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财务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成本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所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下,现代企业要实现整体经济收益的提升,推行目标成本管理有助于降低成本与费用,优化资源合理分配使用,培育核心竞争力。目标成本管理是站在企业战略规划的高度,对成本与利润进行综合权衡,对于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目标成本管理的概念及优势进行阐述,随后对现有企业推行目标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最后统领全文,提出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应用的优化路径,以期能够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目标成本管理是从产品计划开始之前就实施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对可能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合理规划,将其分解至产品零部件、研发人员、生产线,通过在成本与收益间进行综合权衡,多角度地节约、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目标成本受市场所驱动,在实施目标成本管理时要兼顾市场需求、竞争格局、经济大环境等因素,从而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
一、目标成本管理的概念与内容
(一)目标成本管理的概念
目标成本管理(Objective Cost Management)最早产生于美国,强调以管理为核心,结合企业的经营目标、战略方向,在产品生产之前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地成本管控,实现产品设计、生产成本控制在可接受范围,持续改进经营,结合商业竞争环境寻找成本与效益间的均衡。以核算为手段,对目标成本进行分解、控制、考核、评价,以达到少投入、多产出的目的,结合企业内、外部因素,由市场所驱动,加强跨职能团队间的协作,鼓励全员性地参与到目标成本管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目标成本管理强调“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考核”,在成本管控过程中,质量、成本、时间构成战略“新三角”, 以此引导成本分析,更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
(二)目标成本管理的内容
实施目标成本管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是,人力资源成本管理。在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源成本是最主要的成本开支。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新员工的培训成本、老员工的深造成本、薪酬成本,甚至还包括因人才流失造成的招聘、培训成本,都将成为企业不小的开支。因此,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
二是,产品成本管理。产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成本与费用,如原材料成本、运输装卸费用、管理费用等。通过对产品成本的管理,如根据订单即时生产、加速原材料周转等,加强能够提高企业产品的经济效益。
三是,设备维护成本。企业产品生产中需要投入设备成本,在维护设备期间会产生折旧费用、保养费用、维修费用等,占据了生产成本中较大部分。加强对设备维护成本的管理,降低整体磨损、减少能耗等,有助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二、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剖析
当前,在日本制造业中采用目标成本法的企业较为普遍,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形成了质优价廉的主要优势。据统计,日本交通运输业、家电业、精密仪器业采用目标成本法的比例分别为100%、88%、75%。近年来,目标成本管理以其全过程掌握企业生产成本、以市场为驱动的明显优势,赢得了我国企业的青睐,并将其实际应用于经济管理中。然而,在实际的调研中发现,目标成本管理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于:
(一)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单一
我国企业在应用目标成本管理的过程中,未树立全过程的管理理念,导致管理模式单一,甚至仅停留于产品的生产过程,未与市场消费需求相联系,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竞争力。在目标的设定与落实过程中,相应的成本预测未进行科学编制,也就无法细化分配至各部门、基层员工,难以调动全员性地参与到成本控制中。
缺乏对产品市场的考核,无法保障目标本身的科学合理,加之在成本管理制定中缺乏清晰的管理责任,无法对产品生产的各环节实施精细化的成本管理,使产品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企业安排的目标成本管理人员在具体工作的开展中,对产品生产环节不熟悉,无法有针对性地根据部门设置成本管理目标,成本责任、工作责任无法合理地分配至职能部门,导致成本控制处于失控的状态,甚至还造成了人力资本的浪费。
(二)缺乏有效、严密的成本管控制度
目前,我国企业在实施目标成本管理进程中,缺乏过关的制度管控体系,导致预算、执行、考核管理都没有科学的标准,制约了内部经济管理效果的优化发展。缺乏相应的制度与管理流程,导致无法对产品生产各环节进行成本目标细化、准确把控成本控制,不利于企业内部管控与协调发展。在成本管控中缺乏有效地执行、监督机制,也就无法结合市场变化对成本控制目标进行动态地调整,无法确保各环节运作的相互制约。缺乏科学的成本管控考核机制,难以调动生产一线员工实现成本降低的工作积极性,导致成本管理处于失控状态,甚至产生不必要的浪费和产品返工。
