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一种重要方式,其教学效率的高低对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直接影响。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背景下,许多新方法和新理论被运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而团体心理咨询作为一种心理治疗形式与教育活动,将其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可以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实现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本文就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团体心理咨询技术的运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团体心理咨询技术;运用
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与核心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当前如何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适应学生成长需求,已经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校可以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团体心理咨询技术,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趣味性,探索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团体心理咨询技术的必要性分析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团体心理咨询技术的必要性具体表现如下。
1.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不足。学生心理健康属于一种积极与持续的内心体验,与人与人的互动、人的自主活动息息相关,因此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应当对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加以关注,采用生动有趣与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内心的积极发展。现阶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是以注入式教学为主,教师只是单纯地播放幻灯片内容,学生则各行其是,师生之间缺乏良性的互动交流,不能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同时有些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时较少,师生接触机会不多,而且受扩招等原因的影响,班级人数规模增多,导致师生接触机会减少,师生关系淡漠,严重影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时效性的提高。
2.课程教学缺乏创新。大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都开始采用全新的教育理念,积极寻求教育理念的实现,并且有些教师潜心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前沿性,教学方法方面正在尝试创新与改革。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虽然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反对灌输式教学,但是授课方式仍然是注入式教学,不能适当放权给学生,无法让学生成为“主体”,难以突破现状,致使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陷入瓶颈。
3.教学方法单一、内容理论性强。对于个体心理健康而言,其属于主观体验的范畴,这就需要使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向贴近,着重强调知识的实用性、针对性、易懂性。当前许多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时,教学内容的理论性过强,对知识完整性与系统性的讲解加以强调,虽然教师以学生心理需求为依据,通过专题方式设计内容,但实施中仍然以“传授—接受”的模式为主。这样不仅违背了学生心理成长规律,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还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缺少主体性的感悟,降低课堂教学质量。
4.素质不强与师资短缺。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较晚,在师资水平方面参差不齐,任课教师不多,基本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而这些教师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相对不足,不能整体把握心理学课程,难以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由于师资不足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是针对大一学生,授课时段相对集中,不能以各年级学生心理特征为依据,有针对性结局不同群体学习的心理问题,继而影响教学实效性与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程度。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团体心理咨询技术的运用
(一)注意事项
团体心理咨询技术运用的注意事项如下:①避免游戏化倾向。游戏活动是团体咨询活动开展的前提,但是教师组织游戏活动时,不能使团体咨询活动变成单纯的游戏,必须要关注学生参与的程度以及获得的感悟,鼓励其与团体成员进行互动交流,使团体咨询活动与其他活动形成良好的衔接,实现学生个人经验的发展;②关注团体咨询适用情况。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如果实际教学班級过大,教师实施团体心理咨询活动时则不能有效控制局面,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对团体活动进行恰当选择,然后进行教学设计,确保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充分;③强化教师专业技能。由于人际关系复杂、团体咨询人数多等,教师只有具备足够的能力,才能有效领导团队;如果教师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不仅无法为团体成员提供有效的治疗,还可能会导致成员受到伤害,因此教师必须要强化自身专业技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序实施。
(二)具体运用
首先,组建合作小组。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活动之前,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建合作小组,每组成员为3~10人,小组成员能够相互交流共分享,而教师则可以经常走动,将自身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加以充分发挥。其次,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团体心理咨询技术时,教师应该选择与主题相关或恰当的团体练习,如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心理测验、案例、故事等方式来创设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营造出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活动的有效实施。再次,讨论分享。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团体心理咨询活动中,切实感受与体验整个过程,与同伴互诉心声,对自身的体验与感受进行分享,从而获得心灵上的成长。最后,总结评价。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积极参与到团体心理咨询活动中,会有不同的感悟与体会,教师可以将这些体会进行评价与总结,或者是通过扩展延伸的方式,引导学生将心理健康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会表达、接纳、认识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运用效果
