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产前、产后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总结相关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10月94例于分娩前7d入院待产初产妇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研究组(47例)及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产前、产后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乳汁分泌时间、分泌量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研究组母乳喂养率为82.98%(39例);对照组母乳喂养率51.06%(24例)。两组在母乳喂养率、泌乳时间及泌乳量方面差异性显著(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产妇产前及产后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缩短产妇泌乳时间,提高泌乳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母乳喂养;初产妇;泌乳;
母乳,尤其是初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生长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等利于新生儿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的物质,而且易于消化吸收,是婴儿最安全、最适宜、最符合其生长发育需要的食物[1]。另外,母乳喂养对减少产妇产后恶露、促进子宫复旧、增进母婴感情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初产妇自身独特的特征,如产后身体不适、社会角色骤然改变引起的心理变化及缺乏喂养经验等,对乳汁的分泌及母乳喂养的行为均产生较大的影响,产后早期母乳喂养率较低[2]。为提高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率,增强产妇对母乳喂养认识程度,笔者对我院近年收治的部分初产妇行产前、产后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现将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94例分娩前7d入院待产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0~34岁,平均年龄(25.49±6.27)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为(39.06±1.84)周;分娩方式:自然分娩59例,剖宫产35例;文化程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13例,大专37例,高中28例,初中及其以下学历16例;出生后1min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排除乳房发育异常、严重妊娠疾病及哺乳禁忌症等病例。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分娩方式、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产前、产后综合护理干预。
1.2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①产前评估 产前了解并评估产妇身体状态、心理状态、乳头条件及对母乳喂养态度等因素,并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制定针对性较强的详细护理计划。
②健康宣教 产前根据患者情况选取多样形式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母乳喂养宣教:包括母乳喂养的优势、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和技巧、孕期保健知识、乳房护理方法等。产后根据产妇母乳喂养具体情况,纠正其哺乳的错误姿势等。
③心理干预 入院后护理人员与产妇及家属积极接触,了解其认识误区及心理障碍情况。根据产妇及家属具体情况,进行一对一心理干预和疏导,纠正其错误心理,积极鼓励和安慰产妇,帮助产妇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并在与家属共同鼓励、支持产妇积极调整心态,适应社会角色的转换。通过心理护理干预,使产妇在产前即产后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心态,促进乳汁提前分泌。对于产后应用药物产妇更应加强心理疏导、干预,使之正确认识药物的使用并帮助其正确哺乳[3]。
④乳房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30min内便使之与母体接触并含吮乳头,促进新生儿早吸吮、产妇早泌乳及早期母乳喂养的成功,而后新生儿每2h吸吮乳头一次,以强化其吸吮反射,促进乳汁分泌并增加乳汁分泌量。产后早期对产妇进行乳房护理,热敷乳房并沿乳腺管走形方向进行按摩疏通,每日2次。对于乳头异常的产妇,应增强其母乳喂养信心,并加强乳房护理,如乳头凹陷或扁平者应将乳头牵拉出并巩固立乳反射及泌乳反射;乳头过小者可使用加乳贴,在哺乳过程中逐渐撤掉乳贴,直至新生儿可成功吸吮乳头;乳头过大者则应坚持喂养,哺乳前用乳头刺激新生儿吸吮。
⑤并发症干预 产妇产后易出现涨奶、乳头皲裂及乳腺炎等并发症。因而,产后应鼓励产妇坚持喂养,加强产妇正确喂养方法及挤奶方法指导,指导其早期进行母乳喂养,喂养过程中勤哺乳,双侧交替喂养,若产妇出现涨奶,则先喂养新生儿让涨奶一侧乳房。
1.3泌乳量判断标准
奶量除可满足新生儿哺乳需要外,可剩余者为泌乳量足;奶量恰可满足新生儿哺乳需要,无剩余者为泌乳量中;奶量不能满足新生儿哺乳需要者为泌乳量少;标准手法挤压乳汁无乳汁溢出者为无泌乳。
1.4统计学处理