(三)管理层的目标成本意识淡薄
企业管理层的观念陈旧,还停留于传统的成本管理,没有意识到全过程的目标成本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实施精细化、多层次的成本控制,创造更多的利润价值。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管理层目标成本意识缺失,也就很难全方位、全员性地失去目标成本管理工作,各部門间的协作性也就相对欠缺,不利于成本管控工作的严谨性。企业内部缺乏对目标成本管理理念、管理流程的培训工作,导致部门间、基层员工无法有效地协作,使很多工作处于无序、无效状态,无法促进管理效果的提升。
三、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应用的优化策略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瞬息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现代企业生存压力巨大,实施有效的目标成本管理有助于降低成本与费用、将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相衔接,帮助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创造经济效益。据统计,制造业采用目标成本管理,成本节约额最高可达到45%。结合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运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提出应用的优化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目标成本管控制度
通过完善目标成本管控制度,在企业内部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地成本控制,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前期做好市场需求数据的搜集与分析,为产品设计、生产提供可靠依据,实现产品与客户的对接,提高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完善制度体系的建设,能够保障资料的准确性、全面性,将成本目标细化、分解至各职能部门,动态地对产品生产成本进行管控,及时进行财务核算,对成本进行优化。
例如A企业推出经济乘用车,确定目标成本区间为6-8万元,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后,掌握顾客要求、可接受价格、竞争分析、目标市场后,与上游零部件供应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立目标利润(净收益的8%),最终确定价格为6.3万元。根据经验按照功能对乘用车的成本进行分解,除去各类税金及费用,确定目标成本为4.5万,车身占29.6%、底盘占24.2%、装备占16.0%、电器占9%、动力总成占21.2%。按照功能模塊将目标成本分解至各生产车间,再进一步细化至生产线、班组,促进成本的降低。
构建监督约束制度,将员工的绩效与目标成本的完成挂钩,有助于对产品生产全过程成本控制情况进行考核,调动全员性参与成本管控的积极性,激发员工主人翁精神,促进企业内部管理的科学、严谨。
(二)促进管理人员成本意识的优化发展
企业实施目标成本管理,需要全员性地参与和配合。首先,管理层要更新观念,树立目标成本管理的意识,加强对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学习,再进一步培育员工成本意识,通过动员会、培训、座谈会的形式,将目标成本管理理念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员工,促进成本管理在每个层次上有序展开。例如,将目标成本细化到零部件层面后,技术人员应对结合以往的经验,确立目标成本完成方案,如更改技术方案、减少原料内部流转、或寻找更佳供应商等,实现成本降低的目的。
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沟通环境,加强部门、员工间的沟通渠道建设,为目标成本管理的协作奠定基础。结合产品生产流程,将成本目标细化、分解至各部门、各生产线、各员工,制定管理计划与保障措施,在将成本管控渗透于各生产环节,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在生产前进行成本控制,采用盈亏平衡点分析法,使用公式:Q=F÷(P-V)。如2018年计划乘用车销售价格P为6.3万元/辆;计划变动成本V为4.5万元/辆;计划产量为5万辆;计划固定费用为0.6万/辆。计算盈亏平衡点产量Q=5×0.6÷(6.3-4.5)=1.67(万辆)<5(万辆)。可见,2018年A企业生产经济乘用轩期望的利润是可以实现的。
(三)促进企业内部相关部门间的通力合作
目标成本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此战略规划的指引下,必须在员工、部门、企业上下形成通力合作的工作氛围,形成良好的管理环境。明确各级管理、核算、目标与责任,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合理地组织人力资源,避免内部管理的消耗。财务部门定期进行目标成本分析,并及时将各部门的经营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增强少投入、多产出的观念,加强内部管理。
物资仓储采用定额领料制度、定期盘点制度,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控制。同时,将JIT库存管理、ABC分类法与目标成本管理相结合,尤其是在制造企业中,将库存与生产、订单相联系,实现库存数量、占用资金的降低。以X液压配件生产企业为例,对于经常使用的刀齿进行JIT管理,使得库存周转天数由4天下降至2.5天,减少资金占用成本。如ABC分类法下,加强资金占用量大的物资管理,提高物资周转率、精细化管理,防止积压、毁损。
