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36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力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反映,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综合能力的体现,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是历年来教研中一个重要课题,现结合自己的教研实践,在此谈一点体会。
  1揭示解题规律,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应积极引导学生概括解题规律,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并用规律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迁移概括能力。
  如本人在高三复习中,选用这样一道例题:
  例1.已知方程2sin2x-cosx-a=0有实根,求参数a范围。
  大部分同学都能用下面的方法去解。
  解法1:令u=cosx,u∈[-1,1]原方程可化为2u2+u+a-2=0
  ∴ u=,得-1≤≤1或-1≤≤1,解得-1≤a≤
  以上的方法,用到的是换元法将三角方程转化为代数方程。那么还有其它方法吗?组织学生讨论,又得出了两种解法。
  解法2:令t=cosx,t∈[-1,1],原方程转化为a=-2t2-t+2,问题就变成了求函数的值域,易求:-1≤a≤
  解法3:原方程化为a=-2t2-t+2(t∈[-1,1]),令y=a,问题变为直线y=a与抛物线y=-2t2-t+2,t∈[-1,1]相交,求a的取值范围,再利用数形结合法,易求-1≤a≤
  做完后,教师及时评价、总结、提炼:三种解法,解法二、解法三显然比解法一要简捷得多,原因是运用了函数和数形结合的思想,由于突出了对解题规律的总结,提炼数学思想,使学生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灵活运用“正反双向思维”的方法
  逆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模式,除学生熟悉的反证法、倒推法等外,适时渗透逆向思维,对活跃学生思维、提高能力是有益的。
  例2.已知f(x)=ax5+bx3+cx-7是奇函数,且f(3)=14,求f(-3)。
  这是一道很简单的题,但不少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总想先求出a、b、c,然后再求f(-3),事实上,可启发学生整体求得a·(3)5+b·33+c·3=21
  熟悉掌握逆向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遇正难则反的思维习惯,提高解题速度,增强解题能力。
  3正确处理和掌握“通法与巧法”的关系
  熟悉掌握逆向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遇正难则
  方法,这种方法以基础知识为依据,以基本方法为技能,它的解法思想合乎一般的思维规律。
  巧法,着眼于提高,巧法的灵魂在于“巧”,即在于它整体地把握问题,灵活地运用双基,巧妙地使用条件,是抽象、概括、发散、合情推理的产物。
  例3.求数列an=-2n2+29n+3(n∈N) 中的最大项。
  这类问题的通法是设第n项最大,则an≥an+l且an≥an-l,通过解不等式组从而得出n的值。
  通过分析,an=-2n2+29n+3可看成是an关于n的函数。
  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大值的方法,也可求出n的值。
  但巧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巧法中有不少不属于学习内容的主体,更看不少一般学生不易掌握的,运用的面相对过窄,影响面小,所以教学中教师必须立足通法,兼顾巧法。
  4加强解题思路分析的训练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教人去发现真理”,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师在讲解知识时要分析和展示解题途径的寻找过程。
  因此,教师在寻求解题思路时,要让学生逐步学会怎样分析,如何判断和推理,怎样选择方法,怎样解决问题,注意展现:①解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和教师的思维产生共鸣,使教师的思维为学生的思维过渡到科学的思维架起桥梁,变传授过程为发现过程;②尝试探索发现过程,把失败过程和失败到成功的过程充分展示出来,从反思中使学生看到转变思维的方向、方式、方法和策略,缩小探索范围,尽快获得发现的成功,这在发展思维能力上无疑是一种很好的体验和进步。
  例4.求证:正四棱锥底面上任意一点到侧面的距离之和为定值。
  分析:试作出P点到四侧面的距离,但是,因P点的任意性,P到各侧面的距离无法确定,在位置关系上无规律,探索失败。
  假若强行作出,但每一个距离的长度均无从计算,因无法将它和棱锥、底面的边长、侧棱长、斜高已有的定值联系起来,又一次探索失败。
  此时,师生在共同沉思中提出问题,可进一步启发学生,若将原命题降维思考,你能得到什么命题?如何证明?能否从解法中获得启示呢?至此,学生容易走上“成功”之路,连结P
  点到各顶点的连线,把原棱锥分成以P为顶点,以各侧面为底面的四个小三棱锥,且这些棱锥的高分别是P点到各侧面的距离,又因为正四棱锥各侧面的面积相等,设为s,利用等积法,易得V1+V2+V3+V4=(d1+d2+d3+d4)·S=V
  ∴ dl+d2+d3+d4=(定值)
  由于充分展示了方法的搜寻过程,使学生真正懂得了“在碰壁后就得想办法绕开这堵墙”这样一个普遍的规律。
  教师经常进行上述四方面的训练,可以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为创新思维的形成和解题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温床。
其他文献
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让每个学生都平等、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如何使学生有效地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呢?笔者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1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  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最直接的内驱力。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产生的兴趣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由直观形
