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作品都写到了人间的至爱真情,也向人们证明了爱是人内心的需要,无法阻挡。然而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这就必然会受到时代和社会的影响,因此,从对杜丽娘和朱丽叶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儒家思想与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的爱情的异同。
关键词:儒家思想;人文主义;文艺复兴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一部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歌颂了反對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爱情的情感。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一部悲喜剧。剧中写蒙太古之子罗密欧和凯普莱特之女朱丽叶在舞会上一见钟情,却由于双方家族是世仇,无法结合,最终导致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这两部戏剧刻画了朱丽叶与杜丽娘这两个宁为情而死,也不弃情而生的傲然脱俗少女形象,表现了爱终能战胜恨,情终会战胜理的反封建、倡人性的主题。同时由于二者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不同,在她们的爱情上也呈现了很多不同的地方。
一是二者的性格不同。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独女,是一个典型的大家闺秀。她从小在良好的家庭教化下,杜丽娘被塑造成了一位标准的淑女。她作为掌上明珠的独生女,她对父母孝顺无比;作为女学生,她对老师十分尊敬。家庭里父母禁止这个淑静温顺的女孩子与外界的一切事物接触,在“延师”之前,杜丽娘阅读的是《女训》、《女诫》、《女论语》;延师之后,老师和父亲一再斟酌选择的课本是有后妃之德的《诗经》;自家院中后面有一个花园,但十几年来她从未知晓,更不曾涉足。她生活在落后保守的南宋王朝,宋代的程朱理学用“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来进行统治。杜丽娘正当情窦初开的年华,她的情思萌动是受《关睢》的激发,杜丽娘在心理上产生了爱情意识,她爱情的心灵初步觉醒。尤其是在她游园之后发出“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赋予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在满园春光的感召下,她发现自已的青春和春天一样美丽,爱情意识彻底觉醒了,青春的活力使她对爱情的渴望和周围美好的景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但同时杜丽娘身上却无法摆脱的时代局限,那就是儒家纲常的影响,因此在她的思想最深处已经牢牢地打上了儒家思想的烙印。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朱丽叶生活在黑暗的中世纪行将崩溃,新的资本主义的曙光已经照临的文艺复兴时代。罗密欧与朱丽叶深受时代精神的影响和鼓舞,为了追求自已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大胆冲破封建宗法制的藩篱,不惜一切代价捍卫人性的尊严和自由,与自私顽固,虚伪冷酷的封建家长斗争。双方的家族是一触即发难以和解的世仇,这是在他们相爱之前既定的事实。两人在假面舞会上相识,一吻燃起了二人心中熊熊的爱的烈焰,从此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个年轻人就陷入了自由爱情与封建世仇的深坑。舞会结束的当晚,罗密欧就冒着被杀死的危险爬进了仇人家的花园,向朱丽叶倾吐心中的爱慕,而朱丽叶也放下了贵族小姐的羞涩和矜持,接受了仇人的儿子。面对冷酷的世仇,二人立下了真挚的爱情誓言。当朱丽叶得知罗密欧失手杀了自已的哥哥提伯尔特被放逐,而自已又被父母逼迫嫁给帕里斯伯爵时,她不惧怕父亲的威严、母亲的责怪,公开反抗。在她孤立无援时她自已拿定主意马上向可信赖的劳伦斯神父求救。劳伦斯神父给了她自已制成的药,朱丽叶知道这药是自制的,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试过,可能会因解救不及时而被闷死或者永远醒不过来,这药是有危险的。虽然她对死亡感到恐惧,但是这是唯一的能让她逃脱婚姻再见罗密欧的机会。朱丽叶面临爱情与生命的选择的时候,她选择了为爱去“死”。她用自已的行动去维护了自已的爱情。当朱丽叶从墓穴中醒来发现心上人已经为她殉情,她毫不犹豫地追随而去。可以看出朱丽叶对爱情的至死不渝,这与人文主义者的审美观及人生哲学自然吻合。朱丽叶她为了自已的爱情可以抛弃家庭以至于一切。这与受传统儒家文化熏染的杜丽娘有本质的不同,杜丽娘的爱情是要以一定物质为基础的,她要柳梦梅去考取功名。但对朱丽叶来说爱就是付出,付出与回报在爱上是等值的,这正是人文主义思想与儒家思想的不同。