本组所得统计数据均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喂养情况比较
研究组母乳喂养39例,人工喂养2例,混合喂养6例,母乳喂养率为82.98%;对照组母乳喂养24例,母乳喂养率51.06%。研究组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4.852,P=0.012<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在人工喂养率和混合喂养率上无差异(P均>0.05)。两组新生儿喂养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喂养情况比较[n(%)]
2.2两组产妇泌乳时间及泌乳量比较
研究组平均泌乳时间为产后(35.41±7.63)h,对照组平均泌乳时间为(54.92±10.15)h。在泌乳量上,研究组泌乳量足及泌乳量中者分别有36例和6例,5例泌乳量少;对照组泌乳量足及泌乳量中者共20例,27例泌乳量少。研究组泌乳时间及泌乳量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t=21.068,P=0.007;χ2=11.741,P=0.0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产妇泌乳时间及泌乳量比较[n(%)]
3讨论
研究认为,母乳喂养不仅可满足新生儿营养需要,而且在其出生后9个月内与婴儿智力发育密切相关,还对培养新生儿社会情感意识具有重要意义[4]。但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对母乳喂养认识不足、产后疲劳疼痛、缺乏相关经验和知识、不能快速适应角色转变等原因,不能尽早正确进行母乳喂养[5]。本研究中,通过对初产妇进行产前评估制定详细护理计划、健康宣教、心理干预、产后乳房护理及并发症干预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诸多可能影响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予以干预,改善初产妇母乳喂养行为,促进其尽早泌乳、尽早母乳喂养,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对于部分行剖宫产初产妇,因产后疼痛明显,易出现焦虑紧张、忧郁等不良情绪反应,抑制催产素的分泌,而使产后乳汁分泌时间延迟且乳汁分泌量减少,因而,行剖宫产初产妇术后除加强心理疏导干预外,必要时还需镇痛治疗。另外,乳房护理除前述干预措施外,及时疏通乳腺管对产妇乳房护理及新生儿吸吮具有重要意义。有些产妇由于乳腺管堵塞可导致乳汁分泌不良、乳房肿胀、乳头相对缩短,导致新生儿吸吮困难,产妇乳房胀痛。具体方法为护理人员将拇指、食指放置于患侧乳房乳晕两侧,其余三指扶托乳房,拇指和食指以适度力量将乳房内乳汁挤出。
参考文献:
[1] 陈小霞.护理干预对新生儿早期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国优生优育,2013,19(7):592-593.
[2] 孙卓.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7):750.
[3] 李盛平.护理干预对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5):92-93.
[4] 林攸兰.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27d 母乳喂养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5(4):35-36.
[5] 胡晓雯,胡永梅,王叶飞,等.Roy适应模式在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1101.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母乳喂养;初产妇;泌乳;
母乳,尤其是初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生长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等利于新生儿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的物质,而且易于消化吸收,是婴儿最安全、最适宜、最符合其生长发育需要的食物[1]。另外,母乳喂养对减少产妇产后恶露、促进子宫复旧、增进母婴感情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初产妇自身独特的特征,如产后身体不适、社会角色骤然改变引起的心理变化及缺乏喂养经验等,对乳汁的分泌及母乳喂养的行为均产生较大的影响,产后早期母乳喂养率较低[2]。为提高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率,增强产妇对母乳喂养认识程度,笔者对我院近年收治的部分初产妇行产前、产后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现将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94例分娩前7d入院待产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0~34岁,平均年龄(25.49±6.27)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为(39.06±1.84)周;分娩方式:自然分娩59例,剖宫产35例;文化程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13例,大专37例,高中28例,初中及其以下学历16例;出生后1min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排除乳房发育异常、严重妊娠疾病及哺乳禁忌症等病例。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分娩方式、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产前、产后综合护理干预。