1.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部分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不够全面,存在有问题不敢咨询的现象,而团体咨询可以使学生改变这种心理,消除学生内心的压力,增强自信心,如有孤独与害羞等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通过团体心理咨询,能够在友好和谐的团体氛围中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在心理咨询环节,将同类学生安排为一个小组,通过模仿与多向交流,建立浓厚的团体支持效应与感染氛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更好地排除障碍、解决问题。 2.有利于心理咨询工作的实施。我国各大高校实施心理咨询工作时,基本是以个别咨询为基础,团体心理咨询技术的应用则较晚。随着心理咨询的应用与发展,人们对心理咨询有了更新的认识,因此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运用团体心理咨询技术时,要以发展新和教育性咨询为主,结合学生的轻度心理困惑,加强预防。可以说,通过团体心理咨询技术的运用,能够使学生正确理解与认识心理咨询,有效治疗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进一步扩大心理咨询的影响。
3.有利于学生心理整体水平和咨询效率的提高。团体心理咨询对发展模式加以强调,即引导人们保持身心健康、适应环境,关注眼前发展障碍的同时,对下阶段发展任务衔接加以重视,能够及时发现和消除心理障碍,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将其运用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可以結合学生的人生发展课题和身心发展规律,对咨询内容进行恰当规划,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此之外,团体心理咨询是以团体为单位,一个指导者能对多个类似求助者同时进行指导,节省大量的人力与时间,因此将其运用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可以缓解咨询人员不足等问题,对学生共同的心理加以解决,提高覆盖面、扩大影响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团体心理咨询作为一种高校的心理咨询方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支柱,虽然在我国高校教育中的应用时间较晚,但是为大学生提供了自我探索和分享交流的平台,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团体心理咨询技术,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及时消除学生心理障碍,还能丰富教学手段,加快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速度,提高咨询效率和学生心理素质,达到理想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吕欢.团体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J].亚太教育,2015,(24):89.
[2]高丽芳.团体心理咨询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138-141.
[3]秦晓晶.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J].世纪桥,2013,(03):57-58.
[4]俞瑶.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14-16.
[5]韦志兆.团体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的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1):72-74.
[6]郭晓薇.团体咨询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践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08):15,52.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团体心理咨询技术;运用
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与核心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当前如何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适应学生成长需求,已经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校可以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团体心理咨询技术,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趣味性,探索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团体心理咨询技术的必要性分析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团体心理咨询技术的必要性具体表现如下。
1.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不足。学生心理健康属于一种积极与持续的内心体验,与人与人的互动、人的自主活动息息相关,因此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应当对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加以关注,采用生动有趣与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内心的积极发展。现阶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是以注入式教学为主,教师只是单纯地播放幻灯片内容,学生则各行其是,师生之间缺乏良性的互动交流,不能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同时有些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时较少,师生接触机会不多,而且受扩招等原因的影响,班级人数规模增多,导致师生接触机会减少,师生关系淡漠,严重影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时效性的提高。
2.课程教学缺乏创新。大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都开始采用全新的教育理念,积极寻求教育理念的实现,并且有些教师潜心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前沿性,教学方法方面正在尝试创新与改革。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虽然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反对灌输式教学,但是授课方式仍然是注入式教学,不能适当放权给学生,无法让学生成为“主体”,难以突破现状,致使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陷入瓶颈。
3.教学方法单一、内容理论性强。对于个体心理健康而言,其属于主观体验的范畴,这就需要使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向贴近,着重强调知识的实用性、针对性、易懂性。当前许多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时,教学内容的理论性过强,对知识完整性与系统性的讲解加以强调,虽然教师以学生心理需求为依据,通过专题方式设计内容,但实施中仍然以“传授—接受”的模式为主。这样不仅违背了学生心理成长规律,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还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缺少主体性的感悟,降低课堂教学质量。