建立有效的评价与激励机制,结合岗位职责对目标进行分解、明确效益指标。在目标成本管理下,定期将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按照成本细化进行超支、节约情况的分析,查明原因,以便后期进行整改。同时,将成本管理与部门、员工绩效直接挂钩,引导企业内部上下统一通力合作,共同为降低成本、费用而努力,保证所有的管控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切实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目标成本管理是从产品计划开始之前就实施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对可能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合理规划,将其分解至产品零部件、研发人员、生产线,通过在成本与收益间进行综合权衡,多角度地节约、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目标成本受市场所驱动,在实施目标成本管理时要兼顾市场需求、竞争格局、经济大环境等因素,从而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
一、目标成本管理的概念与内容
(一)目标成本管理的概念
目标成本管理(Objective Cost Management)最早产生于美国,强调以管理为核心,结合企业的经营目标、战略方向,在产品生产之前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地成本管控,实现产品设计、生产成本控制在可接受范围,持续改进经营,结合商业竞争环境寻找成本与效益间的均衡。以核算为手段,对目标成本进行分解、控制、考核、评价,以达到少投入、多产出的目的,结合企业内、外部因素,由市场所驱动,加强跨职能团队间的协作,鼓励全员性地参与到目标成本管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目标成本管理强调“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考核”,在成本管控过程中,质量、成本、时间构成战略“新三角”, 以此引导成本分析,更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
(二)目标成本管理的内容
实施目标成本管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是,人力资源成本管理。在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源成本是最主要的成本开支。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新员工的培训成本、老员工的深造成本、薪酬成本,甚至还包括因人才流失造成的招聘、培训成本,都将成为企业不小的开支。因此,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
二是,产品成本管理。产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成本与费用,如原材料成本、运输装卸费用、管理费用等。通过对产品成本的管理,如根据订单即时生产、加速原材料周转等,加强能够提高企业产品的经济效益。
三是,设备维护成本。企业产品生产中需要投入设备成本,在维护设备期间会产生折旧费用、保养费用、维修费用等,占据了生产成本中较大部分。加强对设备维护成本的管理,降低整体磨损、减少能耗等,有助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二、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剖析
当前,在日本制造业中采用目标成本法的企业较为普遍,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形成了质优价廉的主要优势。据统计,日本交通运输业、家电业、精密仪器业采用目标成本法的比例分别为100%、88%、75%。近年来,目标成本管理以其全过程掌握企业生产成本、以市场为驱动的明显优势,赢得了我国企业的青睐,并将其实际应用于经济管理中。然而,在实际的调研中发现,目标成本管理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于:
(一)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单一
我国企业在应用目标成本管理的过程中,未树立全过程的管理理念,导致管理模式单一,甚至仅停留于产品的生产过程,未与市场消费需求相联系,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竞争力。在目标的设定与落实过程中,相应的成本预测未进行科学编制,也就无法细化分配至各部门、基层员工,难以调动全员性地参与到成本控制中。
缺乏对产品市场的考核,无法保障目标本身的科学合理,加之在成本管理制定中缺乏清晰的管理责任,无法对产品生产的各环节实施精细化的成本管理,使产品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企业安排的目标成本管理人员在具体工作的开展中,对产品生产环节不熟悉,无法有针对性地根据部门设置成本管理目标,成本责任、工作责任无法合理地分配至职能部门,导致成本控制处于失控的状态,甚至还造成了人力资本的浪费。
(二)缺乏有效、严密的成本管控制度
目前,我国企业在实施目标成本管理进程中,缺乏过关的制度管控体系,导致预算、执行、考核管理都没有科学的标准,制约了内部经济管理效果的优化发展。缺乏相应的制度与管理流程,导致无法对产品生产各环节进行成本目标细化、准确把控成本控制,不利于企业内部管控与协调发展。在成本管控中缺乏有效地执行、监督机制,也就无法结合市场变化对成本控制目标进行动态地调整,无法确保各环节运作的相互制约。缺乏科学的成本管控考核机制,难以调动生产一线员工实现成本降低的工作积极性,导致成本管理处于失控状态,甚至产生不必要的浪费和产品返工。
(三)管理层的目标成本意识淡薄
企业管理层的观念陈旧,还停留于传统的成本管理,没有意识到全过程的目标成本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实施精细化、多层次的成本控制,创造更多的利润价值。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管理层目标成本意识缺失,也就很难全方位、全员性地失去目标成本管理工作,各部門间的协作性也就相对欠缺,不利于成本管控工作的严谨性。企业内部缺乏对目标成本管理理念、管理流程的培训工作,导致部门间、基层员工无法有效地协作,使很多工作处于无序、无效状态,无法促进管理效果的提升。
