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古文“五字诀”,经典定在乐中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j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言文是我国几千年文明的沉淀,是文学中的经典,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最好载体之一。文言文的考查越来越被重视,扎实做好文言文教学工作,是每个语文老师必须认真探索的课题。本文从就自己在文言文教学过程所念的五字诀--------读、点、译、探、迁谈谈一些浅见。
  一、读——诵“读”入心
  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增强其语感,从而获得初步的感性知识。读的形式多样,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不一而足。但无论哪种读法,都要能“诵读入心”,不要“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要真正读到心里面去,在读中悟,悟中读;在读中赏,赏中读。我认为,文言文的诵读在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程度上,再让学生“诵读入心”,那么文言文的教学已成功一半。
  二、点——“点”石成金
  “点”, 就是教师适时适当的“点拨”,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点”,在文言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恰到好处地运用,一定能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
  1、 点到即止
  在文言文教学中,绝不可“乱点鸳鸯谱”,该“点”即点,不该“点”绝不能点,“点”时还要做到“点到即止”。如讲《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以”时,让学生联系《孙权劝学》中的“蒙辞以军中多务”中的“以”。教师“点到即止”,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归纳、感悟。
  2、点一通百
  “点”要能触类旁通,点一通百。如《桃花源记》中“便要还家”,“要”是通假字,它通“邀”,“ 邀请”的意思。通假字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此时要告诉学生通假字一般是同音、形似或同音又形似,由此引伸到其它通假字,这样就达到了“点一通百”的效果。当然,也要学生记住一些常见的通假字,并在翻译时注意联系上下文和具体语境。
  3、 画龙点睛
  在翻译过程中,有些古今差异较大的词义或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学生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未必能翻译出来,这就需要老师“画龙点睛”。如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选自《三峡》)中的“奔”译为“奔驰的快马”,动词作名词用,而如果翻译成“奔驰”则语句不通,在此立刻提醒学生,一般两个动词连用,其中后一个很可能是作名词用。又如《 三峡》中“隐天蔽日”運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正常顺序是“隐蔽天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运用了并提的修辞手法,正常顺序是“素湍回清,绿潭倒影。”像这些句子,只有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这时的点拔也才能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译——“译”箭双雕
  “译”,就是把难懂生涩的文言文翻译成通俗易懂的现代文,“译”,是正确理解文意及拓展文本最关键的一环。翻译时要能做到:看到文言文能译成现代文,看到现代文也能还原成相应的文言文。达到“译”箭双雕的效果。初中阶段,文言文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直译大致有三种方法:直接替换法、拆字组词连句法、补充调整法。
  1、直接替换法
  “直接替换法”,即用现代汉语直接替代文言词语,形成一一对应的形式。如《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只要把“在”、“则”、“名”、“灵”分别译成“在于”、“就”、“出名”、“灵验”即可。这种方法只要翻译一两个相对较难的字则可,其它的字基本不译。这种方法也最容易实现“译”箭双雕。
  2、拆字组词连句法
  “拆字组词连句法” 即把一个句子中的每一个字拆开组词,然后再连词成句。如《与朱元思书》中的“游鱼细石”,“疏条交映”。
  运用这种方法时,组词要依具体情况而定,组的词要能通畅又符合语境。如《三峡》中“清荣峻茂”的翻译,“清”、“荣”、“ 峻”、“ 茂”可以组很多词,就“清”字的组词就有“清澈、清亮、清白、水清”等,那如何取舍呢?就看具体语言环境,“荣”“茂”都可以解释成“茂盛”,而又只有树草才能“茂盛”,这样很易得知“树茂、草盛”。另外文章写的是三峡的山水,根据句子前后联系,很容易得知该句翻译为“水清、山峻、树茂、草盛”。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这种方法也较容易实现“译”箭双雕。
  3、补充调整法
  按照“拆字组词连句法,“见二虫斗草间”(选自《 童趣》),则译为“看见两只小虫争斗草间”。这个句子不仅不通顺、读起来也拗口。这时,就需要补充调整法了,“补充调整法” 就是该补充成分的要补充,该补足音节的要补齐,该调整语序的要调整,上面列举的“看见两只小虫争斗草间”之所以拗口,是因为少了主语,状语又后置了,整理之后应为“(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争斗”。 当然这种方法,要实现“译”箭双雕还是有点难度,但只要你熟悉了文言文的一些基本的语法、句型等,还是能够驾轻就熟的。
  四、探——“探”微溯源
