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235-01
室性早搏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属中医心悸、怔忡范围。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本病以气阴两虚、痰瘀交阻为多见。我们采用益气养阴、活血祛痰宁心之法,拟宁心生脉汤治疗室性早搏23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3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范围,20~40岁5例,41~60岁12例,61岁以上者6例。病史最长15年,最短18天。诊断为冠心病8例,病毒性心肌炎5例,风湿性心肌炎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原因不明者4例。诱因中因劳累着12例,外感7例。其余与情志、天气、体位、进食等因素有关。治疗前表现有心悸、胸闷、头晕、乏力、口干。舌质偏红,脉细涩或结代。
2 治疗方法
宁心生脉汤组成:党参、麦冬、五味子、黄芪、当归、丹参、川芎、制半夏、瓜蒌、苦参、玄参、炒枣仁、炙甘草。
加减法:胸闷重者加枳壳,佛手。口烦心烦者加生地、黄连。纳呆、脘胀加白术、陈皮。心动过速者加磁石、柏子仁。心动过缓者加桂枝、细辛。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服2次。服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3周为1个疗程。每周查心电图一次。
3 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3.1.1显效:治疗后早搏消失,心悸、胸闷、头晕、乏力等症状明显改善。
3.1.2有效:治疗后早搏次数较原来减少50%以上。临床自觉症状减轻。
3.1.3无效:治疗后早搏次数减少未及原来50%。临床自觉症状无改善。
3.2结果分析:本组病例23例服药最短服2周,最长10周,平均每例服4周。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8.26%。
4 讨论
室性早搏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见于各种心脏疾患中,少数见于正常人。依据其临床表现属中医学的心悸、怔忡范围。本病多由于禀赋不足,或感受外邪,内舍于心;亦见于思虑过度,情志所伤等其他因素而致阴阳失调、气血虚损。心主血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若阴阳失调、气血两亏,则气虚不能运血而心脉瘀阻;阳气不足,气化不利,痰饮水湿内聚而致痰瘀交阻。血虚则心神失养。本病的辨证要点不外虚实两端,临床以气阴两虚为本,痰瘀痹阻为标。故以益气养阴、活血祛痰宁心为法,投宁心生脉汤。方中党参、麦冬、五味子、黄芪、玄参、炒枣仁、炙甘草益气养阴,宁心安神。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调节心肌细胞的代谢和功能,改善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从而对抗心律失常。当归、丹参、川芎、制半夏、瓜蒌养血活血、祛痰。能扩张冠脉,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加快血流速度,有利于消除局部缺血、损伤、炎症、疤痕引起的异位自律点。配伍苦参,《本经》载苦参“主心腹气结”,具有理气止痛之功。现代研究表明苦参能改善心肌细胞膜K、Na传导系统,使心肌应激性降低,延长绝对不应期,由此控制了异位起搏点。也有人认为苦参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是非特异性奎尼丁样效应。综合全方,既立足于中医辨证,又结合现代药理之作用,疗效满意。另外,注意诱发因素,随症加减。有时患者在改善失眠、情志、饮食等诱因后,早搏也往往容易治疗。治疗期间,应注意辩证施治的整体性,可以提高疗效。
室性早搏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属中医心悸、怔忡范围。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本病以气阴两虚、痰瘀交阻为多见。我们采用益气养阴、活血祛痰宁心之法,拟宁心生脉汤治疗室性早搏23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3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范围,20~40岁5例,41~60岁12例,61岁以上者6例。病史最长15年,最短18天。诊断为冠心病8例,病毒性心肌炎5例,风湿性心肌炎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原因不明者4例。诱因中因劳累着12例,外感7例。其余与情志、天气、体位、进食等因素有关。治疗前表现有心悸、胸闷、头晕、乏力、口干。舌质偏红,脉细涩或结代。
2 治疗方法
宁心生脉汤组成:党参、麦冬、五味子、黄芪、当归、丹参、川芎、制半夏、瓜蒌、苦参、玄参、炒枣仁、炙甘草。
加减法:胸闷重者加枳壳,佛手。口烦心烦者加生地、黄连。纳呆、脘胀加白术、陈皮。心动过速者加磁石、柏子仁。心动过缓者加桂枝、细辛。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服2次。服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3周为1个疗程。每周查心电图一次。
3 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3.1.1显效:治疗后早搏消失,心悸、胸闷、头晕、乏力等症状明显改善。
3.1.2有效:治疗后早搏次数较原来减少50%以上。临床自觉症状减轻。
3.1.3无效:治疗后早搏次数减少未及原来50%。临床自觉症状无改善。
3.2结果分析:本组病例23例服药最短服2周,最长10周,平均每例服4周。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8.26%。
4 讨论
室性早搏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见于各种心脏疾患中,少数见于正常人。依据其临床表现属中医学的心悸、怔忡范围。本病多由于禀赋不足,或感受外邪,内舍于心;亦见于思虑过度,情志所伤等其他因素而致阴阳失调、气血虚损。心主血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若阴阳失调、气血两亏,则气虚不能运血而心脉瘀阻;阳气不足,气化不利,痰饮水湿内聚而致痰瘀交阻。血虚则心神失养。本病的辨证要点不外虚实两端,临床以气阴两虚为本,痰瘀痹阻为标。故以益气养阴、活血祛痰宁心为法,投宁心生脉汤。方中党参、麦冬、五味子、黄芪、玄参、炒枣仁、炙甘草益气养阴,宁心安神。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调节心肌细胞的代谢和功能,改善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从而对抗心律失常。当归、丹参、川芎、制半夏、瓜蒌养血活血、祛痰。能扩张冠脉,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加快血流速度,有利于消除局部缺血、损伤、炎症、疤痕引起的异位自律点。配伍苦参,《本经》载苦参“主心腹气结”,具有理气止痛之功。现代研究表明苦参能改善心肌细胞膜K、Na传导系统,使心肌应激性降低,延长绝对不应期,由此控制了异位起搏点。也有人认为苦参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是非特异性奎尼丁样效应。综合全方,既立足于中医辨证,又结合现代药理之作用,疗效满意。另外,注意诱发因素,随症加减。有时患者在改善失眠、情志、饮食等诱因后,早搏也往往容易治疗。治疗期间,应注意辩证施治的整体性,可以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