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开发校本教材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编写,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做到可用、实用、适用。
【关键词】中职学校 校本教材 开发研究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B-0004-02
校本教材是指依据学校现有资源条件和专业特色,以学校为主体自主开发的教材资源,是对国家和地区统编教材的补充与扩展。它具有方式活、知识适量、实用性强、针对性强等特点。比如针织工艺专业,开设的大中专院校极少,针织工艺专业统编教材也相对较少,适用于中职教学的教材就少之又少,因此,开发适用的校本教材也成为了针织专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结合近几年来开发校本教材的历程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校本教材开发的形式
针织工艺专业校本教材编写、开发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校企合作开发“冠名班”校本教材
校企合作是推动中职学校持续发展的助力器,很多学校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会开设“冠名班”或“订单班”,对于这种班级的课程如果沿用一般普通班级所用的教材,就无法按照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也就没有起到“冠名班”或订单办学的真正作用。为解决这一问题,中职学校往往通过派老师到企业学习实践后才执教,或让企业派技术人员来校开展教学。为了适应校企合作办学的特点及充分实现“冠名班”的办学目的,往往需要学校与企业合作针对企业的人才培养需要,结合企业的生产工艺、管理实际等开发与之相适应的校本教材。
例如学校针织专业与江苏景盟针织企业有限公司开办的“景盟班”,合作开发了《景盟工艺》《电脑横机操作》等课程。与中山织之道服装有限公司开办的“织之道班”,合作开发了《无缝织物设计》《无缝针织机操作》等校本教材。这些教材都具有以下特点。
1.针对性强。此类校本教材所涉及的机械设备、操作方式、工艺流程等内容都是结合冠名企业的生产实际来编写。教材的知识要点、操作要求等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且,为使培养的人才更适合企业岗位的需要,“冠名班”往往会针对某些岗位的职责、技能、素养等开发适宜的教材。
2.操作性强。冠名企业与学校合作,是想让学校协助培养企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中职生到企业实习或上班不是去做研究的,而是要自己动手做事的,企业对学生学习成绩是否优异的判断更多的是取决于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因此也会相应地要求“冠名班”的大部分核心课程都以实操课为主。
(二)结合新设备或新软件开发校本教材
随着国家对中职学校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很多中职学校的实训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如学校的针织专业近几年新购置了电脑横机及设计软件应用于教学。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上能更快地掌握操作要领,让学生懂得同为针织电脑横机或同为羊毛衫设计软件,在不同的品牌、不同的型号中的应用有很大的差距,也因有这种差别的存在,所以才能生产出多各多样的品牌和型号。因此针对不同的设备和不同的设计软件开发适用性强的校本教材,比如针对纬编大圆机及经编多梳栉花边织物设计软件,开发了校本教材《针织CAD》。这类校本教材通常是模拟操作手册的模式来编写,在教材中更注重操作或设计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可以边看教材边操作,也可以通过教材检查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让教材成为学生实训时的“小师傅”。此类校本教材是在了解和分析学校的实训仪器设备的型号、原理、性能、数量等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现了教材与实训课的无缝对接。
(三)“以旧换新”开发校本教材
“以旧换新”存在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原来的中职教材已过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原料等大量用于现代企业的生产,一些原来出版的教材已经过多年,很多设备型号、操作技术都有待更新。另一种情况,由于专业的特殊性,没有相应的教材,不少中职学校只能使用高职高专的教材,这些教材的教学目标定位太高、理论偏深、实践偏少等,不太适应中职学校的教学需要。因此在使用此类教材的过程中会造成“老师教得累,学生学不会”的局面。
针对这些情况,需要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剔除一些过时的知识或一些不符合中职生职业发展规律的知识,增加一些满足现代中职学生心理需求及就业需求的知识和技能,增强教材适应性,与时俱进。在进行这类教材的编写时注意既要紧跟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和职业的发展变化,又要符合中职生的学习特点,教材内容以“够用、实用”为原则进行编写。
(四)结合新课程开发校本教材
随着时代的进步、行业的发展,经过深入调研及分析论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会相应地调整,原来采用的教材已不适合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需要。为紧跟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相应专业也新开发了新课程。为让这些新课程能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模式及方向,需要结合新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开发校本教材。如学校针织专业,经过调研分析,将羊毛衫设计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方向,在课程上新增了《羊毛衫款式设计》。结合企业生产与发展的需要,综合几款企业常用的设计软件,开发了校本教材《羊毛衫款式设计》。
(五)结合技能考证开发校本教材