  探,即探究、探讨。探微溯源,就是指根据某种现象或细小问题来探究、探讨文章的寓意、中心等。“探”是深入分析文章的重要一环,不容忽视。在分析文章时,要能以小见大,探微溯源。如讲《黔之驴》时,我说全文着力描绘的是老虎,那题目改为《黔之虎》不是更好吗?学生一时也愣住了,后来经过学生的认真探讨、分析,得出结论:这样更有利于反衬驴的软弱无能。
  五、迁——“迁”木成林
  迁,即迁移,就是利用课内所学文言知识迁移到课外阅读。达到以一当十,“迁”木成林的效果。学生是否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是看他能否阅读已学过的文言文,而主要是看他能否运用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解决课外文言文阅读。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迁移”的训练应高度重视。迁移的方式常有两种:一是向与课文难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迁移,主要从文言文知识或思想内容等方面迁移。如学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可选《孙叔敖为楚令尹》进行比照阅读,在巩固课内文言知识的同时,更进一步地把握孙叔敖这个人物形象。二是向现代汉语迁移,主要把文言课文中的词义与现代汉语进行对比迁移,从而更好地理解词义。如“可以为师矣”(选自《论语》)中的“可以”和现代汉语中的“可以”对照。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给学生辨析的方法,找出规律进行总结,使之能举一反三,迁木成林。
  以上是本人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所采念的“五字诀”,很多看法或做法都比较肤浅。教无定法,只要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浓厚兴趣,能够提高学生文言文的考试成绩,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
其他文献
期刊
中学物理知识内容是物理学的初级层次.严格地讲,它的科学性、系统性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它只是阐述了物理学中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并不是十分严谨的物理理论.其主要内容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知识,而以力学、电学为重点.本文就力学部分的教学法谈点看法.  一、从全局观点分析力学部分教材  从全局观点分析力学部分教材,揭示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对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
【摘要】《礼记·学记》中最早出展现了“教学相长”的概念,指的是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而师生之间的友好交流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从师生互动的价值出发,探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上可行的师生互动合作策略,希望对于提高初
摘要:探究式问题情境教学属于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本文将对问题情境教学的  要点与重要性进行阐述,并提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  关键词:探究式问题;情境教学;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2  由于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对于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也是必然的,随着教育的改革,教育观也发生重大的改变,许多新的教育模式已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探究式问题情境教学应用于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良好的作用。教师可
TLRs是一类模式识别受体,能够被微生物的特异性成分和某些宿主分子所激活,在固有免疫系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大部分病原体通过TLRs激活抗原提呈细胞(主要是树突状细胞)上调其MHC分子表达,启动CD4+T细胞向Th1型细胞分化.而当机体遭遇多细胞寄生虫感染或接触变应原时,CD4+T细胞则向Th2型细胞分化,这一类免疫反应可能是通过一系列不同于TLRs的固有识别系统进行调控,但究竟是通过目前未知
在解决非线性复杂系统优化与预测问题时,BP神经网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当系统存在时变输入的变量时,传统的处理瞬态输入的BP神经网络模型就不能很好地反映复杂系统的内在规律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体态语在小学课堂中发挥的作用,并通过分析教学实例总结在教学中可能使用的体态语——手势语和面部表情等,并指出它们在课堂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关键词:体态语;小学英语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31  引言:小学阶段是语言学习的最佳阶段,小学英语老师的重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方伯特的“体态效应”研究表明:人获得信息7%来自文字,38%来自语言,5
2007年11月6日,以“新技术-新媒体-新营销开启移动媒体新纪元”为主题的九度移动媒体产品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此举标志着行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已经从市场导入期,步入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