二是周围人的影响。在杜丽娘的身边有一个严厉权威的父亲杜宝。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则代表着陈腐迂阔的封建教化。他们都对杜丽娘惊世骇人俗的举动不能理解。这两位缺乏情感固执而又呆板的封建卫道士形象跃然纸上,他们只是一味地用儒家的纲常思想去约束杜丽娘,让她成为大家闺秀,但他们忽略了杜丽娘的身心发展和情感变化。在闹学中,小丫头春香的调皮贪玩从某种意义上说春香正是杜丽娘性格中调皮直率层面的外化。闹学的主角从表面看是春香,而实质上则是杜丽娘。在父亲和老师的严厉监管下杜丽娘就像被关在笼中失去自由的小鸟,她的内心情感只能压抑着。礼教的禁锢与杜丽娘本我的冲动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当她发现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心中的愿望时,她便“伤春而亡 ”,用“魂游”的形式去实现她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杜丽娘游园惊梦,由梦而醒,醒而寻梦,由生而死,死而复生的超现实手法去满足杜丽娘在现实的理性环境中无法实现的需求。相比之下,朱丽叶身边有一位值得她信赖的劳伦斯神父。这里劳伦斯神父的身份是基督教的神职人员,他本应该主张禁欲,但在作品中他却鼓励朱丽叶去追求自已的真爱。劳伦斯神父不仅给朱丽叶精神上的支持和鼓舞,还给她具体行动上的指导和帮助,他为罗密欧与朱丽叶主持秘密婚礼,并在朱丽叶被父母逼婚的时候为朱丽叶出主意,就是让朱丽叶服用麻醉药假死的办法来阻止帕里斯伯爵娶朱丽叶。同时,他派人去通知罗密欧,要他尽快赶来娶朱丽叶。劳伦斯神父去尽力地帮助罗密欧与朱丽叶,想要让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基督教的神职人员,劳伦斯神父本应该去宣扬禁欲的思想,但他却纵容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欲望,并去帮助他们,从中可以看出劳伦斯神父身上有一种人文主义的精神,满足人的欲求。
最后,由于中西方的审美追求和文化传统不同,二者的结局不同。西方的戏剧讲究同一性,要求戏剧在痛快淋漓地揭露悲惨现实,表现主人公悲惨遭遇后,不再以作家的主观愿望为它粉饰,而要以大悲作结。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最终看到的就是血淋淋的殉情场面。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惨死表明他们所代表的新的人文主义原则同他们家族所代表的封建世仇观念之间的矛盾的不可调和性。最后又以他们的死换来两大家族的和解,宣告人文主义思想的胜利。中国古典戏曲则往往不以悲作结,而讲究结局要有团圆之趣,满足人们的愿望。所以在《牡丹亭》的结尾中, 柳梦梅高中状元“敕赐团圆”,进阶一品。状元柳梅除授翰林院学士,妻杜丽娘,封阳和县君。杜丽娘的爱情仍然因袭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洞房花烛、金榜提名、封妻荫子等旧有观念和礼俗,表现出对封建礼教和家族本位等思想的认同,同时也表现出儒家看重的是情理统一的和谐美
从总体上看,二者的人物性格、周围人的影响、爱情的前提条件、结局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但二者都是围绕自由爱情与封建势力的矛盾而展开的,都是歌颂反封建礼教,追求自由、爱情的永恒旋律。
参考文献:
[1]汤显祖.牡丹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2]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3]邹自振.《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比较[J].福州师专学报,2002(2).
(作者单位:深圳市光明新区高级中学)
关键词:儒家思想;人文主义;文艺复兴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一部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歌颂了反對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爱情的情感。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一部悲喜剧。剧中写蒙太古之子罗密欧和凯普莱特之女朱丽叶在舞会上一见钟情,却由于双方家族是世仇,无法结合,最终导致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这两部戏剧刻画了朱丽叶与杜丽娘这两个宁为情而死,也不弃情而生的傲然脱俗少女形象,表现了爱终能战胜恨,情终会战胜理的反封建、倡人性的主题。同时由于二者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不同,在她们的爱情上也呈现了很多不同的地方。
一是二者的性格不同。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独女,是一个典型的大家闺秀。她从小在良好的家庭教化下,杜丽娘被塑造成了一位标准的淑女。她作为掌上明珠的独生女,她对父母孝顺无比;作为女学生,她对老师十分尊敬。家庭里父母禁止这个淑静温顺的女孩子与外界的一切事物接触,在“延师”之前,杜丽娘阅读的是《女训》、《女诫》、《女论语》;延师之后,老师和父亲一再斟酌选择的课本是有后妃之德的《诗经》;自家院中后面有一个花园,但十几年来她从未知晓,更不曾涉足。她生活在落后保守的南宋王朝,宋代的程朱理学用“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来进行统治。杜丽娘正当情窦初开的年华,她的情思萌动是受《关睢》的激发,杜丽娘在心理上产生了爱情意识,她爱情的心灵初步觉醒。尤其是在她游园之后发出“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赋予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在满园春光的感召下,她发现自已的青春和春天一样美丽,爱情意识彻底觉醒了,青春的活力使她对爱情的渴望和周围美好的景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但同时杜丽娘身上却无法摆脱的时代局限,那就是儒家纲常的影响,因此在她的思想最深处已经牢牢地打上了儒家思想的烙印。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朱丽叶生活在黑暗的中世纪行将崩溃,新的资本主义的曙光已经照临的文艺复兴时代。