力地学习,但实践能力方面不强的话,最后得出的成绩可能也是不太完美的,这也容易让人产生消极情绪,渐渐感到抑郁和自卑。科目多和教学进度快使大学生的精神状态经常处于高度紧张当中,时间久了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出现强迫和焦虑的心理问题。
4.过度依赖网络逃避现实
不少大学生一方面因现实诸多不顺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另一方面也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甚至无法自控而染上网瘾,长时间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逃避现实。这样久而久之,他们便会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认知脱节,会影响大学生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
二、我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回顾与总结
大学校园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实现大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心理健康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更好地推广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高校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取得了一系列的工作成果,有效地减轻了学生在心理渐成熟期的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率。
三、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与途径
1.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专题讲座
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来抓。要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推进心理健康知识进课堂。各高校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保证足够学时、学分;国家应制订统一的教学大纲,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原则、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途径、工作环境、工作机构等。各高校应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有相应的课时和师资,可以分时段、分群体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大学生心理健康专题讲座。高校各学科教师应普及最基本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将其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去。
2.组织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单是课内的理论宣教是不够的,还要组织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高校应通过组织各种课外活动来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健康辩论赛、野外实践教育活动、心理健康调查成果汇报、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报告会、观看心理电影、心理健康调节经验介绍、心理小游戏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鼓励大学生到社区、医院参观实践等,给他们提供机会学以致用,在实践活动中自知、自省、自育和互助。
3.建立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发挥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沟通作用
心理咨询与辅导是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方式之一。各高校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心理咨询室,完善硬件设施,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医生),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咨询,矫正心理障碍等,以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平时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检测,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及時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对有需要进行心理治疗的学生及时进行救助、治疗或转介。同时可开展团体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心理咨询方式。网络咨询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心理咨询的“尴尬”,还可以保护同学的隐私,也为同学解决了心理上的困惑,是一种一举两得的有效咨询方式。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教育路径
一、现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心理问题的现象及成因
1.难以适应并融入大学生活
每年9月,校园里又迎来了一批大一新生。大部分新生是在父母的陪伴下前来报到,等家人离开学校后,要自己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同学,这对某些新生来说可能是难适应的。这些人可能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乡,因此常常想念家里的爸妈和朋友,导致不能及时地融入到新的集体中,从而容易产生抑郁、焦虑、失落等心理问题。要是这些问题不能及时地被解决,那么容易产生想退学的心理。
2.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同学友好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考验。目前,多数大学生过得是集体生活,但每个个体在成长经历、教育环境、性格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加之现代大学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许多学生进入大学以前面临巨大学习压力,只专心苦研学习几乎没有接触过社会,人际交往技巧尤为欠缺。因此,许多大学生因为不知如何交往而产生自闭倾向,有学生为了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自己的原则而随波逐流,迷失自我。
3.难以调节心态面对学习压力
有些学生在小学、中学的时候可能是尖子生,但是来到了汇聚各种人才的大学后,他们一下子变成了普通生,这种“身份地位”的改变可能会让一些学生感到压抑。尤其外语系学生的专业课任务繁重、实践学习事情繁琐,这都需要他们赋之精力。我们都知道,大学是培养一个人知识和能力的地方,学科的期末总成绩基本是结合平时的表现情况和试卷分数而得出,所以尽管大学生很努力地学习,但实践能力方面不强的话,最后得出的成绩可能也是不太完美的,这也容易让人产生消极情绪,渐渐感到抑郁和自卑。科目多和教学进度快使大学生的精神状态经常处于高度紧张当中,时间久了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出现强迫和焦虑的心理问题。
4.过度依赖网络逃避现实
不少大学生一方面因现实诸多不顺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另一方面也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甚至无法自控而染上网瘾,长时间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逃避现实。这样久而久之,他们便会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认知脱节,会影响大学生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
二、我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回顾与总结
大学校园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实现大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心理健康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更好地推广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高校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取得了一系列的工作成果,有效地减轻了学生在心理渐成熟期的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率。
三、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与途径
1.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专题讲座
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来抓。要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推进心理健康知识进课堂。各高校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保证足够学时、学分;国家应制订统一的教学大纲,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原则、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途径、工作环境、工作机构等。各高校应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有相应的课时和师资,可以分时段、分群体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大学生心理健康专题讲座。高校各学科教师应普及最基本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将其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去。
2.组织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单是课内的理论宣教是不够的,还要组织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高校应通过组织各种课外活动来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健康辩论赛、野外实践教育活动、心理健康调查成果汇报、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报告会、观看心理电影、心理健康调节经验介绍、心理小游戏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鼓励大学生到社区、医院参观实践等,给他们提供机会学以致用,在实践活动中自知、自省、自育和互助。
3.建立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发挥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沟通作用
心理咨询与辅导是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方式之一。各高校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心理咨询室,完善硬件设施,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医生),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咨询,矫正心理障碍等,以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平时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检测,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及時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对有需要进行心理治疗的学生及时进行救助、治疗或转介。同时可开展团体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心理咨询方式。网络咨询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心理咨询的“尴尬”,还可以保护同学的隐私,也为同学解决了心理上的困惑,是一种一举两得的有效咨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