4.素质不强与师资短缺。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较晚,在师资水平方面参差不齐,任课教师不多,基本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而这些教师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相对不足,不能整体把握心理学课程,难以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由于师资不足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是针对大一学生,授课时段相对集中,不能以各年级学生心理特征为依据,有针对性结局不同群体学习的心理问题,继而影响教学实效性与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程度。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团体心理咨询技术的运用
(一)注意事项
团体心理咨询技术运用的注意事项如下:①避免游戏化倾向。游戏活动是团体咨询活动开展的前提,但是教师组织游戏活动时,不能使团体咨询活动变成单纯的游戏,必须要关注学生参与的程度以及获得的感悟,鼓励其与团体成员进行互动交流,使团体咨询活动与其他活动形成良好的衔接,实现学生个人经验的发展;②关注团体咨询适用情况。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如果实际教学班級过大,教师实施团体心理咨询活动时则不能有效控制局面,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对团体活动进行恰当选择,然后进行教学设计,确保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充分;③强化教师专业技能。由于人际关系复杂、团体咨询人数多等,教师只有具备足够的能力,才能有效领导团队;如果教师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不仅无法为团体成员提供有效的治疗,还可能会导致成员受到伤害,因此教师必须要强化自身专业技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序实施。
(二)具体运用
首先,组建合作小组。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活动之前,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建合作小组,每组成员为3~10人,小组成员能够相互交流共分享,而教师则可以经常走动,将自身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加以充分发挥。其次,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团体心理咨询技术时,教师应该选择与主题相关或恰当的团体练习,如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心理测验、案例、故事等方式来创设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营造出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活动的有效实施。再次,讨论分享。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团体心理咨询活动中,切实感受与体验整个过程,与同伴互诉心声,对自身的体验与感受进行分享,从而获得心灵上的成长。最后,总结评价。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积极参与到团体心理咨询活动中,会有不同的感悟与体会,教师可以将这些体会进行评价与总结,或者是通过扩展延伸的方式,引导学生将心理健康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会表达、接纳、认识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运用效果
1.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部分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不够全面,存在有问题不敢咨询的现象,而团体咨询可以使学生改变这种心理,消除学生内心的压力,增强自信心,如有孤独与害羞等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通过团体心理咨询,能够在友好和谐的团体氛围中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在心理咨询环节,将同类学生安排为一个小组,通过模仿与多向交流,建立浓厚的团体支持效应与感染氛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更好地排除障碍、解决问题。 2.有利于心理咨询工作的实施。我国各大高校实施心理咨询工作时,基本是以个别咨询为基础,团体心理咨询技术的应用则较晚。随着心理咨询的应用与发展,人们对心理咨询有了更新的认识,因此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运用团体心理咨询技术时,要以发展新和教育性咨询为主,结合学生的轻度心理困惑,加强预防。可以说,通过团体心理咨询技术的运用,能够使学生正确理解与认识心理咨询,有效治疗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进一步扩大心理咨询的影响。
3.有利于学生心理整体水平和咨询效率的提高。团体心理咨询对发展模式加以强调,即引导人们保持身心健康、适应环境,关注眼前发展障碍的同时,对下阶段发展任务衔接加以重视,能够及时发现和消除心理障碍,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将其运用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可以結合学生的人生发展课题和身心发展规律,对咨询内容进行恰当规划,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此之外,团体心理咨询是以团体为单位,一个指导者能对多个类似求助者同时进行指导,节省大量的人力与时间,因此将其运用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可以缓解咨询人员不足等问题,对学生共同的心理加以解决,提高覆盖面、扩大影响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团体心理咨询作为一种高校的心理咨询方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支柱,虽然在我国高校教育中的应用时间较晚,但是为大学生提供了自我探索和分享交流的平台,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团体心理咨询技术,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及时消除学生心理障碍,还能丰富教学手段,加快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速度,提高咨询效率和学生心理素质,达到理想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吕欢.团体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J].亚太教育,2015,(24):89.
[2]高丽芳.团体心理咨询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138-141.
[3]秦晓晶.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J].世纪桥,2013,(03):57-58.
[4]俞瑶.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14-16.
[5]韦志兆.团体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的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1):72-74.
[6]郭晓薇.团体咨询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践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08):15,52.