罗密欧与朱丽叶深受时代精神的影响和鼓舞,为了追求自已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大胆冲破封建宗法制的藩篱,不惜一切代价捍卫人性的尊严和自由,与自私顽固,虚伪冷酷的封建家长斗争。双方的家族是一触即发难以和解的世仇,这是在他们相爱之前既定的事实。两人在假面舞会上相识,一吻燃起了二人心中熊熊的爱的烈焰,从此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个年轻人就陷入了自由爱情与封建世仇的深坑。舞会结束的当晚,罗密欧就冒着被杀死的危险爬进了仇人家的花园,向朱丽叶倾吐心中的爱慕,而朱丽叶也放下了贵族小姐的羞涩和矜持,接受了仇人的儿子。面对冷酷的世仇,二人立下了真挚的爱情誓言。当朱丽叶得知罗密欧失手杀了自已的哥哥提伯尔特被放逐,而自已又被父母逼迫嫁给帕里斯伯爵时,她不惧怕父亲的威严、母亲的责怪,公开反抗。在她孤立无援时她自已拿定主意马上向可信赖的劳伦斯神父求救。劳伦斯神父给了她自已制成的药,朱丽叶知道这药是自制的,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试过,可能会因解救不及时而被闷死或者永远醒不过来,这药是有危险的。虽然她对死亡感到恐惧,但是这是唯一的能让她逃脱婚姻再见罗密欧的机会。朱丽叶面临爱情与生命的选择的时候,她选择了为爱去“死”。她用自已的行动去维护了自已的爱情。当朱丽叶从墓穴中醒来发现心上人已经为她殉情,她毫不犹豫地追随而去。可以看出朱丽叶对爱情的至死不渝,这与人文主义者的审美观及人生哲学自然吻合。朱丽叶她为了自已的爱情可以抛弃家庭以至于一切。这与受传统儒家文化熏染的杜丽娘有本质的不同,杜丽娘的爱情是要以一定物质为基础的,她要柳梦梅去考取功名。但对朱丽叶来说爱就是付出,付出与回报在爱上是等值的,这正是人文主义思想与儒家思想的不同。
二是周围人的影响。在杜丽娘的身边有一个严厉权威的父亲杜宝。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则代表着陈腐迂阔的封建教化。他们都对杜丽娘惊世骇人俗的举动不能理解。这两位缺乏情感固执而又呆板的封建卫道士形象跃然纸上,他们只是一味地用儒家的纲常思想去约束杜丽娘,让她成为大家闺秀,但他们忽略了杜丽娘的身心发展和情感变化。在闹学中,小丫头春香的调皮贪玩从某种意义上说春香正是杜丽娘性格中调皮直率层面的外化。闹学的主角从表面看是春香,而实质上则是杜丽娘。在父亲和老师的严厉监管下杜丽娘就像被关在笼中失去自由的小鸟,她的内心情感只能压抑着。礼教的禁锢与杜丽娘本我的冲动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当她发现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心中的愿望时,她便“伤春而亡 ”,用“魂游”的形式去实现她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杜丽娘游园惊梦,由梦而醒,醒而寻梦,由生而死,死而复生的超现实手法去满足杜丽娘在现实的理性环境中无法实现的需求。相比之下,朱丽叶身边有一位值得她信赖的劳伦斯神父。这里劳伦斯神父的身份是基督教的神职人员,他本应该主张禁欲,但在作品中他却鼓励朱丽叶去追求自已的真爱。劳伦斯神父不仅给朱丽叶精神上的支持和鼓舞,还给她具体行动上的指导和帮助,他为罗密欧与朱丽叶主持秘密婚礼,并在朱丽叶被父母逼婚的时候为朱丽叶出主意,就是让朱丽叶服用麻醉药假死的办法来阻止帕里斯伯爵娶朱丽叶。同时,他派人去通知罗密欧,要他尽快赶来娶朱丽叶。劳伦斯神父去尽力地帮助罗密欧与朱丽叶,想要让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基督教的神职人员,劳伦斯神父本应该去宣扬禁欲的思想,但他却纵容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欲望,并去帮助他们,从中可以看出劳伦斯神父身上有一种人文主义的精神,满足人的欲求。
最后,由于中西方的审美追求和文化传统不同,二者的结局不同。西方的戏剧讲究同一性,要求戏剧在痛快淋漓地揭露悲惨现实,表现主人公悲惨遭遇后,不再以作家的主观愿望为它粉饰,而要以大悲作结。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最终看到的就是血淋淋的殉情场面。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惨死表明他们所代表的新的人文主义原则同他们家族所代表的封建世仇观念之间的矛盾的不可调和性。最后又以他们的死换来两大家族的和解,宣告人文主义思想的胜利。中国古典戏曲则往往不以悲作结,而讲究结局要有团圆之趣,满足人们的愿望。所以在《牡丹亭》的结尾中, 柳梦梅高中状元“敕赐团圆”,进阶一品。状元柳梅除授翰林院学士,妻杜丽娘,封阳和县君。杜丽娘的爱情仍然因袭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洞房花烛、金榜提名、封妻荫子等旧有观念和礼俗,表现出对封建礼教和家族本位等思想的认同,同时也表现出儒家看重的是情理统一的和谐美
从总体上看,二者的人物性格、周围人的影响、爱情的前提条件、结局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但二者都是围绕自由爱情与封建势力的矛盾而展开的,都是歌颂反封建礼教,追求自由、爱情的永恒旋律。
参考文献:
[1]汤显祖.牡丹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2]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3]邹自振.《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比较[J].福州师专学报,2002(2).
(作者单位:深圳市光明新区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