学生的“双证率”是考核一所中职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效益的指标之一。技能鉴定不仅是要考核学生的动手实操技能,而且要考核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以往,学生在进行技能鉴定前会进行1-2周的考前实训。实训期间学生既要进行理论复习,又要按考证的要求进行实践操作。如果考证实训期间碰到学校的一些临时工作安排导致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实训中时,实训效果就不理想,学生就会对考核感到很吃力。因此,在开发实训课程的校本教材时,可将考证内容列入其中或自成一册,这样通过校本教材将教学与考证相对接,将考证内容融入日常实训教学中,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就能同时得到考核训练。这对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考证实训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校本教材的内容及编排
校本教材的开发要“以学校为本,以学生为本”。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校本教材要结合学校的实际。一方面要结合学校的场地条件、设备条件开发校本教材,体现学校的专业特色。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校本教材,更好地传知识、授技能。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学生的基础条件,学生的学习能力。把学生放在首位的教材才是对学生真正有用的教材。
校本教材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更新,一些机械设备、一些曾经先进的技术都有可能成为过去时。在开发校本教材前,要充分做好市场调研,对企业现在正使用的设备、技术要了如指掌,并且对行业的发展趁势要有所察觉和判断。校本教材的知识、技能要紧跟行业的发展步伐,禁忌内容陈旧,技术过时。
校本教材要简单易懂。校本教材不仅是老师开展教学的工具,而且也应该是学生课余学习的得力助手,因此要从学生的视角去开发教材,让教材更简单易懂,尽可能减少文字的繁琐。能用列表形式则不用纯文字形式,能用图表形式则不用数字列举。
专业课尽可能多一些实操内容。现在的中职生都是“90后”,学生的自制能力差,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好的学习方法。面对这样的群体要想收到好的学习效果,则必须让他们动起来,让学生动手实践才能使他们对所学知识从了解到理解、从理解到熟悉、从熟悉到熟练。
校本教材要增加互动性。类似针织专业的一些原有教材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教材中无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因此,在校本教材的开发中可将知识点分解成一个个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知识。同时,可以结合中职生处于思维活跃,爱表现的年龄阶段的特点,在教材中增加一些小栏目,如“议一议”或“想一想”等小栏目,将一些知识转化为一个个议题让学生讨论和思考。这样既可以增加教材的互动性,又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进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开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校本教材的开发虽然具有灵活性,但也必须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奠定好开发基石,使教材开发达到预期的目标。
1.以“双师素质”教师为坚强后盾。纯学科的理论教学固然不适应中职学校的教育,可只是纯粹地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达不到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中职学校的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既懂理论又具操作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围绕这一培养目标开发的教材必须满足理实合一的要求。只有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做基础,又有丰富的实操经验的“双师素质”教师为后盾,才能开发出可用、实用、适用的校本教材。
2.开发前要集中研讨。校本教材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可能是由一位或几位专业教师去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想编什么内容就编什么内容,而是应该根据整个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方案、课程标准等进行分工合作,共同研究、研讨每一门课程的内容、学时、理实一体的比例等,理清该教材在整个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弄清教材里哪些内容是前导课程的延续或拓展,哪些内容是后续课程的基础。这样既可让整个专业校本教材知识点的覆盖面完整,知识点之间相互支撑、相互渗透,但又不交叉重复,形成具有本专业特色的知识体系。
3.开发后要注意完善更新。校本教材的开发不仅是要实现从无到有,更重要的是要实现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校本教材用于教学实践后,要注意收集教师和学生使用后的意见和建议,注意检查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完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校本教材的内容也要不断更新,不断为教材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使教材在专业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阳平,对中职学校校本教材编写的分析与探讨[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1(33)
[2]李文光,余幸辉,唐振华.中等职业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的问题与策略[J].职业(下旬), 2011(07)
【基金项目】2009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级立项项目(200919)
【作者简介】柏干梅(1976—),女,广西恭城人,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教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中等职业教育、针织专业、专业社团活动。