期刊
浅谈初中数学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是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要想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必须要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众所周知,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总结方法,把夯实基础,注重过程作为教学的“突破口”;优化结构,培养能力作为教学的“目标点”。以点成线,以线成面
期刊
【摘要】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①启发性教学,激发兴趣;②营造和谐氛围,激发成功的欲望;③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激励学生质疑问难:④激励式谈话;⑤击掌式相约。  【关键词】 激励 激发 兴趣 培养 积极性 心理教育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使人在某科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的、积极状念之中。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赢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在
期刊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坦白地讲,当看到“师德”这个演讲主题的时候,有些犯难。因为对于我这个年轻老师来说,不过是刚刚开垦了自己的一片田地,还没有收获桃李。所以今天我想讲的仅仅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以及我这十几年的体会和感悟。  在读小学的时候,有一首歌深深地打动着我,歌中这样唱到: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的
期刊
“老师我也想写呀,可就是不知道从何写起,脑子里空荡荡的。”这恐怕是不少学生对作文的共同感受吧!究其原因,没有“创作灵感”是一个重要因素。所谓“灵感”,就是在思想高度集中、情绪高涨时,突然在脑海里闪现出来的创造能力。爱因斯坦说:“我相信直觉和灵感”。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作文灵感呢?下面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和思考,浅谈自己的几点尝试。  1以“生活”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新
期刊
最近有语文界人士提出:要把改进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改的突破口——我对这个提法还没有考虑成熟,不敢妄加评论。但是,作文教学长期呈低效状态,这种状况的确不能再延续下去了。写作水平体现着国民素质,是衡量一个人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标志。然而现实的作文教学情况却不容乐观,即使是在校学习的近亿学生,也视写作为难题,谈文色变。小学作文现状,更让人堪忧。那么,我们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该如何面对这个严峻问题?  我从未否认
期刊
【摘 要】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关键,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优化课堂提问,应把握好:问题的设计要目的明确,有针对性;提问的形式要灵活多变,讲究艺术性;提问的方法要有层次,体现价值性;提问的角度要多变,富有创造性。  【关键词】 课堂提问 针对性 艺术性 价值性 创造性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富有技巧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课堂提问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
期刊
面对当今热闹非凡的“数学对话课堂”,我们不能不对其有效性进行深层思考,还“对话”以本来面目,真正使“对话”成为数学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在平等中对话——有效性的前提  案例点击:《长方形的周长》片断  师:有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3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呢?  生1:我先求出它的两条长,6+6=12(厘米),再求出它的两条宽,3+3=6(厘米),再把它们合起来,12+6=l8(厘米)。  
期刊
【摘 要】 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明确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来,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数学总复习 基础知识 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总复习不同于单元复习、学期复习,对学生来说,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的知识遗忘率高;对教师来说则感到时间紧、内容多,知识的综合性强,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复习效果。下面我就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放,积极利用。”我们知道,地方文化资源是由人文、政治、经济、自然、地理、生产方式、地区风貌、历史、风俗习惯、土特产等构成。而这些情况是学生已有了解,熟悉或正经历着的,所以说地方文化资源为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为引导学生写熟悉地方的人、事、景、物做到不说假话、不客套,表达真情实感创造了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