三、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应用的优化策略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瞬息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现代企业生存压力巨大,实施有效的目标成本管理有助于降低成本与费用、将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相衔接,帮助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创造经济效益。据统计,制造业采用目标成本管理,成本节约额最高可达到45%。结合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运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提出应用的优化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目标成本管控制度
通过完善目标成本管控制度,在企业内部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地成本控制,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前期做好市场需求数据的搜集与分析,为产品设计、生产提供可靠依据,实现产品与客户的对接,提高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完善制度体系的建设,能够保障资料的准确性、全面性,将成本目标细化、分解至各职能部门,动态地对产品生产成本进行管控,及时进行财务核算,对成本进行优化。
例如A企业推出经济乘用车,确定目标成本区间为6-8万元,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后,掌握顾客要求、可接受价格、竞争分析、目标市场后,与上游零部件供应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立目标利润(净收益的8%),最终确定价格为6.3万元。根据经验按照功能对乘用车的成本进行分解,除去各类税金及费用,确定目标成本为4.5万,车身占29.6%、底盘占24.2%、装备占16.0%、电器占9%、动力总成占21.2%。按照功能模塊将目标成本分解至各生产车间,再进一步细化至生产线、班组,促进成本的降低。
构建监督约束制度,将员工的绩效与目标成本的完成挂钩,有助于对产品生产全过程成本控制情况进行考核,调动全员性参与成本管控的积极性,激发员工主人翁精神,促进企业内部管理的科学、严谨。
(二)促进管理人员成本意识的优化发展
企业实施目标成本管理,需要全员性地参与和配合。首先,管理层要更新观念,树立目标成本管理的意识,加强对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学习,再进一步培育员工成本意识,通过动员会、培训、座谈会的形式,将目标成本管理理念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员工,促进成本管理在每个层次上有序展开。例如,将目标成本细化到零部件层面后,技术人员应对结合以往的经验,确立目标成本完成方案,如更改技术方案、减少原料内部流转、或寻找更佳供应商等,实现成本降低的目的。
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沟通环境,加强部门、员工间的沟通渠道建设,为目标成本管理的协作奠定基础。结合产品生产流程,将成本目标细化、分解至各部门、各生产线、各员工,制定管理计划与保障措施,在将成本管控渗透于各生产环节,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在生产前进行成本控制,采用盈亏平衡点分析法,使用公式:Q=F÷(P-V)。如2018年计划乘用车销售价格P为6.3万元/辆;计划变动成本V为4.5万元/辆;计划产量为5万辆;计划固定费用为0.6万/辆。计算盈亏平衡点产量Q=5×0.6÷(6.3-4.5)=1.67(万辆)<5(万辆)。可见,2018年A企业生产经济乘用轩期望的利润是可以实现的。
(三)促进企业内部相关部门间的通力合作
目标成本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此战略规划的指引下,必须在员工、部门、企业上下形成通力合作的工作氛围,形成良好的管理环境。明确各级管理、核算、目标与责任,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合理地组织人力资源,避免内部管理的消耗。财务部门定期进行目标成本分析,并及时将各部门的经营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增强少投入、多产出的观念,加强内部管理。
物资仓储采用定额领料制度、定期盘点制度,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控制。同时,将JIT库存管理、ABC分类法与目标成本管理相结合,尤其是在制造企业中,将库存与生产、订单相联系,实现库存数量、占用资金的降低。以X液压配件生产企业为例,对于经常使用的刀齿进行JIT管理,使得库存周转天数由4天下降至2.5天,减少资金占用成本。如ABC分类法下,加强资金占用量大的物资管理,提高物资周转率、精细化管理,防止积压、毁损。
建立有效的评价与激励机制,结合岗位职责对目标进行分解、明确效益指标。在目标成本管理下,定期将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按照成本细化进行超支、节约情况的分析,查明原因,以便后期进行整改。同时,将成本管理与部门、员工绩效直接挂钩,引导企业内部上下统一通力合作,共同为降低成本、费用而努力,保证所有的管控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切实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知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