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 七十岁的阅读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ch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锡嘉
  1939年生。台北工专机械科毕业。曾任《台肥月刊》总编辑,中国文艺协会、中华民国新诗学会理事。曾获全国优秀青年诗人奖。创作有论述、诗及散文。著有论述《耕云的手──散文的理论与创作》;诗《竹头集》;散文《属于山的日子》等。
  
  放下《目送》,我合上书,眼睛茫然地飘向远方;大屯山的绿从远处迤逦而来,一直绿到我的书房窗前,然后被一只绿绣眼又纤又细的叫声,把我叫醒。醒来时刻,我把刚刚在梦边缘提在手上的往事搁在窗下,匆匆回过神来。
  然后,我才又回转身去捡起刚刚放在窗下的梦里往事。
  父亲在民国初年,是一名幼小的放牛童,大字不识一个。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不过才十岁,就必须到北港溪边替人家看牛,由于家贫,常常穿一件由几件破衣服剪制而成的拼装衣服与过宽的短裤,在溪边放牛。才十岁,瘦小的个子,穿着又奇怪,因而常被其他牧童欺负。到了15岁,为了抵抗欺负,他偷偷跑到隔壁村练习打拳。及至后来,父亲因为做糕饼工作,经常打赤膊,才发现他胸前有一个巴掌大小的刺青,事隔几十年,刺青已经模糊,辨不出是什么图案。
  父亲作糕饼生意之后,几乎终年都坐在火炉前煎饼;由于烧的是煤球又充满呛人的臭味,致使皮肤整日搔痒不止;身上的奇痒几乎让父亲痛苦一辈子,也不知抹过多少种皮肤药膏,吃过多少过敏药都无法治好。然而为了这个家,为了让六个子女能正常接受教育,他简直日日都守在煤球火炉边工作。他说:“你们要认真读书啊,像我一只青冥牛(目不识丁的意思),辛苦一辈子也赚不到什么钱!”
  记得我初中三年级,开学没几天。有一天,我放学才回到家,就见父親的脚踏车后座已经捆好二篓饼货,准备就绪,正要出门送货。
  “爸,要去哪里?”我问。
  “新港,你们先吃饭,我很快就回来。”
  很快吗?嘉义到新港,脚踏车载着近百斤的饼货,一趟来回至少也要两个钟头。个子不高的父亲,真的很吃力,虽然十几年来一直就是这样过的,但在我内心的感觉却愈来愈不一样,愈来愈沉重。父亲说完话,推动车子往巷口走去。这一车,车子与饼货加起来比父亲还要重很多,最怕途中遇到什么状况。看父亲瘦削的背影,在夕阳下摇着晃着,十几年来在我心中已经累积了相当的重量!
  时钟的两只脚不停的往前走,都晚上十点了,还不见父亲回来,全家人如锅上蚂蚁,但母亲说,不会有事的。又过了约莫半小时,邻居阿成跑来告诉母亲说,父亲下午在途中不慎撞到路树,车倒压伤脚,幸好有人帮忙。现在脚踏车暂放在新港糕饼店,他要坐车回嘉义。隔天,我搭车去新港把车子骑回来。脚踏车是我们家最重要的生计伙伴。到初三下学期,我终于接下父亲这个送货的工作,也真正了解到父亲的辛劳。
  送走父亲也已24年了,烙印在我心版的背影的重量不减反增。今天读到龙应台这篇感人的《目送》,那份教人不知如何是好的情绪,把我整个人都推落到回忆的深渊。
  《目送》,我70岁的阅读于焉在心中搅滚。有太多与父亲间的记忆在心里交缠:手的交握、眼光的交会、影子的交迭,虽然我们父子间曾经有工作的交棒,然而,终究我还是走了自己的路。19岁那年,我拎着一只小皮箱,几件衣服几本书,步出生活了19年的家,到台北读书工作。这一次是父亲望着我的背影消失在巷口。不知道他的感觉是否跟我一样?目送亲人远行。
  龙应台的《目送》把亲情好贴心地贴在每一双阅读的眼睛,包括我这双70岁的老花眼。她从目送儿子上小学开始,出国到美国当交换学生,一直到上大学,变成一个不大理父母的青年了,她还是在儿子渐行渐远之中,痴痴地望着儿子的背影,“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即使儿子“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她心里仍有那份甜蜜的亲情以及一丝丝落寞。
  文章从目送儿子幼小的背影下笔,最后笔尖落处却是父亲躺在棺木里的最后一次目送。唉!当我70岁的老花眼读到“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的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我的情绪已然溃堤无法控制了!
  目送,是一个多么教人无法承受的亲情重量!
其他文献
消费券始末    有鉴于美国次级房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造成景气大幅衰退,民间消费力萎缩。台湾“公部门”为了提振景气,扩大刺激内需,紧急通过“振兴经济消费券发放特别条例”,凡符合领取资格者,每人可领3600元新台币(以下所说“元”皆为新台币)的消费券(可用于用于购买货物、劳务或捐赠),使用期限到2009.9.30。总计835亿的消费券,预计能创造2000亿的商机。  消费券发放第一天,就有高达91.