1.2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①产前评估 产前了解并评估产妇身体状态、心理状态、乳头条件及对母乳喂养态度等因素,并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制定针对性较强的详细护理计划。
②健康宣教 产前根据患者情况选取多样形式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母乳喂养宣教:包括母乳喂养的优势、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和技巧、孕期保健知识、乳房护理方法等。产后根据产妇母乳喂养具体情况,纠正其哺乳的错误姿势等。
③心理干预 入院后护理人员与产妇及家属积极接触,了解其认识误区及心理障碍情况。根据产妇及家属具体情况,进行一对一心理干预和疏导,纠正其错误心理,积极鼓励和安慰产妇,帮助产妇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并在与家属共同鼓励、支持产妇积极调整心态,适应社会角色的转换。通过心理护理干预,使产妇在产前即产后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心态,促进乳汁提前分泌。对于产后应用药物产妇更应加强心理疏导、干预,使之正确认识药物的使用并帮助其正确哺乳[3]。
④乳房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30min内便使之与母体接触并含吮乳头,促进新生儿早吸吮、产妇早泌乳及早期母乳喂养的成功,而后新生儿每2h吸吮乳头一次,以强化其吸吮反射,促进乳汁分泌并增加乳汁分泌量。产后早期对产妇进行乳房护理,热敷乳房并沿乳腺管走形方向进行按摩疏通,每日2次。对于乳头异常的产妇,应增强其母乳喂养信心,并加强乳房护理,如乳头凹陷或扁平者应将乳头牵拉出并巩固立乳反射及泌乳反射;乳头过小者可使用加乳贴,在哺乳过程中逐渐撤掉乳贴,直至新生儿可成功吸吮乳头;乳头过大者则应坚持喂养,哺乳前用乳头刺激新生儿吸吮。
⑤并发症干预 产妇产后易出现涨奶、乳头皲裂及乳腺炎等并发症。因而,产后应鼓励产妇坚持喂养,加强产妇正确喂养方法及挤奶方法指导,指导其早期进行母乳喂养,喂养过程中勤哺乳,双侧交替喂养,若产妇出现涨奶,则先喂养新生儿让涨奶一侧乳房。
1.3泌乳量判断标准
奶量除可满足新生儿哺乳需要外,可剩余者为泌乳量足;奶量恰可满足新生儿哺乳需要,无剩余者为泌乳量中;奶量不能满足新生儿哺乳需要者为泌乳量少;标准手法挤压乳汁无乳汁溢出者为无泌乳。
1.4统计学处理
本组所得统计数据均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喂养情况比较
研究组母乳喂养39例,人工喂养2例,混合喂养6例,母乳喂养率为82.98%;对照组母乳喂养24例,母乳喂养率51.06%。研究组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4.852,P=0.012<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在人工喂养率和混合喂养率上无差异(P均>0.05)。两组新生儿喂养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喂养情况比较[n(%)]
2.2两组产妇泌乳时间及泌乳量比较
研究组平均泌乳时间为产后(35.41±7.63)h,对照组平均泌乳时间为(54.92±10.15)h。在泌乳量上,研究组泌乳量足及泌乳量中者分别有36例和6例,5例泌乳量少;对照组泌乳量足及泌乳量中者共20例,27例泌乳量少。研究组泌乳时间及泌乳量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t=21.068,P=0.007;χ2=11.741,P=0.0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产妇泌乳时间及泌乳量比较[n(%)]
3讨论
研究认为,母乳喂养不仅可满足新生儿营养需要,而且在其出生后9个月内与婴儿智力发育密切相关,还对培养新生儿社会情感意识具有重要意义[4]。但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对母乳喂养认识不足、产后疲劳疼痛、缺乏相关经验和知识、不能快速适应角色转变等原因,不能尽早正确进行母乳喂养[5]。本研究中,通过对初产妇进行产前评估制定详细护理计划、健康宣教、心理干预、产后乳房护理及并发症干预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诸多可能影响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予以干预,改善初产妇母乳喂养行为,促进其尽早泌乳、尽早母乳喂养,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对于部分行剖宫产初产妇,因产后疼痛明显,易出现焦虑紧张、忧郁等不良情绪反应,抑制催产素的分泌,而使产后乳汁分泌时间延迟且乳汁分泌量减少,因而,行剖宫产初产妇术后除加强心理疏导干预外,必要时还需镇痛治疗。另外,乳房护理除前述干预措施外,及时疏通乳腺管对产妇乳房护理及新生儿吸吮具有重要意义。有些产妇由于乳腺管堵塞可导致乳汁分泌不良、乳房肿胀、乳头相对缩短,导致新生儿吸吮困难,产妇乳房胀痛。具体方法为护理人员将拇指、食指放置于患侧乳房乳晕两侧,其余三指扶托乳房,拇指和食指以适度力量将乳房内乳汁挤出。
参考文献:
[1] 陈小霞.护理干预对新生儿早期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国优生优育,2013,19(7):592-593.
[2] 孙卓.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7):750.
[3] 李盛平.护理干预对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5):92-93.
[4] 林攸兰.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27d 母乳喂养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5(4):35-36.
[5] 胡晓雯,胡永梅,王叶飞,等.Roy适应模式在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