(责编 卢建龙)
【关键词】中职学校 校本教材 开发研究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B-0004-02
校本教材是指依据学校现有资源条件和专业特色,以学校为主体自主开发的教材资源,是对国家和地区统编教材的补充与扩展。它具有方式活、知识适量、实用性强、针对性强等特点。比如针织工艺专业,开设的大中专院校极少,针织工艺专业统编教材也相对较少,适用于中职教学的教材就少之又少,因此,开发适用的校本教材也成为了针织专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结合近几年来开发校本教材的历程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校本教材开发的形式
针织工艺专业校本教材编写、开发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校企合作开发“冠名班”校本教材
校企合作是推动中职学校持续发展的助力器,很多学校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会开设“冠名班”或“订单班”,对于这种班级的课程如果沿用一般普通班级所用的教材,就无法按照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也就没有起到“冠名班”或订单办学的真正作用。为解决这一问题,中职学校往往通过派老师到企业学习实践后才执教,或让企业派技术人员来校开展教学。为了适应校企合作办学的特点及充分实现“冠名班”的办学目的,往往需要学校与企业合作针对企业的人才培养需要,结合企业的生产工艺、管理实际等开发与之相适应的校本教材。
例如学校针织专业与江苏景盟针织企业有限公司开办的“景盟班”,合作开发了《景盟工艺》《电脑横机操作》等课程。与中山织之道服装有限公司开办的“织之道班”,合作开发了《无缝织物设计》《无缝针织机操作》等校本教材。这些教材都具有以下特点。
1.针对性强。此类校本教材所涉及的机械设备、操作方式、工艺流程等内容都是结合冠名企业的生产实际来编写。教材的知识要点、操作要求等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且,为使培养的人才更适合企业岗位的需要,“冠名班”往往会针对某些岗位的职责、技能、素养等开发适宜的教材。
2.操作性强。冠名企业与学校合作,是想让学校协助培养企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中职生到企业实习或上班不是去做研究的,而是要自己动手做事的,企业对学生学习成绩是否优异的判断更多的是取决于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因此也会相应地要求“冠名班”的大部分核心课程都以实操课为主。
(二)结合新设备或新软件开发校本教材
随着国家对中职学校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很多中职学校的实训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如学校的针织专业近几年新购置了电脑横机及设计软件应用于教学。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上能更快地掌握操作要领,让学生懂得同为针织电脑横机或同为羊毛衫设计软件,在不同的品牌、不同的型号中的应用有很大的差距,也因有这种差别的存在,所以才能生产出多各多样的品牌和型号。因此针对不同的设备和不同的设计软件开发适用性强的校本教材,比如针对纬编大圆机及经编多梳栉花边织物设计软件,开发了校本教材《针织CAD》。这类校本教材通常是模拟操作手册的模式来编写,在教材中更注重操作或设计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可以边看教材边操作,也可以通过教材检查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让教材成为学生实训时的“小师傅”。此类校本教材是在了解和分析学校的实训仪器设备的型号、原理、性能、数量等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现了教材与实训课的无缝对接。
(三)“以旧换新”开发校本教材
“以旧换新”存在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原来的中职教材已过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原料等大量用于现代企业的生产,一些原来出版的教材已经过多年,很多设备型号、操作技术都有待更新。另一种情况,由于专业的特殊性,没有相应的教材,不少中职学校只能使用高职高专的教材,这些教材的教学目标定位太高、理论偏深、实践偏少等,不太适应中职学校的教学需要。因此在使用此类教材的过程中会造成“老师教得累,学生学不会”的局面。
针对这些情况,需要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剔除一些过时的知识或一些不符合中职生职业发展规律的知识,增加一些满足现代中职学生心理需求及就业需求的知识和技能,增强教材适应性,与时俱进。在进行这类教材的编写时注意既要紧跟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和职业的发展变化,又要符合中职生的学习特点,教材内容以“够用、实用”为原则进行编写。
(四)结合新课程开发校本教材
随着时代的进步、行业的发展,经过深入调研及分析论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会相应地调整,原来采用的教材已不适合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需要。为紧跟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相应专业也新开发了新课程。为让这些新课程能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模式及方向,需要结合新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开发校本教材。如学校针织专业,经过调研分析,将羊毛衫设计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方向,在课程上新增了《羊毛衫款式设计》。结合企业生产与发展的需要,综合几款企业常用的设计软件,开发了校本教材《羊毛衫款式设计》。
(五)结合技能考证开发校本教材