期刊
2009年7月,作为青春文学风向标的郭敬明有两件事值得关注。  一是,郭敬明率“郭敬明军团”(“THE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四强作者及旗下《最小说》7位人气作者落落、七堇年、苏小懒、消失宾妮、王小立、林培源、猫某人),在西单图书大厦举行读者见面签售,7小时签出15,768册的天量,创造了北京图书大厦签售的历史新纪录。  二是,郭敬明指责老东家《萌芽》杂志的“新小说大赛”抄袭自己举办的“文学之
期刊
“韩寒的书店”自4月19日在淘宝网开张以来,不仅三天之内成交一千多册图书,而且因超过淘宝网技术统计的平均交易最高值,误遭淘宝网系统封杀,更因作者网络限售签名本图书,引发了网民热烈的追捧和业界激烈的讨论。说他与出版商掰了要处理库存的有之,说他手头拮据生财有道的有之,说他由父代为签名造假的有之,说他为新书出版宣传作秀的有之,说他引领出版营销风气之先的,也有之。  韩寒说的明白,此举第一是弥补自己多年不
期刊
曲线型长廊的走道边坐落着白色书架,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封面精美的书籍;偶尔跳格而出摆放着造型独特的玻璃饰品或陶瓷摆件;落地玻璃旁是供阅读用的白色沙发;墙上挂有出售用的蔡志忠漫画;三面墙壁的名酒及闪亮的酒水吧台……这家开在北京CBD豪华商务区的奢华书吧完全颠覆了很多人对于书店的想象。就连游历世界众多独立书店书写书店风景的钟芳玲小姐,在看到时尚廊后都惊叹于它的美丽。  500多万元的装修,每年200万元的
期刊
编辑平台:  本刊“作家手记”内容由台湾《文讯》提供简体版,繁体版台湾《文讯》同步刊行。    雷骧  1939年。省立台北师范学校艺术科毕业。现为作家、画家、纪录片工作者,并于文山区小区大学开设电影课程,曾制作《映象之旅》、《作家身影》等多部电视影集。创作以散文为主。著有散文《文学漂鸟》、《行旅画帖》、《捷运观测》等。      向来,各种图像书(尤其是摄影集)翻看到最末一页,往往就安插一幅人物
期刊
叶日松  1936年生。臺湾师范大学中等学校国文科结业。曾任《东潮文艺》社长、《花莲青年》主编,现为花莲教育大学文艺社团指导教师。创作以诗为主,近年来在“客语诗”的创作及推广上,贡献不少心力。著有诗集《回故乡看晚霞》、《北海诗情》、《秀姑峦溪的幽情》等。    ★峡谷的夜晚  推开东面的那一扇窗  看缓缓移位的月亮  我的思绪,随着立雾溪的流水  翩跹向那苍茫的海原上    月光邀约的静夜  神秘
期刊
大陆的职场小说热    最近一两年,大陆兴起一门小说创作的新领域——职场小说,该领域的小说专以“职场”、“办公室”、“商场”、“上班族”、“企业家/商人”、“金融商业”为故事主角/背景,以小说方式探索职场上班族与商业往来之事。  在大陆被称为“职场小说”的文学类型,在台湾则称为“企业小说”、“商战小说”、“经济小说”。何为商战小说?或许可以以联经出版社的“商战小说”系列“出版缘起”中的一段文字来说
期刊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4月6日公布“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对传媒业提出新的政策方针,鼓励大陆传媒业到台湾投资出版媒体相关产业。“指导意见”出台意味着大陆出版产业将跨入另一个阶段的改制作风;台湾相关管理单位应对推出“文化创意产业”协商建议,这对两岸出版产业交流是一个大迈进,但其结果如何?仍有待未来检验。    大陆出版走向台湾的措施目标    新闻出版总署对大陆媒体表示,这份“指导意见”将鼓
期刊
沪江大学第一本毕业纪念册    好友秦贤次是两岸著名的文学史料专家,上世纪80年代末他从琉璃厂淘到很多大学毕业纪念册,作为研究现代文学作家学籍的依据,可见其研究的细微。那时我热衷于搜集国内的藏书票,没想到大学毕业纪念册的封面内印有藏书票。其中沪江大学1915年的毕业纪念册他有两册,可以证明藏书票是从西方流传过来,所以我用俞平伯的诗集《西还》,和他交换了一册。    沪江大学早在1906年由美国南北
期刊
喻丽清  1945年生。大学时期创办“北极星”诗社,曾为世界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会长。创作以散文为主,风格隽永。著有散文《千山之外》、《无情不似多情苦》等。    在董桥的藏书的故事中读到过:有一个人爱书,可是穷,没有多余的钱买书,所以他每次去书展时看到好的书名就记下来,回家自己写一本,最后他也拥有了为数可观的藏书。  我的女儿今年给我看了一本她发明的“生日书”,与那个书迷自写自藏令人感动的书籍有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