学生的“双证率”是考核一所中职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效益的指标之一。技能鉴定不仅是要考核学生的动手实操技能,而且要考核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以往,学生在进行技能鉴定前会进行1-2周的考前实训。实训期间学生既要进行理论复习,又要按考证的要求进行实践操作。如果考证实训期间碰到学校的一些临时工作安排导致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实训中时,实训效果就不理想,学生就会对考核感到很吃力。因此,在开发实训课程的校本教材时,可将考证内容列入其中或自成一册,这样通过校本教材将教学与考证相对接,将考证内容融入日常实训教学中,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就能同时得到考核训练。这对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考证实训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校本教材的内容及编排
校本教材的开发要“以学校为本,以学生为本”。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校本教材要结合学校的实际。一方面要结合学校的场地条件、设备条件开发校本教材,体现学校的专业特色。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校本教材,更好地传知识、授技能。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学生的基础条件,学生的学习能力。把学生放在首位的教材才是对学生真正有用的教材。
校本教材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更新,一些机械设备、一些曾经先进的技术都有可能成为过去时。在开发校本教材前,要充分做好市场调研,对企业现在正使用的设备、技术要了如指掌,并且对行业的发展趁势要有所察觉和判断。校本教材的知识、技能要紧跟行业的发展步伐,禁忌内容陈旧,技术过时。
校本教材要简单易懂。校本教材不仅是老师开展教学的工具,而且也应该是学生课余学习的得力助手,因此要从学生的视角去开发教材,让教材更简单易懂,尽可能减少文字的繁琐。能用列表形式则不用纯文字形式,能用图表形式则不用数字列举。
专业课尽可能多一些实操内容。现在的中职生都是“90后”,学生的自制能力差,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好的学习方法。面对这样的群体要想收到好的学习效果,则必须让他们动起来,让学生动手实践才能使他们对所学知识从了解到理解、从理解到熟悉、从熟悉到熟练。
校本教材要增加互动性。类似针织专业的一些原有教材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教材中无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因此,在校本教材的开发中可将知识点分解成一个个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知识。同时,可以结合中职生处于思维活跃,爱表现的年龄阶段的特点,在教材中增加一些小栏目,如“议一议”或“想一想”等小栏目,将一些知识转化为一个个议题让学生讨论和思考。这样既可以增加教材的互动性,又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进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开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校本教材的开发虽然具有灵活性,但也必须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奠定好开发基石,使教材开发达到预期的目标。
1.以“双师素质”教师为坚强后盾。纯学科的理论教学固然不适应中职学校的教育,可只是纯粹地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达不到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中职学校的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既懂理论又具操作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围绕这一培养目标开发的教材必须满足理实合一的要求。只有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做基础,又有丰富的实操经验的“双师素质”教师为后盾,才能开发出可用、实用、适用的校本教材。
2.开发前要集中研讨。校本教材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可能是由一位或几位专业教师去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想编什么内容就编什么内容,而是应该根据整个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方案、课程标准等进行分工合作,共同研究、研讨每一门课程的内容、学时、理实一体的比例等,理清该教材在整个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弄清教材里哪些内容是前导课程的延续或拓展,哪些内容是后续课程的基础。这样既可让整个专业校本教材知识点的覆盖面完整,知识点之间相互支撑、相互渗透,但又不交叉重复,形成具有本专业特色的知识体系。
3.开发后要注意完善更新。校本教材的开发不仅是要实现从无到有,更重要的是要实现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校本教材用于教学实践后,要注意收集教师和学生使用后的意见和建议,注意检查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完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校本教材的内容也要不断更新,不断为教材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使教材在专业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阳平,对中职学校校本教材编写的分析与探讨[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1(33)
[2]李文光,余幸辉,唐振华.中等职业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的问题与策略[J].职业(下旬), 2011(07)
【基金项目】2009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级立项项目(200919)
【作者简介】柏干梅(1976—),女,广西恭城人,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教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中等职业教育、针织专业、专业社团活动。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